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河南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2008-2016)

河南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2008-2016)

河南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2008-2016)2008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专业课一:阅读与写作一、《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1、给第一段加标点。

2、翻译后两段。

3、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二、《枯枝和鲜花》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那天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光风中轻轻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定开的牵牛花。

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花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

天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咸到它们原来就是浑然一体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最新通用版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详解解析

最新通用版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详解解析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

,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 )(jī)荡(2)填入文中_____正确的一项是A.辨B.辩(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mú B.mó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⑥“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3.(2分)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4.(2分)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1)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二、阅读(46分)5.名著阅读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欧阳修《苏氏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欧阳修《苏氏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欧阳修《苏氏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木于本修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日:“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摆选近走出其港气无怪已熊赏I1发见血物亦丕熊擅也。

故方其挨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责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J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

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皆以言语声偶撞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本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注]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

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②韩、李:指韩愈,李翱。

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④以言语声偶撼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

文言文阅读欧阳修《苏氏文集序》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欧阳修《苏氏文集序》练习及答案译文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

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

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修序。

《苏太史文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

《苏太史文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

《苏太史文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苏太史文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苏太史文集》序(明)方孝孺天下之事,出于智巧之所及者,皆其浅者也。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

,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 )缕(jī)激荡(2)填入文中_____正确的一项是 AA.辨 B.辩(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A.mú B.mó【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解答】答案:(1)缕(2)A(3)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惊起一滩鸥鹭”,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2)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蓝)(3)①鸟向檐上飞(重点字:檐)②飞鸟相与还③惊起一滩鸥鹭(重点字:鹭)④鸣声上下⑤感时花溅泪(重点字:溅)⑥恨别鸟惊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予少以进士游京师。

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②,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古文鉴赏大辞典》)【注】①胠:打开。

橐(tuó):袋子,口袋。

译文: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者豪杰。

不过我还认为:国家臣服统一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

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曼卿的为人,胸怀开阔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

文言文欧阳修《《廖氏文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欧阳修《《廖氏文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氏文集》序[北宋]欧阳修自孔子没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六经于是中绝。

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

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

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之从也。

余以谓自孔子殁,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说矣。

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

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

同予说者既众,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

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

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

已而出其兄偁之遗文百余篇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

余乃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

始余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若偁者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

然则举今之世,固有不相求而同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

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

以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

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嘉佑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指责B.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改变C.以无终极视数千岁看待D.始余之待于后世也当初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徒自守而世莫之从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余乃知不待千岁臣乃敢上璧C.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以其不达而早死洎牧以谗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谈了对儒家经典中怪诞之说的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氏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而集录之。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

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作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

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②韩、李:指韩愈,李翱。

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

擿裂,剔取割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公其可无恨恨:遗憾
B.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C.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D.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累:株连
3.下列句子中,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是( ) (3分)
①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②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④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⑥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子美遭受排挤挫折时,文章却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3分)
(2)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3分)
参考答案:本文由“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提供
2.B(归:还给)3.D 4.D(“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 5.(1)大凡人们的感情,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将来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啊!(“忽、贵” 1分。

“屈于今世犹若此”1分,“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1分。

(2)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

[患:担忧。

讽勉:规劝。

(讽:劝勉)1分。

近古:学习(接近)古文传统。

(近:接近,学习)1分]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

子美是杜家的女婿,我便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

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

将来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

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常常自动地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

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传于天下。

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

大凡人们的感情,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将来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啊!杜公您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三代圣王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却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

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

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

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

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令人叹息流泪啊。

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

天圣年间,我见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兄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的人都非议讥笑他们,但子美却不为理睬。

后来,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勉励写文章的人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而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

只有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

子美做官升到集贤较理就被撤职,后来任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

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可是接近他却感到和蔼可亲,时间长了更加令人喜爱仰慕。

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

他们攻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

全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从两三个大臣往下、有人欲借苏子美事件对他们进行株连陷害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

当年跟子美一起饭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担任显要职位。

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衰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