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企业管理制度汇编「篇一」1、目的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依据集团公司现状,特制定本规定。
2、制定原则本方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2.1公平: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依据员工绩效、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行动态调整,可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2.2竞争:使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和同区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激励:是指制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动态管理,对相同职级的薪酬实行区域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4经济:在考虑集团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薪酬,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利益共享。
2.5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3、管理机构3.1薪酬管理委员会主任:总经理成员:分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3.2薪酬委员会职责:3.2.1审查人力资源部提出的薪酬调整策略及其他各种货币形式的激励手段(如年终奖、专项奖等)。
3.2.2审查个别薪酬调整及整体整体薪酬调整方案和建议,并行使审定权。
本规定所指薪酬管理的最高机构为薪酬管理委员会,日常薪酬管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4、制定依据本规定制定的依据是依据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差异、员工岗位价值(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要素)及员工职业发展生涯等因素。
(岗位价值分析评估略)5、岗位职级划分5.1公司所有岗位分为六个层级分别为:一层级(A):集团总经理;二层级(B):高管级;三层级(C):经理级;四层级(D):副理级;五层级(E):主管级;六层级(F):专员级。
具体岗位与职级对应见下表:5.2A、B、C岗位层级分别为八个级差(A1、A2A8),D、E岗位层级分为六个级差。
企业管理制度及汇编(内容格式7篇)

企业管理制度及汇编(内容格式7篇)企业管理制度及汇编篇1总则:为了创造一支以公司利益至高无上为准则,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公司制定了以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定:一、准时上下班,不得迟到,不得早退,不得旷工。
二、工作期间不可因私人情绪影响工作。
三、员工应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开始前和工作结束后做好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物品整齐,桌面清洁。
四、上班时不应无故离岗、串岗,不得闲聊、嬉戏打闹、赌博喝酒、睡觉、做个人私事而影响公司的形象,确保办公环境和车间环境的安静有序。
五、员工本着互尊互爱、齐心协力、吃苦耐劳、诚实本分的精神,尊重上级,有何正确的建议或想法用书写文字报告交与上级部门,公司将做出合理的回复。
六、服从分配、服从管理、不得损坏公司形象、透漏公司机密。
七、认真耐心听取每一位客户的建议和投诉,损坏公司财物者照价赔偿。
八、员工服务态度:使用标准的专业文明用语,做好积极、主动、热情、微笑及训练有素的语音、语速和语调的服务。
一、服务规范1、仪表:公司职员工应仪表整洁、大方;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2、微笑服务: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要求等任何场合,应注释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3、用语: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喧哗;4、现场接待:遇有客人进入工作场地应礼貌劝阻,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接待;5、电话接听: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受话人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严禁占用公司电话时间太长,严禁使用公司电话打工作以外电话。
二、员工守则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三、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四、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五、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完全版)

目录一总经理办公室制度员工行为准则 (6)经理办公会议管理制度 (11)传真机使用管理制度 (14)复印机使用管理制度 (15)保密管理制度 (17)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 (21)礼仪、仪容、仪表管理规定 (26)印章、介绍信使用管理规定 (30)档案管理办法 (34)编制周(月)工作计划及总结的管理制度 (38)制定颁布规章制度的管理办法 (40)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43)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49)二行政事务制度文件收发管理制度 (52)办公用品管理办法 (54)关于客、货车的管理规定 (55)通勤费管理制度 (63)塑胶网球场、篮球场管理制度 (65)通勤大客车管理制度 (66)房屋土地建筑物管理制度 (68)绿化卫生管理制度 (70)行政备品、设施管理制度 (71)行政收费管理制度 (73)给排水设施维修管理制度 (75)闭路电视及电话管理制度 (77)水暖维修管理制度 (78)独身宿舍管理制度 (80)大学生公寓管理办法 (82)食堂管理制度 (88)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92)三顾客服务制度顾客产品在企业内部联络及协调管理制度 (95)营销技术支持管理制度 (97)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99)外部科研院所协作管理制度 (101)整理审核管理制度 (103)产品市场信息搜集整理管理制度 (105)合同评审及产成品入库前评价 (107)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110)售后服务问题反馈调查的管理制度 (112)营销工作管理制度 (113)经销员出差报告审批制度 (116)新产品促销制度 (118)产品促销活动管理办法 (119)四生产管理制度计算机工作管理制度 (121)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130)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134)生产调度工作管理制度 (139)生产半成品管理制度 (142)生产用材料补发管理制度 (144)各生产单位中间库的管理制度 (146)外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47)备料分厂下料管理制度 (149)带料外委加工管理制度 (151)五质量安全制度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153)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15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7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87)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190)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95)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202)高空作业安全规程 (20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10)违章操作控制管理制度 (216)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 (221)消防管理制度 (226)劳动健康保障管理制度 (233)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细则、办法试行规定 (236)职工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243)员工安全通则 (249)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255)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58)外协、外委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暂行)办法 (262)六审计制度采购招标管理制度 (266)内部审计制度 (272)技改、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细则 (275)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280)物资采购控制暂行办法 (282)干部离任审计管理制度 (290)七技术管理制度产品设计工作管理制度 (296)产品工艺、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管理制度 (300)产品工艺工作管理制度 (303)工艺试验工作管理制度 (306)工艺纪律管理制度 (309)专利工作管理制度 (313)工艺规程更改管理制度 (317)底图管理制度 (319)外部合作审批制度 (320)标准化管理规定 (322)科技研发管理办法 (327)八人力资源制度员工招聘、甄选管理制度 (332)员工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335)录用与辞退管理制度 (343)员工作息、休假管理制度 (350)员工奖惩管理制度 (366)员工调动管理制度 (377)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380)人才储备管理制度 (383)岗位资格认可管理制度 (387)干部的任职、调整管理制度 (389)九保卫治安制度人员、车辆、物资出入门管理制度 (392)十财务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395)债权债务转抹帐管理制度 (400)预算管理制度 (404)应收款管理制度 (411)财产物资估价入库管理制度 (415)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417)公出人员差旅费报销标准管理办法 (427)预付账款审核报帐管理办法 (431)资金预算管理办法 (434)现金管理办法 (439)资产清查管理办法 (440)备用金审核报账管理办法 (444)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万源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乌海市万源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2014年度目录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1)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3)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7)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制度 (10)煤矿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的设计、审批和备案制度 (17)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及复审制度22 防灭火技术管理制度 (24)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 (25)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 (27)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加强万源露天煤矿中、长发展期规划的管理,规范“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决策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协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完善煤矿决策机制,确保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一、“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管理制度(一)管理职责及分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管理由矿长总负责,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企管科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工作,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等单位负责各业务职能范围内基础资料的编制工作,各单位技术主管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编制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各业务管理科室管理职责:1.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生产、采剥、排土等方面的各项规划工作。
2.机电科: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生产衔接负责编制落实供电、设备租金、大动力设备大修更新及机电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3安检科:具体负责万源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
4.财务科:负责编制落实人员工资方面的指标。
包括:职工工资总额、采剥效率、原煤效率、全员效率、队组个数、劳动用工、平均人数等计划。
根据万源露天煤矿生产实际情况每五年编制下一期“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万源露天煤矿“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确保万源露天煤矿总体生产、经营目标稳健有序增长,并经矿领导班子决策通过后,上报公司。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完全版.doc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完全版.目录一总经理办公室制度员工行为准则6经理办公会议管理制度11传真机使用管理制度14复印机使用管理制度15保密管理制度17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21礼仪、仪容、仪表管理规定26印章、介绍信使用管理规定30档案管理办法34编制周(月)工作计划及总结的管理制度38制定颁布规章制度的管理办法40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43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49 二行政事务制度文件收发管理制度52办公用品管理办法54关于客、货车的管理规定55通勤费管理制度63塑胶网球场、篮球场管理制度65通勤大客车管理制度66房屋土地建筑物管理制度68绿化卫生管理制度70行政备品、设施管理制度71行政收费管理制度73给排水设施维修管理制度75闭路电视及电话管理制度77水暖维修管理制度78独身宿舍管理制度80大学生公寓管理办法82食堂管理制度88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92 三顾客服务制度顾客产品在企业内部联络及协调管理制度95营销技术支持管理制度97客户档案管理制度99外部科研院所协作管理制度101整理审核管理制度103产品市场信息搜集整理管理制度105合同评审及产成品入库前评价107技术服务管理制度110售后服务问题反馈调查的管理制度112营销工作管理制度113经销员出差报告审批制度116新产品促销制度118产品促销活动管理办法119 四生产管理制度计算机工作管理制度121统计工作管理制度130生产计划管理制度134生产调度工作管理制度139生产半成品管理制度142生产用材料补发管理制度144各生产单位中间库的管理制度146外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47备料分厂下料管理制度149带料外委加工管理制度151 五质量安全制度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制度153环境事故应急预案15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7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87安全生产教育制度190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95班组安全管理制度XXXX年11月21日起实施。
XXX 有限公司计检部错漏检处罚办法SJE/ZY/JJ-认真做好零部件检查原始记录,做好保管存档工作,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中小型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制度

中小型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二、组织机构建设三、优质人才引进四、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中小型公司要加强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研发环境和资源保障。
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设备,提高研发效率。
此外,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国家的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不断提高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完善技术管理流程中小型公司应完善技术管理流程,明确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
例如,在技术规划阶段,应制定明确的技术规划目标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建立科学的研发管理流程,确保研发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在技术培训阶段,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六、建立技术管理评估机制中小型公司应建立技术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成果、技术培训情况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技术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七、加强技术保护八、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中小型公司的技术管理还需要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
可以参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与同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做法,提升自身技术管理水平。
同时,可以参加各类技术展览、技术会议等活动,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市场趋势。
九、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的有机结合总结:中小型公司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引进优质人才、加强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完善技术管理流程、建立技术管理评估机制、加强技术保护、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以及结合质量管理,中小型公司可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制度汇编目录范本

企业制度汇编目录范本企业制度汇编是一份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章、流程等进行整理和汇总的文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份企业制度汇编目录范本,供参考。
一、企业简介1.1 企业概况1.2 企业文化1.3 企业发展历程二、组织架构2.1 管理层组织架构2.2 各部门组织架构2.3 员工职责分工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3.1 招聘与选拔制度3.2 员工培训与发展制度3.3 员工考核与评价制度3.4 薪酬福利制度3.5 员工关系管理制度四、行政管理制度4.1 办公环境管理制度4.2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4.3 车辆管理制度4.4 出差管理制度4.5 档案管理制度五、生产管理制度5.1 生产计划与生产指令制度5.2 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制度5.3 设备管理制度5.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5 环境保护制度六、财务管理制度6.1 财务预算与审批制度6.2 财务报销管理制度6.3 财产管理制度6.4 税务管理制度6.5 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七、营销管理制度7.1 市场营销战略制度7.2 销售管理制度7.3 客户关系管理制度7.4 广告与促销管理制度7.5 市场调研与分析制度八、研究与开发管理制度8.1 研发计划与项目管理制度8.2 研发投入与经费管理制度8.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8.4 技术交流与知识共享制度九、信息化管理制度9.1 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制度9.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9.3 信息资源管理制度9.4 信息化培训与推广制度十、企业内控管理制度10.1 内控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0.2 内控风险评估与识别制度10.3 内控措施设计与实施制度10.4 内控信息与沟通制度10.5 内控监督与评价制度十一、企业风险管理制度11.1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11.2 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11.3 风险应对与控制制度11.4 风险信息与沟通制度11.5 风险管理监督与评价制度十二、企业合规管理制度12.1 合规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2.2 合规风险评估与识别制度12.3 合规措施设计与实施制度12.4 合规信息与沟通制度12.5 合规监督与评价制度以上是一份企业制度汇编目录范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检测企业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检测企业技术管理制度汇编一、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1.技术管理目标的设定技术管理制度应当明确企业的技术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
这些目标和方向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和要求。
2.技术管理组织架构技术管理制度应当规定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技术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明确技术管理的决策层次和流程。
3.技术管理流程技术管理制度应当具体规定技术项目的立项、研发、设计、实施、审批等流程,明确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
4.技术管理标准技术管理制度应当制定技术管理的各项标准和规范,包括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等,明确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技术管理考核评价技术管理制度应当规定相应的技术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明确技术管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促进技术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6.信息化建设技术管理制度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技术管理流程的透明化和信息的共享化,提高技术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以上是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技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
二、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检测技术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良好的技术管理制度只有在得到有效执行时才能发挥作用。
企业在检测技术管理制度时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率首先要关注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率,即规定的技术管理流程、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
要分析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率高低以及执行率低的原因是什么,有无违规违纪情况。
2.执行效果其次要关注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即执行了技术管理制度之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水平、成本控制效果等方面有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技术管理制度汇编××公司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KL/GL.08.01版本 B 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页码共5页第1页执行主体技术部监督主体分管经理考评主体部门经理一、目的规范新产品的开发程序,加快开发进度,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各阶段或过程。
三、职责1、销售部、国际贸易部或冶金事业部等协助技术部负责新产品设计输入的制订,并负责按规定时间完成新产品在客户处的使用(试)用确认及反馈;2、技术部负责新产品设计输出的制订及组织评审,并定期(以周报、月报形式)反馈新产品开发进展情况;3、物流制造部负责开发既定物资(技术部自主开发所需采购物资除外)的采购、生产制造及相关信息反馈,工艺管理人员协助;4、质量部负责研发所需物资的检验或协助检验,并参与新产品试制结果评审;5、财务部负责新产品平均销售毛利率的统计反馈,并组织进行整个阶段的评审;6、技术部(正/副)经理负责协调和督导开发计划的执行和各个阶段的评审;7、行政综合部负责设计输出的有效技术文件的发放及无效技术文件的回收; 8、技术副总负责协调和督导开发整个阶段的最终评审。
四、新产品开发流程1、新产品的分类及类别界定根据新产品的难易程序及对市场的影响力,拟将新产品分为四种类型:第I类新产品:是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开发难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产品。
(1)市场或同行当中无相同或类似产品,投放市场的预计平均毛利率在40%(含)以上,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2)产品的环境适应范围超出常规产品正常范围以外的称重××器新产品。
如使用温度低于-30?C的低温产品或高于70?C的中、高温产品、潜入液体中工作的××、防腐××器(如不锈钢焊封系列)等;(3)附加了信号转换数字模块或二次仪表(显示器),带来40%(含)以上增值的产品,如数字××器及配套仪表、动态仪表、带显示的重量变送器及控制器、称重软件等; (4)跨越称重行业或从原理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具备市场潜力,预计销售平均毛利率在40%(含)以上的另类××器,如液体压力××器、扭矩××器、加速度××器、位移××器等; (5)经综合评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开发难度,加工只能通过数控等专业性设备保证批量一致性,工艺复杂可控性难度大的新产品,如扭坏式系列等;(6)开发出钢制300kg(含)以下焊封系列(除HSX系列以外的其他型号新产品);(7)技术和工艺上创新突破,开发出预计销售平均毛利率在70%以上的各类重大改进型产品。
第II类新产品:是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较大创新设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产品。
(1)有较大创新设计,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较长生命周期,市场预计销售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或市场调研预计一年的销售额超过400万人民币的新产品;(2)开发出适应于特定行业或用途的非标定制产品,如柱式、轮辐式、激光焊封产品(如外贸桥式)、轴重秤、YBS系列模块、轨道式/衡××器等;(3)经综合评审,具有较高开发难度,工艺实现难度大,存在两个以上工序无法依照常规工艺方式作业,须凭借辅助设备或工具才能完成的新产品,如LK、TSG 等迷你型××等;技术和工艺上创新突破,改进或改型开发出预计销售平均毛利率在50%以上的。
(4)各类新产品:××公司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KL/GL.08.01版本 B 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页码共5页第2页执行主体技术部监督主体分管经理考评主体部门经理第III类新产品:是指在设计、工艺和应用范围等方面有较大改进和提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产品。
(1)过设计和工艺改进,较好的拓展了应用范围,在原应用范围基本上预计一年增销50%以上的新产品,如YBS系列等;(2)过材质的改变设计,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可取代原材质产品取得同等以上销售业绩的新产品,如铝合金产品的替代品IL胶封系列等;(3)在原来产品基础上实现量程扩展,同时对涉及工艺或安装尺寸有局部变更的派生系列新产品,如SQBO、SQBY、BHSB、DEK、DEJ、SBO等等;(4)设计工艺和技术难度不太高,需要对外型尺寸或工艺安装尺寸重新设计,制作工艺与公司常规产品有一定差异的定制OEM产品;第IV类新产品:是指在原有已不在提成期限内的常规产品称量范围有扩展要求,通过调整壁厚尺寸或不改变安装、工艺尺寸,只须在外型局部结构上进行调整的产品,如SB25t、SBB,SBC等。
※注1:对于已列入开发计划,通过新产品试制结果评审,小批量投放市场使用一年以内无严重不良问题反馈的新产品,若有在技术上相类似的,设计有改动且存在一定难度的新产品,类别界定应在原型产品的类别基础上定级列入开发计划,其提成终止时间同原级别产品。
※注2:对于已列入开发计划,而原型产品批量投放市场使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无严重不良问题反馈的新产品,若有在技术上相类似的,设计有改动且存在一定难度的新产品,类别界定应在原型产品的类别基础上降低一级别列入开发计划;而原型产品批量投放市场使用两年以上无严重不良问题反馈的新产品,若有在技术上相类似的,设计有改动且存在一定难度的新产品,类别界定应在原型产品的类别基础上降低两级别列入开发计划。
第I-III类新产品由公司(一般指销售部、国际贸易部或冶金事业部等)提供《新产品市场信息反馈单》,协助技术部负责新产品设计输入的制订并组织评审并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中III类产品也可开具《订单作业跟踪单》、《内部联系单》交于技术部负责完成开发任务;第IV类新产品由销售部或国际贸易部开具《订单作业跟踪单》、《内部联系单》给技术部(部分可由质量部完成),不列入新产品开发计划。
2、新产品开发流程详细流程及链接关系见附件《××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1) 设计输入1)由技术部、销售部、国际贸易部或冶金事业部等相关部门根据市场的新产品。
××公司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KL/GL.08.01版本 B 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页码共5页第3页执行主体技术部监督主体分管经理考评主体部门经理需求信息填写《新产品市场信息反馈单》提交技术部:※信息来源主要有:A)巡回服务(报告);B)各部门出差总结报告反映;C)业务办事处总结报告或信息反馈报告(单);D)客户直接反映订单或提供样品、图纸或需求调查报告;E)各级部门主管或技术研发人员获取的信息;F)专业展览会信息;G)专业技术会议信息;H)技术部认为予以自主研制信息;I)其他可以输入渠道等。
2)由销售部、国际贸易部或冶金事业部等部门协助技术部依据提供的市场信息或用户需求信息组织初步评审,必要时应提供项目市场调研报告(部分III类、第IV类新产品填写《订单作业跟踪单》或《内部联系单》),经相关部门评审论证通过后,技术部做出技术方案并填写《设计任务书》,I-II类呈技术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立项,III-IV类直接报技术副总审批立项。
3)技术部接到开发任务后,设立项目开发小组,由项目组长组织签定《新产品项目设计开发计划协议书》,并根据《设计任务书》内容拟制设计和开发计划(包括确定设计开发过程及相应的控制计划),报技术部经理审核,技术副总签署意见,由公司领导(总经理)批复后执行。
※设计和开发计划应包括:A、范围计划;项目范围由工作分解结构界定,工作分解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工作,工作分解结构中所包含的全部工作构成了项目的整个范围;B、时间计划:时间计划是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个可交付成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重要阶段应进行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成本计划:制订资源计划确定为完成项目中各活动所需要的资源(人、设备、材料);联系财务部和采购分部进行成本估算,利用工作分解结构、资源需求、资源单价、活动历时估计等成本要素,通过有关算法与工具(项目管理软件或电子表格)算出完成项目所需各种资源的成本估计值;D、质量计划:充分考虑项目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法律、法规,通过失效模式分析或专题评审等形式做出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计划,确保各阶段质量目标的达成;E、组织计划:利用工作分解结构确定整个过程的职责和权限;利用组织图确定责任部门的任务,优化安排。
(2) 设计输出1)设计输出一般包括:技术图纸(安装图、总装图、弹性体、附件、工装夹具等)、制作工艺文件、检验规范及验收标准、源程序软件、材料清单、发货附件清单、产品使用说明书等;2)设计输出前应进行适当的评审(一般以“会签单”的形式进行),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部门提出的合理建议做设计改进,评审记录应予以保存并归档;3)形成文件的设计输出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发放作业,由设计人员填写《文件发放/回收作业单》,呈技术部经理或技术部经理授权人员审核后,交行政综合部执行。
××公司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KL/GL.08.01版本 B 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页码共5页第4页执行主体技术部监督主体分管经理考评主体部门经理 (3) 设计验证1) 验证方法A、计算验证:检测计算结果能否满足输入要求;建立计算模型、数据库;B、类比验证:将测试结果同本行业同类产品相比较得出类比结果;C、测试验证:通过高低温试验、湿热试验、型式试验、现场使用等验证。
2) 验证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做好相关跟踪作业A、弹性体、附件、工装夹具的外协采购作业,为让供应商能够充分理解设计要求,确保加工质量与交货期,开发人员应主动与供应商或采购分部人员进行沟通和跟踪,必要时协助检验人员完成检验确认;B、开发人员应随时做好试制现场的跟踪与工艺宣贯指导作业,确保试制顺利进行,试制中应做好信息的反馈与处理。
(4) 设计确认1)开发人员根据试制结果填写《新产品试制结果评审表》,交由技术部主管经理审核后,呈相关部门(物流制造部、质量部、销售部等)人员进行评审,最后由技术副总签署审批意见,按评审及审批意见执行。
工艺性和操作难度不大的III、IV 类新产品可直接交技术部主管经理审核后,由技术副总审批。
2)根据评审及审批意见,开发人员应进行如下作业A、对评审通过的新产品的技术图纸、工艺文件、材料清单等进行受控作业(满足小批量或批量生产能力);B、对改进图纸与制作工艺确定需重新进行试制作业的新产品,可按4(2)规定进行;C、试制结果(含电子文档)进行归档整理。
※关于新产品中试的规定:新产品开发周期中应考虑给予中试时间,如湿热试验、密封等级验证、高低温试验、疲劳、冲击试验、模拟现场使用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