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武陵春》原文及翻译

《武陵春》原文及翻译《武陵春》原文及翻译这首《武陵春》为作者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之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唱三叹,语言优美,所描写的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武陵春》原文及翻译1《武陵春》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翻译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日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我的许多忧愁。
《武陵春》注释1.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
2.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此暗指丈夫已死。
3.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
4.拟:打算。
5.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武陵春》赏析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译文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译文|赏析《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武陵春·春晚》原文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及注释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武陵春译文注音版

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fēng zhùchén xiāng huāyǐjìn ,rìwǎn jùn xūshūtóu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wùrén shìfēn shìshìshūshuō,yùlùlèxiān li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wén shuōshuāng xīchūn hǎo hǎo ,yěnǐn fàn qīng zhōu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zhǐkǒng shuāng xīzéměng zhōu ,zài zài bùzhòng xǔchóu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荡漾的芳香也就消失了。
花儿既然倾城,在凋零之后当然会谢尽残红,连一天赏玩的时间都没有留下。
傍晚时看那斜阳映照着春日的田野,花事已过,那花下重门,早已落红无数,庭院寂寂,更无人梳洗。
看着落花却想到人的离散,自己辗转反侧竟夜无眠。
人去楼空,万事皆休。
即使欲开口对人诉说那一肚子的伤心事,但眼眶一酸,又先滴下了泪水。
“休”字包含令人窒息的悲慨与痛惜。
“双溪”有情有意,不愿负约。
人在愁极、愁深的时候,妄动的心性往往不免流于“乐景”而误入“哀景”,只易触绪伤怀,增添愁恨。
在“风住尘香”之后,“双溪”有情无意?诗人真个拟想泛舟双溪,欣赏春光。
只恐“轻舟”似箭,虽可畅游,但“载不动”满腔的“愁”。
仔细寻味诗里头的意思,反复琢磨诗人的意念和情感。
原来诗人所虑的是她那满怀愁情。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诗人未写一个愁字,却蕴蓄着满腹愁容,欲开又阖。
中考语文必背课文: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中考语文必背课文: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全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品译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
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
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作品鉴赏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及赏析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及赏析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
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
“尚好”:一作“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
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 枝头的花朵落尽了, 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 香气。
抬头看看, 日已高, 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 花开花谢, 亘古如斯, 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 下。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 《词谱》、清万树《词 律》作“春已尽”。
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 树《词律》作“日晓”。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 朝歌令吴质书》 : “节同时异, 物是人非, 我劳如何?”宋贺铸 《雨中花》 : “人 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泪先: 《彤管遗编》、 《彤管摘奇》作“泪 珠”。
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 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 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
“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 余谱》作“春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 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浙江通志》卷十 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
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 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
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 又合松溪、 梅溪水, 绕屏山西北行, 与东港会与城下, 故名。
”拟:准备、 打算。
《武陵春 春晚》全诗鉴赏的内容

《武陵春·春晚》全诗鉴赏的内容《武陵春·春晚》全诗鉴赏的内容《武陵春·春晚》全诗鉴赏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鉴赏]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
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
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
《武陵春》李清照释义及解析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狂风终于停歇了,花也已被吹尽,只有尘土中还留着一点香气。
太阳已经很高了,我却还是无心梳洗打扮。
眼前的风物还在,可人却不在了,好像一切都没有意义!我想说出满腹的哀愁,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已止不住地流!听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我也曾想到那里去在溪上泛舟。
可是只怕呵,双溪那样的小的船儿,载不动我这满怀的忧愁!风停了,凋零的残花满地,只有余香留散在尘泥里,虽然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但我懒得梳头。
看到物是人非,对一切都已心灰意懒,还没开口,眼泪就先流出来了。
听说双溪那边春光还好,也想去那儿乘船春游。
但舟轻愁重,象蚱蜢一样的小船,载不动自己这么多的愁呀。
狂风已住,尘土里充满了花香,繁花被风摧残落尽,太阳已高我还懒于梳头。
都因为“物事人非”——欢乐痛苦事事皆休,要诉说泪水却先流。
听说双溪那边春光还好,也想到那里泛轻舟。
但又恐怕双溪的轻舟,载不动我的许多忧愁。
摧花风住,花化尘泥空自香,春去凄凉,黄昏独自懒梳妆。
风物无恙,人事般般沧桑变化,还没开腔泪水先流。
听见说双溪风景美如画,也想散散心,春游把船划。
怕是双溪舴艋小而轻,载不动我这么多的愁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整个初中阶段对于诗词的学习七年级重在基础知识,八、九年级重在培养能力,每个年级的考察点分别是:七年级重在考察学生把握诗的内容,划分诗歌节奏,找出诗的韵律鉴赏诗的语言:特别是字词的妙用;八年级在此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写作的各种技巧,如用典、烘托、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等区分诗人的风格特色,如现实派、浪漫派和田园派;九年级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根据用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做出自己的观点评价,重在考察准确把握词的内容,进行语言赏析,重在考察了解曲的文体知识。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与愁有关的很多古诗和现代诗,古诗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或《相见欢》);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
现代诗如九年级下册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乡愁,我讲课时给学生补充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对于李清照这个人物,学生的了解是相对比较深的,作为山东老乡,我们的构建校本课程时也是作为一个重点来学习的,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曾经将李清照作为一个专题做过专门探讨,因此,对
学生来讲,学习本课应该比较好理解词的内容。
2.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情感应该是相对比较难缠的话题,但对于生离死别的人间百态,普通人的情感纠纷,作为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讲还是有初步判断的,因此本课的情感尽量少涉及爱情,但一定要涉及到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