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保险业“供给侧”改革-以车险为例

合集下载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险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但与此车险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利润率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投保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车险市场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仅仅依靠供给侧改革可能无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在需求侧发力。

我们需要从需求侧入手,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车险市场需求体系。

目前车险市场主要靠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来推动,很少有消费者自主选择保险产品。

这导致了车险市场的需求不足,保费收入能力有限。

我们应该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推动车主的主动投保来提高市场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车险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消费者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各种保险产品之间的区别。

这样一来,消费者才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汽车保险信息平台来推动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车险市场。

我们还应该鼓励保险公司创新车险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目前车险市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公司之间竞争激烈。

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保险公司常常采用降低保费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导致利润率下降。

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对创新车险产品的研发力度,提供更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来推动车险市场的需求。

可以通过智能驾驶技术来评估车主的驾驶行为,基于数据来制定个性化的保费方案。

这样一来,保费就能够更好地反映车主的实际风险水平,从而提高投保率。

对于投保率低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车主投保。

可以建立起车险强制保险制度,强制车主上保,确保每一辆车都获得保险保障。

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投保车主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增加保费抵扣、缴税优惠等,来提高投保率。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车险市场的监管,促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车险市场的投诉问题较多,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政府应该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资质审核和监管,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保险公司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国车险经营现状引发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我国车险经营现状引发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我国车险经营现状引发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我国车险经营现状引发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蒋 琳1 蒋 玮2(1.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2. 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动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以下简称车险业务)高速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07%。

车险业务的不断发展,承保面的不断扩宽,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得到了不断增强。

但伴随着车险业务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车险经营陷入经营成本高企、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的困局,不仅影响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究其根源,在于车险条款费率管理等制度体系不够系统、完善和科学。

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大力推进车险供给侧改革,调整车险供给政策,重构车险经营的正常秩序,确保车险经营在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充分竞争,更好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机动车辆保险;中介化;消费者利益;供给侧改革[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 蒋琳,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金融、财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蒋玮,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高级经济师,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保险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汽车新注册量和年增量均达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以下简称车险业务)取得长足发展。

截至2015年底,我国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198.96亿元,同比增长12.38%,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3.59%,成为财产险市场的重要生力军。

一、我国车险业务快速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一)推动我国财产险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近十年,特别是自2006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车险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关于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的思考

关于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的思考

关于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的思考近年来,我国车险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对于车险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车险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围绕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我国车险市场改革将增加竞争,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进入车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将逐渐增加。

这将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促使各家保险公司在产品价格、服务质量、理赔效率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改革还将推动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不断提高。

这将有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车险市场改革将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提升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水平。

在车险市场改革的推动下,保险公司将不断加大对产品创新的投入,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

在车险产品方面,保险公司将逐步引入更多的创新机制,如按需定价、按行车记录定价、按驾驶行为定价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服务方面,保险公司将加大对客户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车险保障服务。

这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水平,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车险市场改革将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

在车险市场改革的推动下,监管部门将加大对车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

在市场准入方面,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的监管,规范市场准入,杜绝恶意进入。

在产品定价方面,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产品定价机制的监管,提高市场定价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在服务质量方面,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监管,推动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这将有助于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提升市场的法治化水平,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车险市场改革将促进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推动保险市场的健康成长。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近年来,我国车险市场持续升温,但市场上车险方案却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

为此,车险“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但“需求侧”引导却仍然比较薄弱。

为了更好地引导消费者合理购买车险,深化车险市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在需求侧发力。

一方面,车险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深化,将大力推进“互联网+”时代的车险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用“互联网+”的方式购买车险。

为此,保险机构应该更加注重车险的“互联网+”化,使其更加轻松便捷。

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进一步优化车险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高车险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车险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购买信心,从而为车险市场提供更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车险市场的需求侧引导也需要加强。

基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保险产品,激励消费者更加积极地参与购买车险市场。

比如,针对不同车型和驾驶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保险方案的定制化,提高车险产品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此外,建立健全的车险投诉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买单意愿。

除此之外,车险市场还需要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对车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推广并普及基本的车险知识,便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车险保险产品的分类、投保注意事项和理赔流程等,避免因疏忽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总之,深化车险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提高车险保险服务质量的同时,车险市场的需求侧引导也应该得到重视,加强对消费者的需求引导,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购买车险,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失。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改革论文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改革论文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汽车保险改革所属系别车辆工程系专业班级汽车制造与装备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田萌撰写日期2013 年04 月摘要2003年,随着中国保监会对汽车保险业务监管政策的调整,各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始自行确定汽车保险品种、自行厘定汽车保险费率、自行制定汽车保险代理人制度。

中国人民财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公司)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一直占据着国内机动车辆保险(简称汽车保险)市场的主导地位。

面对汽车保险市场变化,人保财险公司也开始对汽车保险业务进行改革。

因此对人保财险公司汽车保险承保与理赔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人保财险公司汽车保险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在承保管理环节,未能识别和判定承保过程中存在的自然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众多违规操作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仅会给人保财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经营效益带来危害,还可能对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信度的提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讲述了汽车保险的改革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问题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汽车保险,改革,问题与改进AbstractIn 2003, with the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of insurance business in regulatory policy adjustment, the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began to design new kinds of auto insurance, to determine their auto insurance rates, to establish insurance agent system. The Chinese people's Insurance Limited by Share Ltd (referred to as the PICC) as China's oldest, largest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has been occupying the domestic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the insurance) market dominance. Facing the insurance market changes, PICC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also began to reform the insurance business. The PICC insurance underwriting and claim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road representation. The PICC insurance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exposed. In the underwriting management link, have failed to identify and judge the underwriting process of natural risk, exis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many illegal operations etc.. The emergence of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give the PICC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harm, may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s business and social credibility ascens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reform process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 has been improved.Keywords: automobile insurance, reform, problem and improvement目录1 引言 (1)2 汽车保险费率改革市场化改革的历程 (1)2.1 试点阶段(2001—2002年):汽车保险费率明显下滑 (1)2.2 推广阶段(2003—2005年):汽车保险费率持续下滑 (2)2.3 调整阶段(2006年至今):汽车保险费率逐步回升 (2)3 汽车保险费率改革市场化的意义 (2)3.1可以营造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赢”的局面 (3)3.2 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 (3)4 当前汽车保险费率改革市场化进程中的特征 (3)4.1 汽车保险改革市场集中度趋于稳定,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形成 (3)4.2 承保周期明显,汽车保险理性竞争逐步回归 (4)4.3 汽车保险盈利能力偏弱,效益较差 (4)5 汽车保险费率改革市场化的问题 (5)6 汽车保险费率改革市场化的措施 (6)6.1 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防范汽车保险行业风险 (7)6.2 加大汽车保险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 (8)6.3 加强汽车保险盈利能力建设,维护汽车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9)7 完善汽车巨额风险项目保险改革机制 (9)7.1 再保险与法定再保险 (9)7.2 现阶段人保财险公司车险再保险安排模式探讨 (11)7.2.1 合理确定自留额 (11)7.2.2 选择合适的分保方案 (11)8 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1 引言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私家车的逐渐普及,汽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汽车保险)也成为国内各财产保险公司的主导产品。

对车险改革的认识

对车险改革的认识

对车险改革的认识车险改革是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车险市场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保障广大车主的合法权益。

对于这项改革,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车险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为广大车主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优质的保险服务。

过去,车险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理赔难、费率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一些车主无法享受到真正的保险保障。

而车险改革的推出,将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理赔流程、降低费率等措施,打破市场垄断,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让车主能够更加便捷地购买保险、申请理赔,真正实现保险保障的全覆盖。

车险改革将进一步推动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车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这将迫使它们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费率,以吸引更多的车主选择自己的保险产品。

这种竞争将推动行业中优胜劣汰,促进保险公司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车险改革也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不良竞争行为,确保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车险改革将进一步提升车主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在过去,一些车主对车险的重要性和保险责任并不了解,对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的推销宣传也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而随着车险改革的推进,车主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车险的作用和保险责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更加慎重地选择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从而有效地降低事故风险和损失。

车险改革还将促进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车险公司不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资金运作能力。

这将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效防范保险风险的发生。

同时,车险改革还有助于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满足不同车主的保险需求,提高保险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车险改革对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费率等措施,车险改革将为广大车主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优质的保险服务,推动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车主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的思考

关于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的思考

关于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的思考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车险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

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是积极的。

通过改革,我国车险市场将更加规范和透明,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保险费率。

改革也将加强监管力度,防范和打击车险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将有利于提升整个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也将加速行业的变革和转型。

改革将推动行业务实创新,促进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改革还将促进保险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将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推动车险市场向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还将促进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

改革将推动我国车险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刺激市场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也将带动我国车险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中国保险企业走向世界。

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改革的推进需要时间,可能会导致行业短期内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加剧市场的竞争和变革。

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利益冲突,需要谨慎处理各方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各方利益,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改革还需要有效的监管和制度保障,以防范风险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车险改革对车险市场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在加强监管、促进转型、推动开放的需要既保证行业的稳定发展,又保证市场的竞争性和创新性。

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改革落地,促进我国车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

深化车险“供给侧”改革宜在“需求侧”发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车险市场的发展也愈加迅速。

但同时,疲软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加剧也让车险市场遇到了一些困难。

为了推动车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车险“供给侧”改革已经展开,然而单纯的“供给侧”改革显然难以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在“需求侧”发力。

一方面,车险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推动优质和定制化产品的开发、强化风险定价和产品差异化、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效率等。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车险市场中的刚性需求,尤其是针对低端市场的价格战。

但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新险种的推出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思考更深入的方案来扩大车险市场。

另一方面,车险市场的“需求侧”问题更需要解决。

因为车险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转移的金融产品,而车辆拥有者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扩大。

当下,国内车险市场用户已经从传统的车主延伸到租车和共享汽车等新兴领域。

在这些新领域,用户需求和市场规则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规范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企业从事运力资质相关保险业务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提出了关于网约车险种的标准化、风险定价、责任范围以及优质服务等要求。

对于车险公司而言,要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保证市场份额的稳定和增长,需要开发出更具市场吸引力的新产品,并在服务、操作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升级。

此外,还有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问题,也增加了车险市场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车联网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交通规则和车辆保险计算模型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一方面,车险公司应当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推出更具前瞻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并以数字化建设为要点,加强客户体验和服务营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方向—以车险为例
保险业走到今天,成绩不容抹杀,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项俊波主席形象地总结为三个不认同:消费者不认同、从业者不认同、社会不认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根本上是保险业风险保障、资产管理两大核心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更重要的是,很多从业者不愿面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现有经营模式正在走入死胡同。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相关利益者的态度——消费者反映保险太贵买不起,销售误导严重,投资收益不达预期;而股东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甚至把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当成提款机,才有了今天的理财盛行保障偏弱的局面,才拼命上规模不关注品质和风险,进而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无法保证。

这说明保险业的价值创造功能没有被持续强化而是极大的弱化了!导致所有的相关利益者都不能从中持续获益。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从供给侧而言,主要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有效竞争的市场主体供给不足;二是契合客户真正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

下面我们以车险为例进行分析:
1.市场主体供给:
虽然到2014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车险市场。

但截至201 5年11月,车险保费收入5526亿元,同比增长11.81%,较2014年下降5.03个百分点,增速下降明显。

除了行业增长放缓外,一些中小公司本来就相当微薄的市场份额还在下滑,车险经营长期处
于亏损状态,甚至主动退出车险市场。

供给则改革,可能需要淘汰落后的产能,这个产能具体到车险经营上,就是那些经营成本高、服务能力差的保险机构,对行业科学发展和客户服务满意不产生价值的中介代理机构淘汰出局,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供给侧的新陈代谢,使其他经营质量好的保险机构通过低成本的规模扩大,为客户提供更大的回报,改善行业利润。

车险经营的同质化,保费和利润向大公司、品牌公司集中必然成为趋势。

2014年,行业前四家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3%以上,其他50家仅有27%。

一边是行业资本竞相进入,一边是转型升级压力下的退出,两者并存,更是当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市场份额的波动甚至退出,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但也警示行业主体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才能适应当前竞争环境。

互联网保险公司加快崛起,正是供给侧改革的先行先试,不管是承保还是理赔,借助于互联网,都让交易双方直接对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可喜的是,互联网车险发展迅猛。

2015年1-9月,全行业网络销售渠道实现车险保费收入493.7亿元,同比增长57.23%,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1%,同比上升3.2%。

2015年10月1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等方面,明确了基本的经营规范和监管要求。

同时,首次将第三方网络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可以预见,未来网络销售渠道将呈现保险公司官网和第三方平台双轮驱动的
格局,而网络也将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更将成为一种新的客户体验方式,以及从投保到理赔、从售前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在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的形势下,互联网保险将成为最具
有发展潜力的渠道,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

2.产品供给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保险行业迎来了互联网业务的爆发式放量。

从2011年到2014年,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


高于同期全国电子商务交易增速,着实令人瞩目。

光鲜的数据下,难掩互联网保险市场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

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种类呈现单一化特征、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车险这种产品表现得尤为典型。

过去车险的定价主要考虑“从车”因素,而目前在实施的车险费改更多地将考虑“从人”因素。

那么,车险行业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一大方向便产生了,那就是UBI(Us age-basedinsurance——基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保险)。

UBI的本质是基于用户的驾驶行为确定保费价格,谁的驾驶行为好、出险可能性低,谁就少付费;谁的驾驶行为差、出险可能性高,谁就多付费。

乍听起来,UBI就是让车险保费价格更合理、更个性化。

UBI的神
奇之处不仅于此,它能给车主带来很多安全驾驶的乐趣。

以车宝公司推出的车宝UBI产品为例,为车主提供安全驾驶奖励就是其核心功能之一。

车宝UBI通过收集和分析汽车驾驶过程中的里程、速度、油耗和急刹车等多项驾驶数据,可以全面评估一名车主的安全驾驶状况。

使用车宝UBI产品的车主如果在过去一天里做到了安全驾驶,
那么车主在车宝手机APP上不仅会看到昨日的安全驾驶评级,还能看到昨日的安全收益金额,很像余额宝的感觉。

那么每天的安全收益日积月累起来,等到车主要交保费时,就可以直接冲抵多家车险公司的保费。

这样车宝UBI每天给出的安全收益不仅是一种数字上的“精神激励”,还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将车主的驾驶行为与收益相挂钩,并利用车联网技术向车主进行及时、生动的展现,是UBI 在产品层面可以实现的神奇之处。

它会促使越来越多的车主来改善自身驾驶行为、降低车辆出险可能性,进而维护交通安全。

这类产品将成为未来车险市场上极具竞争实力的产品。

另一个产品创新的趋势是服务产品化。

围绕汽车价值链和服务链开展的创新产品,将成为创新的重点方向。

例如,以汽车后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资源整合将售后服务打包在车险产品中,客户花同样的钱买到的保障和服务是不一样的,或者得到同样的保障和服务,花的钱更少,类似的产品很可能会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