四川省金堂县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导学案 川教版 精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川教版巩固辅导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川教版巩固辅导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川教版巩固辅导十四第1题【单选题】通过对比自己与父辈们孩童时的生活状况,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父辈们孩童时代的生活状况有( )①购物需要各类票证②上小学、初中不交纳学杂费③使用复读机和学习机等学习用具④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⑤去银川的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C、早晚喝菜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边是一张粮食供应票,下列关于此供应票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反映B、说明当时的物价水平低C、可作为研究经济史的证据D、表明当时的食品供应紧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交通硬件设施【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想一想,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A、深灰色B、草绿色C、深黑色D、浅蓝色【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过去人们是“攒钱买房”,现在大多是“贷款买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基础知识素材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基础知识素材川教版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

这反映了( )A。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变化较大 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

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②上网浏览、发E-mail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棉布等生活必需品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3。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显著变化表现为()A.全国各地皆以大米为主食B.鱼肉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

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 D.食品在消费中的支出下降4.作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我们要将他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时时、处处都要向他学习.每年的三月,全国开展向他学习,他就是( ) A。

王进喜 B.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5。

下列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 ( )A。

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 B.拥有家用电器的多少C。

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 D.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参考答案:1。

B 2。

A 3.D 4。

D 5. D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4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设计4川教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从图片、视频等资料中获取信息,锻炼历史解释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我国城乡人民生存状态改善的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的意识。
(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运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乡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乡人民生存状态改善的过程和原因。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难点:理解城乡人民生存状态改善背后的原因,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解决办法:
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城乡人民生存状态改善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政策扶持等。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学案___班______组姓名______时间______【快乐自学】学习目标: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自学检测一、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我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已不到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以下,创造了的世界奇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也发生显著变化。

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逐年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

二、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世纪80年代普遍开展“”活动,90年代,又开展了“、”、“手拉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等成为文明城市的代表,江苏的等成为文明村镇的典型。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涌现出了很多模范人物,如“”孔繁森、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新时期的活雷锋以及“抗洪勇士”等。

【轻松演练】1、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四大件”不包括A.自行车B.手表C.收音机D.洗衣机2、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供应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中国人口众多C.防止囤积居奇D.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3、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①计划经济的束缚②市场经济的束缚③平均主义的束缚④按劳分配的束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下列人物,被誉为“抗洪勇士”的是A.孔繁森B.蒋筑英C.徐虎D.李向群5、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A.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B.解决温饱-脱离贫困-迈向小康C.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解决温饱 D迈向小康-解决温饱-脱离贫困6、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A.基本持平B.时增时减C.大幅增长D.大幅降低7、下列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A.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B.拥有家用电器的多少C.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D.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8、我国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A.新中国成立B.中共八大召开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9、被誉为“当代的焦裕禄”的好干部是A.孔繁森B.蒋筑英C.徐虎D.李向群10、阅读下列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学设计1 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教学设计1 川教版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2、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其变化的原因。

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3、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内容。

4、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

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5、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6、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叙说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通过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己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的关系的把握;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3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时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由此导入新课。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案 川教版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案 川教版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情况,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2)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的主要内容。

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基本的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看图片,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历史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通过讲述孔繁森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民族风貌深刻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通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二者关系的把握。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又发生怎样的改变?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CJB八年级下册第20 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导学案

CJB八年级下册第20 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导学案

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1.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2.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像等历史资料,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3.学习孔繁森等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4.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意义。

1.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从建国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一些时候甚至停滞不前。

(2)改革开放给城乡人民带来了实惠,带来了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农村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我国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消费升级,生存状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易错提示】现在人“吃粗粮”不是生活水平低的表现,而恰恰正是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观念、健康观念转变的结果。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高档耐用品消费、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加大。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思维升华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前后有怎样的巨大变化?197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越过温饱线。

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622元,我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己不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以下,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2.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2)继20世纪80年代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后,90年代,我国城乡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家庭的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课件4 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名师课件4 川教版

民族精神风貌 的深刻变化
1.党和国家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系列活动 2.民族精神风貌发生可喜的变化 3.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的涌现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小调查:班里同学家安装电话知多少
答: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
学习测评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
D 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讲 文 明 、 树 新 风
手 拉 手
心 连 心 五讲四美三热爱
重庆市“三下乡”活动
文化下乡
科技下乡
卫生下乡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已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孔繁森为藏族老大娘治病
蒋筑英
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1939~1982.6.15 浙江省杭州人 光学专家

北京市居民粮食供应证
北京市粮、油、肉、糕点票证
北京某超市
各种饮料
水煮鱼片
烤鸭
重庆火锅
肯德基 Kentucky Fried Chicken 世界最大炸鸡连锁餐厅
麦当劳 McDonald's 全球最大连锁快餐企业

简陋的平房大杂院
乡土民房住宅
公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
A.大米为主要食品
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肉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D 2.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人口众多
B.防止囤积居奇
C.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
【主题概述】
本主题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重大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并取得重大成就。

本主题包含两条主线,一明一暗,即明线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和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以及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暗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项建设中均取得重要成就,根源在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2011年版课标要求)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学法指导
(1)知道我国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恩格尔系数
(2)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介绍,学习他们“天下为公”的精神
3.概念解析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温馨提示:①恩格尔系数②五讲四美三热爱③孔繁森④李向群⑤张家港⑥江苏华西村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
1.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2.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改革开放前 C .20世纪末 D .21世纪初
3.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
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上涨
③1990年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
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速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4.被誉为“当代的焦裕禄”的好干部是()
A.孔繁森
B.蒋筑英
C.徐虎
D.李向群
温馨提示:一、单项选择:1.D 2.B 3.A 4.A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