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2课时(含解析)精编版

合集下载

新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电是什么

新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怒发冲冠”,设疑导入。

新课教学:一、摩擦起电展示:探究摩擦起电实验的图片。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师点拨: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阅读58面的迷你实验室。

师:从“迷你实验室”可知,两气球相互排斥,这是为什么呢?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大屏幕展示:课本P59页的图14-3所示的实验。

得出结论: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即学即练: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4、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5、思考:(1)你能解释“怒发冲冠”的原因了吗?(2)散开的塑料绳越捋越开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呢?(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第十四章第一节 电是什么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四章第一节  电是什么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 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静电感应: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小结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静电感应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五、静电现象及应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情景引入:思考
点击观看视频 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
第十四章第一节
电是什么
授课教师:
摩擦起电 做一做
用笔去摩擦头发,然后把笔靠近桌 子上的碎纸屑,观察现象
摩擦过的笔能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 看一看
用衣服摩擦气球,然后让气球去 靠近细水流,仔细观察现象
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水流附 近,细水流会弯曲
二、两种电荷
想一想 物体所带的电荷种类都一样吗?
例如: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橡胶棒与 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荷)
电荷的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玻璃棒
玻璃棒
现象:两根玻璃棒 相互排斥
橡胶棒
橡胶棒
现象:两根橡胶棒 相互排斥
气球把头 发吸起来
脱毛衣的时 候有啪啪声
油罐车后边的 链子防静电
办公用的静 电复印机
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静电复印
静电植绒
静电喷涂
教材引入:加油站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电荷量? 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 3.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 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体会一下,你对 库伦有何认识?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是什么精品PPT课件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是什么精品PPT课件

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静电应
谢谢大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细水流将会 弯曲 。
(2)与其它物体摩擦过的塑料尺等能 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带上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1)都带正电的玻璃棒相互靠 (3)带正电的玻 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排斥 。 璃棒和负电的橡胶 (2)都带负电的橡胶棒相互靠 棒相互靠近时,它 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排斥 。 们之间相互 吸引 。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何让金属材料带上同种电荷? 如何能看到它们相互排斥?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课堂小结
一、摩擦起电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 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
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橡胶棒为什么 能让水流弯曲?
(1)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细水
流将会 弯曲 。
请同学们用生活的中物品做做摩擦试验,看摩擦后 的物体靠近轻小物体会有什么现象。
提示:同学们实验的时候注意观察记录,并准备把自己的实 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1)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附近,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1节《电是什么》课件2 (新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1节《电是什么》课件2 (新

小结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A 原理 B 结构 C 使用方法
•静电感应 原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019/12/28
练习一
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 产生的结果是(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等量负电 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 两物体带等量负电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2019/12/28
北碚区三圣中学 曹义
2019/12/28
2019/12/28
2019/12/28
2019/12/28
2019/12/28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
电相互作用
检验方法




探究
摩擦后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1、将圆珠笔的笔杆与头发摩擦靠近纸屑
现象:纸屑被吸引
同物质的核对外层电
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摩擦时有电子的转移
使两个物体带上等量
的异种电荷.
2019/12/28
电相互作用规律
相互排斥
2019/12/28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和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 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电相互作用规律
相互吸引
2019/12/28
电相互作用规律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用“+ ”号表示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号表示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2)工作的电视机的屏幕上能吸引灰尘、纸片等物体,这是因为 屏幕上 带了“静电”,但注意上面带的电荷不是经过摩擦产生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电是什么课件(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电是什么课件(新版)沪科版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 验电器的金属泊张开,这说明验电器__电,这正时验 电器所有的负电荷总数要比玻璃棒接触前_______。
减少
第十六页,共18页。
4.有两个(liǎnɡ ɡè)用细线悬吊着的通草球,其中一个带电,另
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所发生的现象是( ) A
A.两球互相吸引 C.两球互相推斥
学习(xuéxí)目标
• 1、了解(liǎojiě)摩擦起电现象。 • 2、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规律。
• 3、了解(liǎojiě)验电器的构造 及其原理。
• 4、会用本节知识解释日常生活 中的电现象。
第三页,共18页。
自学 (zìxué)指 导 • 1.自学内容:课本P57--60内容及课件播
同种电荷(diànhè)互
用规律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相排斥
看金属箔是否张开

用 比较带电量的多少
看金属箔张开角度大小
带什么电
变大:同种电荷
看张角的变化
变小闭合,后又张开:
异种电荷
第十四页,共18页。
将一物体与一带(yīdài)正电的 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 箔先合拢后张开,试分析这个物 体的带电情况.(负电
互演作示用: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Hale Waihona Puke 第九页,共18页。3.验电器
①.实验室里常用一种(yī zhǒnɡ)检验物体是否带
电的仪器
-构--造--(验gò电uPz器à60o图):14-4
原理(y同斥uá种nlǐ电): 荷相排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第十页,共18页。
4.摩擦(mócā)起电的 原 ①因原子结构

14.1电是什么【说课】2

14.1电是什么【说课】2
思考:为什么物体摩擦后会带上电荷?
3.摩擦起电的原因:
学生自学课本P60,然后回答: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播放视频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 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并将观察的结
铁架台。
果记录在课本中。请小组同学描述实验过程
并展示实验结论。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
4.验电器:
5.静电感应:
谢谢
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探究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
14.1电是什么【说课】2.
1.摩擦起电现象
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活动: ⑴用毛皮摩擦塑料尺,然后靠近碎纸屑。 ⑵用自己的铅笔、直尺、圆珠笔等摩擦头发后,分别靠近碎纸屑。 ⑶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黑色)、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白色),然 后靠近碎纸屑。看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活动后做汇报。
14.1电是什么【说课】2.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学习小结 ◆反馈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曲阜美丽的夜景
美丽的大成桥两岸
电使城市的夜晚变得 绚丽多彩
电与我们的生活

14.1电是什么 课件

14.1电是什么 课件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 绚丽多彩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既然“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那么我 们就更应该好好研究它了。
离开电,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呢? 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那么,电是什么吗?
第一节 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及其原理。 4、会用本节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现象。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3、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
引过来,则a是(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
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 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1、摩擦起电;
。 2、接触带电;
1、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2、是否能使验电器金属箔 张开一定的角度;3、根据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 、感应起电
小结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A 原理
B 结构 C 使用方法
•静电感应
原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练习一
1、 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等量负电 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 两物体带等量负电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新版)沪科版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是什么、让电灯发光,学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学习测量电压.本章共分5节:1.第1节“电是什么”,主要讲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实质,静电感应及静电现象的应用,知道验电器的作用及原理.2.第2节“让电灯发光”,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3.第3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本节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4.第4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二,怎样使用电流表;第三,实验探究:(一)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三)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5.第5节测量电压,本节讲述了电压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怎样使用电压表,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测串联电路的电压和测并联电路的电压).【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静电感应及静电现象的应用;②知道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会画简单的电路;③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④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⑤知道电压,会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知道串、并联中电压的规律.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在认识电流、电压的过程中,感受类比的科学探究方法;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③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④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③明确实验探究目的,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7.5课时.第一节电是什么………………………………………………………1课时第二节让电灯发光……………………………………………………1课时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5课时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2课时第1课时电流电流表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第五节测量电压………………………………………………………2课时第1课时电压电压表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3.知道静电感应和静电现象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在验电器和静电感应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知道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的性质,并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静电感应.【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细线、铁架台、纸屑、毛皮、丝绸、验电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空易拉罐、梳子、气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做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引导学生注意动画中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师下面老师将演示“怒发冲冠”给你们看.教师请2位长头发的女生上台,当空气干燥时,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师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为什么头发会“飘起来”,这是因为“摩擦起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电是什么”.【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57-6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及静电现象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摩擦起电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点拨,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结论.实验1:学生用“未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未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未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实验2:学生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师请同学们实验1和实验2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实验1中,没有经过摩擦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不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2中,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生1:摩擦过的小塑料尺能吸引头发.生2:电风扇的“叶子”易吸附灰尘.生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两种电荷、验电器一、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桌面老师提供的器材按课本图14-2和图14-3进行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和归纳实验结论,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两种电荷:(1)正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以用“+”表示.(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以用“-”表示.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国际单位中,电荷量Q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二、老师出示验电器,介绍其结构,并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用不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3)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更大了)【师生互动归纳总结】: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静电感应、静电现象的应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生: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师什么是静电感应?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生: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都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喷漆等.【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1作业1 2 3 4 5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摩擦吸引轻小物体.2.不一定一定3.D4.D5.因为门把手等因摩擦带了电.1.本节课中,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的实验简便易做,采用了学生分组实验来学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找到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2.通过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应用学习,让学生具有了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去的意识,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静电现象及其应用.3.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电中性”是指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物体呈电中性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2课时电流导体绝缘体
问题层级图
不知道电流和导体?
不能识别导体与绝缘体
不知道电流方向不知道持续电流的条件
目标层级图
电流和导体Lv3.高级理解
Lv2
知道电流的方向
Lv4
知道持续电路的条件Lv3
能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一、电流及方向规定
例.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过关检测】
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右下图)。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2.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运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方向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出的电子,高速撞击在荧光屏上使其发光,显像管内电流的方向是从灯丝到荧光屏
D.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夏天是雷电高发季节,为避免高大建筑物遭受雷电的破坏,常在建筑物的顶端安装避雷针,并用粗金属线与大地相连。

当一大片带负电的云接近建筑物时,云层中的负电荷通过避雷针经金属线导人大地,则此时金属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

(选填“云层”或“大地”)。

二、识别导体与绝缘体
例1.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绝缘体也能带电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例2.金属导体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A.原子B.自由电子
C.质子D.中子
【过关检测】
1.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A.石墨、金属B.石墨、橡皮
C.木材、金属D.木材、橡皮
2.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绝缘体也能带电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三、持续电路的条件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电路中有电源存在,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电路中负电荷发生定向移动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一定与电流方向相同
D.在有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电流在电源外部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过关检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会有电流
B.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有电源
C.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蓄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A.有电源B.有用电器C.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D.电路闭合
3.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A.电路中有用电器
B.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
C.电路中有电源
D.电路中有开关
例题1B
练习1.1B
练习1.2D
练习1.3云等;大地
例题2D
练习2.1A
练习2.2A
练习2.3D
例题3B
练习3B
例题4BD
练习4.1B
练习4.2AD
练习4.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