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
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和护理

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和护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和护理。
首先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讨论了该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介绍了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以及它们配伍使用时的优势。
然后探讨了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最后分析了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间苯三酚、利多卡因、宫腔灌注、配伍应用、护理措施、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用于中断早期妊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工流产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间苯三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具有快速、持久的麻醉效果,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通过影响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配伍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实现全麻和局麻的结合,既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用于终止怀孕或治疗宫内孕。
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麻醉和止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作为常用的麻醉药物,在人工流产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仅使用单一药物存在剂量过大、药效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麻醉效果和减少药物的剂量,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的配伍应用逐渐被引入到人工流产术中。
常用专科药物及护理

效应,应坚持按医嘱服药 (5)用此类药前应停用其它降压药
〔四〕钙拮抗剂
1、常用药物:氨氯地平等 2、主要副作用: (1)心动过速
(2)头痛、颜面潮红和多尿: (3)便秘为拮抗剂比较常见的副作用,
可同服中药缓泻剂 (4)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常用专科药物及护 理
常用专科药物总类
血管扩张药(静脉) 洋地黄类强心药
非洋地黄类强心药 抗心律失常药
利尿药
降压药(口服)
抗休克药
其他
血管扩张药
扩张小动脉为主:酚妥拉明 扩张小静脉为主:硝酸甘油 小动脉、小静脉均扩张:硝普钠
血管扩张药 - 1
药名
酚妥拉明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α受体阻断剂,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血容量,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微循 环,改善内脏血流灌注。
3、用药护理 (1)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和监测血压、心 率、心电图 (2)告知病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 头痛、颜面潮红等,以减轻顾虑 (3)本类药物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一〕洋地黄类
1、常用药物:西地兰、地高辛 2、副作用:中毒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神经系统反应 (3)心脏毒性
使用强心药注意事项
抗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
较轻,偶见恶心、呕吐、剂量过大或滴注过 快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肾血管收缩 致肾功能下降。
多巴胺使用注意事项
(1)选用粗大的静脉注射,严防药液外溢而产生组 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酚妥拉明 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2)准确控制滴速。 (3)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速。 (4)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 递减。
十五种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

十五种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护理要点和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1.肾上腺素(付肾素)1mg/ml 属于抗休克血管活性药药物作用: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它的作用与剂量有关。
临床作用:(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的休克;(2)抢救心脏骤停;(3)治疗支气管哮喘;(4)与局麻药合用减少的吸收而延长其疗效,并减少毒副的作用,可减少手术部位的血;(5)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6)治疗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一次0.25mg ;心室内注射0.25-1mg;极量:皮下注射一次1mg 。
2支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血压升高等,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护理要点:(1)禁用于对本品过敏、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患者;(2)禁与碱性药物配伍;(3)不可用于普鲁卡因引起的休克,否则引起室颤;(4)皮下注射或肌注时,要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5)注射时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以免引起血压骤升和心动过速;(6)本品可使血糖升高,与胰岛素合用可降低胰岛素效果;(7)使用肾上腺素可增加心肌和全身耗氧量,故必须充分给氧,注意酸中毒的发生。
2.异丙肾上腺素1mg/2ml药物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氧耗、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扩张周围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
临床应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休克和心脏骤停。
用法用量:可用0.5-1mg溶于5%葡萄糖200-300ml迟缓静注。
2.4mg/日。
1支不良反应:心悸、头痛、头晕等。
3.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ml药物作用:α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静滴应用于各种休克(出血性休克禁用)不良反应:使用时间过长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加重。
护理要点:(1)长时间使用可导致不可逆休克;(2)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患者;(3)本品遇光变色,应避光保存;(4)不宜与偏碱性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等配伍注射;(5)用药当中须随时测量血压,调整给药速度;(6)静滴时严防药液外漏,一旦发现外漏,除使用血管扩张剂外,还应尽快热敷并给予普鲁卡因大剂量封闭。
临床应用中的感染性疾病防治经验

临床应用中的感染性疾病防治经验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在临床实践中,防治感染性疾病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临床应用中的感染性疾病防治经验,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蔓延。
一、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是感染控制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首要步骤。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该时刻保持手卫生的意识,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执行。
手卫生包括洗手、消毒和戴手套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规范,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三、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应用中经常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医务人员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等。
隔离措施的执行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四、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和传播。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医疗设施、病房和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五、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是感染性疾病防治的第一线力量,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感染防控的原则和方法。
六、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感染监测和报告是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和暴发。
护理中的病人药物管理

护理中的病人药物管理在护理中,病人药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药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还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避免药物误用,提高患者康复率。
下面将从药物存储、配药、给药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病人药物管理。
首先,药物的存储至关重要。
在医院或养老院等医疗机构,药房是负责存放药品的地方。
护士在取药时,需要核对药品名称、药品数量、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药品需要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存放,避免药品受潮、受热等影响药效。
另外,有些药品需要冷藏保存,护士要特别留意,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其次,配药是药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配药过程中,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同时,护士需要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要求,合理调配药物,避免药物过量或者用药时间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
在配药中,护士还需要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同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
随后,给药是病人药物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护士在给药时,需要认真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给药的对象正确。
同时,在给药之前,护士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包括过敏史、药物禁忌等,以确保给药的安全性。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药品的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等要求,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另外,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或者饭后给药,护士要按照医嘱要求,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总的来说,在护理中的病人药物管理中,药物存储、配药、给药是三个重要环节,护士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药物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只有正确合理地管理好药物,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希望每位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都能够充分重视病人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做好相关工作,保障病人的健康。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技术和方法进行诊疗和护理的专业技术。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下面是一些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1.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将中草药制成的汁液或粉末加热,产生药物烟雾,通过吸呼吸道吸入体内,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2.刮痧:刮痧是利用器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反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退湿、舒筋活血的效果。
适用于感冒、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力度等对患者体表进行按摩,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妇科、消化内科等疾病的治疗。
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艾炷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效果。
可应用于内科、外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如针灸减肥、针灸止痛等。
5.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是将中草药煮水后,用温热水泡脚,通过足底穴位刺激,改善人体气血循环,有益于身心健康。
适用于疲劳、失眠、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6.艾灸:艾灸是使用艾绒或压缩艾炷燃烧的热烟熏烤特定穴位,以恢复经络气血畅通的方法。
适用于寒痹、腰腿痛等疾病的治疗。
7.中医药饮食疗法:中医药饮食疗法通过调整膳食结构,选用具有特定功能的食材,如调节脾胃、补肾益气、滋阴清热等,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如食疗治疗慢性胃炎、高血压等。
8.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中草药煮汤后,涂抹于患者体表,通过渗透作用,达到治疗作用。
适用于湿疹、烧伤、痔疮等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疗效,而且安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在中医护理技术的指导下,患者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护理,加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进一步提升其疗效和应用范围。
临床应用多巴胺抗休克的护理要点

临床应用多巴胺抗休克的护理要点多巴胺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休克药物。
该药可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或紧张,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而上述效应的产生又与所用计量密切相关,只有合理采用一定的浓度、滴速,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因此,这就对直接担负将药物滴入病人体内的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已知根据药物剂量不同,多巴胺的药理效应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种:(1)用量在3~5μg/kg/min主要通过兴奋一些血管床上的多巴胺受体,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管舒张;(2)用量为6~15μg/kg/min可通过兴奋心脏上的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3)用量大于15μg/kg/min则表现为α受体兴奋占优势,引起全身多处血管床收缩。
由此可见,如将用量控制在3~5μg/kg/min,则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可增加组织灌流,改善微循环,增加尿量,防止多脏器功能损坏。
与此同时,骨骼肌等处的大量血管床并不扩大,因此血液重分配也更趋合理。
这些,对纠正休克状态无疑是有益的。
而如用量增至15μg/kg/min以上,多巴胺之药效与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相似,表现为全身多处血管床收缩,此时血压可一度提高,但由于造成组织灌注减少,使缺氧加重,尿量也下降,这些均有悖于休克治疗原则。
现代抗休克疗法中已很少单独使用血管收缩剂,仅在血容量不足又无法快速补充时才考虑使用。
在用量为6~15μg/kg/min时,该药可增加心输出量,且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又较少引起心律失常,故用于心源性休克和冠心病人也较安全。
综上可知,在抗休克中,多巴胺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3~5μg/kg/min,如病人有心功能不全表现,可适当增大剂量或酌情配用其它强心剂,而用量超过15μg/kg/min时,对抗休克多为不利。
临床实际用法如下:将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则此溶液每毫升含多巴胺80μg。
又以每毫升溶液15滴计,则每滴含多巴胺5.33μg。
枸橼酸舒芬太尼临床的应用2护理课件

药物经济学评价及成本效益分析
总结词
对枸橼酸舒芬太尼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成本效益分析 是必要的。
详细描述
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成本效益 分析成为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枸橼酸舒芬太尼进行 全面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评估其 在不同治疗方案中的经济价值和效益,为医疗资源的合 理配置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 性和可及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THANKS
感谢观看
特殊人群的用药护理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枸橼酸舒芬太尼的治疗效果 与潜在风险,谨慎使用。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较弱或存在其他疾病,使用枸橼 酸舒芬太尼时应特别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04
枸橼酸舒芬太尼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
与其他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增强作用
当枸橼酸舒芬太尼与麻醉药物(如丙 泊酚、咪达唑仑)合用时,可能会产 生协同作用,导致呼吸抑制、低血压 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临床应用效果的进一步验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进一步验证枸橼酸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
目前,枸橼酸舒芬太尼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长期疗 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枸橼酸舒芬太尼在不同疾病领 域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总结词
开发新型舒芬太尼衍生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之一,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详细描述
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发新型舒 芬太尼衍生物成为可能。通过化学修饰和结 构优化,有望提高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和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新型衍生物的 开发还有助于解决舒芬太尼的耐药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推注用制剂用于滴注----变色和产生沉淀
给药途径
根据药品说明书,血凝酶用法为静 推或肌注,无静脉滴主这一用法。
四、输液速度和浓度
输液速度的选择
A.为保证药物疗效,一般要求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输液速 度要适度;
B.对于特殊的药品和特殊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患者, 输液速度必须放慢,过快则进入体内的内毒素量可能超过 阈值(15EU/KB); C.一些含K+、Ca2+、Mg2+等离子的药物,输注过快可引起 患者不适或病情恶化。
正确的注射治疗
挽救病人的生命
反 之
危及生命!
注射剂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不合理用药 混合配伍不当 可见/不可见异物 不安全注射 输液反应、输液浓度、速度异常 其他不确定因素……
几种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无菌操作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 肿):速度过快 静脉炎:药物刺激 空气栓塞:空气入血
青霉素钠在不同溶媒中的含量变化%
时间(h) 5%GS 10%GS NS
0
1 2 4
100
95.43 91.06 84.36
100
95.42 90.43 81.66
100
100 99.49 98.98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氨苄西林钠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 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氨苄西林钠溶液浓度 愈高,稳定性愈差。且溶液配置后,青霉素活性可 在几小时内几乎全部消失,致敏物质也增加,故本 品配成溶液后须及时使用,不宜久置。
含葡萄糖酸钙附加剂的注射液
例:辅酶A 100U,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 液500ml稀释后静滴。结果: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分析:辅酶A中的赋形剂葡萄糖酸钙与地 塞米松中的磷酸盐发生反应,产生磷酸钙沉淀。 建议:将两种药物分别以250ml 5%葡萄糖液稀 释,静滴。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
常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
阮艳玲
2015年12月
主要内容
静脉输注的安全性
混合配伍
溶媒选择
输液速度与浓度 给药时机 药品管理
一、静脉输注的安全性
静脉注射给药
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而常用的手段
有给药快、疗效快的优势,但危险也较大
生死抉择:静脉注射的正确与错误
造成给药差错 (ME),甚至
滴速调节
年龄 成人 儿童 40~60 20~40 滴/分 滴/分 宜慢
病情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 ——
休克、脱水、脑水肿者
——
快速
慢滴 快滴
药物
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 —— 利尿剂、脱水剂 ——
输液速度的选择
A.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要求滴注速度缓慢,严禁快输注或静 脉注射,可引起严重低血压;
例4
——变色
例5
——沉淀
例6
头孢哌酮舒巴坦 + 氢化可的松——双硫仑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 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反应 许多抗菌药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 醉酒样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 系,严重者可致死亡。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 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注射剂中的酸碱附加剂
注射剂中的酸碱附加剂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供静脉滴注) 含EDTA-2Na,不能用于静脉注射,注意与维生素C的相 容性。 供静脉滴注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加入了EDTA和适量 的NaOH;而供静脉推注用的制剂不必加入EDTA,但 配有含助溶剂聚乙二醇400和pH调节剂枸橼酸的专用溶 剂。
空气栓塞
防治方法:
1.必须排尽空气,加压输液时护士应 严密观察,不得离开 2.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 位 3.氧气吸入
二、混合配伍
不合理配伍情况
配伍不当 溶媒选择不当 药物的稀释浓度不 当 其他
例1
Vc + Vk1——疗效降低
Vc与Vk1注射剂混合使用: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 两药合用是有利的。然而V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 类药V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Vk1疗效降低 有实验证明: Vk1与Vc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 Vk1即 被完全破坏而不能发挥治疗效果。
二次,1g—水溶后总量4ml, 再用同一溶媒溶解。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稀释成 0.1mg/ml,再稀释成终浓度为 1-2mg/ml
盐析对注射液的影响
甘露醇注射液(20g/100ml),为过 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 若加入浓度较高的电解质,如KCl (1g/10ml),甘露醇出现盐析现象。
例
发热
防治方法:
1.输液前检查药液、用具 2.一旦发生,产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 3.对症处理 4.保留余液和输液器,查找原因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原因: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 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致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心 衰、肺水肿
临床表现:突感胸闷、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 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粉红色 泡沫样痰,重者可由口鼻涌出,肺部遍布湿罗音, 脉数且弱,心率快且节律不整。
喜炎平注射液 10-20ml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20-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 10-20ml 5%葡萄糖注射液
需二次配制的抗菌药物
药物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 溶媒 N.S N.S 配制方法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溶解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N.S、 G.S配成0.1g/ml
头孢哌酮舒 N.S 巴坦 阿奇霉素 N.S, 5%G.S
B.有些药需要在规定内滴完,如:20%甘露醇应在30min内 滴完,才能够发挥最大疗效
需快速滴注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具
有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了提高疗效,
药物双硫仑样反应
预防
①询问饮酒习惯。护士在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的药物时,静滴开始速度不宜过快,并密切观察, 有抢救意识,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抢救, ②告知患者:在使用上述抗菌药期间及停药后14天 内,禁饮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包括饮料、食物、 药物),尤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③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立即停药和停用乙醇相 关制品。
例 :清开灵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的PH质控在6.8~7.5;
其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
粒数差异显著,在后者中比在前者中微粒数明 显少.
建议: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或氯化钠 注射液100毫升稀释后使用
中药溶媒的选择
我院常见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药品名称 黄芪注射液 常用量/ 次 10-20ml 推荐溶媒 没有明确规定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不宜在同一容器 中与其他药物混合 使用 备 注
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
1.头孢菌素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氨 苄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 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 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 生双硫仑样反应。 2.硝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3.其他抗菌药如氯霉素、酮康唑等。
药物双硫仑样反应
急救及护理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 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 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注 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等对症处理,静脉输葡萄糖 液、维生素C等进行护肝治疗,促进乙醇代谢和排 泄。心绞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应 用升压药,数小时内可缓解。
例2
头孢曲松 + 奥硝唑注射液——变色
连续滴注时,输液瓶中药物变红
建议:中间隔用其他药物,或用生理盐水冲管
例3
氨基糖苷类 + β内酰胺类 ——疗效降低
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与β内酰胺 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混合时可导致相 互失活而降低疗效。同时这两类药联合常可使肾毒性增 加。 建议:联用时,间隔使用。
输液速度的选择
分类
一般速度: 5ml/min 快速: 15ml/min 慢速: 1ml/min 随时调速
每分钟滴数=15滴/毫升×每小时输入量 /60分钟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滴速的药物
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液体以及为了输入某些 药物(如抗菌药物、激素 、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
病的药物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相当于60-80滴 /min。
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10ml/min左右的 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入量宜在6-8h内完成,以便输液完 毕后病人得以休息。 血容量不足的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输液速度 15ml/min以上。 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慢速滴入。缓慢 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2~4ml/min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
建议: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生理盐水 现配现用
例 VC与KCl溶媒的选择
维生素C注射剂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若与pH值 高的注射剂混合后,受金属离子的催化,发生碱催化水 解,易分解失效而变色。 根据药品说明书,建议维生素C用5%或10%葡萄糖 注射液做溶媒。氯化钾注射液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 媒。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防治方法:1.控制滴速,量不可过多,特殊病 人尤应注意 2.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3.端坐位,两腿下垂 4.遵医嘱给药(如利尿剂、扩血管药、 平喘剂、强心药等) 5.高流量吸氧,湿化瓶内加20~30%酒 精 6.必要时四肢轮扎
静脉炎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停止在此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局部95%酒 精或50%MgSO4热湿敷,也可中药外敷 3.保护静脉,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4.如合并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5.充分稀释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 6.滴速宜慢,防止药物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