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抽提方法比较黄土-古土壤类脂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黄土-古土壤序列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黄土-古土壤序列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黄土-古土壤序列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黄土-古土壤序列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14C年龄的可靠性在于测年物质的可靠.木质样品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测年物质,但在黄土序列中不易发现.最常用的测年物质是有机质,其含量低于2%,并受到农业施肥和现代植物根系渗透的影响,造成14C年龄偏年轻,本实验室采用新的前处理法能有效地分离年轻污染物.在稳定沉积的古土壤中,孢粉可作为可靠的测年物质.黄土中的蜗牛吸收了不同放射性比度的14C,如果用于测年能影响年龄的准确性,通常挑选蜗牛文石进行测年.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的运用使得黄土序列14C年代研究更快捷、更灵敏,但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可靠测年物质的选择和提取方法上.
作者:程鹏周卫健余华贵曾奕 CHENG Peng ZHOU Wei-jian YU Hua-gui ZENG Yi 作者单位:程鹏,余华贵,曾奕,CHENG Peng,YU Hua-gui,ZENG Yi(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周卫健,ZHOU Wei-jian(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
刊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TIC PKU 英文刊名: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卷(期): 2007 27(2) 分类号: P597 关键词: 14C测年黄土-古土壤木质样品孢粉蜗牛文石。

绰墩遗址古_今水稻土的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特征分析

绰墩遗址古_今水稻土的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特征分析

以及重建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古今水稻
土中生物标志物的差异了解古代人类稻作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
图 1 绰墩遗址位置图及土壤剖面图 Fig.1 Location of Chuodun site and soil profile
收稿日期:2008-03-09; 修订日期:2008-04-15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No.40571088 )项 目 资 助 作者简介:李 夏(1982-),女,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有机质化学。 Tel:13776649770 * 通讯作者:E-mail:daijy@
3.21 3.70 7.76
注:Cmax:主碳峰,CPI(A):碳优势指数,FH/FL:正脂肪酸 ∑C14~20/∑C22~14
墩古水稻土可能受到一定的程度“火”的侵扰,从而 影响了古今水稻土上正构烷烃碳分布上的差异。
一般认为高含量的 C12~C20 短链饱和脂肪酸来 自浮游生物和细菌有机质 , [19] 长碳链一元脂肪酸 (>C20)范围在 C16~C32,以 C22、C23、C26 和 C28 为偶碳优 势主要来源于高等陆生植物[9,20]。根据研究表明,绰墩 遗址古水稻土及横径水稻土中检测出的正脂肪酸的 分布特征反映样品中菌藻类低等生物对正脂肪酸贡 献占主要优势。表层水稻土(X- HJ、G- 1)的 FH/FL 为 3.21 和 3.70,而相较之,绰墩农业遗址古水稻层
霉雨,秋季较干旱,冬季受西北冷空气控制,植被为落 化,对于认识古今环境下植被特点以及人类耕作活动
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水稻种植为主[1],是我国新石 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器时代文化起源的中心[2,3]。现今发现于太湖地区的绰 1 材料与方法

黄土-古土壤序列 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黄土-古土壤序列 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土 壤 中腐 殖 质 的积 累 过 程是 循 环进 行 , 层腐 表 殖质 的循 环周 期平 均为 4 0a 最大 不超 过 10 0a 0 , 0 , 土壤 深层 腐殖 质 的分解 和形 成过 程 比较 缓 慢 。土壤
机质, 由于受现 代 根 系和 农 业 施肥 等 带 来 的现 代 有
速器质谱 测年技 术的运用使得 黄土序列“C年代研 究更快捷 、 更灵敏 , 但研 究重点仍 集 中在 可靠测年物质 的选择和
提 取方法上。
关键 词 : C测 年 ; 土一 土壤 ; 质 样 品 ; 粉 ; 牛文 石 “ 黄 古 木 孢 蜗 中 图分 类 号 : 5 7 P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61 9 (0 7 0—0 50 0 5 —4 2 20 ) 20 8 —5
轻 , 实验 室采 用新的前处理 法能有效地 分离年轻 污染物。在稳 定沉积的古土壤 中, 本 孢粉 可作 为可靠 的测年物质。
黄 土 中的 蜗 牛 吸 收 了不 同放 射 性 比 度 的“C 如 果 用 于 测 年 能 影 响 年 龄 的 准 确 性 , 常挑 选 蜗 牛 文 石 进 行 测 年 。加 , 通
的缺陷 ; 在用 Na 溶液 分离 古 土壤 腐 殖 酸和 胡 OH 敏 素之 前 , 用有 机溶 剂提 取单体 有机 小分 子 , 先 能得
到 可信度 较高 的测 年成 分_ 。这些 可靠 测年物 质 的 7 ]
些 突变事 件 的年龄 往 往 需要 借 助 高 精 度 、 分 辨 率 高
测 年手段 , 传统 的测 年手 段 无 法 满 足此 类 测 年 的需
要, 因此 这些研 究 给 出 的年 代 框 架往 往 是 基 于 粒度 年 代模式 _ 或磁 化率 时间 模 型_ , 磁 化 率一 阳辐 2 3或 ] 太

油气地球化学(正构烷烃)调查研究方法综述

油气地球化学(正构烷烃)调查研究方法综述

油气地球化学(正构烷烃)调查研究方法综述摘要:正构烷烃是生油岩和原油的一种主要化学组分,具有多种成因和来源,其组成和碳数分布能反映有机质类型、沉积环境性质和热演化程度[]1。

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正构烷烃在原油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综合分析及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地球化学意义1正构烷烃在原油中的分布特征在没有遭受生物降解作用改造的情况下,正构烷烷烃系列无疑是原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9,其含量一般占原油的15~20%。

高者:如我国华北地区高蜡原油正烷烃含量可高达38~40%(占饱和烃含量的87~91%)。

低者:如华北地区、南海中均发现有正烷烃含量占饱和烃的1~4%的原油。

一般的沉积地层中正构烷烃多为奇碳数优势分布[]1312-,我国大部分陆相生油岩及原油具有这样的地球化学特征。

而咸水湖相及碳酸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独特,常在C22~C30范围呈偶碳数优势[]14,我国的江汉盆地[]15和柴达木盆地[]16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及其所生原油正构烷烃中也见有这种分布模式。

这类正构烷烃的偶碳数优势成因,一般被认为是由偶碳数正构脂肪酸和醇类的还原作用[]17。

据唐立杰对冀东油田部分区块原油正构烷烃的分析,冀东油田原油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但其碳数分布仍可分为3类:(1)原油正构烷烃分布主要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主峰碳在C15附近,各原油样品的相同碳数的正构烷烃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相差不大,C15以后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随着碳数的增加成降低趋势;(2)主峰碳在C15附近,次主峰碳在C25附近,C15以后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随着碳数的增加成降低趋势;(3)M27—29和NPll一X116井的原油表现为生物降解原油特性,各碳数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较低且相差不大。

2地球化学意义正构烷烷烃系列是原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没有遭受生物降解的情况下,且其分布与组成特征可以提供有关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的性质等地球化学信息。

不同抽提方法比较黄土-古土壤类脂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不同抽提方法比较黄土-古土壤类脂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黄土 D古土壤中类脂物正构烷烃组分分布和 碳同位素组成能被用于推断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 植被覆盖状况(! D<!$ DA!#"!#!) % 而且!以往对于黄土 D 古土壤类脂物正构烷烃组分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 谱 d质谱分析结果均表明这些样品烷烃组成比较简 单!支链环烷烃含量较低!高碳数正构烷烃部分基 线平稳!化合物间分辨好!且以等间距顺序出峰!大 部分样品都没有不能分离的复杂物质# ^,1$ !即 没有鼓包出现!这使得对于一般沉积物样品进行高 等植物源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分析时!通常可在饱 和烃气相色谱图上根据具有已知浓度的正构烷烃 标准计算样品正构烷烃的参数!同时可满足直接进 行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测定的要求(#< D#P) %
黄土高原黄土 D古土壤序列为气候变化研究 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样品!其中有机分子化合物生物 标志物研究应予以充分的重视(<!A!#"!#@ D#P) !然而黄 土沉积中有机分子生物标志物保存量少!不易被分 析出!导致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分含量变化具有较多 不确定性% 尤其重要的是!在土壤有机分子碳*氢 同位素样品分析过程!样品抽提的不完全对这些分 子化合物稳定同位素组成可能会产生影响% 因此! 考察高效的前处理过程和准确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利用黄土高原土壤分析标记化合物组成及同位素 组成研究植被历史及沉积环境状况的重要前提%
摘要 通过对陕西洛南刘湾剖面黄土 D古土壤类脂物正构烷烃组分进行超声波和加速溶剂萃取方法比较 发现在增加振荡频率#"" TK 的条件下对 < 个相同质量的同一表土样品分别超声提取 #!< 遍和采用 有机溶剂浸泡过夜在较低振荡频率$" TK 条件下超声抽提 < 遍获取的正构烷烃组分分布相同相对丰度 差异较小刘湾剖面 A 个古土壤样品超声波溶剂萃取获得的正构烷烃组分相对丰度较低且随深度增加 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超声波溶剂萃取的两个样品碳优势指数 ,U2 分别为 P:@ 和 @:$碳同位素值分别 为 D<#:?"V 和 D<":P!V 加 速 溶 剂 萃 取 的 相 同 样 品 ,U2值 分 别 为 P:< 和 @:< 碳 同 位 素 值 分 别 为 D<#:@$V和 D<":P$V 两种方法萃取的土壤正构烷烃组分分布相同但加速溶剂萃取的正构烷烃相对 丰度是超声波溶剂萃取的 ":; =#:P 倍 结果表明超声波溶剂萃取的次数和强度不会对其抽提效率产生 明显影响对于年代较老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刘湾剖面古土壤样品超声波溶剂萃取的效率较低两种处理 方法获得的类脂物正构烷烃组分分布和碳同位素值没有差别但是超声波溶剂萃取的效率明显低于加速 溶剂萃取的效率 因此对于年代较老含量较低的地质样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方法更有助于获得充分 的样品量并进行可靠的气相色谱 D燃烧 D同位素比值分析对于现代样品和含量较高的地质样品采用设 备相对便宜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的超声波溶剂萃取方法即可 关键词 黄土 D古土壤 正构烷烃 超声波溶剂萃取 加速溶剂萃取 中图分类号 U$@!:#<# +$!<:## +$P!:$!))) 文献标识码 .

脂肪酸在古土壤层和黄土层中的分布差异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脂肪酸在古土壤层和黄土层中的分布差异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脂肪酸在古土壤层和黄土层中的分布差异及其环境指示意义颜备战;贾蓉芬
【期刊名称】《江苏地质》
【年(卷),期】1996(020)004
【摘要】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的黄土层及古土壤层中脂肪酸存在显著差异:黄土层中的正构脂肪酸以不对称的双峰分布,前峰高于后峰,C16:0为主峰;古土壤层中,脂肪酸以三组峰分布,C9,C16,C28近乎相等;古土壤层中的异构脂肪酸有iC17,iC19,反异构脂肪酸有aiC14,aiC15,aIC17,aiC20等,黄土层中几乎不见它们的,均含有C16;1,C18:1不饱和脂肪酸,其中C18;1含量高。

L2,S2的
【总页数】5页(P237-241)
【作者】颜备战;贾蓉芬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1
【相关文献】
1.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存在感差异分析——以"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教室为例 [J], 张越;熊才平;葛军;张岩
2.中国湖泊沉积物中的粒度变化及其古气候和古环境指示意义 [J], 李华勇;明庆忠;张虎才;段立曾;张自强;
3.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韦桃
源;陈中原;魏子新;王张峤;王张华;殷鸿福
4.广西典型岩溶水系统环境中222Rn的分布及指示意义 [J], 郭芳;韦丽琼;姜光辉
5.富钴结壳中的磷酸盐岩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J], 武光海;周怀阳;凌洪飞;张文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马小杰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各地对全国农村土壤质量和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展开调查,选择合适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目前主要有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方法。

高污染的提取物通常需要使用多种净化方法。

检测多环芳烃的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获得较低的检出限,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能力较好,可排除假阳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性质和限值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液相色谱;快速溶剂萃取;多环芳烃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多环芳烃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且其结构以线性、角状或簇状排列的稠环结构的化合物。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含碳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以及自然界中存储的石油渗漏、某些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多环芳烃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难降解,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各地对全国农村土壤质量和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展开调查,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选择和建立合适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多环芳烃的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总结评述。

1 提取方法由于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浓度较低,且基体复杂,容易造成干扰,不可直接测定,通常须经过样品前处理后才可以进行上机分析。

目前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方法。

1.1 索氏提取索氏提取是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利用溶剂将固体较长时间浸润而将目标化合物从待测物质中提取出来。

萃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磨分散,以增加固液接触的面积,放入提取套管中,然后再索氏提取器中用合适的溶剂开始提取。

经典索氏提取是全球认可的萃取方法,EPA Method 3540和ISO/DIS 13877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和多环芳烃,其回收率较高,但需大量有机溶剂,操作繁琐,提取时间较长,一般需16h以上。

土壤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土壤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土壤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各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检测方法、不同地区多环芳烃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且采用不同方法探索了多环芳烃来源的来源。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多环芳烃(PAHs)是由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威胁。

美国环境保护署已经16种多环芳烃列入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

PAHs土壤污染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都含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PAHs,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人为的排放,如煤、石油、木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烟草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

1 检测方法1.1 土壤样品采集样品的采集点可在所研究地区划分网格均匀取点,也可选定各点代表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居民区等典型区域分块取点进行研究。

采用五点法布点、四分法取样的基本方法:确定点以后,土壤的取样一般在对角线交叉点及其周围用取5个土样,或以选定的点为中心呈梅花状取5个土样。

取样深度为0cm~20cm左右的表层土壤,需去除表层动植物残留物以及植物的根系。

取样后需均匀混合,在室温下自然阴干,研磨,用60目筛或80目筛处理。

避光保存待用。

1.2 土壤中PAHs的萃取准确称取10g土壤样品于25mL离心管中,加无水硫酸钠4g并混合均匀,用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超声萃取,连续萃取3次,每次萃取20min,温度控制在(25±1)℃,样品经离心处理后收集每次的萃取液。

1.3 PAHs的净化与浓缩将萃取液在旋转蒸发器中浓缩后加入正己烷15mL,超声震荡使其充分溶解,再将溶剂浓缩至4-5mL,然后过SPE硅胶柱,洗脱液用高纯氮气吹干,用甲醇定容至4mL,然后过0.45?m滤膜,转移溶剂为乙腈,保存于棕色进样瓶待测。

1.4 色谱及检测条件色谱条件如下:温度25℃,检测波长254nm,注射体积10?L,选用了Supelco 公司的LC-PAH柱,柱的规格为25 cm×4.6 mm ID,流动相为V(乙腈):V(水)=40:60,流速1.2mL·mi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通过 对 陕西洛 南刘湾剖 面黄 土 一古土壤 类 脂物 正构烷 烃 组分进 行超 声 波和加 速 溶 剂 萃取 方 法 比较 发现 : 增加振 荡频率 (0 /) 在 10r 的条件 下, 3个相 同质量 的 同一表 土样 品分 别超 声提取 12 3遍 和采 用 z 对 、、 有机 溶 剂浸 泡过夜 在较 低振 荡频 率 (0H ) 6 z 条件 下超 声抽提 3遍获 取 的正构 烷 烃组分 分布 相 同 , 对丰度 相 差异 较 小 ; 湾剖 面 7个 古土壤 样 品超 声 波溶 剂萃取 获得 的正 构烷 烃 组 分相 对 丰度 较 低 , 随深 度增 加 , 刘 且 呈现逐 渐降低 的趋 势 ; 声 波溶 剂萃取 的 两个样 品碳 优 势指数 ( p 分别 为 5 4和 4 6 碳 同位 素 值 分别 超 cu . ., 为 一3 . 0 和 一3 . 2 ; 速 溶 剂 萃 取 的 相 同样 品 C I值 分 别 为 5 3和 4 3 碳 同位 素 值 分 别 为 1 8‰ 0 5‰ 加 P . ., 3 .6 。 一3 .6 。 两种 方法 萃取 的土壤 正构 烷烃 组 分 分布 相 同 ; 加 速 溶剂 苹 取 的 正构 烷 烃相 对 14% 和 05 ‰ 但 丰度 是超 声波 溶剂 萃取 的 0 9~15倍 。结果表 明超 声波 溶 剂 萃取 的 次数 和 强度 不 会 对 其抽 提 效 率产 生 . . 明显 影响 ; 于年代 较 老 、 对 有机 质含 量较 低 的刘 湾剖 面 古土壤样 品 , 声波溶 剂 萃取 的效率较 低 ; 超 两种 处理 方法 获得 的类 脂物 正构烷 烃组 分 分布和 碳 同位素 值 没有 差 别 , 是 超 声 波溶 剂 萃取 的 效 率 明显低 于加 速 但 溶剂 萃取 的效 率。 因此 , 于年 代较 老 、 量较低 的地 质样 品 , 用加 速 溶 剂 萃取 方 法 更有 助 于获得 充 分 对 含 采 的样 品量 并进行 可 靠的 气相 色谱 一燃烧 一同位素 比值 分析 ; 于现代 样 品和含 量较 高的地质 样品 , 用设 对 采 备 相 对便 宜、 作 简单 、 于实现 的超 声波溶 剂 萃取 方法 即可 。 操 易 关 键词 : 土 一古 土壤 ; 构烷 烃 ;超 声波溶 剂萃 取 ; 黄 正 加速 溶 剂萃取 中图分类 号 : 6 2 1 1 6 3 1 ;0 5 . 2 P 4 .3 ;0 2 . 1 6 2 6 文献标 识 码 : A
ZHANG . Pu 一 We— u ig o ’
( . tt e a oaoyo o s n ae n r oo y n tueo at n i n n , 1 S ae K yL b rtr f e s a dQu tra Ge lg ,Isi t f r E vr me t L y t E h o

S u y o s rb to a a t r si s o - k n s i e s pa e s l t d n Dit i u i n Ch r c e itc fn- Al a e n Lo s - l o o —
Li i s b fe e tEx r c i n M e h d p d y Di r n t a to to s
21 0 0年 6月
J n 0 0 u e2 1




Vo . 9. No 3 12 . 2 01 ~2 06
ROCK AND I M NERAL ANALYS S I
文章编 号 : 2 4— 3 7 2 1 ) 3— 2 1 0 0 5 55 (00 0 0 0 — 6
不同抽提方法比较黄土 一 古土壤类脂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张 普 , 一 刘卫 国
70 7 ; 10 5 ( . 国科 学 院地球 环境 研究 所黄 土 与第 四纪 国家重 点实 验室 ,陕西 西安 1中 2 中 国科 学 院研究 生 院 ,北京 1 0 4 . 0 0 9; 3 西安 交通 大学人 居环 境 与建筑 工程 学 院 ,陕西 西 安 . 70 4 ) 10 9
Ch n s a e fS i n e i e e Ac d my o c e c s,Xi n 7 0 7 1 0 5aeS h o o ie eA a e f c n e ,B i g 10 4 , ia . a u t c o l f n s c d my o i c s e i 0 0 9 Chn ; Ch S e j n 3 S h o o H ma et me t n iiE gn ei , i nJ oo g U i ri , i n 109 Ch a . c o l f u n S te n a dCv n i r g X i tn n es y X 70 4 , i ) l l e n a a v t a n A sr c:T o et ci to s lao i—s s d slete t ci ( A E) ad acl a d slet bta t w x at n me d ,u rsncas t o n x at n U S r o h t ie v r o n cee t o n re v et ci ( S ,w r ue o s d h ir ui h rce s c fna a e n lesp l sll is x at n A E) ee sd t t y te ds i t n c aat t s o -l n si o s-ae o i d . r o u tb o i r i k o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