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朗读
《口技》1

3、一词多义: 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妙: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指: 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坐: 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副词,极,非常)
(动词,断绝,消失) (名词,妙处) (形容词,奇妙) (名词,手指) (动词,指出) (动词,坐下) (同“座”,名词,座位) (动词,喂奶)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
忽然 叫,喊
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一齐,一同 一会儿,不久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 夹杂
的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
发作
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拉
拟声词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 啦”,丈夫起身大叫,妇人也起身大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有 成百上千的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 孩哭叫,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 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 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 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 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塌房屋时一齐 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 的声音。
正面描写
铺垫衬托
小疏 到到 大密
大 到 小
疏密 到到 密繁
口技表演中 声音的变化
文言知识小结
1、通假字:满坐宾客(“坐”同“座”,座位)
2、古今异义: 古义
会 但 闻 虽 股 走
今义
(会议、集会) (连词,表转折) (用鼻子嗅) (虽然,表转折) (屁股) (步行)
(适逢,正赶上) (只) (听见) (即使) (大腿) (跑)
合作研讨
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
善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造成悬念,为下文记叙精彩的表演作铺垫。 3、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 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 “善”。
语文:第29课《口技》课件(冀教版七年级下)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 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 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 了。妇人抚慰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哼着哄他 睡觉。接着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 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 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呵叱大儿子的声音,同时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 得惟妙惟肖。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暗暗 赞叹,认为好极了。
没有多久,丈夫打起呼噜,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 渐停止了。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 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渐渐坐端正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 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 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 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古今用法不同:宴(举行宴会 ) 喂奶)、名(说出 )、善(擅长) 乳(
难解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忽 )( 忽然 )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一时 )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既而 )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 是时 )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俄而 )( 少顷 )( 未几 )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口技》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口技》基础讲解一、文章内容(略)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本文的作者是林嗣环,清代人。
3、《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三、语音呓(yi)语叱(chì) 齁(hōu) 中间(jiàn)力拉崩到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几(jī)欲先走四、通假字1、满坐寂然坐通座五、古今异义词1、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大腿或作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当中夹杂今义:当中5、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合拢,聚在一起6、但闻屏障中但:古义:只,仅今义:但是7、宾客意少舒少:古义:稍微今义:跟“多”相反六、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七、一词多义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2、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毕:(1)尽(毕力平险)(2)全部(群响毕绝)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3)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八、重点词语解释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3、众宾团坐团:聚集,集合4、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睡醒7、众妙毕备毕:全,都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9、不能指其一端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10、两股战战战战:哆嗦的样子11、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九、特殊句式1、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十、朗读节奏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十一、理解性默写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众妙毕备。
文言文《口技》阅读答案

文言文《口技》阅读答案1.文言文《口技》阅读答案篇1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
下面是《口技》阅读题及答案,请参考!《口技》清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口技》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撤屏视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林嗣环《口技》

——林嗣环《口技》
说 “屏”
陈从周
授课人:新田中学 钟绍雄
读准下面词语的语音
. i 帷幕 wé . 闺房 guī . 书斋 . zhāi
ng 流萤 yí
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文化休憩 ) 2.美丽的春光。 ( 韶光 ) 3.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帷幕 ) 4.粗俗鄙陋。 ( 伧俗 ) 5.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 销魂 ) 6.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因地制宜 )
. 伧俗 . 休憩 . 忒 .
韶光
shá o cāngຫໍສະໝຸດ qì tuī(口语中读tēi)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
屏者,障也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屏的作用
三方面
屏的种类
设置时的注意事项
屏风的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 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石屏、木屏、竹屏等。
研读赏析:
1.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下定义 、分类别 、 引用等 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 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分析相关的知识, 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 章枯燥乏味。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 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中,对屏风的认 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讨论回答(二)
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有什么作用?作 者的用意是什么?
《口技》第1课时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 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 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 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 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 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 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 《虞初新志》。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俄而)、(少顷)当堂演练
10+3+5
1、朗读全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初步翻译,各小组1号代表尝试翻译一 个小段落; 3、熟读。
温馨提示:
1、独立完成各项演练,第1、第3项全程独立进行;
2、小组交流协作翻译全文,释疑解惑; 3、展示。
要求:学生明确并做笔记。
会读课文(8+5+8)
1、听读课文。 要求:标出段序,标准字音,标对节奏。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将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划 线。 3、美读课文。 要求: 1)组内诵读。可选择小组内认为最美的段落诵读, 注意变换展示形式。 2)、组间展示:组长组织成员展示。
乐学分奖给朗读最棒的同学!
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顷(shǎo ) 犬吠(fèi ) 呓语(yì) 夫叱大儿声(chì ) 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ǎo)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要求:学生明确并做笔记。
读懂课文(8+5+5)
1、自学理解全文内容积累词语。 (1)自看课文注释和查工具书,找出需要帮 助理解的词语。 (2)分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翻译理解课文 2、指导做词语归类,进行积累。 乐学分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
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优质教案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优质教案教案《口技》课文记叙的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优质教案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口技》优质教案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数学1、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学知识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能力训练1、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条理清晰地复述三个场景二、教学重点:1、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描摹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3、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嗣(sì)顷(qǐng)倾(qīng)呓(yì)絮(xù)叱(chì)鼻句(hòu)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2、阅读课文,根据注解翻译全文(二)导入1、让学生听一段口技录音讨论:这段声音像什么?中间表现了什么情节?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刚才所听到的声音,有没有人能学一下。
学生发言,明白这是一段“口技”。
如有能力,可让学生表演一下,创造一下气氛2、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欣赏的。
3、作家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三)正课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语音、语气,领会作者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设置安放少顷:一会儿但:只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欠:打呵欠伸:伸懒腰既而:不久乳:喂奶毕:全绝:极点,最意:心情舒:伸展,放松中间:中间夹杂曳:拉虽:即使名:说出奋:卷起股:大腿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3、再次朗读课文4、小结:本堂课我们了解了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并且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学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口技》教学设计《口技》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字。
《》是朝的编选的一部体小说集。
二、读文章,疏通文意1、加粗字注音。
少顷()哗()呓语()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yè屋许许声()(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夫hōu声起()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夫叱()大儿声犬吠()hān声如雷()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试疏通文意(先自行解决,疑问处小组内商量解决)【原文再现】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 )厅事之( )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
少顷,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其(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朗读
一、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
要求读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沸沸扬扬”呢?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会感觉出《口技》的表现力。
我起个头——
(生齐读,尝试着沸沸扬扬。
)
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卜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
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生自由读,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
师:好,我们试读一遍。
(生齐读)这一遍好多了,但“少”字不读shào,而读shǎo,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师读如说书,缓急有致,字正腔圆)。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说明:教师范读一定要准备充分,把握住课文主体部分的语气、语调,力争能把学生带人描写的情境当中。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
②注意老师朗读的快慢节奏。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放声读,要读得沸沸扬扬。
2抽生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听看课文,在朗读有误的地方做好标记。
3.订正谬误之处、(要特别注意一下子的读音:shǎo少顷shǎo意少舒hǔ许许声jī几欲先走)
三、师:下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提两个要求,一是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二是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把它们读准确
(生朗读,师板书字词:嗣、犬吠、吃语、熟、叱、中问、曳、少顷、惊觉欠仲生一遍读完了)
师:下向我们一起来给黑板上加点的字注音(生注音,师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
师:“觉”这个字为什么有的人读jué,有的人读jiào呢?在这里究竟怎么读?(生不语) 师:不要紧,等会儿我们就会弄清楚的还有没有读不准的字啊?
生:没有了
师:将这些字齐读三遍(生齐读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