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_3
口技

(欧阳修《卖油翁》)
1、根据《卖油翁》片段内容,将下列一副对联 补充完整。
上联: 康肃公射技一流,骄傲自满 下联:_卖__油_翁__酌__艺__超__群_,__谦__虚__朴__实_________
2、选出划线字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 陈尧咨射箭) B、但微颔之(指代善射的陈尧咨) C、以我酌油知之(指代手熟的道理) D、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
3、翻译划线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见他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对 此微微点头称赞。
(2)无他,但手熟尔。
(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手熟罢了。
4、 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口技表 演者、陈康肃公、卖油翁不凡的 技艺。 熟能生巧
5、读了《口技》和《买油翁》后你 有什么启发?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下
群响毕绝
4、翻译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股战战,几欲先走。 (6)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5、主题: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表现我 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6、写作特色:
(1)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顺着宾客所听到的 声音记叙了三个场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公亦以此自矜(自 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 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 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 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口技》教案3

口技教案3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习如何变化说话的速度、音量和语调,从而掌握不同的口技技巧;•听取和分析不同口技表演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了解常见的口技形式及其特点;•通过练习模仿、改编或创作口技节目,提升自己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内容1. 口技表演技巧在口技表演中,音量、速度和语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到表演效果的好坏。
在进行口技表演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变化这些因素。
例如:•速度可以快速转换,有时需要快速地拼读单词或短语,有时则需要慢慢地强调节奏;•音量可以大声、小声、高声或低声,通过音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情感或情景;•语调可以高扬、低沉、抑扬或扬抑,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表达口技的节奏感。
2. 口技的形式和特点常见的口技形式包括读韵、念绕口令、说对联、魔术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口技形式:读韵读韵是指将一组韵脚相同的词语快速地读出来,通过韵律和节奏感来表达语言的韵律美和音乐感。
常用的读韵形式有“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等。
念绕口令念绕口令是指将一句话或一组词语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调换,快速地朗读出来。
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口舌灵活度和反应速度,并让人在表演中感受到韵律美和节奏感。
说对联说对联是指将两句话之间采用平仄相对的方式来呼应,产生一种语言的对称美和平衡感。
说对联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熟练掌握声调、音律和词语的搭配,才能达到纯熟和和谐的效果。
魔术魔术是口技中的一种形式,通过手法和音效来制造出一种神秘和幻觉的效果。
魔术口技需要熟练掌握技巧和节奏感,在表演中需要保持语言的流畅和音效的准确性。
3. 口技表演的训练方法要想掌握口技表演,并提升自己的口才和创作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模仿通过模仿别人的表演,学习和掌握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节奏感。
在模仿时要注意不要照搬照抄,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
《口技》林嗣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口技》林嗣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书。
作者林嗣环。
这本书被选入初一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
在选入的同时,有关部门进行了删改。
作品原文:非人教删减版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既而儿醒,大啼。
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作品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口技》文言字词解释

《口技》文言字词解释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的人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举行宴会3、于厅事之东北角于:介词,在厅事:大厅,客厅之:结构助词,的4、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5、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而已:罢了6、众宾团坐团坐:围绕而坐7、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少顷:一会儿但:只闻:听见8、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寂然:静悄悄的样子9、遥闻深巷中犬吠吠:狗叫10、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醒欠伸:打呵欠,伸懒腰11、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12、既而儿醒既而:不久,紧接着13、妇抚而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14、儿含乳啼乳:乳头15、妇拍而呜之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16、絮絮不止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17、当是时是:这18、夫叱大儿声叱:训斥19、一时齐发一时:同时20、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妙:妙处毕:全、都备:具备21、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2、默叹默默地赞叹23、以为妙绝妙:奇妙绝:极,极点24、未几,夫齁声起未几:不久齁:打鼾2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隐约约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26、盆器倾侧倾侧:翻倒倾斜27、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28、稍稍正坐稍稍:渐渐正:端正坐:坐姿29、俄而百千人大呼俄而:不久,一会儿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中间:其中夹杂着力拉:拟声词31、曳屋许许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3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形容声音之杂3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即使指:手指34、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指:指出35、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36、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37、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38、几欲先走几:几乎欲:想要走:逃跑。
《口技》教案【最新3篇】

《口技》教案【最新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口技》教案【最新3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口技

口技朝代:清代作者:林嗣环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参考翻译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坐:众宾团坐(坐下)满坐寂然(通“座”,座位)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乳头)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指: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明)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消失)发:一时齐▼参考赏析重点题型一、翻译: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 口技 (3)

6 口技【基础须知】一、字词积累善:擅长。
会:适逢,正赶上。
施:安放。
但闻:只听见。
当是时:正在这个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
中间(jiàn):中间夹杂。
毕绝:全消失。
而已:罢了。
意少(shāo)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二、作者简介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年科兴人,顺治六年己丑科进士。
”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
【重点梳理】试分析文中的用到的写作技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从侧面描写。
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的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
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难点再现】文中是如何有条不紊而又逼真地摹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本文对口技的表演绘声绘色,摹写逼真。
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遥闻”写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大啼”“叱大儿声”“一时齐发”,写声音由小而大;“齁声”“渐拍渐止”写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
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梦中咳嗽”,写声音之微弱,简单;“一人大呼”“夫起大呼”“妇办起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写声响大作,由少而多,由微弱到喧闹;呼声,哭声,犬吠声,房屋倒塌声,拉塌房屋时呼喊声,火爆声,风声,抢夺声,泼水声一齐发作,应有尽有。
《口技》 3

《口技》 3教学目的1.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重点、难点五.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吃语(yi )齁hou)曳(ye)哗(hua)叱(chi)意少舒(shao)中间(jian)几欲先走(ji)2.阅读课文,试着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文。
二、导入三·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初进土。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题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日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文章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三、讲析课文1.同学们朗读课文,结合预习作业和课文下面的注释,串译课文。
教师强调一些词语意思。
善:擅长。
会:集合。
于厅事之东北角:的。
但闻:只。
乳:喂奶。
当是时:这。
众妙毕备:全部。
妙绝:极点。
意少舒:稍微。
间:夹杂。
虽:即使。
名其一处:说出,动词。
凡欲先走:几乎,差点儿。
跑。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并要求学生口述课文内容,注意抓时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教师更正。
2.学生概括各段大意,口头交流。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介绍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绍表演一家人深夜惊醒的情况及宾客默叹。
第三段:介绍表演这家人从醒到又睡的情况及宾客情绪的变化。
第四段:介绍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和宾客惊慌欲跑的神态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林嗣环教学设计(A)教学设想教学重点:①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抽象”的原则方法,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调动情绪。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摧探明珠——一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说明:如有口技表演的音像资料,可千万别错过,以此调动学习情趣的机会。
二、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说明:教师范读一定要准备充分,把握住课文主体部分的语气、语调,力争能把学生带人描写的情境当中。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
②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形式不定,可默读、轻读、放声读。
2根据注解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和释义,疏通文句内容,有疑即问。
四、教师指导学生落实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犬吠:呓语:叱儿:Chi意少舒:中间:曳屋:几欲:齁声:2.理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宴:宴请,用作动词。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③当是时:这个时候。
①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绝:极点。
⑤宾客意少舒:稍微,读shao3。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③几欲先走:跑。
五、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齐读第1段。
2.学生口述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3.思考: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七、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2、3、4段。
说明:应要求学生朗读得生动,有感情。
二、教师分发下列表格,要求学生完成。
说明:鼓励学生讨论、商量。
┌────┬─────────┬────┬──────┬─────────┐│场景│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听众反应│├────┼─────────┼────┼──────┼─────────┤│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吃请、│由远及近│众妙毕备│伸颈,侧目,微笑,│││大啼、妇呜、絮絮、│由外到内││默叹,以为妙绝│││大叱│由小到大│││││(一时齐发)││││├────┼─────────┼────┼──────┼─────────┤│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逐步变小││意少舒稍稍正坐│││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以响衬静)││││├────┼─────────┼────┼──────┼─────────┤│火起群乱│大呼、齐哭、│突然变大│不能指其一端│变色离席│││百千大呼、齐哭、犬│由少而多│不能名其一处│奋袖出臂│││吠、力拉崩倒、火爆│由少而杂││两股战战│││声、风声、求救声、│││几欲先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三、讨论分析,理解描写上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幅图画?请进行简略概括?说明: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意思对即可。
三幅图画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2.请一位同学口述课文三个场景分别描写了哪些声音种类。
思考: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第二个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
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四、齐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这一段写到。
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1段相呼应.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礼物五、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
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扭力。
六、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一。
七、布置作业。
以观看电影、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报告会等为题材写一个片断,刻画观众的神情举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细致。
板书设计:口技林嗣环善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尺场景:梦中惊醒:小~大(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十渐入梦乡:小(意少舒,稍正坐)十火起群乱:大(变色离席,奋抽出臂,两胜战战)(马骏)教学设计(B)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
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
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
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同“教学设计(A)”)三、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
四、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五、齐读课文。
要求:①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
②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_六、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复述课文。
说明:①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难课文内容。
②教师应进行点评。
七、自由朗读第2、3、4段,争取能背诵下来。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
②一家人醒而梦。
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恐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
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
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
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
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二、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
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
“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
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
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
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五、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
板书设计:口技善正面场景:梦中惊醒由醒入睡失火纷乱声音:小~大~小~大侧面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