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和嗜银细胞观察及Gherlin的表达
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和嗜银细胞观察r及Gherlin的表达

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和嗜银细胞观察r及Gherlin的表达俞诗源;陈诚;何玲慧【摘要】To know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stomach and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Falco columbarius , the gross anatomy method , the histological section technique , the Grimelius silver staining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are us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omach belongs monogastric stomach . Gastric pit distributes the surface of mucosa . Stomach gland w hich is exist in lamina propria mucosa is simple tubular gland . Lamina muscularis mucosa belongs to circular smooth muscle . Muscular layer contains circular smooth muscle , oblique smooth muscle and longitudinal smooth muscle . Small intestine wall is consisted of mucosa , muscular layer and serosa . Many finger intestinal villus exist the surface of mucosa . T he intestinal villi has central lacteal and blood caillary . M uscular layer is circular smooth muscle and longitudinal smooth muscle . Argyrophil cell which distribute in mucous epithelium , lamina propria mucosa and gland epithelium has various shapes . And its density of distribution presents decline trend . Argyrophil cell may has endocrine and solinocrine function . The expression of Gherlin that participates in digestion presents trend of decrease in stomach and small intestine . Gherlin is related to digestion function .%为搞清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胃、小肠的组织学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切片技术、Grimelius银染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结构、嗜银细胞分布和Gherlin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背隼胃属单胃,胃黏膜表面有大量胃小凹,固有膜中有大量的单管状胃腺,胃肌层可分为内环、中斜、外纵行三层平滑肌.小肠肠壁由黏膜、肌层及外膜组成,黏膜表面有许多指状肠绒毛,绒毛中有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小肠肌层由内环形和外纵形两层平滑肌组成.嗜银细胞分布于胃和小肠粘膜上皮、固有膜及腺体上皮中,形态多样,分布密度呈递减趋势.Gherlin在胃、小肠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呈递减趋势,与器官的消化机能密切相关.【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53)004【总页数】8页(P80-86,97)【关键词】灰背隼;胃;小肠;嗜银细胞;Gherlin【作者】俞诗源;陈诚;何玲慧【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5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鸟纲(Aves)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科(Falconidae)隼属(Falco),是一种肉食性的小型猛禽,主要捕食昆虫、小型鸟类和鼠类,偶食蜥蜴、蛙及小型蛇类,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灰背隼分布于全北界,在中国常见于华北、华东、新疆、西藏、青海等地[1].目前有关灰背隼的研究主要在地理分布[2-3]及部分基因序列的分析等方面[4-5],有关灰背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现已知动物胃肠道的组织结构和消化道激素与其消化机能密切相关,嗜银细胞是胃肠道内的主要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消化道激素,调节动物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活动,各类动物胃肠道的组织结构和嗜银细胞的分布存在差异[6].Gherlin又名生长素,是一种脑肠肽类物质,哺乳动物体内的Gherlin含有28个氨基酸,而禽类Gherlin仅由26个氨基酸构成[7],对消化道的功能活动[8-9]、胰岛的分泌[10]及机体的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11],为了搞清灰背隼消化道的结构特征和嗜银细胞分布及Gherlin的表达情况,本文利用生物显微技术、Grimelius银染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灰背隼胃、小肠的组织结构、嗜银细胞的分布和Gherlin的表达特征,旨在为动物学研究、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基础参考资料.1.1 实验动物动物园因伤致残的灰背隼1羽,按常规解剖方法快速取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固定于15%福尔马林溶液.1.2 组织结构观察取上述固定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块,进行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6 μm)、HE染色及中性树胶封片.各组织任意选取6张切片,置于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张切片选取6个视野运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分析其相关数据.1.3 嗜银细胞观察、计数取上述固定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各段,采用整块组织Grimelius银染法[12],用70%酒精浸透、蒸馏水冲洗、新鲜银染液染色48 h(37 ℃,避光)、蒸馏水冲洗、入还原剂中还原(60 ℃,30 min)、蒸馏水冲洗,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封片.任意选取胃肠道各段银染切片各 6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每张切片随机取 6个视野拍照、计数嗜银细胞表达数.1.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SP(Streptavidin-perosidase)免疫组织化学法.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蒸馏水冲洗、PBS浸泡、微波抗原修复、3% H2O2孵育、山羊血清工作液孵育,滴加一抗Ghrelin(工作浓度1∶100,4 ℃过夜)、PBS冲冼;滴加生物素化二抗工作液孵育、PBS冲冼;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孵育、PBS冲冼;DAB适当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空白对照组用PBS代替一抗.每张切片选取6个视野运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Gherlin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Optial Density),对其进行定量分析.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用Duncan多重比较法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2.1 灰背隼胃的组织结构灰背隼胃属单胃,呈纺锤形,上部狭窄,下部膨大,长约20.15 mm,胃最大管径约为14.82 mm,上接狭长的食管,下接十二指肠.胃内壁具纵行皱襞和胃小凹(深(137.06±2.54)μm,宽(139.29±5.55)μm).灰背隼胃壁厚约(930.89±6.12)μm(表1),显微镜下胃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图1a).胃黏膜最内层是胃黏膜上皮,由排列整齐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呈高柱形,细胞核卵圆形位于细胞底部、嗜碱性,H·E 染色后呈蓝紫色,细胞质嗜酸性,H·E染色后呈浅粉色.胃黏膜表面有许多小窝即胃小凹(Gastric pit)(图1b)分布,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底.胃腺数量多,是由粘膜上皮下陷至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管状腺(图1c),腺细胞核较大,呈卵圆形,位于细胞底部.富含胃腺的固有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淋巴组织(图1d),并有血管和少量平滑肌分布,联接着上皮与深层组织.黏膜肌层为薄层环形平滑肌.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血管的分布,联系着黏膜和肌层.肌层较厚,由平滑肌组成,可分为内环、中斜、外纵行三层.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表面有一层间皮. 2.2 灰背隼小肠的组织结构灰背隼小肠(Small intestine)上接胃,下与大肠相接,全长约(408)mm,蟠曲于体腔中下部,可依次可分为十二指肠(Duodenum)、空肠(Jejunum)及回肠(Ileum)3段.十二指肠是小肠起始部,长约71 mm,管腔大且管壁厚,呈“U”形排列,胰脏位于十二指肠襻的系膜间,肝总管和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空肠管径大小与十二指肠无异,回肠外形上明显细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空、回肠长约337 mm.整个肠段通过肠系膜悬挂于腹后壁.灰背隼小肠各段壁厚如表1.小肠腔面有黏膜上突形成的环状皱襞,黏膜表面伸出许多指状细长突起即肠绒毛(Intestinal villi),由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形成,小肠肠绒毛直径及长度如表2.灰背隼小肠肠绒毛无分支现象,十二指肠、空肠(图1e-f)肠绒毛较粗,分布密集,回肠肠绒毛细长,且分布较前者稀疏(图1g).显微镜下小肠壁由黏膜、肌层、外膜组成,黏膜层包括上皮、固有层.覆盖在肠绒毛表面的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和散布于其中的杯状细胞组成,吸收细胞呈高柱形,数量多,细胞核呈卵圆状并分布于细胞基底部,嗜碱性,经H·E染色后呈蓝紫色,胞质嗜酸性呈浅粉色,杯状细胞较大,呈空泡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纹状缘.肠绒毛中有中央乳靡管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图1f).中央乳糜管起于绒毛顶部,向下汇入固有膜中的淋巴管,固有膜由结缔组织组成,联系上皮与深层组织,内含血管及肠腺.肠腺是小肠上皮下陷至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管腺(图1g),腺体开口于相邻绒毛间,腺体上皮和肠绒毛上皮紧密联系,并在小肠各肠段均有大量分布,主要有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核位于细胞基部,杯状细胞呈空泡状.灰背隼小肠各段缺少粘膜下层,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外膜属于浆膜.2.3 灰背隼胃、小肠中嗜银细胞的分布显微镜下灰背隼胃肠道上的嗜银细胞(Argyrophil cell)呈黑褐色,背景为浅黄色,极易辨认.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肠道的粘膜上皮、固有膜及腺体上皮细胞间,形态各异.胃部嗜银细胞集中分布在单管腺的上皮细胞间及固有膜基部,多为锥形和圆形(图1h).小肠的嗜银细胞位于粘膜上皮细胞间、固有膜及肠腺上皮间,为圆形、椭圆形、锥形(图1i~l).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呈递减趋势,胃部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最高,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表3).2.4 灰背隼胃、小肠中Gherl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Ghrelin的阳性表达部位被染成棕黄色或棕黑色.灰背隼胃和小肠组织Ghrelin呈免疫反应阳性(图2m~q);胃内Ghrel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及固有膜中的单管状腺,小肠内Gherlin主要在粘膜上皮、固有膜及肠腺中表达,阳性物质主要集中于细胞质.灰背隼胃中Gherlin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87±0.56),十二指肠中Gherlin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78±0.43),空肠中Gherlin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73±0.67),回肠中Gherlin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70±0.34).Gherlin的分布密度随着胃、小肠段的下移呈减弱的趋势.3.1 组织学特点灰背隼的胃与海南鳽[13]相同属单胃,而与大鵟[14]、长耳鸮[14]、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等鸟类的腺胃、肌胃不同,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的功能.灰背隼胃壁内有大量纵行皱襞及胃小凹,增大了胃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及扩张能力,胃壁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层又可区分为上皮、固有膜、黏膜肌层,其组织结构与大鵟、长耳鸮[14]、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相同,但灰背隼固有膜中仅有的单管腺,数量较多,不同于大鵟[14]、长耳鸮[14]、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等鸟类的固有膜浅层单管腺和深层复管腺.大鵟[14]胃肌层为环形平滑肌,长耳鸮[14]、大鸨[18]胃肌层为内纵外环肌,西非冠鹤[17]胃肌层为内纵中环外纵肌,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胃肌层为内环形肌外纵形肌的排列方式,而灰背隼胃肌层为内环形、中斜形、外纵行三层平滑肌,说明不同的物种间胃组织结构存在差异,灰背隼胃的肌层较发达,且胃内有发达的胃腺,有利于食糜的形成和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灰背隼小肠组织仅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下层缺无,与大鵟[14]、长耳鸮[14]等鸟类相同,而与海南鳽[13]、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等鸟类具有粘膜下层的肠壁不同.此外,灰背隼黏膜层未见有黏膜肌层,与海南鳽[13]等相同,而大鵟[14]、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大鸨[18]、红腹锦鸡[19]等鸟具有纵行黏膜肌层,西非冠鹤[17]具有内纵外环形黏膜肌层,表明不同的物种间小肠组织结构亦存在差异.灰背隼肠腔内面有许多由上皮和固有膜上突形成的肠绒毛使得肠腔内表面积大为扩大,灰背隼十二指肠及空肠的肠绒毛分布密集且呈长柱形,回肠肠绒毛相较前者稀疏,且肠绒毛的直径、长度随肠段的下移呈现递减(表1-2),表明灰背隼消化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回肠可能是其消化机能的储备.灰背隼肠绒毛无分支现象,这与大鵟[14]等鸟类相同,而海南鳽[13]、长耳鸮[14]、绿孔雀[16]、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肠绒毛有分支现象且非洲鸵鸟肠绒毛在顶端彼此相连.灰背隼的肠绒毛中有中央乳糜管及毛细血管分布,与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等鸟类相同,而海南鳽[13]、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等鸟类的肠绒毛中无中央乳糜管结构.肠绒毛与食糜充分接触,中央乳糜管可吸收乳糜微粒等大分子,毛细血管可吸收无机离子、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含有营养物质的淋巴液经血循环,运至肝脏进行代谢合成,再由血液循环运输至身体各部位加以利用.灰背隼小肠肌层均为内环行肌和外纵行肌,不同于长耳鸮[14]的环形平滑肌肌层,与海南鳽[13]、大鵟[14]、非洲鸵鸟[15]、绿孔雀[16]、西非冠鹤[17]、大鸨[18]、红腹锦鸡[19]等鸟类相同,环形肌的收缩和舒张有益于肠绒毛与食糜的充分接触,使肠绒毛更有效地消化吸收物质,环形肌和纵行肌有节律的伸缩对食糜在肠道中的推进有重要作用.3.2 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功能胃、小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20].嗜银细胞属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群,分散于胃肠道的粘膜上皮、固有膜及腺体上皮细胞间,其基部有许多分泌颗粒,可被硝酸银或铬盐着色,分泌颗粒从细胞基部释放入血液,成为消化道激素,后者可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活动,还有促激素分泌和促生长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直接地细胞化学定位,证明嗜银细胞可分泌多种肽和(或)胺类激素,如P物质、胃泌素、生长抑素等[6].脊椎动物小肠段的嗜银细胞因物种不同而各异,这可能与动物的生活环境、食性和消化方式相关,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类[21],第一类是嗜银细胞在十二指肠处分布最多,随肠段往后依次递减,如猪、马、猫[22]、豚鼠[23]及鸡[24]都符合该类型;第二类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位于十二指肠及回肠,分布密度曲线呈U形,大鼠[25]的分布型为此类型;第三类是嗜银细胞在小肠段的分布呈变动的波浪形分布,如大鵟[14]、黄雀[22]、金钱豹[26]、大熊猫[27]等.灰背隼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属于上述的第一种类型,说明灰背隼胃及小肠前段有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分布,可能分泌较多的胃肠激素,表明小肠消化能力随肠段的下移而减弱,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紧密相关.内分泌、腔分泌和旁分泌是鸟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方式[14].本实验结果显示,粘膜上皮、固有膜及腺体上皮是灰背隼嗜银细胞的分布区,嗜银细胞的分泌方式可能有两种即内分泌和腔分泌,一些嗜银细胞分布于固有层中及固有层中的血管周围,表明嗜银细胞分泌物质可直接进入血液,实现内分泌途径,另一些分布于肠腺上皮的嗜银细胞,其突起指向或伸向腺腔,表明这些嗜银细胞的分泌物可能直接进入肠腔,实现腔分泌途径.灰背隼嗜银细胞分泌方式与黄雀[22]及锡嘴雀[28]等鸟类相同,而不同于大鵟[14]、长耳鸮[14]的内分泌、腔分泌、旁分泌方式.3.3 Ghrelin的表达Ghrelin最初发现于大鼠胃组织的提取物,是一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与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GHRH)、生长抑素(SS)共同调节生长激素(GH)的分泌[29],促进机体各组织的生长并参与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29].皖西白鹅[30]、成年黄羽鹌鹑[31]、鸵鸟[32]、大鵟和长耳鸮[14]等鸟类胃、小肠中Ghrelin的表达量随着胃和小肠肠道的下移呈递减趋势,且都集中分布在黏膜层.灰背隼胃、小肠中Gherlin的分布状况符合上述类型,哺乳类和禽类胃部Ghrelin 的大量阳性表达可促进胃酸分泌和胃的蠕动[33],Ghrelin在小肠道的表达从十二指肠开始依次减弱,表明灰背隼小肠段的消化吸收能力随着肠段的下移而减弱,这与人和哺乳动物相同.动物胃肠道消化类激素的含量与所在的组织结构紧密相关,也与动物的食物成分、摄食方式、生活环境、年龄等有关,具体需要作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1] 约翰· 马敬能,卡伦· 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99.[2] 李忠秋,黄成,刘茂松.北京西卓家营湿地改造后鸟类调查初报[J].四川动物,2011,30(1):79.[3] 贾少波,闫华超,刘涛,等.山东西部地区猛禽的生态分布[J].四川动物,2008,27(5):897.[4] 刘铸,杨春文,田恒久,等.基于CHD 基因序列的隼形目12 种鸟系统发育关系[J].生物技术通报,2010,12(6):179.[5] 杨帆.隼形目13种鸟类12SrRNA、COⅠ和Cytb基因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6] 段相林,郭炳冉,辜清.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7] KAIYA H,VAN D G S,Kojima M,et al.Chicken ghrelin:purification,cDNA clon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y[J].Endocrinology,2002,143(9):3454.[8] SATO M,NAKAHARA K,GOTO S,et al.Effects of ghrelin and des-acyl ghrelin on neurogenesis of the rat fetal spinal cord[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6,350:598.[9] FUJINO K,INUI A,ASAKAWA A,et al.Acylated ghrelin and des-acyl ghrelin exert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gastro in testinal motility in conscious rats[J].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6,1287:361.[10] LAI J K,CHENG C H,KO W H,et al.Ghrelin system in pancreatic AR42J cells:its ligand stimulation evokes calcium signallings through ghrelin receptors[J].Int BiochemCell Biol,2005,35:887.[11] 王娜,吴立玲.Ghrelin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J].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42.[12] 李淑兰.整块组织Grimelius银染法显示胃肠内分泌细胞[J].解剖学杂,2000,23(6):580.[13] 房慧伶,周放,王晓丽,等.海南鳽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8):75.[14] 王悦.大鵟和长耳鸮胃肠道、肝的组织学观察及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15] 喻道友.非洲鸵鸟消化管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16] 何平,陆宇燕.绿孔雀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92.[17] 沈瑞莲,刘清.西非冠鹤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0,35(3):22.[18] 刘玉堂,田秀华,于学伟,等.大鸨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2,37(5):37.[19] 张德禄,俞诗源,张育康.3只红腹锦鸡小肠的显微结构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3):63.[20] REHFELD J F.A centenar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crinology[J].Horm Meta Res,2004,36(11/12):735.[21] 吕晓慧,李淑兰.黄雀(Carduelis spi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38.[22] JACOBSON W.The argentaffin cells and pernicious anemia[J].J Path B act,1939,49:1.[23] PENTTIL A.5-Hydroxytryptamine in the enterochromaffin cells of the guinea pig alimentary tract[J].Histochemie,1976,11:185.[24] 李淑兰,韩凌霞,高欣,等.BWEL无特定病原体鸡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J].解剖学杂志,2008,31(1):115.[25] JOSEPHSON R L,ALTMANN G G. Distribution of Diazo-positive(argentaffin) cells in small intestine of rats of various ages[J].Am J Anat,1973,136:15.[26] 王昱,俞诗源,贾艳芳,等.金钱豹胃和小肠组织学及嗜银细胞的分布[J].解剖学杂志,2010,33(4):459.[27] 杨贵波,陈茂生,邓泽沛,等.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J].兽类学报,1995,15(1):4.[28] 于保刚,侯永林,曹业萍,等.锡嘴雀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比较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3):25.[29] 俞诗源.人体解剖生理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379.[30] 李福宝,方富贵,李梅清,等.Ghrelin在成年皖西白鹅小肠内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38(2):206.[31] 陈文明,何敏,梁晓霞,等.Ghrelin 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中的定位[J].动物学杂志,2015,50(4):628.[32] 周旭.Ghrelin 和 IFN-γ 在鸵鸟小肠中的随龄性表达特点[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33] 陈文明,何敏,杨欢.禽类Gherlin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8):86.。
金钱豹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及嗜银细胞的分布

肠各个部位均有 分布 , 中空肠部位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最高 ; 其 胃体和十二指肠次之 ; 回肠部最低 。嗜银 细胞 的形 态多样 , 有 圆形 、 圆形 、 体形 等 , 椭 锥 细胞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 、 腺泡上皮 细胞之 间或 固有 膜 内。结论 : 金钱 豹 胃肠 的结构 特征和 嗜银
细 胞 的 分 布 型 与 胃肠 道各 部位 消化 功 能及 其 食 性 密 切 相 关 。
o r s d i h ss u y d we e u e n t i t d .Re u t :Th l o h t ma h a d i t s i e c n i td o u y r .Th a ti c s s sl s e wa 1 ft e so c n e t o s se ff rl e s n n o a e g src mu o a wa
CHI ES OUR N EJ NAl OFANAT( ) MY 13 o 42 1 Vo. 3N . 00
解剖学杂志
21 第 3 00年 3卷 第 4 期
金 钱 豹 胃 和 小 肠 的 组 织 学 及 嗜 银 细 胞 的分 布
王 昱 俞诗 源△ 贾艳 芳 冯红 丽 邓海平
t e a p r u ,a d t r v d a i f rt e s u y o o lg n h s l g .M e h d : i r s o y a dhit c e c l t — h r a d s n O p o i eab ss o h t d n z o o y a d p y i o y o t o s M c o c p n so h mia me h
富 的毛细血管 , 上皮下 陷入 固有膜 中形成管状肠腺 , 肠腺 主要 由吸收 细胞 、 杯状细胞 、 氏细胞 和嗜银细胞 组成 ; 潘 十二指肠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内环肌 外纵肌
㈣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 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 腹膜的脏层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二、食管(esophagus)
1.有纵行皱襞 2. 粘膜:
上皮:未角化的复扁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㈣ 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
小肠三段的比较
十二指肠 环行皱襞 较高、多
小肠绒毛 较高、多 叶状
杯状细胞
较少
十二指肠腺 有
淋巴小结
孤立
空肠 高、多 高、多 长指状
较多 无
孤立
回肠 矮、少 短、少 短锥形
多 无
集合
五、大 肠(large intestine)
1. 结 肠(colon)的特点:
▪ 半环行皱襞和无绒毛 ▪ 大肠腺发达,直而密 ▪ 杯状细胞丰富 ▪内环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外纵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外膜中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帕内特细胞 干细胞
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
帕内特细胞
✓小肠腺特有 ✓成群,腺体底部 ✓锥形,嗜酸性颗粒
功能: 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小肠其他各层结构
㈡ 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 (黏液腺,分泌碱性黏液)
㈢ 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㈡ 粘膜下层 ㈢ 肌层 平滑肌
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
㈣ 外膜: 浆膜
胃的自我保护机制
a.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高浓度HCO3-,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中和H+,
灰雁胃肠道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绒毛更短 , 固有层 的弥散淋 巴组织发生聚集 ; 盲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 表面无微绒毛 , 杯状细胞和淋 巴组织较 多; 直肠 的肌层 明
显厚于肠道各段 , 肠腺直径较大 , 多呈圆形 。实验结果表明 , 灰雁的胃腺细胞可能同时具有主细胞 和壁细胞的功能。 关键词 : 灰雁 ; 胃肠道 ; 显微结构 ; 超微结构
中图 分 类 号 :8 41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O b e v to o M i r sr t e nd s r a in f c o t uc ur a Ulr sr t e f t a t uc ur o Gr y e G o s S o e’
G a t o nt si a Tr c sr i e tn l a t
te y pam, e n or e el ee agl ir u d n pte a f l d . e coiu o e n m s hr r h ct ls t edc n cl w r rey s b t i o h i s l d t e i e i ll g n s h mi v ls f jj u i h i o a T r l u sot e
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 灰雁的 胃腺上皮细胞 内细胞器丰富 , 酶原颗粒数量较 多; 十二指肠绒毛较高 , 固有层肠腺密集 且直径较大 , 电镜下观察 , 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紧密 , 长度大于肠道各段 , 柱状细胞胞质 中线粒体极为发达 , 腺上皮有大 量 内分泌细胞分布 ; 空肠微绒毛较短 , 排列疏松 , 杯状细胞数量较 多; 回肠柱状细胞胞质 中的细胞器不发达 , 上皮 细胞表面 的微
Ab ta t I od r o n c t e s r c :n r e t e r h h mop o o y aa f b r s n e tb ih h f u d t n o d g s v p y il g o Gr y i r h l g d t o i a d sa l t e o n a i f r i e t e h s o y f d s o i o e g o e, e o s t HE ti i g n t n mis n lc rn h san n a d r s s i ee t mi rs o y r u e t o s r e h h soo i a sr c u e f d l a o o co c p a e s d o b ev te itlg c l t t r o a u t u Gr y e g o e’ g sr it sia ta t h r s l s o s ta te p t ei l el o g sr g a d o s S a ton e t l r c. e e u t n T s h w h t h e i l c l h a s f a t c ln wi w at o og n l e r i t h el h f r a el a e a a u d n a d h r a e b n a t n t e e r ma y y g n r n ls n h d o e u ,h vl i o g r h n n o h r ne t a t c s a d n z mo e g a u e ;I te u d n m t e i i s n e t a a y t e i tsi l r t , n l l n a t e ne t a ga d a e n e sv a d t d a tr s a g r d r h ee t n c h i tsi l ln s r i tn ie n i n s imee i lr e . Un e t e lcr i o mi r s o y i t e u d n m , co i u co c p ,n h d o e u mir v l s l o e i e il e l u fc i l n e a d l s l ar n e ,h c l mn r el f p t l c l s ra e s o g r n co e y ra g d t e o u a c l w t mo e ih y e eo e mi c o d i i h a s s i h r h g l d v lp d t hn r o a n
2021大鼠中枢ghrelin和GHS-R的分布及其促胃肠动力作用范文3

2021大鼠中枢ghrelin和GHS-R的分布及其促胃肠动力作用范文 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 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 的内源性配体,主要由胃黏膜组织中的泌酸细胞分泌。
Ghrelin 的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 刺激胃动力和胃酸分泌; 调节心血管功能等。
新近研究发现,ghrelin 与消化道运动关系密切,外周和中枢给予ghrelin 可加速胃排空,改善术后肠梗阻,促进胃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
Gong 等用蛋白印迹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术发现 GHS-R在大鼠的下丘脑有表达; Gnanapavan 等用 PCR 技术证实,ghrelin 和GHS-R 在人的胃、小肠、结肠、胰腺、胆囊、肺脏、垂体、卵巢、血管等处均有表达;Dass和 Xu 等利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人、大鼠和豚鼠的胃和结肠也发现了ghrelin 及其受体。
然而,关于 ghrelin 和 GHS-R 在中枢的组织细胞学分布及表达量的比较尚未见报道。
此外,由于新鲜脑组织比较难以判定各核团的精确界线,PCR及蛋白印迹技术只能分离出大鼠的部分脑区( 如海马和下丘脑) ,不能分离出其中包括的微小核团和亚核团,并进行表达量比较。
因此,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中枢 ghrelin 和GHS-R 的分布,重点分析比较二者在与消化功能相关脑区的表达,为阐明中枢给予 ghrelin 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健康纯种 Sprague-Dawley 大鼠 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 220 ~240 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兔抗人 GHS-R 抗体购自美国 Santa Cruz 公司,兔抗鼠ghrelin 抗体购自美国凤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SABC) 羊抗兔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二氨基联苯胺( diaminobenzidine,DAB) 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Q550CW 型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购自德国 Leica 公司。
ghrelin与摄食和肥胖的关系

ghrelin与摄食和肥胖的关系
裴晓萌;艾华
【期刊名称】《卫生研究》
【年(卷),期】2007(36)1
【摘要】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主要在胃部产生,也广泛分布于其他组织,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它通过激活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胃肽NPY(神经肽Y)/AGRP(刺鼠相关蛋白)来促进摄食和调节能量平衡,在肥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从分子结构、分布、生理功能等方面简单介绍了ghrelin,主要对ghrelin与摄食和肥胖的关系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24-127)
【关键词】ghrelin;摄食;肥胖;神经肽Y/刺鼠相关蛋白
【作者】裴晓萌;艾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生化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75.11;R151.4
【相关文献】
1.肥胖者外周血Obestatin、Ghrelin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赵翠平;康冬梅;顾朋颖;周剑;叶山东;胡世莲
2.肥胖儿血脂与血浆ghrelin水平的关系研究 [J], 王箴;张琴
3.下丘脑LHA-VMH Ghrelin信号通路对肥胖大鼠摄食选择、胃肠道运动及自发活
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J], 邢金磊; 冷慧; 王茜; 高胜利; 孙向荣; 郭菲菲; 徐珞
4.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外周血Obestatin、Ghrelin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闫长虹;霍兴华
K、leptin、Ghrelin和orexin对摄食影响及相互关系 [J], 肖刚;陈卫;陆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研究

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研究牦牛是一种受欢迎的高原动物,其具有适应高寒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免疫机制。
然而,关于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研究还相对有限。
本文将探讨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研究结果和重要发现。
牦牛皱胃是其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其适应高寒环境下的粗糙饲料。
皱胃包括瘤胃、网胃和沟胃。
瘤胃是最大的一部分,分为革瘤胃、白瘤胃和炭瘤胃。
这些胃的结构和功能与更低海拔地区的其他动物的胃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牦牛皱胃中的组织结构对其消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革瘤胃内充满了大量的褶皱和弧形的结构,这增加了胃壁的表面积。
白瘤胃则有更复杂的多层皱襞,这进一步增加了表面积和胃内盛食物的容量。
炭瘤胃内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结构相似的小棘突,这有助于牦牛更好地研磨食物。
除了结构之外,牦牛皱胃还具有丰富的免疫细胞。
其中最重要的是黏膜完整性相关细胞,如黏膜上皮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和巨噬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是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持黏膜完整性和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MALT是免疫反应的关键组织,其中的B 细胞和T细胞被激活并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
巨噬细胞则能够吞噬和杀死病原体,起到清除感染的作用。
研究发现,牦牛皱胃的黏膜免疫细胞在高寒环境中表现出特殊的功能和适应性。
例如,黏膜上皮细胞的RNA测序分析显示,牦牛皱胃中的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了一系列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基因。
这提示牦牛皱胃黏膜上皮细胞对病原体的感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殊的适应性。
此外,牦牛皱胃黏膜组织中的MALT和巨噬细胞也表现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免疫特性。
研究发现,在高寒环境中,牦牛皱胃MALT中的淋巴细胞比其他动物更频繁地发生活化和增殖,这表明牦牛在高寒环境中具有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
此外,牦牛皱胃巨噬细胞的研究发现,它们不仅能够吞噬和杀死病原体,还能够释放细胞因子,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
综上所述,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牦牛在适应高寒环境和抵御病原体感染方面的独特机制。
胃癌组织中LRG1与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RG1与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田薇;章建国;刘益飞;卞兆连;黄华;靳钦【摘要】目的探讨胃癌中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α2 glycoprotein 1,LR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LR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胃癌中LRG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RG1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LRG1低表达组(P<0.05).结论 LR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高表达抑制E-cadherin 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33)010【总页数】4页(P1129-1132)【关键词】胃肿瘤;LRG1;E-cadherin;预后【作者】田薇;章建国;刘益飞;卞兆连;黄华;靳钦【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0;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肝病研究所,南通22600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我国常见高发肿瘤之一,其病程进展快,患者预后差,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 胃 , 胃黏 膜 表 面 有 大 量 胃小 凹 ,固 有 膜 中有 大 量 的 单 管状 胃腺 , 胃肌 层 可 分 为 内环 、 中斜 、外 纵行 三 层 平 滑 肌 . 小
肠 肠 壁 由黏 膜 、肌 层 及 外膜 组 成 ,黏 膜 表 面 有 许 多指 状 肠 绒 毛 ,绒 毛 中 有 中央 乳 糜 管 和 毛 细 血 管 , 小 肠 肌 层 由 内环 形 和 外纵 形 两 层 平 滑肌 组 成 . 嗜银 细 胞 分 布 于 胃和 小肠 粘 膜 上 皮 、 固有 膜及 腺 体 上 皮 中 ,形 态 多样 ,分 布 密科 学 版 )
8 O
第 5 3 卷 2 O 1 7年 第 4期
Vo 1 .53 2 O17 NO .4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Nor ma l U ni v e r s i t y ( Na t ur a l S ci e n c e )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9 8 8 X( 2 0 1 7 ) 0 4 — 0 0 8 0 — 0 7
O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 he h i s t o l o gy a nd a r g y r o phi l c e l l a n d
(1 . Co l l e ge o f Li f e Sc i e nc e , N or t hw e s t Nor ma l U ni v e r s i t y, La nz h ou 7 3 007 0, G a ns u, Chi n a;
2 . Ed i t o r i a l I ) e p a r t me n t o f t h e U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 No r t h we s t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La n z h o u 7 3 0 0 7 0, Ga n s u,Ch i n a)
Ghe r l i n e xp r e s s i o n i n s t o ma c h a nd s ma l l i nt e s t i ne o f Fa l c o c o l u mb a r i u s
Y U Shi — yu a n ~ , CH EN Ch e n g 。 H E Li n g — h ui
( 1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院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7 0
2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编 辑 部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 为搞 清 灰 背 隼 ( F a l t o c o l u r n b a r i u s ) 胃 、 小 肠 的 组 织 学 结 构 与 功 能 , 用组 织切 片技 术 、Gr i me E u s 银 染 法和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方 法 观 察 分 析 了灰 背 隼 胃和 小 肠 的 组 织 学结 构 、 嗜 银 细胞 分 布 和 G h e r l i n的表 达 情 况. 结 果 表 明 ,灰 背 隼 胃属
Ab s t r a c t : To kno w t he hi s t o l o gi c a l s t r uc t ur e o f s t o ma c h a n d s ma l l i n t e s t i ne a n d t he f un c t i on o f t he Fal c o c o l u mb a r i u s, t he gr o s s a na t omy me t h od, t he hi s t o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n t e c hn i qu e, t he Gr i me l i us s i l v e r s t a i n i ng a nd t he i m mun oh i s t oc he mi s t r y a r e us e d . The r e s ul t s s h ow t ha t t h e s t o ma c h b e l on gs mon og a s t r i c s t o ma c h. Ga s t r i c p i t d i s t r i bu t e s t he s u r f a c e o f mu c o s a . St o ma c h g l a nd whi c h i s e x i s t i n l a mi n a p r o pr i a mu c o s a i s s i mp l e t ubu l a r g l a nd . La mi n a m us c ul a r i s m u c o s a be l on gs t o c i r c u l a r s mo o t h mus c l e . M us c u l a r l a y e r
DOt :l 0 .1 6 7 8 3 / j . c n k i . n wn u g . 2 0 1 7 . 0 4 . 0 1 7
灰 背 隼 胃和 小 肠 的组 织 学 和 嗜 银 细 胞观 察 及 Gh e r l i n的 表 达
俞 诗 源 , 陈 诚 ,何 玲 慧
势. Gh e r l i n 在 胃 、小 肠 中均 有 表 达 ,表 达 量 呈 递 减 趋 势 , 与 器 官 的 消 化 机 能 密切 相 关.
关 键 词 : 灰 背 隼 ; 胃; 小 肠 ;嗜银 细 胞 ;Gh e r l i n
中 图分 类 号 :Q 9 5 5
文 献 标 志 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