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四单元 十八《口技》比较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组合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星河:银河。
⑵谩有,空有。
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文,完成3-7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下而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不敢稍.逾约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黔之驴》)C. 或.遇其叱咄D. 不敢出一言以复.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4. 甲文中作者宋濂向马生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艰苦求学的经历? 他为什么要向马生介绍自己求学的情况?【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5.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翕然师.之(2)吾道南.矣(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学洢《核舟记》和林嗣环《口技》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魏学洢《核舟记》和林嗣环《口技》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4)不能名.其一处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1.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2.2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尊敬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1.2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掌握口技表演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表演的背景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口技表演的了解和感受。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口技表演实践5.1教师示范口技表演,讲解基本技巧。
5.2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表演口技。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口技》。
2.搜集有关口技表演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口技表演的特点和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口技表演的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课文原文:口技口技者,京市中奇技也。
一日,闲游于市场,适见一人,身怀绝技,众皆惊异。
其人自称:“吾能以一口之声,模拟百鸟之鸣,又能模仿人间百态。
林嗣环《口技》和欧阳修《卖油翁》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林嗣环《口技》和欧阳修《卖油翁》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甲】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中间C.但微颔.之颔:点头D.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于厅事之.东北角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不能指其.一端其.真无马邪(《马说》)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3.下列句子中与”会宾客大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卖油翁》)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比较阅读练习苏教版

《口技》阅读训练一(甲)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1.填空。
(4分)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罔: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分)二【甲】《口技》清林嗣环【乙】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B.几欲先走走C.款扉扣之扣D.今客鼓此鼓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7.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口技》课文阅读练习题

《口技》课文阅读练习题满分150分做题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A. 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 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 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D. 刘璋从新疆带回一筐他最喜欢吃的葡萄。
2. 下面对把握诗歌《口技》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口技。
B. 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 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 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3. 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A. 贤于材人远矣B. 于舅家见之C.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断绝,消失C. 群响毕绝毕:消失D.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约的5.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 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 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 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6. 选出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B.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A. 京中/有/善口技者。
C. 口技人/坐/屏障中。
D.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7. 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 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 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 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 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 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 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林嗣环《口技》和刘鹗《老残游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林嗣环《口技》和刘鹗《老残游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林嗣环)【乙】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十八、《口技》
【比较阅读】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会.宾客大宴( )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③宾客意少舒.( ) ④几欲先走.( )
2.下面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妇抚儿乳.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腰.白玉之环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概括说明第二段声音描写角度的变化。
【答】▲
4.选文每段段末均有关于宾客的描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两句话。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
①余于扬州会友得观。
于席右设围屏,郭坐屏后,不置灯烛。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沸水略烫)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
曰:“天已明,可卖矣。
”②肉上案声起,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
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有删改)5.①余于扬州会友得观②肉上案声起,即闻有买卖数钱声
(二)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不能指其.一端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C.于是客无不变色.离席D.以.钱覆其口
未尝稍降辞色.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2.下边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两股.战战B.几欲先.走
C.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D.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
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甲】【乙】两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作答,并据此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适逢只舒展,松弛跑
2.B
3.由远及瞧,由小剖大,由单一到错杂。
4.写宾客的反应是侧面描写,能突出口技表演精彩感人的效果,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超。
5.①我在扬州会见朋友时欣赏过(他的表演)。
②传来把肉放到桌案上的声音,随即又听到了买卖猪肉声、数钱声。
(二)
1.C
2.D
3.译文参考:(1)卖油翁看见他射箭十支当中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卖油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
4.不能。
描写宾客们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意思对即可)
5.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等。
联系实际谈体会,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