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内容与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教学设想:讲解六课时,训练六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节简明一.“语言表达简明”的含义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

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二.“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方法技巧】如何才能做到语言的简明?概括地说,就是不要说多余的话,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完整的内容。

具体可从三方面人手;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尤,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其中重点是第二条。

这类考题类型有两种:(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三.消除歧义的方法有:(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得体教学设计铜仁一中高三备课组审核人:1.考纲分析:《新课标考纲》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是基础,“生动”是升华,“简明、连贯、得体”则是承上启下。

新课标高考着重加强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一考点则是命题的热点。

2.学情分析:学生平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不规范学生可不能在语境中分析题目脱离语境答题对传统语言用语如谦敬词汇的积累不够3.教学目标: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做到过渡自然、前后呼应、衔接合理教学难点: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的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表明观点态度。

4、教学过程:一、准确、鲜明、生动1、准确、鲜明语言表达的“准确”,指语言表达要确切符合规范;语言表达的“鲜明”,指语言表达要分明而确定,不含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的运用符合汉民族的习惯,不用或尽量少用欧化的句法;(2)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法则;(3)要以普通话为准则,尽量少用一般人不明白的方言俚语;(4)幸免文白夹杂的现象。

2、生动语言表达的“生动”,指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

使语言表达生动,除了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还要追求用词的生动性,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选用具有建筑美的词语、具有建筑美的词语,富有立体感。

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受。

例如:我走出外科,听见一个内科医生在骂病人笨,那病人怯生生地说:“您们这个地方-—墙上不是写着请用—-谢谢,再见,对不起……”我暗叹一声,笑那病人的天真,孰不知这几个字是写给我们看的,意思是说在看病时不要忘了对医生说,“谢谢,再见,对不起……!”(韩寒《求医》)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正面批评这位医生的职业道德差、思想素质低,而是把对这位医生的鄙夷、憎恶的感情寓含一“叹"一“笑”之中,极具讽刺意味和幽默感。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9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 、得体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9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 、得体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9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目标要求】一、简明:就是要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意思,表达要“简”就是“简洁”,这是量的要求;“明”就是“明白”这是效果的要求。

也就是表达清晰、准确地使对方明白无误的领会。

二、连贯:就是表达的句子语气、意思流畅。

要注意前后的呼应,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的合理、色彩(感情、语体)的一致和衔接(思维、语言)的紧密。

三、得体:就是表达要考虑时间、对象、场合和方式以及目的,做到转述得体、用词得体。

【网络透视】一、简明。

综观历年的高考题,“简明”的三个基本要求(简洁、明确、清晰)都曾涉及,既考查对语言运用不当(不简明)的判断,更考查对“简明”的运用能力,表述题的考查形式多于选择题的考查形式。

对不清晰语句的修改,还是应该注意的,因为在考查修改不清晰语句的同时,也可以考查句式的选用、变换能力。

一要抓主干,立枝叶,删除多余信息;二是要运用省略和指代,恰当的合并、概括;三要避免晦涩和歧义。

语言的简明的考查,实际上还渗透到如几个方面的动手能力,直接修改应用文当然是一个方面,平时的作文训练,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学习,还要学会修改文章,文字不简明的毛病改掉了,语言的简明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那三项?我去百货大楼①买钢笔,当我向卖钢笔的②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好几种③钢笔让我挑选④。

我左挑右选⑤也没有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⑥。

百货大楼的⑦那位⑧营业员始终⑨热情服务,她的服务⑩态度真好。

必须删除的②⑦⑩。

②为修饰多余,⑦为限制多余,⑩为啰嗦。

这里的“态度”就是“服务态度”。

二、连贯。

语言连贯的三大因素是:保持话题统一、合理安排句序、运用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前几年着眼于考查“保持主语一致”和“合理安排句序”两方面,这几年则着眼于考查运用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日趋偏重综合性的考查,即一道题中同时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贯手段。

高三语文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高三语文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简明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

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

由此要注意不滥加省略,不滥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用准标点符号等。

主要题型有三种:1、删改所提供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与中心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材料的语体。

(口语改书面语,书面语变口语)3、辨析有歧义的语句。

其中第三种题型是重点。

消除歧义的方法主要有:(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2)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

(3)变换词语法: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前往”。

)(4)语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关系会造成歧义句。

(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

如:“劳动”既可作动词,又可做名词。

“语言表达简明”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四个选项,选出其中表意简明(或不简明)的一项,也可以是提供一个语段,修改不够简明的地方,或者判断对不简明的地方所作的修改是否正确。

无论考查形式怎样变化,考查点是相同的。

做这类题,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替。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是否达到了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

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位置是否得当,状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和、跟、与、同”等类词语的词性在本语言环境中是否固定;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是否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一个语句作不同的停顿,是否有不同的意义。

例、下面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2000年高考题)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1)学术研讨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2)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3)。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教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教学案

专题05 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①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其余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

②考点既可以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还可以就其中几项结合起来考查。

以考查“连贯”、“得体”为最多。

③可以在语段压缩、图文转述、句式变换、新闻评论(如湖南卷)等等多种形式中用综合性的主观题考查。

④继续出现了近年来与文学知识、修改病句考查结合的命题;“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的考查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新颖的考法如:模拟情境对话(安徽卷),补写话语(重庆卷)。

一、语言表达准确“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的含义是“没有偏差地反映主客观情况”,使语言表达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强调的是语言的确定性,因此,解答准确题时要本着“没有偏差”原则,讲究语言表达不走样,简单说来,就是语言表达不多、不少、不错。

本考点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1.符合情境。

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迥然不同。

2.造句要符合语法、逻辑。

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

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句义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概念不清,语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

3.符合对象。

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题型看,有选择题(包括选句归位题,如1997年至2001年的高考卷;排序题,如1996年高考的试题);文字表述题。

从命题形式看,“简明”、“得体”的考查既单独命题(如1998年高考试卷第32题),又常常和病句、病文的考查结合进行,“连贯”的考查2001年前单独命题,且形式多变:2002年与病句的考查结合进行,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本考点“连贯”的考查为重点,今后考查可能会将扩展语句、修改病句、语言仿用、语言连贯同时进行,或选其中两至三项同时进行。

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

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

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

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图文转换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表转换题型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

2.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

(对联、宣传标语、建议等)3.揭示图表的的走势或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二章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8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二章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8

微专题八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一、读一读“简明”是指语言简要明白,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得体”是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的贴切、分寸感和褒贬色彩的把握。

“鲜明”是指观点明确、色彩分明,尤其指用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

“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尤其指遣词造句经过精益求精的筛选,形象化地表达出诗情画意,展现出感人的艺术魅力。

二、练一练1.高三了,一位老师对工作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只是有时作业布置得太多,部分同学因此对他有意见。

假如你是本班班长,该怎样向这位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该怎样做好同学们的工作?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富有说服力。

(1)你对该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老师,您的认真负责让我们敬佩,您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折服,如果您的作业再少点,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您所讲的内容,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好的。

(2)同学们,高三了,老师布置这么多的作业也是想让我们在高考前多练练,这么负责的老师,还请大家多多理解和包容,正所谓“熟能生巧”,相信大家会在反复的练习中取得进步的。

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要求:观点简明,理由充分。

成都市太升桥旁有一位91岁的王婆婆常年在此卖鞋垫,网友将王婆婆做鞋垫的图片发到网上,1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王婆婆的故事。

目前,关于“鞋垫婆婆”的微博已有4万余条转发,6 000多条评论。

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专题复习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备考必读【考点明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能力层级:D【考点解读】“简明”是“简要”、“明白”。

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此点可以落实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连贯等一起考。

“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

它的三个条件是:⑴统一的话题;⑵合理的句序;⑶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高考常常从补充语段中留出部分的语句的角度设置客观题,还常常与语句的扩展、句式的仿写及变换等要求交叉设置主观题,是考查的热点。

“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跟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

常结合具体生动的语境来考查,也是考查的热点。

【考情分析】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相对于前些年又稍高一些,特别是连贯、得体两个方面,而考查的方式也是主观、客观并行,而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更多一些。

【复习指津】(一)简明要想做好“语言表达的简明”类型的题目,我们必须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多读书,培养语感;再次要多练习,熟能生巧;最后在练习中还要归纳一些技巧。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仔细辨析并列短语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否有关系交叉或重复的,如有则酌情删除。

2.对语段中混入的冗余的语句,可用话题提取法加以排除。

3.对歧义造成的语意不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如下方法:①变换词语法。

它主要运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

如:“他好说话”,只要把“好”改成“喜欢”,“好”就消除了歧义。

②语境消除法。

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

③标点法。

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只需加一标点,成了“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就可以消除歧义。

(二)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S5U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题型看,有选择题(包括选句归位题,如1997年至2001年的高考卷;排序题,如1996年高考的试题);文字表述题。

从命题形式看,“简明”、“得体”的考查既单独命题(如1998年高考试卷第32题),又常常和病句、病文的考查结合进行,“连贯”的考查2001年前单独命题,且形式多变:2002年与病句的考查结合进行,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本考点“连贯”的考查为重点,今后考查可能会将扩展语句、修改病句、语言仿用、语言连贯同时进行,或选其中两至三项同时进行。

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

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

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

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图文转换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表转换题型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

2.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

(对联、宣传标语、建议等)3.揭示图表的的走势或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

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查内容有时单独出题,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兼考连贯和得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1毛五”能买“十粒”。

因此按意义合理的停顿是消除此类情况的方法(2)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

例:“好好,我想起来了。

”句中“起来”重读,表示“我想起来了”;“起来”轻读,表示“我想到了”。

(3)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

“前往”)(4)调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结构关系会造成歧义句例: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可理解为:花瓶是两个朋友送的;也可理解为“朋友送了两个花瓶”。

消除此类歧义的方法是调整语序。

例句可变为:“朋友送的两个花瓶”,就可消除歧义(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

如“劳动”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名词。

例:我要热饭。

可以理解为我要“做什么”,“热”为动词。

还可以理解为我要什么东西,“热”为形容词。

此类句子或短语消除歧义的方法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句意明确。

因此,要改句末停顿号为句中停顿号,同时补充一些限制语境的词语①我要热饭(不去洗菜)。

②我要热饭(不是冷饭)。

有些句子或短语中,施事和受事代词会构成歧义。

③船已启程二日即到④我去开刀③句可这样改:“船已启程二号即到”,或“船已启程两天马上到”。

④句可这样改:“我去(为别人)开刀。

”或“我去(让医生)开刀。

”因此,消除此类短语或句子歧义的方法是在句中增删或更换一些使歧义消除的词语对语言运用简明的考查主要以应用文语段改错形式考查,即删除赘余、纠缠的内容,如2000年第 25题;也结合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 2000年第 2题。

主观性的删改题是今后的主要命题形式看下边这段话:①还有一种立体的社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

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

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用的语言不够简明。

“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

因此,在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时,作了如下改动: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

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样,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要使语言简明,首先要围绕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节。

看下边这段话:②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到宫庭里面去的。

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不方便”,有前三句就够了。

最后一句顺着第三句说下来,但并不能表达全段的中心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复。

例如:③……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

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

“多少?”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

“五元。

”“一夜天?”他冒汗了。

“是一夜五元。

”陈奂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

“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城卖油绳,不小心发高烧,被县委书记发现,送到了县委招待所。

这是他第二天醒来后去结账时,与服务员小姐的一段对话。

对话的语言非常简单,无论是陈奂生还是服务员,把凡是能省略的成分都省去了,只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信息。

下边这几例就有些罗嗦:④我记得喜鹊开始在腊树上安家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⑤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例④是相同词语简单重复。

例⑤的后一个分句已承前省略了主语“整个城”,所以后边的“将这个城市”也是不必要的重复。

例③既然有“招揽主顾”,就不必说“去买他们的东西了”。

再次,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要滥用。

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

例如:⑦“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

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

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例如:⑧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

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

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

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

例如:⑨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做斗争⑩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

例②“自从有历史以来”可以换成“有史以来”。

例①“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

例如:11 爸爸说,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头就看见我了。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12 他不能、不肯、也不看别人的苦处。

(老舍《骆驼祥子》)例 11 用“—……就”的紧缩复句,例 12 采用合说的形式,都很简明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不能为了简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甚至让人误解。

例如:13 因为摔伤腿,我要和妈妈一块上医院治疗。

14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鲁迅《藤野先生》原稿)例 13 是谁“摔伤了腿”,句中没有交代,这样简倒是简了,但别人怎么理解呢?例 14 最后一句定稿时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原稿词语虽少,但没有“花下”,上一句“樱花”就无所依附;没有“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

改句增加了字数,表意更加完备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一、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