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
1.5 苏轼两首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5 苏轼两首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淘.汰(táo) 故垒.(lěi)羽扇纶.巾(lún) 一蓑.烟雨(suō)B.樯.橹(qiánɡ) 料峭.(qiào)雄姿英发.(fā) 卷.土重来(juǎn)C.酒樽.(zūn) 萧瑟.(sè)还酹.江月(lèi) 安步当.车(dānɡ)D.狼狈.(bèi) 吟啸.(xiào)引吭.高歌(kànɡ) 自怨自艾.(ài)【解析】A项,“纶”应读ɡuān;C项,“当”应读dànɡ;D项,“吭”应读hánɡ,“艾”应读yì。
【答案】 B2.结合句意,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解析】“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等;C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答案】 D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ɡ)欺罔.(wǎnɡ)茫.然(mánɡ)竹杖芒.鞋(má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酹江月捋虎须淘米陶醉B.遵命酒樽纶巾人伦C.料峭俊俏树梢消遥D.萧瑟笙箫吟啸潇洒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上、下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其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7.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必修4

1. 填空:《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
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 _______ 。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C. 纶(g 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
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A. 故作不良计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 池鱼思故渊D. 故国神游(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A. 终岁不闻丝竹声B. 举酒欲饮无管弦C. 足下蹑丝履D. 君当作磐石(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题

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公瑾.(jǐn)浪淘.尽(tāo) 跻.身(jī)B.凝噎.(yē) 纶.巾(lún)千堆.雪(duī) 浣.衣(huàn)C.何妨.(fáng) 蓑.衣(suō)酹.江月(lèi) 粗糙.(cāo)D.吟啸.(xiào) 料峭.(qiào)生华发(fā) 糟粕.(pò)解析A项,“淘”应读“táo”;B项,“纶”应读“guān”;D项,“发”应读“fà”。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甘霖元霄樯橹怀瑾握瑜B.湛蓝故垒酒樽故国神游C.萧瑟横溢芒鞋巧然无声酹酒娇情竹杖芒鞋解析A项,“霄”应为“宵”;C项,“巧”应为“悄”;D项,“娇”应为“矫”。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时..多少豪杰一时:当时,那个时候。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微寒。
C.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形容冷落的样子。
解析D项,“萧瑟”在此处的意思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D4.导学号506800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云.树绕堤沙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C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① 。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② 。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望江南·春未老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鉴赏: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
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吟啸.(xiào)衰.落(shuāi) 怀瑾握瑜.(yú)B.华.发(huā) 涤纶.(lún)谪.居(zhé) 羽扇纶.巾(guān)C.间.隔(jiàn) 蓑.衣(suō)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D.萧瑟.(sè) 刹.那(chà)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解析:B项,华huá。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芷阳间行C.人生如.梦技不如.人D.竹杖芒鞋轻胜.马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以前的”;B项,动词,说/动词,取道;C项,动词,像……一样/动词,比得上;D项,动词,胜过/形容词,风景优美的。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放荡不羁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解析:A项,风流: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1一、双基夯实1.下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樯橹 (qi áng)酹(lai)...吟啸 (xi ào)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蓑衣(su ō).ān) 赤鼻矶 (j ī).料峭(qi āo).C.针砭 (bi ǎn)粗拙(cāo)..差异(ch ā)创伤(chuāng)..D.战栗(zh àn)炽烈(chì)..对称 (chang)万箭攒心(cuán)..【答案】A(B 项笺应读ji ān;峭应读 qi ào。
C 项砭应读bi ān。
D 项称应读chan。
) 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桅杆调皮永葆活力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拉C.赤壁风韵樯橹栩栩如生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答案】D( 份——分 )3.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大江东去 ( 长江 )..卷起千堆雪 ( 比喻浪花 ).B.樯橹灰飞烟灭 ( 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 ( 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一生 ( 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 ( 过一会儿 )..) )D.回顾素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 )..【答案】C( 烟雨:江湖上烟波浩渺,雨丝风片的情形。
)4.以下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余意义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B(B 当“因此”讲,其余都当“旧”讲)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独出心裁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C.卷起千堆雪.B.樯橹灰飞烟灭.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C(C 是词的比喻用法,其余都是名作状)6.从以下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牵累.磊.落身陷缧.绁B.公瑾.饥馑.木槿.觐.见皇帝C.雄姿.咨.询趑.趄龇.牙咧嘴D.萧瑟.吝啬.风樯.不稼不穑.解析A项,缧léi,余读lěi;B项,觐jìn,余读jǐn;C项,全读zī;D项,樯qiánɡ,余读sè。
答案 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空:直插云霄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初嫁:刚刚嫁过来C.已而遂晴..,故作此遂晴:最终放晴D.竹杖芒鞋轻.胜马轻:轻松解析C项,“遂晴”应为“就放晴了”。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然一段风流..态度B.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C.何妨吟啸且徐.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D.山头斜照却相.迎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解析A项,前:杰出的;后:指风韵。
B项,前:感觉;后:醒来。
C项,前:慢慢地;后:轻缓。
D项均偏指“我”。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所含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D.留恋处,兰舟催发解析A、C、D三句含借代修辞。
A项的“樯橹”代指曹操水军;C项,“羌管”指代笛声;D项,“兰舟”指代舟子;B项,“雪”是比喻,喻浪花。
答案 B5.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北望中原气如山;C.遥望孤城玉门关。
答案 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的完好。
D.音乐舞蹈史诗《千古东坡》1月28日在市体育馆的演出,精彩纷呈,既有歌舞,又有杂技,让观众在大开眼界的同时,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苏东坡,一个鲜活的苏东坡。
解析A中“首次拍摄”与“第一幅”语义重复累赘;“图幅”语意不明确,既可理解为“中国第一幅月图”这张图片的大小,也可以理解为这张图片所涵盖的月球地域面积。
B中“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语序不当,应为“复原后的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
C中“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的完好”成分残缺,应在“如此的完好”后加“的丝绸棺罩”。
答案 D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7~8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为此词的首句,是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答案“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
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下声势。
8.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来突出主要对象。
词人写“千古风流人物”“小乔初嫁了”都为烘托英雄周瑜。
映衬则为相互衬托,词中实写赤壁之景与虚写火烧曹船之事就属映衬手法,为的是突出英雄周瑜。
答案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
词中用“小乔初嫁”衬托其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赫赫战功,突出其指挥若定、谈笑风生的儒将形象。
(二)阅读《定风波》,完成9~10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分析。
在这首词中,有一些语句直接塑造了词人自己豁达、乐观、从容镇定的形象。
结合这些词句分析即可。
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冲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智者形象。
10.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作者能从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并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是解答此题应紧扣的要点。
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所以“于简朴中见深意”的评语十分恰当。
三、能力拓展(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2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词的上阕中,不难看出所写时节是早春,而后找出体现初春的物象,如“莺”“雨”“草”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早春。
从“莺初解语”中的“初”,“微雨”中的“微”以及草色的“遥看近却无”中可以看出。
早春时节,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轻拂,小草刚刚发芽。
1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
词的上阕写早春之景,景中不乏喜悦之情。
下阕抒情,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等关键词,不难看出词人时光易逝,应把握这大好时光的感情。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卜算子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少。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3.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要求赏析词的前两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作答时抓住词句中的“蝶衣”“猩红”,先确定所用修辞,再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使用这种修辞并指出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比喻。
作者将轻盈的花瓣比喻为蝴蝶的翅膀,描绘了花朵可爱的姿态;将鲜红的花朵比喻为猩红的血,描绘出花儿体态娇小、颜色鲜艳的特点。
14.词的上片为什么说“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词的下片为什么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并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词句中的“道是”是“如果说”的意思,据此来理解这两句词,而后归纳出其中所含有的诗人的感情即可。
答案上片说“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是说天公是惜花的,不然,花朵为什么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呢?下片说“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是说天公是不惜花的,不然,为什么会雨洗风吹,使百花凋零呢?表达了对天公让风雨任意摧残花朵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