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什么是丰收悖论
农民丰收悖论的分

产品价格,而且会增加农 民的总收益和利润。正如
丰收会损害农民利益一样, 限制种植能够有利于提高
农民收入。
A
14
在果农生产沙糖桔上,我们还可以从成本上
分析:
? 总成本(TC):生产每一产出水平
q所
需要的用美元开支的最低成本总额。TC
随 q 的上升而上升
? 固定成本( FC ):产出水平为零也必须支 付的美元开支总额,不受任何产出量变动
? 综上所述,如果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初始价格水平上就会出现过剩,价
格将会下跌,知道愿意购买和出售
的数量在新的均衡点 E1 相等为止,
从而迫使价格从 E降低到 E1, 因此
也就出现了丰收悖论的现象!
A
13
政府的种植限制—“限耕”
? 许多政府都试图通过限制
产量来帮助农民
? 政府要求农民都减少产量, 就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上 方移动。由于食品缺乏弹
健全了,市场正在扩张之中。从长远看,沙糖桔
由于受产地的限制,与巨大的潜在需求比起来,
将始终是“稀缺产品”。“这两年出口海外市场
频频取得突破”, 黄超文透露,四会去年向加拿 大出口了 20柜沙糖桔,今年对方胃口大开,总共
要了 90 多个柜的货,可谓逆市上扬。“ 全球市场
需求不可限量,关键是如何去提升沙糖桔知名度
沙糖桔
3.4
5.6
5.2
5
河北馆陶风禽蛋批发市
场
沙糖桔
2.6
3
吉林长春果品中心批发 市场
沙糖桔
6
8
黑龙江哈尔滨哈达果菜
批发市场有限公
沙糖桔
8
11
司
长沙市马王堆批发市场
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名词总结

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名词总结看云淡风轻,望远山一片深绿,盈一怀风香满袖,吟一阕秋水长天。
转眼间2019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接近尾声,转而进入了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阶段;在此,云南中公教育带各位备考的小伙伴看一下常考的经济学名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考试遇到才不会束手无策!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注意:边际报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减少的,而是先增加到一个最大值然后才减少的。
)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丰收悖论丰收悖论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悖论,它既发生在农作物的季度生长中,也可能发生在百年的农业历史进程中。
寒冬瑞雪冻死了大部分害虫,春季温暖宜人适合早耕,播种的谷物都是改良过的杂交品种。
浙江高三高中政治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政治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经济学中著名的“丰收悖论”是这样表述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
“丰收悖论”反映了A.总收入和总产量成正相关关系B.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C.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D.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效率与劳动收益成反比2.2011年以来,几乎所有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面临严峻的通胀形势。
巴西的年通胀率达到6.55%;俄罗斯5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9.6%;印度5月份通货膨胀率达9.06%…….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④物价总水平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10年全国实现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
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②这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出现了失衡现象③说明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④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
但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我们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白发浪潮”下,劳动力将成为匮乏的资源,“人口红利”将变成“人口负债”。
我国要有效地应对将来的“人口负债”,必须A.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延缓老龄化进程B.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C.增强居民的储蓄意愿,并提高存款利率D.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5.漫画给人们的启示是A.直接选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B.要对差额选举加以有效规范C.应严格限制财产较多的人作为候选人D.竞选不利于选出代表村民利益的当家人6.“有——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大全)01.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
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
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02.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03.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
针对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了痊愈。
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C)在6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E)在参加6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04.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
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2020云南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生活中的经济学——丰收悖论

2020云南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生活中的经济学——丰收悖论
在生活中如果注重观察的同学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称之为丰收悖论,又可以称之为“蛛网理论”。
所谓丰收悖论,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农民丰产不丰收,明明今年粮食收成很好,但却收入不高,甚至还有所下降。
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就要好奇了,明明丰收了呀,怎么收入还降低了呢?其实这个道理要想理解并不难,但是需要我们先搞懂一个理论,就是需求弹性。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以后,人们对于该商品的需求的变动幅度就被称之为需求弹性,当这个变动幅度很大时人们将该商品定义为富有弹性,价格稍有变动就会改变人们的需求量,比如像奢侈品、非必须品;但是如果这个变动幅度几乎没有时,也就是无论这个商品的价格怎么变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都不会变,这些商品就被称之为缺乏弹性,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必需品、没有替代品的商品等等。
讲了这么多,有些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了,农民伯伯所生产的正是这些缺乏弹性的必需品——粮食。
当农民今年大丰收时,市场上粮食的供给量必然增加,但是对于需要吃粮食的居民而言,每天吃多少基本上是固定的,人们并不会因为今天的馒头便宜就从一天3个改成6个,所以这个时候需求量几乎是不变的。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供给量大幅增加,需求量不变,就会直接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假设去年粮食3毛钱一斤,卖500斤农民可以收入150元,今年粮食降价2毛钱一斤,需求不变仍然卖500斤,农民收入就只有100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发现农民增产却不增收,所谓丰收悖论也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那么这个
理论的提出能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更多的时候可以给政府一个提示,在丰收年提前规划为粮食制定一个最低限价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政治试题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经济学中著名的"丰收悖论"是这样表述的: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
"丰收悖论"反映了A.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形成买方市场B.价格变动对生产有逆向的调节作用C.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效率与劳动收益成反比D..总收入和总产量成正相关关系2.随着低碳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清洁绿色能源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就说明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C.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在右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A点时是通货膨胀,在B点时是通货紧缩②在A点时是卖方市场,在B点时是买方市场③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必然会获利,在B点时必然会亏本④能否获利,既要看其价格还要看其个别劳动时间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居民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和股票的共同之处是A.都以获得利息为直接目的B.都是个人投资行为C.都是针对风险的保障行为D.都存在借贷关系5.xx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持续5年多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新设立的公司继承了原农行的全部资产、负债、机构和人员,业务范围不发生任何变化。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业务是A.存款业务B.贷款业务C.结算业务D.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6.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属于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的是A.国有企业B.私营企业C.公司制D.合伙企业7.从右边漫画“这一炒才知道我们是贵族”可知,大蒜、绿豆、生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投机炒作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B.国家纸币购买力的降低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高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8.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易错题汇编及解析(1)

一、选择题1.2016年某国生产M商品的单位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元。
2017年该行业的生产率提高了30%,而通货膨胀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7年,该商品的价格为A.26元B.19.4元C.24元D.25元2.假设某国2014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l8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
若2015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若要使价格水平不变,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3.6万亿元B.3.75万亿元C.4.5万亿元D.3万亿元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生产W商品的劳动时间是6小时,用货币表示为30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则今年W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分别为A.4小时 200元B.3小时 150元C.9小时 450元D.6小时 300元4.通常情况下,一种经济现象(纵轴)的出现和变化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横轴)的产生和变化,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2016年某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8小时生产18件,其价格高于价值10%,单位商品售价660元。
若2017年该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8小时生产24件,其价格高于价值5%,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国A商品的售价应该是()A.450元 B.630元 C.693元 D.472.5元6.去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市场销价为330元/件,数量为20万件,如果今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创造的价值总量为7200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今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为A.提高40% B.提高20% C.提高30% D.提高10%7.由于风调雨顺,琼斯一家获得粮食大丰收。
年终,琼斯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一年的收入。
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
农业增产农民能否增收――谈“丰收悖论”

农业增产农民能否增收――谈“丰收悖论”经济学家沃尔夫讲过银行家一个故事:有一年寒冷的冬季暖和生火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季早早到来,春雨滋润了成长之中的秧苗,阳光灿烂的秋季使得果树收割抢收顺利,并运往市场。
这一年,农业获得了大丰收。
可是到了年终,当菜农琼斯一家高高兴兴还过地坐下来计算一年的收入时,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家的收入,其他农民的收入也都比较往年有所减少。
这是怎么回事?农业丰收了但农民的收入反而降低了,这真是不可思议。
经济学家把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称为“丰收悖论”。
丰收悖论的成因何在?萨缪尔森用需求弹性分析了这种奇特的矛盾现像。
他认为:“答案就就是人们对食品人们的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概念。
如果一种反应道具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这个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一般说,必需品女性主义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最能体现于需求富有弹性。
丰收悖论的主要包括成因在于小麦、玉米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谷物需求弹性。
因而,就这些必需品而言,消费者对于小麦、玉米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
这就意味着,收成好时,农民整体的总收益低于超出收成不好的时候。
也就是说,粮食收成好时,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了价格,但粮食价格降低并不会刺激需求减低有较大增加。
因此,收成好反而使全体农民的总收益了。
由丰收悖论,我还联想到在我国出现的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有些学者运用经济学的“丰收悖论”来解读不此类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并试图避免在农产品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丰收悖论”。
诚然,经济学上的“丰收悖论”可以用来实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但笔者以为,不能停留于说明或逗留说明这种悖论现象,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目前这种增产不增收的悖论。
首先,从理论上说,丰收悖论是一个经济学历史学假设。
这个假设蕴含了一个推论,推论要求我们避免逻辑上合成无机推理的谬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什么是丰收悖论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丰收悖论
丰收悖论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悖论,农作物越增产,农民收入越降低。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农民丰产不丰收,明明今年粮食收成很好,但却收入不高,甚至还有所下降。
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就要好奇了,明明丰收了呀,怎么收入还降低了呢?
其实这个道理要想理解并不难,但是需要我们先搞懂一个理论,就是需求弹性。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以后,人们对于该商品的需求的变动幅度就被称之为需求弹性,当这个变动幅度很大时人们将该商品定义为富有弹性,价格稍有变动就会改变人们的需求量,比如像奢侈品、非必须品;但是如果这个变动幅度几乎没有时,也就是无论这个商品的价格怎么变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都不会变,这些商品就被称之为缺乏弹性,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必需品、没有替代品
的商品等等。
讲了这么多,有些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了,农民伯伯所生产的正是这些缺乏弹性的必需品——粮食。
当农民今年大丰收时,市场上粮食的供给量必然增加,但是对于需要吃粮食的居民而言,每天吃多少基本上是固定的,人们并不会因为今天的馒头便宜就从一天3个改成6个,所以这个时候需求量几乎是不变的。
供给量大幅增加,需求量不变,就会直接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假设去年粮食3毛钱一斤,卖500斤农民可以收入150元,今年粮食降价2毛钱一斤,需求不变仍然卖500斤,农民收入就只有100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发现农民增产却不增收,所谓丰收悖论也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那么这个理论的提出能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更多的时候可以给政府一个提示,在丰收年提前规划为粮食制定一个最低限价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
刷题巩固
1、经济学中著名的“丰收悖论”是这样表述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的收入会增加;如
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
”“丰收悖论”反映了()
A.劳动成果和实际收益成反比
B.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C.总收入和总产量成正相关关系
D.农产品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
【解析】D。
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丰收悖论”反映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D符合题意。
AC项,劳动成果和实际收益成反比、总收入和总产量成正相关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C。
B项“丰收悖论”未反映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B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