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 (21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 (21张)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背景 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开始 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世亚 界洲

中 国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陆 政 策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
大清国
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 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 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 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日本轮船可沿到内中河国驶腹入地以上各口
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产主品,运发销展中到国资内本地输免收出内为地主税。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影响
(1)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 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P26
《马关条约》1895.4 日本马关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巨财割额政三赔不地款堪—使重—湖负清割列政,辽岛东府不给半日岛本、台湾进 主及一 权附步 ,属损 刺岛害激屿中了、澎国列领强土瓜
得不大举外债,列强
分中国的野心。
进赔一二步亿控—制—中赔国偿的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财经大权 四口通商 ——开放沙市列、强重侵庆略、势苏州力、深杭入州为商埠,


日 本 国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 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 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 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 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 日战争”。
平壤战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课件
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故选C项。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课堂小结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当堂小练
1. 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
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第十八页,共二十页。
当堂小练
3. 导致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被迫开放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C
D.《天津条约》
4.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 史结论”的是( ) A.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D船 B.平壤战役中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 C.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自杀殉国 D.《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中国狂潮。
第十三页,共二十页。

新课讲解
3.“门户开放”政策
(1)背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 开放”的照会。
(2)时间: 1899年。 (3)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4)结果:美国的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 (5)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
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右图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共28张PPT)

丁汝昌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 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 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 舰队全军覆没。
1894 年 11 月,中日甲午战争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 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 记录了日军大屠杀的种种惨状。他写道:十来个日本兵捉了 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 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 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 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我所见的 ,无论男女老少,没有 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 饶过一个。所过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 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 < 旅大史 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 话>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 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 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 的,也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 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 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 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是。 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顺后,清朝派来接收旅顺的官员顾元勋 在此树立了第一块碑石,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以示祭奠。
哈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莫 待 土 分 裂 似 瓜 。
国 民 知 醒 宜 今 醒 ,
哪 知 爱 国 即 爱 家 。
沉 沉 酣 睡 我 中 华 ,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 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 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 府还是失败了呢? 主观原因(内因) 客观原因(外因)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1.条约内容
1.条约内容
问题:这些条约内容在哪些方面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后果: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
岛给日本。【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要求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皇上放心,凭老臣 多年来纯熟的外交 经验,可以交给洋 人来解决。
(光绪皇帝)
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 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 和为贵 。故中堂先托俄国钦 差调处,日本不听; 后又托 英德钦差,亦不听……
清政府面对日本挑衅态度如何?
(李鸿章)
1.战争背景:日本蓄意侵略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帮助镇压。 清方决定派兵,并通知日本方面“我朝保护属邦旧例”,派兵赴朝“相 机堵剿”,“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日本一面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武力平定)?……我政府 必无他意”。另一面日本外务大臣训令驻朝公使“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 处分”。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阅读材料,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的目的和实质?
目的:承认列强既得权益,侵华 机会均等,美国达到利益均沾
实质: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课程结束
3.战争过程:
重要事件 丰岛偷袭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旅顺屠杀 威海卫战役
牺牲英雄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和教材,逐步完成笔记。




——《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3张PPT)

人教版(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新课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 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 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 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 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 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 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 湾》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拓展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决 愿
——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课后活动
P27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 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 什么不同?(注意设立使馆区、设立经济特区的不同)
①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 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经济侵略。 ②今天的招商引资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 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4、主要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
(4)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
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志着舰洋队务陷。运入动的绝失败 境。日军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
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 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北洋水师
问题思考
P26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 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4、主要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此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大损失,激发爱国情怀,警醒国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史料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朝鲜半岛危机、中日实力对比•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32张PPT)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的 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享有均等的贸易机 会机会。 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 矛盾。
本课小结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战争的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内容 2、影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 “势力范围”情况表 3、美国门户开放:
全琫准( 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 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 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1894年在朝鲜境内爆发的由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的反对朝鲜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 侵略的农民起义。由于这次起义是打着东学道的旗号,并以东学道徒为核心,而统治阶级多称呼 其为“东学党”,因而历史上又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名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
日《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为通商口岸
课堂练习:
1.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
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22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22张)

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
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 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 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 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内容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
4.影响②:瓜分狂潮 四、
契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 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日本:同意归还辽东半岛 清政府:需3000万两白 银赎回
列强通过什么方式瓜分中国?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 中国狂潮”……
列强的瓜分狂潮
威海卫战役
丰岛战役
(1895.2) 战争爆发标志 (1894.7)
请阅读教材找 出甲午战争的 主要战役、民 族英雄以及重
大事件。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致远舰
“致远”舰部分官兵合 影。拍摄位置在军舰的 舰楼附近,人群中央双 手较差站立着,就是民 族英雄邓世昌,他身旁 的外籍军官就是管轮余 锡尔。这张照片中的所 有人都在黄海海战中壮 烈牺牲。
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在哪里?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割占和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 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实力略强,中国相对比较落后
甲午中日战争
中方代表
李 鸿 章
1895年4月17日
日方代表
伊 藤 博 文
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项 目
内容
危害
割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 地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主权
赔 款
开 埠
设 厂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 的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影响: 1.世界: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 (1)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 存的运动。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
也……
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
到瓷器店里—欺—负中梁国人启超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 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
熊代表沙皇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
有势力范围? 它们的势力范围

2平壤战役 左宝贵壮烈牺牲。

调停求和 3黄海海战
双方损失相当,

邓世昌等牺牲。



进本
旅顺、大连失陷, 4辽东战役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攻
5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兵力大比拼: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 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项 目
内容
危害
割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 地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遭受严重损失
赔民的负担
开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
为什么当时中国人眼中的“蕞尔小国” 日本在当时也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中?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早就制 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做了充分准备。
•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 供了借口,这次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 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 另一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 日本的侵略欲望。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项 目
内容
危害
割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 地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主权
赔 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 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
埠 杭州为商埠

设 厂
近 代
材料3:日方明治天皇,一方面协调国 会,为海军增加购舰资金,一方面节约宫 内费用,带头向海军捐款,文武官员在三 年内,捐出薪金的十分之一,建造军舰。 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使 海军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很大支持。
材料4: 慈禧太后对海军既不了解,也没 有特别的关心,她在北洋水师成军后,开始 修建颐和园,为60岁生日准备庆寿,耗用银 两1000万两,北洋水师资金匮乏,7年只增添 了1艘新舰,而日方在此期间添了7艘主要军 舰。
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4月,俄、法、德三国分别照会日本 政府,要求退还辽东半岛。三国海军也同 时出现在日本海面,大有顷刻兵戎相见之 势。日本政府无力与三国作战,被迫退还 了辽东半岛,并向中国政府索取3000万两 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9年版P210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朝鲜半岛 平壤战役 黄海海域 黄海战役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 制海权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升
第二阶 段
(1894.10 -1895.4 )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 役
占旅顺大 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赵怀业 丁汝昌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二)经过 日本发动突然袭击
仓促应战 1丰岛海战 中日双方正式开战。
埠 杭州为商埠

设 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 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 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一)背景
1.日本:
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大陆政策”, 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根本原因)
2.朝鲜: 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有机可趁。(导火线) 3.清朝: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战争的过程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第一阶段
(1894.7 -9)
材料5:平壤战役时,驻守平壤的清军执 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 贻误战机。日军分路围攻平壤时,清军回族 将领左宝贵亲临城头指挥战斗,中弹牺牲。 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日军占领平壤。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
①清政府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 ②上下腐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