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甲午 中日 战争
原因: 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
经过: 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①赔款②割地③增开通商口岸④设工厂
影响: 它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半殖 民地化程度。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2、 主要内容
(内容: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进一步向内地深入
苏州
汉口
上海
重庆
沙市
杭州 宁波 福州
广州
厦门
项 《马关条 《南京条约》不同 影响

割 地
约辽东》半岛、澎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想一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为什么会战败?
材料一:
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 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
针,贻误战机。
避战,避战,
坚决的避战!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
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
三 军
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寿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 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旅顺惨案
旅顺大屠杀: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2)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共33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共33张PPT)
岛国。人多, 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国力日强。
日本国情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征韩侵华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世亚 界洲
中 国
中国 东北 蒙古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古代中日关系如何? 1.中日友好邦交 (_遣__唐__使__、__鉴__真__东__渡__);
2.日本效仿中国政治经济制
度进行改革(_大__化__改__新__);
3.明朝(_倭__患___);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4月17日
2、地点: 日本马关
3、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李鸿章
伊藤博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签订《马关条约》的地点,日本马关的春帆楼
(2)黄海大战:中方损失巨大,但主力尚 存,自此退入威海卫,日本取得黄海制海 权。(邓世昌)
(3)辽东半岛之战: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日队军全占军领覆威没海。卫(,丁北汝洋昌舰)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顺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

1.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这一年为农历甲午年,称为“甲午战争。

,由于清政府想避战求和,并未战备。

所以战争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不利的局面2、黄海海战(1)时间:1894年9月(2)经过:1894年9月,中日海战主力在黄海展开决战,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做战,并多次击中日本的旗舰,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舰身多处受伤,严重倾斜,邓世昌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便开尽火力,冲向敌人的日舰。

不慎被鱼雷击中沉没。

200多名军官全部壮烈牺生。

(3)结果:在日本舰队的猛攻之下,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在海军官奋勇杀敌下,也给日本带来重创,迫使其逃离战场。

3.日本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北洋舰队退守山东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此后,日本陆军相继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

4. 威海卫战役(1)时间:1895年初。

(2)概况: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攻占威海卫,包围了军港内的北洋海军。

孤守无授的丁汝昌。

刘步蟾等清军将领拒不投降,“以死报国”(3)结果: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1、背景:北洋海军覆没后,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协议2、概况:(1)签订时间: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马关(3)双方代表:清政府的李鸿章和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3、主要内容:(1)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2亿两白银。

(3)增开通商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共1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共17张PPT)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观英雄,学品格
左 宝 贵 徐 邦 道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邓世昌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观准备,现差距
年龄 (平均) 身高 (cm)
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
明治二十七年(1894)12月调查
体重 (kg)
呼吸缩长差 (cm)
肺活量 (ml)
握力 (kg)
日本兵
清兵 评价 军 用 罐 头
战法过时,只守不攻
观国家,知得失
日本撮尔小国,外强中干,久为寰海所共识...... 区区一日本......唯有决议主张,大加驱剿,兵威既振, 以后办理交涉事务,自能就我范围。 --褚成博(清朝给事中)
近代外交意识 天朝上国意识 近代国民意识
军事体制 教育体制 后勤体制
根源:制度上的落后
对中国事务有相当了解的赫德在开战前 就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 所想象的实力”,“日本在这场新战争中, 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 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 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 的优势转移局面,取得最后胜利”。战争开 始后的8月5日,赫德又写道:“如果战争能 拖长下去,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禁得起磨 难的本领,必能胜过日本的勇猛和它的训练、 组织能力”。
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
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
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 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
既勇敢而又懦怯
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 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
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 ……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民族 无论是作为朋友 还是作为敌人
观日本,知局势
开 拓 万 里 波 涛 , 布 国 威 于 四 方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推行“征朝、侵中、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爆发:1894年(甲午年)日本出兵朝鲜,7月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侵华,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丰岛战役:198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袭击牙山口外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中日开战。

2、平壤战役:9月,日本多路围攻平壤,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落陷。

3、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日本联合舰队,重创日舰,我军损失较大,主力尚存。

战后李鸿章命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夺取制海权。

邓世昌致远舰战日舰“吉野号”全军覆没。

4、辽东战役:日军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录,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庸懦畏敌,徐邦道孤军应敌战败。

日军在旅顺四天大屠杀残害2万多中国人。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劝降,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败原因:1、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清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2、日本先进的资本制度;武器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中国,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海上侵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地点人物:1895年春,李鸿章、伊藤博文,日本马关。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与现在允许外国来我国投资办厂有何不同:本质不同,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是列强侵华表现,半殖民地化的产物,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后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中国独自自主前提下对双方互利互惠的平等交易行为,它在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统帅叶志超弃城逃 跑,平壤陷落。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时间: 1894年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作战双方: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远舰管 带邓世昌牺牲,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 日军夺取制海权。。
黄海激战
邓世昌和致远舰上的官兵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民族英雄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 鹰正向中国飞来,它 代表美国,是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 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 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 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阴谋的… …
时间: 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vs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 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 情况吗?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日本方面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 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 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 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 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6、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B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C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 军军费2.69亿 日元
1892:23万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1892:41%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1890:31.6%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 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 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1881:16.6%
从备战图 表中看出:
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原因, 你有什么认识?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 方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 城逃跑
清 政 府
希望调停
平壤之战2 黄海海战3


邓世昌等牺牲,双 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日 军屠杀中国居民
辽东之战4
避战自保
威海卫战役5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李 鸿 章 伊 藤 博 文
战争的结果 :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894年7月,丰岛战役,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日军夺取制海权。

※●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战败,日军旅顺屠城,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1、导火索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2、瓜分中国狂潮的势力范围3、”门户开放“政策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1898年美国向英、法、德、俄、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A. 五口通商B. 租界设立C. 瓜分狂潮D. 门户开放2、“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帝国国主俄义国的在盟国侵略过程中日既本 矛
盾又勾意欲结在,远东完扩全以自己的利
德益国为重大缓侵和。略 与势俄力在欧
洲的矛盾
清政府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国
肠代表德国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图时的局图东》南是部近有代一爱国 者而生只它谢喻动代秃缵,形表鹰泰一象正 美所目地国向作了揭,中然露,图是国”了中的清飞帝“对政国来不联府,言, 的主腐义败列和强帝瓜国分主中义列国强的对 中“国迟的到侵者略”。,但它不 会吃有其人它为帝此国画主题诗义曰国: 家的“残沉羹沉剩酣饭睡就我中善华罢, 甘和休阴, 谋哪 国 莫而 的知人待是…爱知土另国醒分…有即宜裂爱今似企家醒瓜图。,”。
导火线: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
朝鲜李氏政权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落泪,歌声高 处怨声高。”1885——1894年,记录在案的民乱达到38起。 1894年春,以“东学道”为名组织起来的起义军节节胜利,占领 了朝鲜五分之三的国土,李氏政权急忙向宗主国大清求救。而虎 视眈眈的日本趁机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
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还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
亿两;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呈现空前严重的态势。
一、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一、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战争爆发
一、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黄海海战
致远舰直冲敌舰 致远舰部分官兵














邓世昌
6、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
D 发展趋势是(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7、“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
C 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
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自学提示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以及牺牲的爱
国将领 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列强之间为什么会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了什么政
策?基本内容?反映出了怎样的现象?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1895年初 威海卫战役
徐邦道孤军迎敌,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一、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内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一、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战争爆发
一、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仓促应战
1894年7月 丰岛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
希望调停
1894年9月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黄海海战
左宝贵(回)牺牲,平壤陷落 邓世昌等牺牲,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避战 自保
1894年9月 辽东半岛战役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3例):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4例):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 求富
中国近代化始于 洋务运动 ,
主要向西方学习 先进技术 。
新课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据《旅大史话》记载:(两万具)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 ◆据英国人艾伦的《龙旗翻卷之下》记载:“日本兵追 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在街上行 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 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 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 人观看"。
◆据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 曼描述:“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 头求命。兵一手以刀插入其头于 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 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 两段。”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制作资料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
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
D 错误的一项是(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 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 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 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 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D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的
特点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C.开辟内河航线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5、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
D 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
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三、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 提出者:美国
• 对象:英、俄、德、日、意、法 • 时间:1899年 •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 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 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
上的矛盾
1894-1895
(甲 午 中 日 战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8、《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9、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10、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C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
11、2014年3月11日,一部名为《钓鱼岛真相》的美国
纪录片在洛杉矶首映。该片由蒙纳瑞克斯好莱坞制作,
C 制片人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几个世界前就是。”那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 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 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 的英雄人物 2、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 3、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 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13、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
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
C 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让香港岛
14、《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
A 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
亿两。
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侵通略商势开州力放、进沙杭广市州一、为州重 商步庆埠深、苏入列中强厦国侵门略腹势力地深,入到大中国大内加地
深设了厂中允商国许口的日岸本开半在设中 工殖国厂民的。通地列转化强为资对程本中度输国出的。,侵外略国由资商本品阻输碍出 着中国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关天培
C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B 3、《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不利的是
A.割让台澎地区
B.允许开办工厂
C.赔偿巨额军费
D.增开四口通商
)争
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左宝贵
经过: 黄海大战
辽东半岛战役
邓世昌 徐邦道,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