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的营养治疗
儿科学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营养基础和喂养

(2)蛋白质:以乳 清蛋白为主;
(3)脂肪:以不饱 和脂肪酸为多;
2:1
(6)含丰富的消化 酶、微量元素、优 质蛋白、必需氨基 酸等
母乳与牛乳成分的比较
成份Ingredient(100g) 蛋白质Protein 酪蛋白Casein 白蛋白Albumin 不饱和脂肪酸
母乳human milk 牛乳cow’s milk
第一节 营养基础
一、能量的需要: 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糖)供给。 1克蛋白质(4Kcal); 1克糖(4Kcal); 1克脂肪(9Kcal)。
小儿能量需要包括5方面:
1、基础代谢:50-60%;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7-8%; 3、活动:15-25%; 4、生长发育:
供应不足可发生 营养不良、水肿、 酸中毒。
过多时体重增长 过快,虚胖、苍 白、肌肉不坚。
(二)非产热营养素:
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1、维生素: 脂溶性: A、D、E、K 水溶性: B、C
2、矿物质: 宏量元素: 钾、钠、氯、钙、
磷。 微量元素: 铁、铜、锌、碘。
(二)非产热营养素:
(一) 常用乳制品
3、羊乳:营养价值与牛乳相似,易消化, 但缺乏叶酸。
4、其它代乳品:代乳粉、米粉、豆浆等, 一般可作为3个月以上婴儿的辅助食品。
(二)人工喂养的方法
1、方法:生后1-2周内的新生儿可用2:1乳, 以后渐增至3:1或4:1乳,至1-2个月即可喂 全乳。
2、牛乳配制法: 原则:既要满足婴儿每天的能量需要,又
能量(Kcal/kg·d) 水(ml/ kg·d)
110
150
100
125
90
100
常见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效果评估:定期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调整康复计划以适应患儿的变化和需求
营养支持
营养需求: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疾病状况等因素制定营养计划
营养补充:根据需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如维生素D、钙、铁等
饮食管理: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建议:选择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心理支持
儿科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儿和家长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心理支持的效果:减轻患儿和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心理支持的目标:帮助患儿和家长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信心和勇气
心理支持的方法:倾听、安慰、鼓励、教育等
04
儿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预防胜于治疗:预防疾病可以减少儿童患病几率,提高健康水平
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等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包括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儿童年龄和健康状况确定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等
注意事项:接种前需进行健康评估,接种后需观察不良反应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减少儿童患病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减少疾病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科学治疗: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减轻儿童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汇报人:XX
感谢观看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儿科疾病预防与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疾病的医学科学,针对儿童常见的疾病,进行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常见儿童的初期症状为喷嚏、流涕、咳嗽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清晰度减退: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定期清洁呼吸道。
-阻塞性呼吸:教育家长帮助儿童用盐水清洗鼻腔、采取正确的鼻息肉按摩。
-体温升高:监测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如冷敷、退热药等。
-水分不足:鼓励儿童多喝水,避免口干舌燥。
2.腹泻腹泻是指每天排出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量明显增大,大便呈液体或半液体,常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护理诊断如下:-备用液平衡失调:观察儿童的尿量、体重及液体摄入量,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液体补充量。
-配合疾病治疗: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等治疗。
-皮肤完整性破损: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纸尿裤或尿布。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注意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3.肺炎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肺组织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通畅度下降:定期清洁呼吸道,保持患儿气道通畅。
-体温升高: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
-缺氧: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肤色,及时采取补充氧气等措施。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提供高营养的食物。
4.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常见症状有流涕、鼻塞、咳嗽、发热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通畅度下降:教育家长帮助儿童用盐水清洗鼻腔、采取正确的鼻息肉按摩。
-体温升高:监测体温,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
-水分不足:鼓励儿童多喝水,避免口干舌燥。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5.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贫血,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
护理诊断如下:-体液平衡失调:观察尿量、体重和体温,及时调整液体补充量。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
儿科护理技术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婴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儿童营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儿童疫苗接种护理。
一、婴儿护理技术1.睡眠护理:给予婴儿正确的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床铺、保持良好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安静、定时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等。
2.温度调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包括保持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时给予穿脱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
3.完善洗护:给予婴儿适时的清洁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皮肤等。
4.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方法等。
5.预防意外伤害:对婴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发生意外伤害,例如翻身时翻下床、触摸电器等。
二、新生儿护理技术1.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放置在母亲的胸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和乳汁分泌。
2.新生儿暖箱护理:给予出生早期的新生儿体温调控,保持温暖和舒适。
3.新生儿观察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和评估,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4.新生儿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指导和护理。
5.新生儿护眼:出生后即刻给予新生儿滴眼药物,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眼部感染。
三、儿童营养护理技术1.合理膳食安排: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膳食指导:向家长提供膳食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等。
3.膳食补充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等,给予适当的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等。
四、药物治疗护理技术1.药物计量和给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计量药物剂量,并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
2.药物副作用监测: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儿童,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和处理。
五、儿童疫苗接种护理技术1.疫苗接种指导:向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禁忌症等。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和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儿科营养不良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表现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儿童的营养不良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饮食习惯不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会导致儿童无法摄取到多种营养物质,从而引发营养不良。
2.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全面的营养供应。
3.患病或消化吸收问题:某些疾病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不振或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儿科营养不良的表现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时,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的表现:1.生长缓慢: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的生长速度。
2.贫血:由于缺乏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导致贫血的表现,如皮肤苍白、乏力等。
3.免疫力低下:由于缺乏各种营养物质,使得儿童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4.智力发育迟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儿童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
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的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提供均衡的饮食: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加强营养教育:向家长和儿童宣传营养知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原则。
3.改善经济条件: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确保他们有能力购买到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
4.医疗干预:针对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儿童,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包括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营养物质的药物治疗、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等。
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影响。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度和中度贫血可自由活动,重度贫血特别伴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给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黄、肝、乳类、新鲜蔬菜等,母乳或牛乳人工喂养儿,必须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鱼泥、肉沫等。
4、用药护理
(1)服用铁剂应安排在两餐之间不宜与牛乳、钙剂与蛋类、茶等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2)服用铁剂后清洗口腔,避免硫化铁在牙齿内沉着引起发黑,要坚持全疗程,不能过早停药。
(3)铁剂治疗时加用维生素C。
5、病情观察:注意患儿面色、睑结膜,口唇及口腔粘膜,甲床的色泽,观察小儿活动能力、情绪、注意力、疲劳、失眠、头晕及食欲、食量及消化功能的改善情况,重症贫血者需监测T、P、R及心脏情况,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6、预防感染:勿与感染性疾病病人接触。
静脉营养在儿科患者治疗中应用

静脉营养在儿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摘要】目的讨论在早产及危重新生儿的治疗中全静脉支持疗法的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我们把8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使用全静脉营养疗法的作为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相关指标进行记录。
结果试验组在恢复速度、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体重增长等方面的数据要全面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静脉营养疗法在新生危重患儿的治疗中起到良好作用,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静脉营养治疗;新生患儿;危重疾病静脉营养(或者叫做全肠外营养),指的是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养分经过静脉输入的方法来获取,是婴幼儿经肠道获得营养的补充,从而充分满足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有研究已经证明静脉营养可以提高危急患儿的抢救机会,改善患儿的生命质量。
我院从2010年开始对患有疾病特别是危重病症的新生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静脉营养治疗方法,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80例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我们把这些新生儿和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有40例,包括男婴18例,女婴22例;其中胎龄小于28周3例,28周至36周30例,超过36周7例,平均胎龄(32.18±11.8)周;出生时体重小于1.5kg8例,1.5至2.0kg的22例,大于2.0kg10例。
对照组40例,包括男婴26例,女婴14例;胎龄小于28周3例,28至36周28例,超过36周9例,平均胎龄(32.38±11.5)周;出生时体重小于1.5kg6例,1.5至2.0kg22例,大于2.0kg11例。
1.2入院诊断在80例患儿当中,早产儿有19例,患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19例,颅内出血的患儿26例,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有7例,患有消化道出血的5例,肺透明膜病7例,新生儿硬肿症3例。
儿科查房知识点总结

儿科查房知识点总结一、婴幼儿喂养与营养1. 婴幼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2. 授乳姿势及技巧:正确的姿势、牵引、吮吸及喝奶的节奏3. 婴幼儿饮食健康: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及方法、膳食搭配与均衡4. 预防过敏:母乳喂养对预防过敏的重要性、早期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二、儿科常见疾病及处理1. 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感、感冒等2. 儿童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咳嗽等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4. 儿童皮肤病:湿疹、疱疹、疹病、荨麻疹等5.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瘫、晕厥、头痛等6.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脏杂音、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7.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膀胱炎、尿路感染、尿失禁等8. 儿童其他常见疾病:出血性疾病、血液病、变态反应等三、儿童生长发育与行为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生长曲线、身高体重发育情况、生长发育迟缓2. 儿童智力发育:认知能力、言语能力、运动能力等3.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焦虑、抑郁、多动症、自闭症等4. 儿童行为问题:不良习惯、社交问题、学业问题等四、常见的儿科检查与诊疗技术1. 常用的儿科检查:体温测量、心率呼吸率测量、体重身高测量、听力视力检查、尿常规检查、X射线检查、CT/MRI检查等2. 常见的儿科诊疗技术:输液、吸氧、拔罐、针灸、推拿、中药调理、康复训练等五、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1. 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高血压病的预防2. 儿童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隔离、消毒、预防措施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护理、营养调理、预防措施4. 儿童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炎的护理、呼吸道卫生、预防措施5. 儿童皮肤病:湿疹的护理、日常护肤、预防措施6.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癫痫与脑瘫的护理、康复训练、预防措施7.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的护理、饮水卫生、预防措施六、儿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1. 儿科疾病的常用药物:退烧镇痛药、抗生素、消炎药、抗病毒药、解热镇静药等2. 儿科药物的选用原则:剂量、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七、儿科急救知识1. 儿童窒息急救:人工呼吸、心肺复苏2. 儿童溺水急救:抢救原则、人工呼吸、心肺复苏3. 儿童外伤急救:包扎止血、复位固定4. 儿童中毒急救:解毒原则、洗胃、抢救治疗5.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安全知识、安全设施、安全急救常识八、儿科常见疾病的康复训练1. 癫痫与脑瘫患儿的功能训练:康复理念、训练方法、家庭照护2. 儿童骨折及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功能康复、运动锻炼3.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功能锻炼、人工干预4. 儿童意外伤害的康复训练:康复护理、运动功能训练、心理疏导九、儿科家庭护理知识1. 婴儿日常护理:洗浴、更衣、保温2. 儿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生活习惯、营养饮食、睡眠环境3. 儿童疾病的家庭护理:起居调理、饮食调理、心理护理4. 儿童家庭护理必备知识:常用药品、常见伤害处理、急救知识以上为儿科查房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不良
病情迁延影响生长发育
无严重呕吐者 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
补充疾病消耗,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
严重呕吐者 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
酸中毒
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编辑版ppt
10
病毒性肠炎 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 疑似病例暂停乳类喂养 推荐豆类、淀粉代乳品 发酵奶 去乳糖配方奶粉 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腹泻停止后 逐渐恢复营养饮食 每日加餐1次 共2周
优质蛋白: 乳类、蛋类、鱼类、鸡 高糖食品: 藕粉、水果等 少食多餐
编辑版ppt
5
发热患儿食谱举例
蛋白质41.8g 脂肪40.6g 糖类175.1g 总能量5024.1kJ(1200.8kcal)
餐别
内容
食物
重 量(g)
7:00
粥
米
30
肉松
肉松
15
9:00
甜牛奶
牛奶
200糖15Fra bibliotek11:00
挂面
面粉
儿科疾病的营养治疗
编辑版ppt
1
发热 腹泻 营养不良 苯丙酮尿症 小儿锌缺乏
编辑版ppt
2
发热
发热
一、营养因素
代谢
体重
氮质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增加13% 正常成人 基础能量的需要量为100%
败血症增加到的140% 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80%~85%来自脂肪 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释放丙氨酸,呈负氮平衡
采用豆浆或去乳糖配方奶粉 双糖不耐受患儿 由于原性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 食用含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饮食可使腹泻加重 其中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
编辑版ppt
13
营养不良
一、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早期改变
血白蛋白减少
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比例发生改变
必需氨基酸减少
两者由正常 < 2
转为 > 3
消化道形态改变
编辑版ppt
18
存在的问题 无食欲而拒食,食后呕吐、腹泻等 应给予极大的耐心喂养 初时 米汤、稀米糊 提供碳水化合物 脱脂奶供给脂肪、蛋白质 蛋白奶、鱼蛋白、豆浆供给蛋白质 酌时 脱脂奶过渡到全脂奶
过渡到食用蛋黄、肉末及鱼等 病情稳定 餐间 水果 增加能量
编辑版ppt
19
蛋白质 宜逐步增加2~4g/kg/d 对奶品中氮的吸收良好,植物蛋白吸收差 脂肪的耐受力较低,稀到浓,少到多
轻度:补充口服补液盐 纠正脱水,维护肾功能 短期禁食 + 静脉输液 时间6-8小时
(3)肠道内营养 5%米汤 部分母奶及米汤 脱脂奶 脂肪含量0.5%-1.5% 胡萝卜汤 富含电解质和果胶 利于大便形成
编辑版ppt
9
腹泻:进食和吸收减少
肠粘膜损伤的恢复
代谢旺盛使营养需要量
限制饮食过严 禁食过久
脂肪吸收不良
浮肿型营养不良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泻
系肠腔内脂肪乳粒形成障碍
编辑版ppt
15
营养不良对脑发育的影响 关键时刻 大脑发育胎龄18周—2周岁
怀孕后期3个月—6个月 脑细胞 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很活跃
出生后 脑细胞数不增加,仅体积增大 胎儿 出生6个月婴儿 营养素供应不足
蛋白质营养不良,脑细胞分裂增殖 脑细胞数永久性减少 影响脑细胞体积增大和髓鞘形成 影响今后的智力发育
胃粘膜萎缩 胃酸减少 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变薄
绒毛缩短 吸收障碍
容易发生腹泻,可加重营养不良
编辑版ppt
14
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
肠粘膜萎缩
严重营养不良 小肠吸收不良症
糖类吸收减少等
乳糖酶缺乏最多见 蔗糖及葡萄糖吸收不良现象
蛋白质吸收
含氮物质的吸收基本正常(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的病人)
氨基酸吸收有轻度障碍
编辑版ppt
7
2.慢性腹泻 (1)营养不良
长期摄入减少 营养物质供应减少 肠道丢失增加 (2)营养不良影响腹泻的痊愈
①必需氨基酸吸收不良,影响组织修复 ②小肠粘膜双糖酶活性减低
双糖吸收不良,引起渗透性腹泻 ③免疫功能、抵抗力降低,是构成慢性腹泻的重要因素
编辑版ppt
8
二、营养治疗
1、急性腹泻 (1)对因治疗 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2)治疗原则:含钠口服液和/或静脉补充
50
鸡蛋
鸡蛋
50
肉末菜泥
猪肉
20
白菜泥
50
油
10
15:00
水果
苹果
100
17:00
白米粥
米
30
小包子
面粉
50
鱼丸青菜汤
鱼(去刺)
50
青菜
50
编辑版ppt 油
10
6
腹 泻 一、营养因素
1.急性腹泻 (1)营养素吸收率降低 排泻物中丢失大量氮、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营养素 吸收率减少 氮质为45%、脂肪43%、碳水化合物为55% (2)丢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 等张性脱水病人,水分丢失100ml/kg 钠丢失8~10mmol/kg,钾丢失8~10mmol/kg
编辑版ppt
16
二、营养治疗
目的 去除病因,补足优质蛋白质与足够能量 恢复肠道形态与功能
根据肠道功能状况,贯彻循序补足的原则 积极治疗感染性病灶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编辑版ppt
17
轻度营养不良 消化功能尚好 250~330 KJ(60~80kcal) Kg/d开始 逐渐增加至500~727KJ(120~170kcal) Kg/d 中至重度营养不良 能量 165~293KJ(40~70kcal) Kg/d 逐渐增加 500~727KJ(120~170kcal)Kg/d 接近正常体重,再调整到该年龄所需能量
编辑版ppt
11
2.慢性腹泻 肠道内 单糖、氨基酸、长链脂肪酸
直接刺激肠粘膜上皮细胞生长 诱导消化酶的活性 根据患儿具体消化能力 逐渐提供蛋白质等营养 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编辑版ppt
12
⑴积极对因治疗 菌群紊乱引起者,应停用抗生素 霉菌感染者,使用抗霉菌药物
⑵加强营养治疗 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增加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供应 ⑶争取母乳喂养 ⑷宜采用去双糖饮食
编辑版ppt
3
发热
胃液分泌减少 短期饥饿反应
脂肪分解代谢增加同时,糖原异生作用加强
肌肉释放的丙氨酸
转换成葡萄糖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
输入葡萄糖可防止体内蛋白质消耗
每输入100g葡萄糖,可节约50g蛋白质
编辑版ppt
4
二、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合理安排饮食,支持代谢 采用流质、半流质、软饭 提供足够水分、维生素
先用 脱脂牛奶、脱脂奶粉 后用 全脂奶 酌情补充水分 (水肿型营养不良) 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脂溶性维生素A及维生素D 锌 (葡萄糖酸锌)
编辑版ppt
20
中度营养不良患儿食谱举例 ( 3岁10kg)
蛋白质24.9g 脂肪10.9g 糖类101.9g 总能量2507.9kJ( 599.4 k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