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双极性晶体管讲义

双极性晶体管讲义

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均匀基区:少子扩散—扩散晶体管 缓变基区:扩散+漂移—漂移晶体管 合金晶体管:
铟球+N型鍺+铟球,熔化-冷却-析出形成 再结晶层,PNP,分布均匀 平面扩散晶体管
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 发射区,基区杂质分布非均匀 • 发射结近似为突变结 • 集电结为缓变结
LE,LB,LC 发射区、基区、集电区的少子扩散长度
Pe0
发射区热平衡少子空穴浓度
Nb0
基区热平衡少子电子浓度
Pc0
集电区热平衡少子空穴浓度
3.2 少子分布
3.2.1 正向有源模式
3.2 少子分布
一 均匀基区晶体管(以npn为例)
假设: (采用一维理想模型) e,b,c三个区均匀掺杂,e,c结突变 e,c结为平行平面结,其面积相同,电流垂
无源器件(passive device) :工作时不
需要外部能量源(Source Energy)的器件。电阻、电 容、电感、二极管。
有源器件(Active Device) :
工作时需要外部能量源的器件,该器件至少有一个输出 ,并且是输入信号的一个函数。
如:双极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IC


A

qDnb nb0 Lnb
csc h

Wb Lnb

(e
qVeb

kT

1)


qDnb
nb0
Lnb
cth

Wb Lnb

qDpc pc0 Lpc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3、三极管放大电路共有三种基本接法:共射、共集和共基电路。 其中共射电路能放大电压和电流,输入与输出反相,应用广 泛。共集电路无电压放大能力,能放大电流,因为其输入电 阻大,输出电阻小,多用作输入级,输出级及缓冲级。共基 电路能放大电压,无电流放大能力,且其输入电阻小,输出 电阻大,一般只用作高频放大。
4、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 合等类型。前级输出即为后级的输入,前级的输出电阻是后 级的信号源内阻,后级的输入电阻是前级的负载电阻。放大 电路的总增益为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输入电阻是第一级电 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是最后一级电路的输出电阻。
5、复合管放大电路的分析可以等效成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晶体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曲线→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由 晶体管构成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和复合管的 分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晶体管按照结构分成和两种,按材料分成硅管和锗管,由 于硅管的温度特性较好,所以硅管应用广泛。 晶体管有三种工作状态: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通频带越窄。
模拟电子技术
由于电路中的电抗元件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呈现的电抗值 不同,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信号频率的函数,即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分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以用波特图表示。
6、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在中频段基本与频率无关;在低 频段,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的降低而减小,输出电压与输入 电压之间的相移也发生变化;在高频段,电压放大倍数随频 率的升高而减小,相移也发生变化。
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有图解法和微变等效模型法两种。图解 法主要用来分析失真和静态工作点,工程计算中主要使用微 变等效模型法。 晶体管的模型有两种,低频为h参数等效模型,高频为混合π 模型。 分析放大电路的步骤为先直流,后交流。即先用直流通路计 算静态工作点,后画出交流通路,用低频小信号模型计算电 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交流参数。 由于静态工作点影响电路的性能,故实用放大电路都要有静 态工作点稳定的措施。

第三章 BJT双极型晶体管

第三章 BJT双极型晶体管
第三章 双极型晶体管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学院

晶体管——transistor 它是转换电阻transfer resistor的缩写 晶体管就是一个多重结的半导体器件 通常晶体管会与其他电路器件整合在一起, 以获得电压、电流或是信号功率增益
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
IC 0 I E ICBO
(10)
理想BJT的静态特性
何谓静态?
静态电流 电压特性 各端点的电流方程式
五点假设
意味什么?
(1)晶体管中各区域的浓度为均匀掺杂; (2)基区中的空穴漂移电流和集基极反向 饱和电流可以忽略; (3)载流子注入属于小注入; (4)耗尽区中没有产生-复合电流; (5)晶体管中无串联电阻。 用途:为推导理想晶体管电流、电压表达 式做准备!
从这个方程中可以看出,少数载流子分布趋近于一条直线。
那么整体PNP晶体管在放大模式下的少子分布究竟如何呢?
类似于基区的求解,可以求出发射区和集电区中的少子分布。
发射区和集电区中性区域的边界条件为:
nE ( x xE ) nE 0 e q VCB nC ( x xC ) nC 0 e
注意
载流子浓度 exp[(载流子能量) / kT ]
qVbi nn 0 n p 0 exp( ) kT qVbi p p 0 pn 0 exp( ) kT
热平衡时的PN结载流子浓度
基本上,假设在正向偏压的状况下,空穴由 发射区注入基区,然后这些空穴再以扩散的 方式穿过基区到达集基结,一旦我们确定了 少数载流子的分布(即N区中的空穴),就 可以由少数载流子的浓度梯度得出电流。
基区输运 系数
发射效率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
(a)理想一维p-n-p双级型集体管
+
VEC
-
E+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
P
n
P
+C
VEB
VCB
-B-
(a)理想一维p-n-p双级型集体管
E
E
IE +-
发V射E区B
P
+ VEC - IC
VCE
基区
-n +
集I电PBV区B+C
-
C
C
VBE
+ B+
VBC
(b)p-n-p双 级 型B集 体 管 的 电 路 符 号
}
IB IE IC IE n (IE p IC ) pICn
IB
晶体管中有一项重要的参数, 称为共基电流增益,定义为
空穴电流 和空穴流
图 4.5
0
I Cp IE
因此,得到
0= IEpI+ CpIEn= IEpI+ EpIEnIIC Ep p
集电区 (P)
}I CP
IC
ICn
电子电流 电子流
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1、双极型晶体管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是最重要的半导体器件之一,在高速电路、模拟电路 、功率放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双极型器件是一种电子与空穴皆参 与导通过程的半导体器件,由两个相邻的耦合p-n结所组成,其结构可为 p-n-p或n-p-n的形式。
如 图 为 一 p-n-p 双 极 型 晶 体 管 的透视图,其制造过程是以p型半 导体为衬底,利用热扩散的原理 在p型衬底上形成一n型区域,再 在此n型区域上以热扩散形成一高 浓度的p+型区域,接着以金属覆 盖p+、n以及下方的p型区域形成 欧姆接触。

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

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

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中,晶体管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子器件。

作为一种用于放大信号和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晶体管在各类电子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双极性晶体管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晶体管。

本文将介绍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双极性晶体管通常由三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两个外层为P型半导体,中间一层为N型半导体。

这三层分别被称为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

通过外接电路的作用,可以控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进而调节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

在基本放大电路中,双极性晶体管起到了信号放大的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介绍双极性晶体管的放大原理。

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通过一个输入源与负载电阻相连,而发射极与地连接。

集电极则接在一个电源上。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双极性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将受到控制,从而产生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输出信号经过负载电阻时产生相应的增益,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作用。

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双极性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其静态工作点来描述。

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无输入信号时,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大小。

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源电压,可以使双极性晶体管处于饱和区或截止区工作。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双极性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将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集电极电流变化,实现信号的放大。

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

在广播电视接收机中,它被用来放大无线电频率信号,使其能够被扬声器播放出来。

在音响设备中,它被用来放大音频信号,使得音乐声能够有足够的音量。

在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中,它被用来放大控制信号,使得处理器能够按照指令正确运行。

总结而言,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应用。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第三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 其基本放大电路
郭圆月 2014年10月9日
本章主要内容
§3.1 双极型晶体管 §3.2 BJT基本放大电路直流分析方法 §3.3 BJT基本放大电路交流分析方法 §3.4 三种组态放大器的中频特性
§3.5 单级共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3.6 多级放大电路
集电区 P N 基极 b
N
c
集电结 基区 发射结 发射区 b e 符号
N P
发射极 e
(b)PNP 型
线性电子
6
二、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以 NPN 型三极管为例讨论
c N b P
表面看
c
三极管若实现 放大,必须从三 极管内部结构和 外部所加电源的 极性来保证。
b
不具备 放大作用
N
e
7
e
线性电子
(1) 三极管放大条件
线性电子
2
§3.1 双极型晶体管
1. 结构与功能 2. 放大工作原理
3. Ebers-Moll数学模型
4. 静态工作伏安特性曲线 5. 主要参数
线性电子
3
一、晶体管的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BJT):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 为什么有孔?
小功率管 中功率管 X:低频小功率管 D:低频大功率管
大功率管
IC = ICn + ICBO
IC
ICBO 称反向饱和电流
c ICn
ICBO
IB
b
IBn
Rc
IB=IBn+IEp - ICBO I E =I C +I B
扩散运动形成发射极电流IE 复合运动形成基极电流IB 漂移运动形成集电极电流IC

第三章讲义双极型晶体管

第三章讲义双极型晶体管

发射区少子空穴寿命 p 随着俄歇复合的增加而降低。
A Cn1n02 NS, i 俄歇复合寿命
111
p T A
俄歇复合
通过复合中心复合
少子空穴寿命缩短使注入到发射区的空穴增加,发射效率↓。
3.基区表面复合
表面复合对基区输运系数的影响可表示为
0 *IneIIn rb eIsb1IIn rb eIIn sb e
3.3.4影响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1. 发射结势垒复合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Ine
Ine
1
Ie IneIpeIre 1Ipe Ire
Ine Ine
考虑势垒复合
电流Ire后,小 电流下的电流
放大系数降低,
大电流下Ire可 以忽略。
2. 发射区重掺杂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发射区过重的掺杂不仅不能提高发射效率,反而使发射效率降低
E、得到共基极和共射极 电流放大系数
3.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
四、电流增益 (1)发射效率
1
1
1 pB N BWB 1 E WB
nE N EWE
B WE
其 中 平 均 杂 质 浓 度 :N B
1 WB
WB 0
N
B
x
dx
1 0
N E WE N WE E x dx
3.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
3.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
二、电流密度分布函数
jnBxqD L n n B B nB 0
eqV bekT1ch W L Bn Bx eqV bckT1ch L x nB shW BL nB
jn E jn B0 q D L n n B B n B 0 e q V b ek T 1 c th W L n B B e q V b ck T 1 c s c h W L n B B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4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2.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 IB=const
以IB为参变量的一族特性曲线
(1)当UCE=0V时,因集电极无收集
作用,IC=0;
(2)随着uCE 的增大,集电区收集电
子的能力逐渐增强,iC 随着uCE 增加而
增加;
(3)当uCE 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
电压,集电结应加反向偏置电压。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
如何保证注入的载流
子尽可能地到达集电区?
P
N
IE=IEN + IEP
IEN >> IEP
IC= ICN +ICBO
ICN= IEN – IBN
IEN>> IBN
ICN>>IBN
N
IEP
IE
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1)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通常把被集电区收集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ICN 与发射极电流
IE之比称为共基电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N

IE
由于IE=IEP+IEN=IEP+ICN+IBN,且ICN>> IBN,ICN>>IEP。通常ത
的值小于1,但≈1,一般

为0.9-0.99。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2) 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 I CN I CBO I E I CBO ( I C I B ) I CB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α f T 0 fβ
3. 极限参数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当集电极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 就要下降,使 值明显 减小所对应的IC称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2)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 pC= iC×uCE ,PCM表示集电结上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3) 反向击穿电压 反向击穿电压表示晶体管电极间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
ic ib VT uo C ib VT uo ui uo ie E E ie VT ic C
B ui
B ui
E CE
C CC
B CB
晶体管的三种组态
3.2.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双极型晶体管在制造时,要求发射区的掺杂浓度大, 基区掺杂浓度低并要制造得很薄,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且 集电结面积较大。从结构上看双极型晶体管是对称的,但 发射极和集电极不能互换。 1.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 双极型晶体管在工作时一定要加上适当的直流偏置电 压。若在放大工作状态: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 向电压。现以 NPN型晶体管的放大状态为例,来说明晶 体管内部的电流关系。
mA
限流电阻
U V b - (BR)CBO + 限流电阻
+
U(BR)CEO
由晶体管的极限参数PCM、ICM和U(BR)CEO确定了晶体 管的过损耗区、过流区和击穿区。使用晶体管时,应避免 使其进入上述三个区域,保证晶体管工作在安全工作区。
i C / mA
ICM 过流区
过 PCM 损 耗 区
作 区
截止区
其中 I CEO 称为晶体管的穿透电流
其中 I CEO 很小,可以忽略
IC IB
1 ,它描述了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2.4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共发射极接法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包括: 输入特性曲线—— iB=f(uBE) uCE=const 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 iB=const iB是输入电流,uBE是输入电压。
2. 温度对输入特性曲线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输入特性曲线左移, uBE减小,大约温度 每增加1℃,uBE的绝对值减小2~2.5mV。
3. 温度对输出特性曲线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移且间距变大, 穿透电流 ICEO增加,增加, IC增加。
3.2.7 晶体管的型号及封装
1. 晶体管的型号
e c 2.U(BR) EBO——集电极开路时发射结的击穿电压。 + b
V
- mA +
限流电阻
- mA + 3.U(BR)CEO——基极开路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击穿电压。 e c 对于U(BR)CER表示BE间接有电阻,U(BR)CES表示BE间是短 c + b V 路的。几个击穿电压在大小上有如下关系 U(BR)EBO e U(BR)CBO≈U(BR)CES>U(BR)CER>U(BR)CEO>U(BR) EBO
60
放大区——iC平行于uCE 1 20 μA 截止区 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 区 I B =0 μA 等距。 此时,发射结正 I CEO uCE / V O 3 6 9 12 偏,集电结反偏,电压大 输出特性曲线的分区 于0.7 V左右(硅管) 。
2

40 μA
3.2.5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晶体的参数分为三大类: 直流参数、交流参数、极限参数 1. 直流参数 (1)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①共发射极组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对共射组态的电流放大系数, 3 在UCE不变的条件下,输出 ICQ 集电极电流ICQ与输入基极 2 电流IBQ之比,定义: 1
iC是输出电流,uCE是输出电压。
VCC Rc Rb iC uBE iB iE CE uCE
共发射极接法的电压-电流关系
1. 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 iB=f(uBE) uCE=const (1) UCE=0V,iB和uBE和呈指 数关系,类似于半导体 二极管的特性。 (2) 当UCE增加时,集电结收 集电子能力增加,曲线 右移。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用字母表示同一型号中的不同规格 3 D G 110 B 用数字表示同种器件型号的序号 用字母表示器件的种类 用字母表示材料 三极管
第二位:A锗PNP管、B锗NPN管、 C硅PNP管、D硅NPN管 第三位:X低频小功率管、D低频大功率管、 G高频小功率管、A高频大功率管、K开关管
e b
- mA +
c
V
限流电阻
- mA +
b c e
V
限流电阻
+ -
+ -
(a) U (BR)CBO
(b) U(BR)CES
- mA +
b c e
限流电阻
- mA +
b c e
V
限流电阻
Rb
+ V -
+ -
(c) U (BR)CER
(d) U(BR)CEO
晶体管击穿电压的测试电路
1.U(BR)CBO——发射极开路时的集电结击穿电压。下标 BR代表击穿之意,是Breakdown的字头,CB代表集电极和 基极,O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
iC iE
U CB CONST
当ICBO和ICEO很小时, ≈、 ≈,可以不加区分。 (2) 特征频率fT 晶体管的 值不仅仅与工作电流有关,而且与工作 频率有关。由于结电容的影响,当信号频率增加时,晶 体管的 值将会下降。当 下降到 1 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 特征频率,用fT表示。
双极型晶体管的型号和主要参数
2. 晶体管的封装
小、中功率晶体管图片(金属圆壳封装)
小、中功率晶体管图片(塑封)
大功率晶体管图片
3.3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3.3.1 放大的概念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晶体管与其它电路元件所 组成的放大电路。
1. 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 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 极间反向电流
I CQ I CEO I EQ

I CQ I EQ
① 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
ICBO是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② 穿透电流ICEO ICEO是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穿透电流。
ICEO=(1+ )ICBO
2. 交流参数
(1)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①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IE+ICBO= (IC+IB)+ICBO
I B I CBO I B IC 1 1 1
(2)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称为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 1 I C I B 1 )I CBO=I B I CEO (+
I CEO=(+)I CBO 1
I C I B
I C mA
u CE CONST
f e d Q c b a
2
60A 50A 40A 30A 20A
在共射接法输出特 性曲线上,通过垂直于 X 轴的直线求取iC/iB。
IC
IB
1
I B 10A
0 2 4 6 8 10 12
UCE V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求β
② 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4
iC / mA 100μA 80 μA
Q
IBQ
60 μA 40 μA 20 μA IB =0

I CQ I CEO I BQ

I CQ I BQ
u CE CONST
ICEO
O 3 6 9
12
uC E / V
输出特性曲线
②共基极组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称为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e c
且有IEN>>IEP
IBN
VEE
b
电子
IB
空穴
VCC
IB= IEP + IBN - ICBO
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1)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称为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它表示最后达到集电极
的电子电流ICN与总发射极电流IE的比值。
I CN IE
ICN与IE相比,因ICN中没有IEP和IBN,所以 1且 1 IC=ICN+ICBO=
2. 晶体管电极电流的关系 发射极电流:IE= IEN+IEP 集电极电流:IC=ICN+ICBO ICN=IEN-IBN 基极电流: 且有IEN>> IBN , ICN>>IBN IB=IEP+IBN-ICBO P N N IC= ICN +ICBO IE所以,发射极电流又可以写成 =IEN + IEP IEP ICN= IEN - IBN 且IEN >> IEP IE IC IE=IEP+IEN=IEP+ICN+IBN I )+(I I -I =(ICN+ICBOEN BN+IEPCN CBO)=IC+IB e c R ICBO R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1 晶体管的结构和类型
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结构,NPN型和PNP型。 NPN型
NPN型 e
PNP型
PNP型 N c e P N
c b
c
P c
bN
P
be
NPN型
晶体管的两种结构
e PNP型
b
晶体管符号中的短粗线代表基极,发射极的箭头方 向,代表发射极加正向偏置时电流的方向。
如何保证注入的载流 子尽可能地到达集电区? IE=IEN + IEP 且IEN >> I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