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是指夫妻双方在世,但因某种原因失去了独生子女的老年人。
由于独生子女在中国老年养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失独老人面临着独特的养老困境。
他们需要面对心理上的孤独和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还要解决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本文将对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养老困境分析1. 心理困境失独老人面临着长期的孤独和心理上的压力。
独生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和精神支持,失去了独生子女后,老人们往往感到心灵上的空虚和孤独。
他们经常陷入自责、自怜和悲伤的状态,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2. 经济困境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独生子女被视为老年人的经济支柱,因此失独老人失去了养老的经济来源。
许多失独老人已经退休,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养老金和子女的赡养费。
失去了独生子女后, 失独老人往往需要依赖社会救助或者低保来维持基本生活。
3. 生活上的困境失独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相比有子女的老人,失独老人更需要照顾和关怀。
他们在生病或者有急需处理的事情时,往往因为缺少子女的帮助而束手无策。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往往较差,需要更多的身体和心理关怀。
二、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为失独老人提供身心健康服务。
也需要加强社区和家庭对失独老人的关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扩大社交圈,降低孤独感和精神压力。
失独老人的经济来源需要社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失独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补助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加强对失独老人的低保救助,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3. 社区关怀建立完善的社区关怀机制,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多的日常生活帮助。
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或者专门的机构,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料、陪伴和帮助。
社区应该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健康检查、医疗护理等服务,保障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
4. 家庭关怀尊重失独老人的个人意愿,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失独老人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人。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当这些孩子因意外或疾病死亡后,这些老人就成为了失独老人。
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解决。
一、失独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1. 经济困难:失独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但是这些收入往往不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此外,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医疗费用也会逐渐增加,这会给他们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
2. 精神孤独:失独老人失去了唯一的子女,精神上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他们缺乏情感支持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3. 医疗保障不足:失独老人的医疗保障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有医疗保险,但是医保范围和报销额度有限,而且很多药品和医疗服务不在医保范围内。
此外,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身体状况往往比较差,需要经常去医院治疗和拿药,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4. 养老服务不足:失独老人的养老服务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有一些养老院和敬老院,但是这些机构往往收费较高,而且床位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失独老人的需求。
二、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1. 提高经济保障:政府应该增加对失独老人的经济补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失独老人的经济来源。
2. 加强精神关怀: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失独老人的精神关怀,通过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3. 加强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保范围和报销额度,减轻失独老人的医疗负担。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慈善基金等方式,为失独老人提供医疗援助。
4. 加强养老服务: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养老服务建设,提高养老院和敬老院的床位数量和质量,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此外,还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5. 促进社会融合:社会应该加强对失独老人的接纳和包容,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大家庭中。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子女离开生活在外的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独老人群体也越来越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失独老人面临着经济压力。
由于没有子女的经济支持,很多失独老人生活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导致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
另一方面,失独老人在心理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由于没有子女的依靠,失独老人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出现了抑郁等精神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的对策:一、国家层面上,应加强政策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和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关注和帮助失独老人。
二、建立失独老人服务机构。
在城市和乡村的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可以通过成立失独老人的服务机构来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和社会支持。
例如,可以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失独老人提供购物、娱乐、助餐等服务。
三、加强社会关注和参与。
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失独老人的处境,积极参与关心、帮助他们。
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定期到失独老人家中进行关爱、陪伴和身心健康服务。
四、增强失独老人的自我保障能力。
失独老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养老培训和学习,提高养老自理能力和养老知识,掌握更多的养老技能和方法,有效减少养老风险和养老风险影响。
总之,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通过制定更加合理、丰富的政策,建立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机构,增强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提高老人的自我保障能力,我们可以共同为失独老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1. 引言1.1 概述失独家庭是指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夫妻只有一个子女因意外事故、突发疾病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原因意外离世的家庭。
这个悲剧性的事件使得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困扰。
在面对养老、医疗以及心理救助等各种问题时,失独家庭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针对失独家庭在养老、医疗和心理救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帮扶建议。
首先,我们将介绍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包括现状和应对措施。
接着,我们将讨论失独家庭在医疗方面所需的支援与帮助,并提供相关方案。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失独家庭在心理救助方面的需求,并提供有效支持策略。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给出综合性的建议和对策。
1.3 目的本文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注,了解其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以及提供相关的帮扶和支持。
通过探讨养老、医疗和心理救助等问题,我们希望能为改善失独家庭现状,减轻他们的负担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为他们提供温暖与力量。
2.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2.1 养老现状:失独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缺乏子女支持,失独家庭往往无法依靠子女的经济收入和精神支持来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许多失独家庭长辈已步入老年,身体健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目前社会对于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关注不够,缺乏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来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2.2 养老对策一:为了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和扶助力度。
首先,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的社区福利中心或者养老院,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同时还可提供饮食、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护理指导和身心健康管理。
2.3 养老对策二:此外,社区和乡村养老基地的建设也是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失独老人解决方法

失独老人解决方法如今,失独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失独老人应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政府安抚失独老人要做好许多相关工作,失独老人如何养老?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失独老人解决方法。
失独老人解决技巧1、精神慰藉缺乏人生三大不幸其中一项就是老年丧子,这种悲痛是他人无法体会的。
孩子不仅仅是父母们血脉的延续,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
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三角形的家庭构造关系,支点过于集中,情感依赖的程度更加明显,一旦崩溃就会更加封闭。
2、制度设计刚性原则缺乏对失独老人的关怀失去了唯一的子女,也就是失去了唯一的法定赡养人。
在自己老无可依,或者成为“失能老人”的时候,养老院就成为了最后的希望。
但当看到一些“失独老人”因没有儿女签字,多家养老院将他们据之门外的消息后,对养老院抱有最后一线希望的“失独老人”陷入了绝望。
不仅是养老院,现在就连住院看病也成为了这些失独父母们的一个难关。
3、经济困难,老无可依中国已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又是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
在失去独生子女的同时,这些父母们也失去了唯一赡养人。
这些失独老人多为中老年群体,面临着即将退休、劳动能力丧失的境况,收入大多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根本无法承担因年老体衰带来的一系列高昂的医疗、养老费用。
解决失独老人问题的途径1、关注失独老人情感需要。
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社工投入到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中,给予失独老人足够的感情关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层面。
应该从社区层面,以社区为单位对失独老人进行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应该适当增加,建立较为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
2、完善养老机制。
政府要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专项资金,按照失独老人的困难程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
虽然,2007 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随后,各地制定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
但是,国家政府部门给予的经济扶持,远远不能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独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失独老人不仅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还面临着养老困境。
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些人面临着经济困难,没有子女可以供养,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存在问题。
对于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并积极探讨解决的对策。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精神和社会维度上。
首先在经济方面,失独老人通常只有一个人的收入,无法享受夫妻双方退休金、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
如果失去工作能力或健康出现问题,他们将无法自力维持生计。
在精神方面,失独老人缺乏养育子女的快乐和期望,孤独感更为突出,心理上倍感无助和孤独。
在社会方面,由于失独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没有子女可以照料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并且缺少社会关怀和支持。
可以看到,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十分严峻,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针对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在经济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失独老人特殊救助制度,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
可以考虑为失独老人提供专项津贴或养老补贴,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可以在失独老人的退休金待遇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精神上,社会应该建立起关怀和支持失独老人的机构或组织,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与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在社会上,可以建立失独老人志愿服务队伍,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失独老人的关爱和帮助中,共同建立起一个温暖的社会。
还可以在政策上提出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为失独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和帮助。
对于雇佣失独老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以鼓励企业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支持。
对于为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激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失独老人的关爱和帮助中去。
在家庭上,失独老人的子女也应该多关心和尊重自己的父母,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失独家庭是指由于独生子女意外死亡或残疾等原因,家庭仅剩下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家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变化,失独家庭问题日益突出并备受关注。
现今,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子女是父母的依靠,而失去独生子女后,失独家庭的老年人面临着无法子承父业的困境。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这个日益老龄化的社会中,失独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凸显出来,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在这一背景下,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成因,提出对策建议,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老年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难题,直接关系到失独家庭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优势视角下对策思考,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失独家庭在养老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同时,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和关注失独家庭的生活境遇,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因此,深入研究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失独家庭指的是因为意外、疾病或其他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这类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失独家庭的老年父母在经济上承担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自己承担养老的费用,不再有子女提供经济支持。
失独家庭的老年父母在生活上面临更多的孤独和抑郁,因为他们失去了和子女在一起的机会,缺少家庭关系的支持和安慰。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失独家庭数量逐年增加,而且这类家庭普遍存在着生活困难、心理匮乏等问题。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过世,单独生活的老年人。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失独老人面临着许多养老困境,他们的经济状况差,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孤独感强,往往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为了帮助失独老人渡过养老困境,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失独老人的关爱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提供给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医疗服务等公共福利。
政府还可以鼓励社区组织、慈善机构和志愿者参与到失独老人养老服务中,建立多方合作的养老支持网络。
社会应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应该鼓励邻里互助,帮助失独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
可以组织志愿者进行定期探访,陪伴失独老人,与他们交流、聊天,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社会也应该鼓励各类养老机构完善服务,提供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
失独老人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
失独老人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结识新朋友,加入兴趣小组,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
失独老人还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
失独老人的子女也应该承担起责任,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子女们应该经常关心父母的生活情况,尽量安排常回家看望父母,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子女们还应该经济上帮助父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
失独老人面临着许多养老困境,但我们可以从政府、社会和自身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对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通过加大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力度,加强自身能力提升,以及子女们的关爱和支持,失独老人可以过上更加幸福和健康的晚年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
申珂瑜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071000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失独家庭这一特殊家庭形式的出现并逐渐壮大。
而失独家庭中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面临着与同龄人一样的养老问题,但由于其家庭的有特殊性使得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多重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并从优势视角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对策,促使失独老人个人优势与社会环境的整合,使其走出养老困境,安享幸福晚年。
关键词: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优势视角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估算,截至2011年,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也有1.9亿人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疾病年死亡率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失独家庭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按照医学上49岁生育极限年龄来看,不久我国将有1000万个家庭成为失独家庭[1]失独家庭的父母也将面临着在养老的物质、精神、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从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失独老人的面临的养老困境,并从优势视角的角度提出解决的意见策略。
“优势视角”在今年社会工作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方法,优势视角旨在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优势视角的主要适用人群为弱势群体,即自身有缺陷的群体,而失独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种,以优势视角理论来解决其养老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赋权(empow erment)抗逆力(reselience)成员资格(membe r ship)治愈和整合(healing &wholeness),将这些理念应用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中可以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1.赋权。
又译作增能、赋权,是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所罗门对美国黑人少数民族的研究,后来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框架的重要概念。
在增权这一概念中出现的“权”并不是指“权利”(right )而是指“权力”(pow er ),是指个体改变生活状况和获取资源的控制能力和影响力。
它与无权(powerless )相对应,目的在于帮助无权群体改变现状,减少他们的无力感,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增加他们对获取社会资源和改善生活状况的能力。
作为失独家庭中的老人,十分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认为自己的家庭相对于他人的家庭有缺失并不完整,进而使其不愿与他人交往,因而本可以运用的资源被他们主动的放弃。
作为社会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应遵循赋权的理念改变失独老人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使其逐渐接受失去孩子的现实,重新面对生活并积极与周围的人交往,充分运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减少由于失去孩子而导致的一系列困难。
尤其作为老人,失独老人更应该积极调动可利用资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应对生活以及养老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抗逆力。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
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
果。
作为失独老人,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会面对诸如心理精神低落、社会交往匮乏等困难,而养老作为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在进行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困难,作为社会工作者,就应使老人积极面对现实,并使其了解自身已经或者将要面对的一系列的困难,并在工作者的协助下找出解决对策。
[2]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失独老人在步入老年生活后对于自身面对问题时的信心和勇气,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失独老人的抗逆力。
3.成员资格。
成员资格理念要求社会工作人员承认所有的服务对象与自己同属一类成员,享有与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
首先,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失独老人看作与其他老人一样的群体,不能带有任何歧视的色彩去对待他们。
此外,失独老人经常因失去子女而不愿与他人提及有关子女的事情,或者干脆抵触与他人交往,害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笑。
因此,工作者应帮助失独老人主动积极融入社区生活,使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隔膜,找到在社会中的归属感,同时也应在社区活动中灌输给周围人一种失独老人并非特殊群体,应平等的对待他们这样的理念。
总的来说,成员资格的理念要求去除失独老人身上的标签,使其不论从自身还是从周围人角度出发,都将他们当做是正常人群去对待。
这对于失独老人的老年生活不但丰富了其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解决其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物质和心理上的各方面问题,帮助其安享晚年。
4.治愈和整合。
治愈和整合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治愈因丧失子女而产生的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悲痛,同时帮助其整合可利用的资源。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访谈或小组的工作方法帮助失独老人逐渐接受失去子女的现实,并运用谈话或组织活动的方式帮助其走出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在整合资源方面,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当事人的访谈了解其周围可利用的资源,并帮助其充分发掘可利用的资
源。
[3]
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老人与周围的资源相互融合,使其懂得运用资源去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使其坚强抵触心理,使其清楚只有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并运用环境中的资源才能够使自己的走出过去的阴霾,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往日的生活。
失独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本身就在处理很多问题的过程中拥有局限性,而其养老问题更是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优势视角的工作工作方法着眼于协助失独老人走出失去子女的困境,提高其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更积极的面对生活,更好地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使失独老人也能同其他老人一样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引自奚东琪.政协委员建言:政府要为失独家庭撑起保护伞[EB /OL ].中国政协新闻网http://cppcc.people.c ,2012-08-08.
[2]韩宇明,魏铭言.2050年我国老年人将达4.3亿每3个国人中将有1个老人[N ].新京报,2012-10-23.
[3]蔡方华.失独家庭应得到社会双重关怀[N ].北京青年报,2012-05-15.
百家论坛
6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