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工程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一、引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是研究地质现象与工程问题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研究,探讨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研究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3.分析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和水文地质特点。

2.采集样本:在实地考察中采集了地质样本和水样,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本进行地质力学性质测试,分析地下水的特性和含量,以及水质的相关指标。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工程建设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确的设计。

2.地下水对地下工程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地下水的含量和水质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需要根据地质特点合理开发和管理水资源。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及其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关系。

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实际工程和管理中加以考虑和应用。

六、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

特此致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本实验报告所涉及的理论和数据来源,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以供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以上是本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的报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对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有了深入的了解。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范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报告是指在建设工程中,对地下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措施的文献资料。

下面是一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某市X区X路地段地质和水文情况,为后续的建设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X路地段,包括路段两侧和周边地区。

三、调查内容1. 地质情况调查1.1 地形地貌:X路地段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为丘陵。

1.2 地层情况:根据现场观察和地质图资料,X路地段地层结构主要是上新统黄土层、中新统白垩纪砂岩层和侏罗系灰岩层。

1.3 地质构造:本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和折叠构造,断裂带较多,易发生地质灾害。

1.4 土壤条件:地表土壤主要为黄壤、红壤和松散黏土,土层深度较浅,易发生滑坡和塌方。

2. 水文情况调查2.1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资料和水文监测资料,本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好,适宜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

2.2 水源分布:本地区水源分布较为均匀,主要来自附近山体的雨水和地下水。

2.3 水的流向和渗漏性:本地区地形起伏大,水流主要以地形坡度为导向,地下渗漏性较好,容易形成地下水流动系统。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1. 本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建设工程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灾害评估,加强工程安全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本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建设工程应避免水文环境破坏,防止地下水污染。

3. 本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

4. 针对本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情况,建议制定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上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供水、发电等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地质勘察则是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某水利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察区域概况本次地质勘察的区域位于某省某市某县,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形复杂,包括山脉、平原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前期调研和现场勘测,我们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以及地下水动态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三、地质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在本次地质勘察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勘察区域进行了综合调查,包括地质钻探、地质剖面观测、地球物理勘查以及实地采样等。

通过这些调查手段,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3.1 地质钻探我们在勘察区域选取了若干个样点进行地质钻探。

通过钻孔取样,我们获得了地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层的情况。

根据岩层的颜色、质地以及存在的裂隙状况,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层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3.2 地质剖面观测为了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剖面情况,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通过观测断坡、裂隙、地层厚度变化等特征,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并对其进行了解读。

3.3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主要包括电阻率法、重力法等。

我们利用这些方法对勘察区域的地下结构进行了探测。

通过解释和分析地球物理数据,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3.4 实地采样及室内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实地采样,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

通过测定粒度组成、含水量、压缩性以及抗剪强度等参数,我们获得了勘察区域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数据,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四、地质环境评价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

4.1 地质稳定性评价根据勘察数据和现场观察,我们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
勘察报告一般由文字报告和图件及相关附件附表组成。
(二)文字报告
1 前言 说明任务由来,目的任务; 概述勘察区前人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本次勘察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围绕各勘察工作技术方法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 及其布置,提出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并评述其质量和精度等)。 2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勘察区气象水文特征;社会经济概况 2.2 地质概况 陈述勘察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4.2地下水水量计算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参数、拟建取工程特点等,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 发的原则,选取适当的水文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计算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 ,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5 水源地卫生防护带及其防护要求
6 结论和建议
例:某矿泉水水源勘察报告
任务十一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
(一)概述 (二)文字报告
(一)概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服务于供水水源地选勘察工作成果,是取水工程设计、施工和实施的工 作依据。必须客观地反映水文地质实况,正确地评价和合理地开发地下 水资源。(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要求)
3 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下水类型(或含隔水层) 3.2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3.3 地下水的补、径、排 3.4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动态特征 3.5 人类工程活动水文地质特征
4 地下水资源评价
4.1 地下水水质评价
根据任务书要求,说明水质的可用性,结合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开采条件下地下 水水质有无遭受污染的可能性,提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措施。主要包括评价标 准;评价因子;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地下水污染预测等。

水厂地堪报告

水厂地堪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尤溪县城西水厂二期工程位于尤溪县经济开发区城西园内,拟建物结构特征见下表1。

我公司受尤溪县自来水厂的委托,对拟建场地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各拟建物结构特征一览表表1(二)勘察任务、目的及技术要求为满足拟建物基础设计所需资料,本次勘察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⑴、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及周边建筑的基础型式和埋深;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⑶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⑷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⑸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地下水类型,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⑹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地下钢结构的腐蚀性。

⑺选择合理的持力层及基础方案,提供有关设计参数;⑻分析和评价基础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建议采取合适的保护和防治措施;⑼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

(三)勘察工作量及主要工作质量评述1、工作量:本次勘察我公司投入XY-1型钻机1台,于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14日进行野外施工,共施工13个钻孔,完成工作量见表2: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22、工作质量评述①勘探点布置: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甲方和我公司共同确定,整个场地共布置13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钻孔8个,一般性钻孔5个。

分布于拟建物角点、中间及周边,勘探点控制深度满足规范要求,以场地已建物二角点(1954北京坐标系)A(X=2899241.948,Y=39612833.572)、B(X=2899282.219,Y=39612780.571)为引测点进行各孔坐标放样。

水库内建自来水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水库内建自来水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水库内建自来水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摘要]通过对辽宁省本溪县汤沟自来水厂场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对地下水赋存条件、井巷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水下勘察施工;地下水赋存条件;井巷围岩稳定性评价;1、水文地质1.1勘察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勘察揭露的主要地层为上覆全新统冲洪积层(Qh lalp),下伏侏罗系粉砂岩、沉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侵入岩石英二长岩。

其特征为:1)全新统冲洪积层(Qh lalp)卵石层:为含水层,以卵石分布最为广泛,该层充填物为圆砾、砂类土等,富水性良好。

2)侏罗系泥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含水性受风化影响较大,泥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富水性较差,凝灰角砾岩风化后有裂隙发育,赋存有裂隙水,与上部的潜水含水层连通性较好。

深部地层岩性相对完整,属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

3)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上部为全风化、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赋存裂隙水,与上部孔隙水连通;石英二长岩深部地层岩性相对完整,属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

1.2地下水类型勘察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裂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卵石层中,裂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下部基岩裂隙中。

根据三组水样水质分析结果,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

1.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地表水补给。

地下水补径排受水库影响较大,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型。

1.4地表水流量测量本次勘察在小汤河两个支流测量断面流量。

流速测量采用浮标法,利用装有少量水的瓶子作为浮标,在一个断面上分3个位置测量流速,取平均值作为断面流速。

预测期为2013年5月2日,观测前4月29日中雨、5月1日阵雨。

1.5地表水、地下水腐蚀性评价1)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根据采集水样检测分析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进行评价,腐蚀等级为微弱中强,腐蚀介质硫酸盐含量SO42-(mg/l)、镁盐含量Mg42+(mg/l)、铵盐含量NH4+(mg/l)、苛性碱含量OH-(mg/l)、总矿化度(mg/l),腐蚀等级为微腐蚀。

农村饮供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农村饮供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农村饮供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概况 (1)1.1项目由来 (1)1.2地理位置 (1)1.3工程概况 (1)1.4目的与任务 (2)1.5勘察工作 (3)2区域地质概况 (4)2.1气象 (4)2.2水文 (4)2.3地形地貌 (6)2.4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6)2.5地层岩性 (6)2.6水文地质条件 (9)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0)3.1地形地貌 (10)3.2不良地质现象 (10)3.3地层岩性 (10)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1)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2)5.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12)5.2地震效应评价 (12)5.3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 (13)5.4场地土冻胀性评价 (14)5.5场地稳定性评价 (14)6地基方案建议 (14)7天然建筑材料 (14)7.1混凝土骨料场 (14)7.2块石料 (15)8结论与建议 (15)8.1结论 (15)8.2建议 (16)1概况1.1项目由来农村饮水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因此,加强饮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为觖决C乡部分居民饮水问题,受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A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承担了“C乡人饮供水工程建设”项目中供水工程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2地理位置本次工作区位于A省西南部、D州北部腹地B县,隶属D州管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图1-1)。

C乡位于B县东南部,东与a镇毗邻,南与ss 乡相接,西与ss想邻,北与B县ss乡相邻。

s至d公路从该乡经过,东至d镇约110km,西至B县城约90km。

播钦沟位于C乡东北侧山区,距C乡约4km,沟内有简易公路可通行。

1.3工程概况供水工程起点位于播钦沟一地下水泄出处,距沟口约1.0km。

引水工程有引水枢纽(引水口)、输水管线、高位水池及压力管线组成,全长5018.8m。

其中输水管线长3380m,压力管线长1638.8m。

拉萨市某水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拉萨市某水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勘探阶段)xxxxxxxx二○一四年八月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勘探阶段)委托单位:拉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单位:xxxxxxxx总经理:总工程师:审核:项目负责:编写:提交时间:2014年8月10日修改说明1、工作程度:收集资料不完善,原地矿部915水文队在拉萨地区做过1:10万和1:20万的水文地质工作。

回复:前人工作程度中补充了:原地矿部915水文队在拉萨地区做过1:10万和1:20万的水文地质的相关资料。

2、水文地质测绘1:2000的2.5平方公里,而附图2水文地质图不规范,是示意图,请按1:2000的水文地质图规范要求而做。

回复:报告中水文地质测绘1:2000的2.5平方公里,已更改为水文地质测绘1:50000的2.5平方公里,补充了拉萨市1:5万水文地质图;附图02已按规范修改。

3、补充完善前期审查意见。

回复:该项目为第一次评审,前期无审查意见。

4、气象资料和地表河流资料用最近几年的。

回复:已引用收集到的最近几年的气象资料及河流资料。

5、补充区域地质图。

回复:已补充拉萨市1:5万地质图。

6、完善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长观资料及一年丰、平、枯水季节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回复:由于水文地质勘察为丰水期,工作时间段,未对拟选水源地进一年丰、平、枯水季节的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

7、补充单井抽水试验记录表,论述单井抽水试验稳定时间,是否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要求,抽水试验只做了一次降深,规范要求进行三次降深。

建议补充。

回复:针对单井抽水试验做了三个落成的抽水试验,试验稳定时间为8小时,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要求。

并补充了单井抽水试验记录表。

8、干扰抽水试验中规范要求要达到延续时间不少于10天,本报告干扰抽水试验无时间记录,请补充完善。

回复:以补充。

9、含水城厚度54.75m有些地方59.75m,前后矛盾,重新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拉特后旗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工程名称:乌拉特后旗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工程地质勘察资质证书: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证书编号:160103-kj[4-1]完成时间:2013年11月批准:翟渊军审定:何杰审核:董振峰项目负责人:任云峰编写:任云峰参加人员:刘伟、李国亮、李智目录1 绪言 (1)1.1工作的由来 (1)1.2勘察目的 (1)1.3勘察任务 (1)1.4编制依据 (2)1.5完成工作量 (2)2区域地质概况 (3)2.1地形地貌 (3)2.2地层岩性 (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4)2.4水文地质条件 (4)3.各建筑物和输水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8)3.1节制闸的工程地质条件 (8)3.2节制闸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9)3.3输水A管线取水1号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 (13)3.4输水A管线取水1号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4)3.5输水A管线取水2号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 (18)3.6输水A管线取水2号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9)3.7输水B管线取水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 (20)3.8输水B管线取水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1)3.9输水A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 (25)3.10输水B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 (27)3.11输水C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 (28)3.12各输水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9)4天然建筑材料调查 (32)4.1混凝土粗细骨料 (32)4.2块石料 (32)5结论 (33)1 绪言1.1工程概况为了解决乌拉特后旗内蒙古东升庙矿业公司以及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两家用户用水问题,受乌拉特后旗水务局委托,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承担乌拉特后旗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本工程的供水对象是内蒙古东升庙矿业公司以及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两家用户,供水规模600万m3/a,最大日供水量1.81万m3/d。

乌拉特后旗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境内,供水设为A、B、C三条输水管线。

各输水线路长度分别为;输水A管线线路长5公里;输水B管线线路长2.5公里;输水C管线线路长2.037公里。

输水A管线起始坐标为X=36420713.05,Y=4547237.21;终点坐标为X=36416948.10,Y=4548729.59;输水B管线起始坐标为X=36424429.35,Y=4552802.53;终点坐标为X=36422615.22,Y=4552664.91,输水C管线起始坐标为X=36416727.99,Y=4548980.64;终点坐标为X=36416073.94,Y=4547779.60。

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湿度小,温差大,风沙大的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6.1℃。

年内气温最低为一月份,平均气温-11.6℃。

气温最高为七月份,平均气温21.8℃。

多年平均降水量288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春冬两季降水很少。

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467mm ,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8.5倍。

年均无霜期129天。

多年平均风速4.1m/s,冬春为大风季节,且携沙量大,最大风速24.3m/s,冻土深度为1.5m。

1.2勘察目的在充分收集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室内岩土试验等手段,查明供水工程线路、取水泵站及节制闸等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为供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3勘察任务(1)收集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提出地震动参数值及地震基本烈度。

(2)查明供水工程线路、取水泵站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各建筑物地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带厚度、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

1.4编制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探规程》SL291-2003;[4]《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00;[5]《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6]《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01;其它相应的现行规程规范。

1.5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2013年10月10日开始,至2013年10月19日结束,完成野外工作量见表1-1。

,表1-1 地质勘察工作量统计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2.1.1山前冲积平原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后半段,地貌形态为山前冲积平原。

地势开阔,起伏较大,冲沟不甚发育,植被较差,多为耐旱植物。

地层岩性以洪积层的砂砾石为主。

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2.1.2.冲积平原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前半段,地貌形态为黄河冲积平原。

地势开阔、平坦,发育有一、二级堆积阶地,但由于农业开发,各级阶地的前缘、后缘以不明显。

地形由西微倾向东。

局部地段残留有遗弃的故河道和牛轭湖,常形成一些积水洼地等微地形地貌。

2.2地层岩性本区主要涉及到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白垩系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现按地层分布由老到新简述。

2.2.1上元古界渣尔泰群刘鸿湾组(Zl)工作区仅出露与输水C管线的头部(即大坝口水库坝址区一带)。

岩性为深灰色、黄褐色斜长黑云母片岩、钠长二云片岩、黑云片岩、变粒岩夹片岩及变质砂岩。

区测资料显示其厚度1371m。

2.2.2白垩系(K)2.2.2.1白垩系下统下岩段(K1l1)工作区未见该地层出露,其主要出露在工作区西北侧的山体一带。

岩性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泥岩及安山玄武岩。

区测资料显示其厚度866m。

2.2.2.2白垩系下统上岩段(K1l2)工作区未见该地层出露,其主要出露在工作区西北侧的山体一带。

岩性主要为砖红色、紫红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区测资料显示层厚为821m。

2.2.3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2.2.3.1上更新统吉兰泰组(Q3j)该套地层广布于工作区。

岩性为灰褐色、黄绿色、棕黄色、黄绿色、砂砾石、砂、粘质砂土层。

区测资料显示层厚为120m 。

2.2.3.2全新统洪积层(Q 4pl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区,岩性主要为砂砾石为主局部分布有中细砂及粘性土透镜体。

区测资料显示层厚大于37m 。

2.2.3.3全新统湖积冲积层(Q 4l+al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广袤的黄河湖积冲积平原区,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砂性土及粘性土,含少量局部含有砾石透镜体。

区测资料显示层厚大于37m 。

2.3地质构造与地震工作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和中朝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之过渡带。

且三级构造单元为索伦山复向斜和马尼图-善达庙中间隆起。

管线区处于华北断块区次级构造单元河套断陷带的两侧,主要构造断裂为狼山山前断裂带。

构造带沿狼山东南麓展布,形态为狼山复背斜的南翼,深伏于山前洪积堆积物之下,未见出露。

在工作区一带未见有大的断裂构造存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规划图》(GB18306-2001),取水泵站及管线线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4 水文地质条件勘区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控制。

工作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

在工作区末端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含水层受狼山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在管线区埋藏较深,各输水线路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位。

地下水的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及邻侧向补给。

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及向邻区侧向排泄。

本次勘察查得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地下水埋深 2.60~7.10m 。

水化学类型为HCO 3•Cl -Na•Mg、SO 4•Cl -Na 、SO 4•Cl•HCO 3-Na•Mg,矿化度为1.222~1.724g/L ,PH 值为7.8~7.9。

其余各项指标详见表2-1。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弱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中等腐蚀性。

各项指标详见表2-2~2-4。

乌拉特后旗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表2-1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汇总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5表2-2 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表2-3 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判别表2-4 大坝口水库供水配套工程地下水对钢结构腐蚀性判别3.各建筑物和输水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1节制闸的工程地质条件节制闸位于联东支沟取水工程的下游50m处,本次勘察在该工作区布置2个钻孔,ZK1、ZK2孔深均为20.00m。

据钻孔揭露,节制闸工作位置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冲积层(Q4l+al)。

3.1.1地形地貌节制闸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广袤的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地面高程为1034.80~1034.60m。

地层岩性以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为主。

3.1.2地层岩性3.1.2.1第四系全系统湖积、冲积层(Q4l+al)粉土该岩性为工作区的主要岩性,在工作区分布较稳定。

岩性为褐黄色、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饱和,局部夹有薄层粉砂。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2.30~2.50m,层顶高程1034.60~1034.80m,层底高程1032.10~1032.40m。

地层结构详见附图DBGS-DZ-02。

3.1.2.2第四系全系统湖积、冲积层(Q4l+al)粉砂该岩性为薄夹层,岩性为灰黄色粉砂松散、湿。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0.9~1.0m,层顶高程1032.10~1032.40m,层底高程1031.10~1031.500m。

地层结构详见附图DBGS-DZ-02。

3.1.2.3第四系全系统湖积、冲积层(Q4l+al)粉质粘土该岩性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地层的中部地段。

岩性为黄褐色粉质粘土,具薄层状结构,呈软塑状。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1.20~1.30m,层顶高程1028.80~1029.20m,层底高程1027.60~1027.90m。

地层结构详见附图DBGS-DZ-02。

3.1.2.4第四系全系统湖积、冲积层(Q4l+al)中砂该岩性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地层的下部地段。

岩性为灰绿色中砂,稍密、饱和。

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分选性差。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1.70~1.90m,层顶高程1022.60~1023.00m,层底高程1020.70~1021.30m。

地层结构详见附图DBGS-DZ-02。

3.1.2.5第四系全系统湖积、冲积层(Q4l+al)细砂该岩性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地层的下部地段。

岩性为灰绿色细砂,稍密、饱和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分选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