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合集下载

新编机械结构设计大作业

新编机械结构设计大作业

《结构设计》课程大作业一、课程大作业的目的:1、课程大作业属于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延续,是机械系统设计的一次全面训练,可以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课程大作业,进一步学习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金属工艺学、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2、加强学生运用有关设计资料、设计手册、标准、规范及经验数据的能力,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前期技术准备。

二、课程大作业的基本要求:1、分组与选题:①自由组合,每组原则上三人(最少2人);每组的同学统一提交、共同答辩。

②具体课题题目(由指导教师给出),同组同学集体研讨后完成。

2、大作业的基本要求:①大作业的论述必须合理;②大作业中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及资料);③总的文字(含图、表)不少于2万字,使用标准A4纸打印成稿(文字选用宋体小四号,页边距均为2cm,单倍行距),封面需要注明课题详细名称、参加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等。

三、课程大作业题目及其要点举例说明在下列的机械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机械结构性能的途径或措施有那些?(围绕题目和要点)机自082-28吴铁健、-29张明、-14张钦亮:(二十八)便于切削设计准则(1)便于退刀准则(2)最小加工量准则(3)可靠夹紧准则(4)一次夹紧成形准则(5)便利切削准则(6)减少缺口效应准则(7)避免斜面开孔准则(8)贯通空优先准则(9)孔周边条件相近准则机自083 -06焦文、 -36张浩然、 -14丁世洋:(一)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1、载荷分担2、载荷均布3、减少机器零件的应力集中4、利用设置肋板的措施提高刚度(二)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1、改善润滑条件2、合理选择摩擦副的材料和如处理3、使磨损均匀,避免局部磨损4、调节和补偿机自083 -07李重阳、 -18左野、 -17何权峰:(三)提高工艺性的结构设计1、铸造零件的工艺性2、热处理零件的工艺性3、切削加工工艺性4、零件装配的工艺性(四)轴系结构的设计1、滚动轴承的轴系结构设计2、滚动轴承及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和固定方法(1)轴肩和轴环(2)圆螺母(3)套筒(4)轴用弹性挡圈(5)紧定螺钉(6)轴端挡圈(7)销钉(8)其他方法机自083 -20张旭阳、 -19张帆、 -10高升:(五)提高轴系结构刚度的主要措施(1)合理选择轴截面的形状(2)改善支撑(六)提高轴系结构强度的主要措施(1)合理安排轴上载荷的传递路线(2)改善轴上零件结构(3)减少应力集中(4)提高轴颈的表面质量机自083 -12 邱璐、 -25 吴梦、 -29 宋娜:(七)滚动轴承的配合1、滚动轴承配合的特点2、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1)载荷大小和方向(2)轴承的工作温度(3)轴承的固定形式(4)轴承的拆装条件(5)轴承的精度等级(八)提高滚动轴承轴系刚度和精度的措施(1)提高轴承支撑刚度和精度(2)选用刚度大的轴承(3)采用多支点轴系(4)轴承预紧(5)合理配置精度机自083-08 唐嘉澜、机自082-02 生小飞、-11 贺仁良:(九)机械润滑方式的概述(十)常用的润滑方式及装置(1)人工加油(脂)润滑(2)滴油油杯润滑(3)油绳、油垫润滑(4)油环、油链润滑(5)侵油及飞溅润滑(6)油雾润滑(7)压力供油润滑(8)定时定量集中自动供油润滑系统(十一)典型零部件润滑方式的选择(1)滚动轴承(2)齿轮及蜗杆传动机自082-10 于军、-30朱光召、 -22金金:(十二)改善滚动轴承轴系的结构工艺性(十三)轴向间隙及轴系轴向位置的调整方法(十四)改善轴的结构工艺性机自084-06 朱洁、 -11 张媛媛、 -15 刘杰:(十五)机械装置密封的概述(1)密封的基本要求(2)常见的密封装置(静、动密封)(十六)组合密封装置(十七)旋转密封装置的工作机理和选择原则(十八)接触式旋转密封装置(1)毡圈密封(2)密封圈(3)唇形油封(4)机械密封机自081-32冷浩威、 -18王剑、 06李亮:(十九)非接触式旋转密封装置(1)迷宫密封(2)离心式密封(3)螺旋密封(二十)静密封装置(1)直接接触密封(2)垫片、垫圈密封(3)密封胶密封(4)字紧式密封机自083-04 赵晶晶、-22 赵丽丽、机自082-25 陈星彤:(二十一)薄板件设计准则(1)薄板翻边准则(2)薄板零件禁攻丝准则(3)薄板件判定标准(4)形状简单准则(5)节省材料准则(6)足够强度刚度准则(7)避免粘刀准则(8)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9)平缓弯曲准则机自082 -12 李冰、 -17 杨紫旭、 -40 王大明:(10)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11)槽孔边不弯曲准则(12)复杂结构组合制造准则(13)避免直线贯通准则(14)压槽连通排列准则(15)空间压槽准则(16)局部松弛准则机自081-33 张旭、-21 迮晓晨:(二十二)防腐蚀设计准则(1)避免大面积叠焊准则(2)避免缝隙残留物准则(3)避免局部微观腐蚀环境准则(4)防止流体通道淤积原则(5)避免大温度和浓度梯度差准则(6)防止高速流体准则(7)腐蚀裕度准则(8)最小比表面积准则(9)便利后继措施准则(10)良好力学状态准则机自082-32 陈博、-18 倪鑫、-03宋子芊:(二十三)公差设计准则(1)关键配合尺寸的加工要求明确准则(2)同一道工序准则(3)减少钢体转动位移准则(4)避免双重配合准则(5)最小公称尺寸准则(6)避免累积误差准则(7)形状简单准则(8)最小尺寸数量准则(9)采用弹性元件准则(10)采用调节元件准则机自081-16 张德振、-15 徐景宾、-25 王思宾:(二十四)工艺设计准则(1)螺钉的扭矩扭力要求(2)内孔后处理准则(3)重要安装面受保护准则(4)精密零件包装强化要求准则(5)模具件外观判定(6)工装辅助装配设计准则(7)容易松动的位置加螺纹胶等防松措施(8)易掉细小物件固定准则(9)可更换件方便拆装准则(10)开关防误操作准则(11)重零部件组装中先支撑准则(12)相近组件中明显区分部件准则机自081-24 胡宇博、机自083-02 王华尊、-09 姜明龙:(二十五)焊接件设计准则(1)何连续性原则(2)免焊缝重叠(3)缝根部优先受压(4)免铆接式结构(5)免尖角(6)构的设计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焊接的操作和检测(7)接焊缝强度较大,尤其动载荷时优先采用(8)接区柔性准则(9)少的焊接(10)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11)前处理、后处理工艺(12)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准则机自083-42 赵家新、机自083-21 赵飞龙:(二十六)可靠性设计准则(1)冗余法则(2)零流准则(3)可靠的工作原理准则(4)裕度准则(5)全阀准则(6)简单准则机自082-27 刘塑、-19 李鹏鹏、-16 李宝玉:(二十七)力学原理设计准则(1)强度计算和试验准则(2)均匀受载准则(3)力流路径最短准则(4)减低缺口效应准则(5)变形协调准则(6)等强度准则(7)附加力自平衡准则(8)空心截面准则(9)受扭截面凸形封闭准则(10)最佳着力点准则(11)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准则(12)避免长压杆失稳准则(13)热变形自由准则机自082-28吴铁健、-29张明、-14张钦亮:(二十八)便于切削设计准则(1)便于退刀准则(2)最小加工量准则(3)可靠夹紧准则(4)一次夹紧成形准则(5)便利切削准则(6)减少缺口效应准则(7)避免斜面开孔准则(8)贯通空优先准则(9)孔周边条件相近准则机自082-06陈浩然、-07李桢、-08石海洋:(二十九)热应力设计准则(1)问题点明确准则(2)知识点明确准则(3)减法结构准则(4)加法结构准则(5)方向调节原则(6)消除温度差准则(7)自由膨胀准则(8)柔性准则机自084-09王川、-17张坚、-32吴朝:(三十)塑胶件设计准则(1)零件配合无变形过应力准则(2)避免翘曲准则(3)细长筋受拉准则(4)避免内切准则(5)避免尖锐棱角准则(6)铸塑构件避免局部材料堆积(7)避免局部表面倒塌准则(8)避免公差精度准则(9)非各向同性准则(10)粘合面剪切力原则(11)螺栓带衬板准则(12)最小壁厚准则(1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机自084-13王廷瑞、-30尚男:(三十一)运动部件设计准则(1)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2)运动部件防护和标识准则(3)运动部件长期磨损期储存腐蚀的SFC分析准则(4)磨损后的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5)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6)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机自084-04胡天宇、-05于乐、-10李承鑫:(三十二)轴支撑设计准则(1)轴向静定准则(2)固定轴承轴向能双向受力准则(3)固定轴承四面定位准则(4)松弛轴承至少一圈定位准则(5)受变载轴承圈固定准则(6)可分离轴承的配合固定准则(7)可分离轴承的调隙准则(8)便利安装拆装准则(9)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不混用准则(10)保障轴向定位可靠准则(11)过渡配合准则(12)避免双重配合准则机自084-14徐韬铠、-18卢猛、-20唐洋洋:(三十三)铸件设计准则(1)最小壁厚准则(2)筋长方向柔性准则(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4)良好的受力状态准则(5)便利模具制作准则(6)脱模方便准则(7)流动畅通准则(8)便于排气准则(9)清除表皮方便准则(10)便于切削加工准则机自084-07王显斌、-19袁家昕、-25谭诗远:(三十四)便于装配设计准则(1)预留装配活动空间准则(2)一道工序只操作揖个活动零件准则(3)装配累积误差受控准则(4)密封圈装配过程光滑过渡准则(5)清洗烘干排液便利准则(6)加工过程表面要求(7)标准工具准则(8)便于运送的原则(9)便于方位识别的准则(10)方便抓取准则机自082-04宁良宇、 -30朱光召、机自084-26 王嘉循:(11)方便定位准则(12)简化运动准则(13)方便接近准则(14)避免同时入轨准则(15)一体化准则(16)简单连接件准则(17)避免高精度装配公差准则(18)组合制造准则(19)便于拆卸准则。

机械系统设计仿真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仿真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仿真》大作业一、简答题(30分,每题5分)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机构的综合、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2、求解动力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答:两个基本问题是:一、动力学逆问题,己知运动求力;二、动力学正问题,已知力求运动。

3、简述牛顿—欧拉法的解题步骤。

答:采用牛顿—欧拉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先将系统的约束解除,分割成若干个单个的刚体或质点,然后对每个刚体或质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动力学方程一一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4、简述主工具箱上部的12个图标的功能,如图1所示。

:5、鼠标的右键操作主要应用于哪些场合?答:使用鼠标右键的场合主要有:1)显示建模过程中屏幕亡的各种对象的弹出式菜单,例如:构件、标记、约束、运动、力等。

2)在各种输入对话框中的参数文本输入栏,显示输入参数的弹出式菜单。

3)在后处理过程中,显示曲线图中各种对象的弹出式菜单,例如:曲线、标题、坐标、符号标记等。

4)在主工具箱、快捷工具栏等有工具图标集的场合,显示所选择的工具图标集的所有图标命令。

图16、解释几何样机的参数化建模,并指出ADAMS /View 提供的4种参数化建模方法。

答:1.参数化建模是将样机的建模参数设置为可以改变的变量、表达式和函数,在分析过程中,只需改变样机模型中有关参数值,程序就可以自动地更新整个样机模型,获得新的样机模型,以便预先设置可变参数,自动地进行一系列的仿真分析,研究一个或多个参数变化对样机性能的影响,获得最危险的操作工况以及最优化的设计结果。

2.ADAMS /View 提供了4种参数化建模方法:使用参数表达式、参数化点坐标、关联移动和使用设计变量。

二、图2所示为一单摆,质量为m ,摆长为l 。

设摆的悬点P 沿x 轴按x p =Asin ωt 运动,讨论系统的自由度,并写出约束方程。

(10分) 解:M 、P 共有2×N =4个坐标,系统满足3个完整约束X P =Asin ωt Y P =0(X m -Y p )2+Y m 2=L2该系统没有非完整约束,因此是一个完整系统,其自由度数为4-3=1。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理论总传动比
×100%
②画机构运动简图 取大多数构件运动平面相互平行的 投影面为主视图。 ③确定运动循环图
首先在草纸上进行简图设计,先定执行 机构位置,再联传动机构与电机。
用3号图纸画机构简图,包括:机构运动 简图、运动循环图,并标明机构明细栏。
运动方案设计图
二、典型机构设计
• • • • • • • • • 1、凸轮机构设计 在说明书中进行基本参数设计 在3号图上进行凸轮廓线设计 2、齿轮机构设计 写在说明书上,零件图 3、其它机构设计 画1张3号图 冷镦机设计必须是曲柄滑块机构 健身球分类机可以是凸轮机构或其它机构
气 排
曲轴 气


360 °关关源自开闭 启540 °
3、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

排气门


进气门

开 闭
火花塞
点 火
下 移 活 塞
上 移
下 移
上 移
曲柄转角
0o
180o 图3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
360o
540o
720o
§
3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一、选择传动类型 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动、电动等。
§
4 机械运动简图设计举例
现以设计半自动钻床为例说明运动方案 设计的步骤和过程。
设计任务:对已加工好的带有凸台的盘形零件 进行钻孔。其总功能应分解成如下几个工艺动作: ①送料;②定位;③夹紧;④进刀(钻孔)。 F30 设计参数:零件图如左图所示 ,要求每分钟加工五个零件, 18 10 电机的转速n电=1440r/min。
F
5
G
4 3
I
一、机构简图设计
①计算总传动比,进行传动比分配

机械设计大作业(参考)

机械设计大作业(参考)

机械设计实训班级:08061041学生:王武学号:20080008指导教师:刘昭琴完成时间:2010年1月15日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CAD设计》任务书课程代码:01030039 题号: A2 发给学生:王武题目: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1—V带传动2—运输带3—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电动机6—卷筒已知条件:1. 卷筒效率0.96(包括卷筒与轴承的效率损失);2. 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3. 使用折旧期10年;4. 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设计工作量:1. 减速器装配图1张(A0或A1);2. 低速轴和低速轴齿轮的零件图各1张(比例1:1);3. 设计说明书1份,约30页,1万字左右。

说明书要求:1. 说明书既可手写也可打印,纸张为A4打印纸,页边距为左2.5cm、右2cm、上2cm、下2cm;说明书内大标题三号宋体,小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且为单倍行距。

2. 说明书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和总结,请按该顺序装订。

必须按给定题号的参数做设计,否则作不及格处理。

交出设计所有资料的最后时间:2010.01.15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1)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1)四.课程设计的有关注意事项 (2)第二章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3)一.分析和拟定传动方案 (3)二.选择电动机型号 (4)三.计算总传动比和合理分配传动比 (6)四.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6)第三章传动零件的设计 (7)一.选择联轴器的类型和型号 (7)二.设计减速器外传动零件 (7)三.设计减速器内传动零件 (8)第四章减速器箱体的设计 (23)第五章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24)个人总结 (26)。

机械优化设计大作业

机械优化设计大作业

一、问题描述1.1结构特点(1)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大、承载能力高;(2传)动效率高,工作高;(3)传动比大。

1.2用途和使用条件某行星齿轮减速器主要用于石油钻采设备的减速,其高速轴转速为1300r/min;工作环境温度为-20°C〜60°C,可正、反两向运转。

按该减速器最小体积准则,确定行星减速器的主要参数。

二、分析传动比u=4・64,输入扭矩T=1175・4N・m,齿轮材料均选用38SiMnMo钢,表面淬火硬度HRC45〜55,行星轮个数为3。

要求传动比相对误差A u<0.02。

弹性影响系数Z E=189.8MPa i/2;载荷系数k=1.05;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H=1250MPa;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F=1000MPa;齿轮的齿形系数Y Fa=2・97;应力校正系数Y Sa=1.52;小齿轮齿数z取值范围17--25;模数m取值范围2—6。

注:优化目标为太阳轮齿数、齿宽和模数,初始点[24,52,5]T三、数学建模建立数学模型见图1,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最优化问题,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式反映了最优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各种约束条件。

3.1设计变量的确定影响行星齿轮减速器体积的独立参数为中心轮齿数、齿宽、模数及行星齿轮的个数,将他们列为设计变量,即:x=[xxxx]T=[zbmc]T[1]12341式中:Z]_太阳轮齿数;b—齿宽(mm);m一模数(mm);行星轮的个数。

通常情况下,行星轮个数根据机构类型以事先选定,由已知条件c=3。

这样,设计变量为:x=[xxx]T=[Z bm】T[i]12313.2目标函数的确定为了方便,行星齿轮减速器的重量可取太阳轮和3个行星轮体积之和来代替,即:V=n/4(d2+Cd2)b12式中:d「-太阳轮1的分度圆直径,mm;d2--行星轮2的分度圆直径,mm。

将d=mzd=mz,z=z(u—2)/2代入(3)式整理,目标函11,2221数则为:F(x)=0.19635m2z2b[4+(u-2)2c][1]式中U--减速器传动比;C--行星轮个数由已知条件c=3,u=4.64,因此目标函数可简化为:F(x)=4.891x2x2x3123.3约束条件的建立3.3.1限制齿宽系数b/m的范围5W b/m W17,得:g(x)=5x—xWO[1]132g(x)=x—17WO[1]223.3.2保证太阳轮z1不发生跟切,得:g(x)=17—xWO[1]313.3.3限制齿宽最小值,得:g(x)=10—xWO】i]423.3.4限制模数最小值,得:g(x)=2—xWO】i]533.3.5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有:g(x)=750937.3/(xxx1/2)—[o]W0〔i]6123H式中:[。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目录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1)1.2设计任务抽象化 (1)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1)1.4工艺方案设计 (1)1.5功能分解功能树 (2)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2)1.7确定边界条件 (2)1.8方案评价 (3)1.9方案简图 (3)1.10总体布置 (4)1.11总要参数的确定 (4)1.12循环图 (4)第2章执行系统设计 (6)2.1运动分析 (6)2.2动力分析 (6)第3章传动系统设计 (9)3.1动力机选择 (9)3.2运动与动力参数的确定 (9)3.3运动与动力参数确定 (9)3.4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10)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号名称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单位起止时间设计人员设计费用设计要求1功能主要功能:对大功率电机进行冷却2适应性工作对象:大豆、小麦、玉米每次筛重:10kg~20kg环境:多尘、振动3性能动力:功率300w左右整机重量小于25kg外形尺寸1500×800×5004工作能力三分钟完成一次振动分离5可靠度98%6使用寿命5年7经济成本600元8人机工程操作方便,便于筛选完的谷物收集9安全性有漏电保护1.2设计任务抽象化图1.1系统黑箱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物理振动原理1.4工艺方案设计人工倒入适量谷物打开开关振动工作关闭电源收集分离干净的谷物图1.2工艺路线图1.5功能分解功能树图1.3功能树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带孔铁板、带孔塑料板动力功能:电机控制功能:开关表1.2 功能解形态学矩阵分功能功能解A B C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带孔铁板带孔塑料板1.7确定边界条件图1.4边界条件1.8方案评价评价原则:满足功能要求、经济、质量轻评价方式:一对一比较方案代号一对一比较评分A B CA112 B000 C011经过评价选择A方案: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动力功能:电机控制功能:开关1.9方案简图1机架、2振动筛摇杆、3振动筛铁丝网、4振动筛曲柄、5电机图1.5方案简图1.10总体布置图1.6总体布置图1.11总要参数的确定尺寸参数:整体长宽高1500×800×500mm运动参数:曲柄回转速率n=120r/分1.12循环图图1.7曲柄循环图由于仅有一个执行头,不存在干涉情况,所以不需进行时间、空间同步化。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大作业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大作业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大作业要求:(1)调查研究,制作简单可行性报告。

(2)确定主要的设计参数和技术指标。

(3)对主功能进行分解,绘制功能系统图和功能结构图。

(4)找到作用原理实现功能要求,建立形态力学矩阵,选择最优方案。

(5)绘制各子功能的结构简图。

(6)绘制设备的总体布局简图,体现各子系统的位置与相互联系。

(7)绘制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图。

复合多功能衣架这学期的《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这门课,确实受益匪浅,尤其是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留意生活,留意生活中得不便之处,然后提出一些解决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思想对我的影响很大,正如现在我想介绍的这个衣架,正是由于我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灵感。

一、简单可行性报告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房屋中没有专门的阳台,很多人都在空地上晒衣物,当人们外出时,突然起风或下雨的时候没办法收衣服,回家后衣服不是掉地上就是洗好得衣服又给淋湿了,于是我便萌生了设计一个能防风防雨的多功能衣架的想法。

1.1市场调查分析1.1.1市场描述一些较老的宿舍或者农村家庭,一般会把衣服晾在外边,这就免不了会受到风吹雨淋。

尤其是在没人看的时候,比如在学校学生们上课顾不上看,晾在宿舍有晾不好,再如就是每天上班的人也没有时间去看管晾在外边的衣服。

我们的产品将填补这一项市场空白,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为所有在室外晾衣服的人群带来了福音。

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不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学校还是工厂,虽然该产品属于一项新的发明,而且在市场上也没发现同类产品,这就更加提升了我的这种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力。

尤其是将防风防雨两种功能集成在一起,使其具有多功能性:1)能避免被风刮下来。

2)不怕雨淋3)加上衣架上特殊的设计,使得该种衣架能晾多种类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衣服。

1.1.2 目标市场我们将目标市场定义为:农村家庭、没阳台的宿舍、室外晾衣服的人群等,我们的产品拥有以下优势;填补这个市场防风防雨组合衣架的空白,产品的多功能性,产品的便利性,产品的组合性,以及产品的不同组合形成的不同价位更使得这款产品拥有了广泛的人群支持和广泛的选择性。

机械的设计实验大作业

机械的设计实验大作业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姓名班级学号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教研室编实验课守则1.机械设计实验课是学好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因此,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要认真对待。

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准备好需自备的计算器、文具等。

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检查、提问。

3.实验时要求原理清楚,操作认真,数据准确,查表熟练。

4.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对于仪表、设备、工具的性能有不了解之处,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对于非指定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得乱动乱用。

5.实验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以便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6.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将实验室工具、仪表等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遗失公共财物,视情节应给予赔偿。

7.设备用毕,及时切断电源。

整理全部仪器和附件,使之恢复原位。

8.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试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实验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实验步骤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比例尺)(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μ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大作业—I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2015年4月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1 设置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的目的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最初环节,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构思,也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
针对某一产品的主要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查阅之后,应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功能原理方案来,以便从中选出较理想的一个为下一步总体设计奠定基础。

针对产品主要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原理设计这一步,在整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既有创新构思,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更应注重功能原理设计的培养和训练。

由于功能原理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因此,本大作业将主要针对功能原理设计进行。

2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目的
棒料校直是机械零件加工前的一道准备工序。

若棒料弯曲,就要用大棒料才能加工出一个小零件,如图1所示,这种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不高,经济性差。

故在加工零件前需将棒料校直。

图1 待校直的弯曲棒料
3 设计数据与要求
请根据以下设计数据,进行棒料校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1) 棒料材料:需校直的棒料材料为45钢
2) 工作环境及环保要求:室内工作,希望冲击振动小、噪声小;
3) 工作寿命: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4)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每半年作一次保养,大修期为3年。

5)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
参数分组直径d2
(mm)
长度L
(mm)
校直前最大曲率半径ρ
(mm)
最大校直力
(KN)
棒料在校直时转数
(转)
生产率
(根/分)
1 15 100 500 1.0 5 150
2 18 100 400 1.2 4 120
3 22 100 300 1.
4 3 100
4 2
5 100 200 1.5 2 80
4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过程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任务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来;或者说,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

这一步设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构思上,从而使思维尽量“发散”,以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和优选。

此时,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故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的形式来表达所构思的内容。

5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要求
1) 用黑箱法寻找总功能的转换关系,给出棒料校直机的黑箱图;
2) 对棒料校直机进行总功能分解,绘制“技术过程流程图”和“总功能分解图”;
3) 建立棒料校直机的“功能结构图”
4) 寻找原理解法和原理解组合。

6 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中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中“露天矿开采挖掘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7 作业成绩及其与本门课程总成绩的关系
满分4分,记入100分的总课程成绩。

根据表1任选一组进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