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比较阅读翻译

合集下载

《口技》原文加翻译

《口技》原文加翻译

《口技》原文和译文1、京中有善口技者。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表演的人。

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3、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4、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5、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译文:紧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6、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序文: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的说话。

7、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9、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文:不久,丈夫的鼾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10、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译文: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咳嗽的声音。

1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口技文言文翻译版

口技文言文翻译版

口技,技之微者,然亦非易为之也。

盖口者,心之声也;技者,心之用也。

心之所欲言,口必随之;心之所欲用,技必随之。

是以口技之妙,在乎心之巧。

古之人,有能口技者,其技之妙,盖出于天成。

夫口者,心之声,心者,智之府。

故口技之妙,非独在于口,亦在于心。

心明而口利,口利而技进,此口技之所以为妙也。

昔有口技者,居京师,技艺精湛,闻者无不叹服。

一日,有贵客至,主人设宴款待,遂请口技者表演。

技者乃登台,先吟一诗,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吟罢,满座皆惊,以为技者欲以此诗为引,演一奇技。

技者见众皆惊,微笑曰:“非也。

此诗不过为引子耳。

”言未毕,忽作击鼓之声,声如雷霆,震耳欲聋。

鼓声既歇,复作钟声,声如洪钟,悠扬动听。

钟声既止,又作胡笳之声,声如裂帛,凄婉动人。

胡笳声歇,又作琵琶之声,声如流水,悠扬悦耳。

琵琶声止,又作笙箫之声,声如鸣蝉,清脆悦耳。

笙箫声歇,又作鸣禽之声,声如百鸟齐鸣,婉转悠扬。

众听之,无不心旷神怡。

技者复作,先作一人吟诗之声,继作多人吟诗之声,渐次增至数十人。

众人皆以为技者能一人化数十人,技艺非凡。

技者笑而不答,复作一人长啸之声,继作多人长啸之声,渐次增至数十人。

众人皆以为技者能一人化数十人,技艺非凡。

技者笑而不答,复作一人叹息之声,继作多人叹息之声,渐次增至数十人。

众人皆以为技者能一人化数十人,技艺非凡。

技者见众人皆惊,遂收技,复吟一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吟罢,众人皆叹,以为技者之技,已至化境。

口技之妙,在于心之巧,技之精。

技者之心,如海之深,如山之高。

心深则技广,心高则技妙。

故口技之妙,非独在于口,亦在于心。

心与口合,技与道合,斯为口技之极也。

今之人,多有口技,然能如古之口技者,鲜矣。

盖今之人,心浮气躁,难以潜心修炼。

是以口技之妙,难以再现。

然吾辈当效古之人,潜心修炼,以求口技之妙,亦未可知也。

(注:本文为《口技》一文的文言文翻译,原文作者不详。

《口技》翻译纯文本

《口技》翻译纯文本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相聚而坐。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见深巷里有狗叫声,(接着)就(听见)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在啼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睡觉。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

正当这时,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哼唱哄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入神地听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隐隐地听到老鼠作作索索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物倾斜翻倒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

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过了不久,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是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

口技文言文翻译注释

口技文言文翻译注释

口技者,妙手偶得之艺也。

夫其技之妙,在乎口耳之间,非笔墨所能形容。

昔有口技者,能令一人言之,百人应之;一人唱之,百人和之;一人鼓之,百人舞之。

其声如雷霆,其势如风云,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

注释:1. 口技者:指擅长口技的人。

2. 妙手偶得之艺:指技艺高超,偶然得到的人。

3. 妙:美妙,出色。

4. 口耳之间:指口和耳之间,即通过口说话,通过耳听声。

5. 非笔墨所能形容:意思是这种技艺美妙到无法用文字或图画来描述。

6. 昔有:从前有。

7. 能令一人言之,百人应之:能使一个人说话,百人应声附和。

8. 一人唱之,百人和之:一个人唱歌,百人应和。

9. 一人鼓之,百人舞之:一个人击鼓,百人跳舞。

10. 其声如雷霆:声音像雷霆一样响亮。

11. 其势如风云:气势像风云一样浩大。

12.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13. 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形容事物变化太快。

《口技》译文:口技,是一种技艺高超的表演艺术。

这种技艺的奇妙之处,在于口和耳之间的交流,无法用文字或图画来描述。

从前,有一位擅长口技的人,他能使一个人说话,百人应声附和;一个人唱歌,百人应和;一个人击鼓,百人跳舞。

他的声音如同雷霆般响亮,气势如同风云般浩大,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口技者通过口和耳之间的巧妙配合,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声音和动作的世界,感受到了技艺的魅力。

这段文言文不仅描绘了口技表演的精彩场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技艺的赞叹之情。

《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原文及翻译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原文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

口技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

口技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

昔者,余游于江南,遇一老翁,年九十有五,鬓发苍苍,须眉皓然。

翁居一破屋,壁立千仞,窗纸薄如蝉翼,漏光透纸,斑驳陆离。

翁每日清晨,漱口揖手,端坐于室,若有所思。

一日,翁忽起,顾左右而言曰:“吾欲一展口技,以示吾之才艺。

”众皆惊异,莫不竦听。

翁于是正色,敛容,徐徐而言:“昔人有善口技者,能令四壁生风,百鸟齐鸣。

吾虽不才,亦欲效颦,试一为之。

”言毕,翁即张口,气如长虹,喷薄而出。

忽而山鸣谷应,松涛怒吼;忽而鸟语花香,蜂飞蝶舞。

翁口若悬河,舌如翻江,令人神往。

俄而,翁又言:“今夜月色甚佳,吾欲令满园皆月。

”于是,翁轻吟慢唱,声如银铃,清脆悦耳。

一时间,满园皆月,月光如水,洒满大地。

众人惊叹,以为神人也。

翁复言:“吾欲令一女子歌,以抒吾之情。

”翁于是放声高歌,声如莺啼,婉转动人。

众人闻之,皆泪如雨下,以为翁已化身为仙。

又一时,翁言:“吾欲令一男子鼓瑟,以和吾之曲。

”翁于是伸掌抚琴,指如飞龙,弦声悠扬。

众人听之,如入仙境,心旷神怡。

翁歌毕,又言:“吾欲令一童子吹箫,以助吾之乐。

”翁于是拿起一箫,口吹之,声如凤鸣,哀婉动人。

众人闻之,无不叹为观止。

翁又言:“吾欲令一老翁弹筝,以谐吾之音。

”翁于是拿起一筝,拨弦而弹,声如流水,悠扬悦耳。

众人听之,如入仙境,心旷神怡。

翁复言:“吾欲令一女子舞剑,以显吾之武。

”翁于是拿起一剑,舞动如飞,剑光如虹,气势如虹。

众人观之,无不惊叹,以为翁已化身为神。

翁歌舞既毕,又言:“吾欲令一老翁吟诗,以抒吾之情。

”翁于是吟诗一首,声如夜莺,清脆悦耳。

众人听之,如入仙境,心旷神怡。

翁吟诗既毕,又言:“吾欲令一童子诵经,以净吾之心。

”翁于是拿起一卷经文,口诵之,声如钟鸣,庄严神圣。

众人听之,如入禅境,心无杂念。

翁诵经既毕,又言:“吾欲令一老翁讲道,以悟吾之性。

”翁于是讲道一番,言辞恳切,道理透彻。

众人听之,如获至宝,心悦诚服。

翁讲道既毕,又言:“吾欲令一女子抚琴,以和吾之韵。

”翁于是拿起一琴,弹奏一曲,声如天籁,悠扬动听。

林嗣环《口技》原文和翻译译文

林嗣环《口技》原文和翻译译文

林嗣环《口技》原文和翻译译文1、林嗣环《口技》原文和翻译译文林嗣环《口技》原文和翻译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

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

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导语:本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重点,答题关键)反映了我国古代记忆人的智慧和才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作者简介】林嗣环,字起八,号钱崖。

福建安溪赤岭后畲人。

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

甫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

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

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一事。

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备兵海南时,恩威兼济,兵民爱之”;“性*耿介,多惠政,如禁锢婢,禁投充,禁株连,禁民借营债,粤人啧啧颂之”。

为减轻民众役赋,抵制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的耿仲明、尚可喜,而上《屯田疏》。

顺治十三年,被二藩诬告落职。

被捕之时,民众悲声载道。

顺治十七年(1660年),嗣环下刑部狱西曹就计无果。

“帝念三任勤劳。

暂放杭州治下。

待康熙初政(1662),复审平冤获释,诏升广西左参政”。

嗣环经历磨难,无意仕途,遂客寓杭州,放舟西湖,寄情山水,唱和名流。

后因贫以死,妻子晨夕不继,柩暴未葬。

幸其同年唐梦赍葬于昭庆寺西沙泉石,并搜其著作四册存之。

“历四十年,族侄标光始访得之,改葬于御屏山麓”(今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山)。

原碑完好,文曰:“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男文学华亭墓。

乾隆丁丑九月合族崇祀。

”族人对嗣环尊崇备至,每每携幼恭诚拜谒,以期子侄学而有成。

在嗣环故乡,还流动着“黄井祝天”、“虎崆耕读”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1)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2)而已。

众宾一团一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hú),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ǎo)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叩之。

媪(ǎo):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山人默然而反。

【注释】①尝:曾经。

②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③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④媪(ǎo):老妇人。

⑤阕:止息,终了。

⑥款扉:款,敲;扉,门。

⑦叩:问,询问。

⑧絮:棉花。

⑨鼓:弹琴。

⑩类:像。

【翻译】
1、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

2、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

3、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

4、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

5、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6、(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7、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

8、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扬州郭猫儿
(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

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注释】①善:擅长,善于。

②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

③挟:邀请,偕同。

④酣(hān):酒喝得很畅快。

⑤屏:屏风。

⑥比:及、到。

寓:住所。

⑧置:设置;安放。

⑨饲:喂养,喂食,泛指家禽。

⑩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

【翻译】
扬州有个叫郭猫儿的,擅长表演口技。

庚申年间,我在扬州时,某次参加一场宴会,郭猫儿也应邀出席。

酒过三巡,一位朋友偕同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主人爽快地答应了。

郭猫儿于是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不放置灯烛,坐在屏后,主客也安静下来,等着表演开始。

很长时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很多只鸡被惊吓得乱叫,种种不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

接着,少年的父亲过来敲门说:“天快亮了,还不起来杀猪去卖!”少年挣扎着起身后,到猪圈里喂猪。

只听群猪吃食、嚼食、争食之声,他的父亲烧水、进炉、倒水声,此起彼落。

没多久,少年捆来一头猪,那猪被绑时的嘶叫声,少年磨刀、杀猪声,猪被杀、出血声,烫猪褪毛声,都历历在耳,没有差错。

最后,做父亲的对少年说:“天已大亮,可以拿去卖了。

”不一会,即听到把肉放到桌案上的声音,接着又听到了卖了肉后数钱的声音,有买猪头、猪内脏、猪肉的,也有讨价还价声、买卖双方数钱声。

正当热闹滚滚时,突然,啪!的一声,四周都安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