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焦枯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种植桉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种植桉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种植桉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桉树的病害防治病害焦枯病、青枯病、茎腐病、灰霉病是速生桉树的常见病害。
焦枯病主要表现为健康组织与病斑的交界处存在灰绿色水渍,叶片快干枯掉落。
青枯病可发生于速生桉树的整个成长周期,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部叶片呈失水状萎蔫、干枯、下垂,几天内即会枯死。
茎腐病的表现为植株茎基部出现白色水渍状病斑,随后变成褐色,黑色。
灰霉病的表现为植株表面形成真菌霉状物。
速生桉树的病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首先要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彻底消毒,防治病菌随苗木被带入,还应保持种植区排水系统的正常,切断病菌传播途径。
还应注意合理施肥。
此外,还可选择波尔多液、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杀菌。
虫害土栖白蚁是速生桉树常见的虫害,通常发生在幼林阶段,白蚁首先危害幼株根茎,再转向地表和地上并沿表土剥食主根与倒根,最终使幼苗无法输送营养而死。
蚁害的防治要以防为主,药饵诱杀。
在造林时,可在穴中放置3 ~4g 克百威,与土壤基肥混合填穴,每667m 2可用药0.35kg。
在造林后,可将2g 克百威放置于距树兜距离5m 处,每667m z 用药0.22kg ,用药时应注意避免药粉接触树苗导致发生药害。
速生桉树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种之一,合理的栽培技术对提高桉树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速生桉树种植与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其最终产量,运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能达到快速增产的目的。
防杂草人工铺设5丝厚的1 m2黑薄膜铺好后将四周边缘用泥土压好,以风吹不开为准。
或使用更薄的农地膜(11或1.51.5),建议使用1.2~1.5米宽的农膜成带状铺设比较省工省时。
据测算:1 m2黑薄膜(不可降解)每株的成本为0.35元;使用农地膜(可降解)每株的价格为0.16元,寿命一般都可达到10~12个月。
使用农地膜这种方法在使用范围内一年内无须除草,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温、保水、防虫的作用。
桉树病害

桉树病害一、桉树青枯病㈠症状桉青枯病菌侵染苗木和幼树,其地上部的表现可分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急性型,病株叶片急速失水萎蔫,叶悬挂于枝条上不脱落,呈现典型的“青枯”症状。
枝干表面有时会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条斑,解剖茎干,木质部变黑褐色,地下根部腐烂,皮层脱落,木质部和髓部坏死,坏死的根茎有臭味。
将病根、茎横切面浸入清水中,可使清水变成乳白色,如将清水滴在横切面上,1-2分钟后,切面的木质部即出现白色到淡黄色的细菌脓液(菌脓),有时呈环状溢出,这一特征是诊断青枯病的重要依据。
此类型病株,从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短,一般仅2-3周。
第二种为慢性型,病株表现发育不良、矮小、下部叶片先变成紫红色,后逐渐加深开向上发展,最后叶片干枯脱落。
部分茎干和侧枝出现不规则黑褐坏死斑,严重时整株枯死。
根、茎解剖特性与急性型同。
这一类型从植株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6个月。
㈡发生规律青枯级毛杆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残体和垃圾混合物中,凡是种植过花生、烟草、马铃薯、番茄、桑、木棉、木麻黄和美人蕉植物的土壤,以及这些罹病植物的花、果、叶茎、根接触过的土壤、垃圾肥、水源都有可能存在和繁殖青枯病的病原体。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与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关系密切,低温时存活时间比高温时长,中性土壤较酸性土壤有利于病菌存活,土壤含水量在31-37%时可存活390天以上;干燥和水淹时,病菌仅能存活30天和90天。
桉树青枯病为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病菌大多山根际侵入蔓延到植株维管束组织内,使植株凋萎;又可从病株的根部转入土壤而再感染邻近健康桉树。
根颈损伤、地表径流、株间连根是病菌侵入、传播的主要途径。
适宜种植桉树的地区,一年四季均会发病。
一般3月开始病株逐渐增多,6-10月发病严重,7-9月是病害的高峰期,11月以后病情逐渐减轻。
高温或台风雨后造成树木伤口,当湿度在33-35℃、相对湿度80%以上时,青枯病最易流行。
巨尾桉、尾叶桉是高度感病的桉树。
桉树焦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DOI:10.19904/14-1160/s.2021.03.021桉树焦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梁永昌(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崇左532100)摘要:为了保障桉树健康生长,控制桉树焦枯病的传染与为害极为重要。
针对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为桉树焦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发生;防治措施文章编号:1005-2690(2021)03-0043-02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7文献标志码:B1桉树焦枯病介绍桉树焦枯病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引发的一种病害,发生时会使桉树枯枝落叶,严重时可导致桉树死亡。
桉树焦枯病的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尤其是尾叶桉及无性系桉树,在遇到连续6d以上的高温阴雨天气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森林密度大、林内通透性差的地方容易发生此病。
1.1传播途径桉树焦枯病病原菌主要以子实体或菌丝的形式在桉树落叶或林下土壤中越冬,翌年待越冬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时,通过气流、雨水传播扩散。
远距离传播靠调运带病苗木扩散蔓延。
1.2为害特点桉树焦枯病的病原菌可侵害桉树3年以下幼林,同时也侵染萌芽林,造成大量落叶、枝梢干枯,严重的整株死亡。
2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2.1由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在21世纪初期,速生桉的种植品种主要有尾叶桉U6品种系列,其面积能够占到桉树林面积的50%以上。
在同一个地区,如果有多种桉树品种同时种植,在U6种植的林区往往是最先暴发病情,其他品种才致病[1]。
最近几年,随着病原体的不断扩散和积累,桉树焦枯病的主要寄主已成为巨尾桉广九。
由于不断加强苗圃的防治工作,苗圃中的桉树焦枯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这种病在林区中暴发率较高,在林区中,树木种植密度大、叶片稠密、生长旺盛,焦枯病最先出现在一些背风地段或者一些山脚、山窝地区。
植株感染焦枯病时,从植株的最下部枝叶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蔓延,靠近下部枝叶的边缘位置最先开始出现一些褪绿现象,逐渐扩大呈灰褐色烫伤状病斑,叶和边缘多数病斑连接成大片的枯死斑块,经过病菌3~5d的侵染,整个叶片1/3~2/3的组织都会坏死,直至全叶卷曲、焦枯脱落。
广西桉树梢枯病发病规律初步调查

桉树焦枯病蔓延探因

桉树焦枯病蔓延探因摘要:桉树焦枯病是危害速生桉的重要叶部病害,近年来已经在广西玉林市桉林内蔓延扩散,给林业生产带来损失。
本文对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为控制该病害的继续扩散,减少对林业的损失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速生桉焦枯病蔓延原因由于桉树焦枯病的容易传染,扩散速度快又难以控制,对桉林生产影响较大,1995年已经被国家定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以往把桉树焦枯病危害苗木作为观察和防治主要目标,但是近年来,桉树焦枯病危害成林已经形成新的趋势。
随着速生桉的人工林面积扩大,以其为寄主的病虫害相继发生。
其中桉树焦枯病近十年来从发生、扩散到大面积成灾,目前在玉林市发生面积已经达到1万hm2,已经成为影响桉树生产发展的重要病害。
罹病的桉树可从幼林到高达15m以上的成林植株。
在玉林市范围内,每年5至9月伴随着高温和雨季的到来,是该病的发生主要发生季节。
根据2005年以来笔者的观察,桉树焦枯病在玉林市内的发生、蔓延情况有如下特点。
1、寄主的变化本世纪初,邻省种植速生桉的主要品种是尾叶桉U6品系,其人工林面积占桉林面积50%以上。
玉林市最初引进种植的速生桉也以此品系居多,尤其是公路沿线的行道树几乎为清一色的U6品种。
而U6往往是桉树焦枯病的首先感病树种,同一地段有多种桉树品种的话,每年焦枯病的发生经常是U6林区首先暴发,然后其它林分才陆续发生。
经过几年病原的扩散和积累,近几年来,玉林市当前主要的速生桉树种巨尾桉广九已经成为桉树焦枯病的主要寄主。
尽管玉林市内公路沿线的路树已经多被广九所替代,其主要病害焦枯病仍在玉林公路沿线和各县、市(区)林区内继续发生。
由于苗圃防治工作的加强,受害桉树不再是在苗圃上出现,而是在林区中暴发和加剧。
在林区内多从生长茂盛、叶片稠密,山脚山窝或背风的地段首先出现。
最初发生病害的植株在最下部或靠近下部的枝条叶片边缘上出现退绿、变枯褐的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间扩散,经过3-5天病菌的侵染,叶片1/3-2/3的组织坏死,全叶便脱落。
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需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桉树植株防治青枯青枯病

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需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桉树植株防治青枯青枯病桉树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比较常见的用材树种,生长速度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良好,在澳大利亚、巴西及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我国引进桉树超过100年,被广泛应用于民用材林和防护林领域,广东和广西是桉树人工林的主要种植区域,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桉树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在桉树人工林种植中,青枯病比较常见,会严重影响桉树的生产,需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
1桉树青枯病的为害桉树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极毛杆菌引发的系统性维管束细菌病害,病原菌体呈短杆状,大小为(1.5~2.3)μm×(0.5~0.7)μm,革兰氏染色阴性,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在34~37℃,在18℃以下生长发育迟缓。
在我国,桉树青枯病主要为害地区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1982年发现于广西,桉树青枯病高发树种包括巨桉、尾巨桉、柳桉等,高发期为栽植后的1~2年。
桉树青枯病的为害极其巨大,以广西为例,2001年合浦县一年生尾巨桉发病超过100hm2,死亡率达30%~70%;2003年,钦州市久围镇造林点发生桉树青枯病,为害面积80hm2,最大感染率达30%;2006年,来宾市高尚林场造林点暴发桉树青枯病,为害面积213.3hm2,感染率为31%。
桉树青枯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桉树的生长,威胁着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
2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桉树青枯病病原菌一般寄存于林分土壤或者病株残体中,具有致病率高、为害严重的特点。
病原菌能够从土壤侵入到植株根系,然后在维管束组织中持续扩散,直至整株植株枯萎死亡,也可以从病株的根部进入土壤中,侵入周边健康植株,在得不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为害整片林分。
桉树青枯病病菌可以长期寄存在土壤等媒介中,其生存环境会受到土壤温度、湿度及酸碱度等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虽然不活跃,但是存活时间更长;在微酸、土壤含水率31%~37%的环境中,能够存活约400d,如果受到干旱和水分的胁迫,病菌存活的时间可能仅为45d。
桉树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桉树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感病植株先由枝尖干枯,逐渐延至整枝,其上的叶片亦随之变褐干枯。
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
树干部表面无明显症状,树干横断面上可见边材的年轮上有绿褐色的变色条斑。
纵剖时可见条斑由根向上蔓延。
剖面保湿3-5天,即可长出暗褐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以厚垣孢子在土中或树干上越冬,翌年多由地下根部侵入,然后向上蔓延。
秋季在树皮脱落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播。
菌丝可在导管内蔓延,堵塞导管,并分泌毒素,引起树木萎蔫。
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易发病。
在土壤略呈碱性、线虫多时,病害常较严重。
【防治方法】严格实行苗木检疫,严禁使用带病苗木植树;防治地下害虫;砍除、烧毁病株,然后用200倍福尔马林液进行土壤消毒。
浅谈桉树枝枯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策略

病害的病原菌属于高温高湿型,当地气温和降雨状 况与病害具有密切关系,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桉树梢枯 病发生发展与流行[2]。 1.2.3 林分类型的差异
多先在平地、山脚和山处发生,后才向上、两边和周围 发展[3]。病害多分布在海拔150 m以下的地带,可能与不 同地理环境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关。 1.2.5 与虫害的关系
受诸如油桐尺蠖、小用克尺蠖、桉树芽木虱等害虫 为害的林分发病重,虫害发生量相对少的林分发病亦相 对较轻[4]。 1.2.6 与林地土壤营养状况有关
1 桉树枝枯病的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
1.1 发病特征 桉树枝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可可毛色二孢菌、新壳
梭孢和拟隐孢壳菌。症状特征如下:首先嫩芽枯死,进 而叶片脱落、枝条枯死、萌芽丛生、病枝皮层开裂、树 冠平顶、树色枯黄,树势明显衰退,有的甚至会枯死[1]。 在广西,桉树枝枯病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出现,7—10月 是病害发生高峰期,11月后天气渐冷,病菌停止为害, 此时病树顶端长出新芽,并能正常展叶,于是病情减 轻,树端显现。 1.2 影响因素 1.2.1 品种的抗病性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蔓延,管理人员应在适 当降低种植密度、改善空间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强松土 抚育和施肥管理,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以促进林木根系 健壮生长,从而提高其吸肥能力和抗病能力。 2.3 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病害发生的轻重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及缺乏程度密 切相关。在检测土壤营养成分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应依
新造的第一代林病害发生少,二代萌芽林后逐步增 多,1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发生轻,2~3年龄发生逐渐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 建林 学院学报
20 ,64)3 9—33 0 6 2 ( :3 4
Ju a o F j nC lg f oet orl f ui o eeo rsy n a l F r
桉 树 焦 枯 病 发 病 规 律 的 研 究
郑 美 珠
d v lp n ft e ds a e i co ey rl td t o a l t o dt n . o a g e t e t n , t e tmp r t r , r nal a d rlt e e eo me t ie s ls l e ae o l c ci i c n i o s T ra xe t h e e au e a f l n e ai o h s l ma c i i v
桉树( ua p s p . 是我国南方重要 的森林资源 ,是广 为种植的速生用材树 种之一 ,在福建省 内 E cl t p ) y us 的栽植发展速度迅猛 . 由于大面积纯林集 中连片栽培以及经营管理不善 ,致使桉树生长环境恶化 ,给 但
病害的发生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 .9 9 7月在福建省永安市湍石采育场首次发现了桉树焦枯病(ua pds aeg n rl tr n tel t e aso p lo al y, p a e o e eal p e r n J l nten trlo f e T ies e eal sat i h a nd y fA r rery Ma i i h y s s t i e k p r dg n rl a p asi uy i y
t i ak 的为害,造成 155h 巨尾桉枯死 ,给林业生产带来 了重大损失 ,福建省林业厅为此专门 u d bc ) s e 2 . m
发布了疫情通报 . 文中就该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 ,为今后有效地防治该病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1 材 料与方法
1 1 试 验地 概 况 .
a d A g s, a d gn ega u l n S pe e ,te h ie s l so e eo ig i b u d Noe e. h meg n e a d n u ut n e t rd a yi e tmb r h n tedsaew l tp d vlpn n a o tmi- vmb rT ee re c n l l i
h mi i a e d tr n d t e d v lp n e r e o i ie s . u d t h v ee mi e h e e o me td g e ft s d s a e y h Ke r s e c y t s y wo d : u a p u ;d e a k; r g lrt fd v l p n l ib c e ai o e eo me t u y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永安市大坑采育场 . 永安市地处福建 省中部 ,武夷 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 ,东经 l65 l74 l。6 一 l。7 ,北纬 2 。3 一 6 1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短夏长,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 53 2 。2.
年平均气温 l. —1. ℃ ,1月份均温 4— 4 3 92 9℃ , 7月份均温 2 — l℃ ,极端高温 4 . 0 2 0 5℃ ;年降雨量 1 9 — 5 m,年平均相对湿度 8 %以上 ;年 日照时数 1 2 . — 6 . ;无霜期 20— 0 …. 0 2 0m 4 0 0 9 8 237 1 5 h 5 3 2d
侵入途径试验结果tabietestresuitpenetratonpaths接种体接种部位接种方式接种点数发病点数发病率对照接种体接种点数发病点数悬浮液老叶面无伤2035无菌水无伤2040无菌水悬浮液新叶面无伤201260无菌水悬浮液新叶背无伤201680无菌水悬浮液新枝条无伤2045无菌水悬浮液老叶面有伤2015无菌水有伤2025无菌水悬浮液新叶面有伤2030无菌水悬浮液新叶背有伤2045无菌水悬浮液新枝条有伤2030无菌水菌丝块老叶面无伤2020纯培养基无伤2025纯培养基菌丝块新叶面无伤2040纯培养基菌丝块新叶背无伤201050纯培养基菌丝块新枝条无伤2030纯培养基菌丝块老叶面有伤20有伤2010纯培养基菌丝块新叶面有伤2020纯培养基菌丝块新叶背有伤2030纯培养基菌丝块新枝条有伤2015纯培养基无伤接种的较有伤接种的发病率高原因可能是植株创伤后的一种抵抗机制伤口处的分泌物抑制了病原菌的进一步侵入从而降低了发病率
ZHE G iz Me —hu ( o ga oet ueu,Y n l3 6 0 Y n lF rsyB r l r a ogal 6 00,C ia hn )
Ab t a t sr c :T i p t o e i l u vv s te w n e n t ef l n l a n h oli h om f r i o y o y h o i as r a h s ah g n man y s r ie h i tro h al e fa d te s i n t e f r o u t d rh p a C nd p e d e f b i a n oe tt r u h wi d a d r n a d man y iv d o t e n t r o f e o o n n t e b c f h e l a .a d r l i ny mo g f rs h o g n n a n i l n a ef m h a u M r c rw u d o a k o en w f n ey ma l i r i i h t e
件 密切相关 ,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发病程度 .
关键词:桉树 ;焦 枯病 ;发 病规 律
中图分类号 :¥6 73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X(0 6 0 0 3 0 0 1 3 9 2 0 )4— 3 9— 5
S u y o e u a i fd v l p e to u ay t s d e a k t d n r g l rt o e eo m n fe c l p u ib c y
( 永安 市林业局 ,福建 永安 3 60 ) 60 0
摘要:桉树焦枯病病原菌主要以子实体或菌丝在落叶和林下土壤 中越冬,分生孢子经 气流、雨
水传播,主要从新 叶背面 自然孔 口或伤 口 侵入,以自然孔 口为主 . 病害一般在 4月下旬或 5月
初始发,高峰期一般 出现在 7和 8月份 ,9月份病情逐 渐和缓,进入 1 1月后天气逐 渐变冷 , 气温开始下降,降雨量减少 ,至 1 月 中旬左右病害停止发展 . 1 该病 的发生发展 与 当地 气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