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支具OT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腕手矫形器对卒中后软瘫期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电针配合腕手矫形器对卒中后软瘫期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维红;刘涛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09
【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约有30%一66%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手部运动功能障碍,重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1]。
脑卒中后软瘫期手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手弛缓、无随意运动,相当于BrunnstromI-Ⅱ期。
软瘫期手的自然恢复一般需要1个月时间[2],但临床上往往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导致患手肿胀、疼痛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软瘫期延长,甚至停滞于软瘫期。
本文通过电针配合腕手矫形器治疗偏瘫后手功能障碍,旨在观察其对提高手的运动功能,减轻患手水肿及疼痛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70)
【作者】刘维红;刘涛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300143;天津市南开医院脑病科30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7
【相关文献】
1.针刺手厥阴经穴对脑卒中手软瘫期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2.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软瘫期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3.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
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4.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软瘫期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5.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颈腰痛杂志 2019 年第 40 卷第 3 期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2019,Vol.40 No.3
·临床报道·
电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
2
1
1
1
沈杰 ,张毅 ,席军府 ,吴耀敏 ,徐德应
(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1 医院康复医学科 安徽合肥 230031; 2.安庆秉风康复医院,安徽安庆,246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本
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 患者 60 例,按照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 准备 60 张随机分配卡片, 每张卡片均 填写序号、随机表数字、分组、治疗方法 (以 1:1 比例随机分配)等内容;然后将 此卡分别装入 60 个按顺序编码的不透 光信封内密封;按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 码,再打开与之相应编码的信封,根据 卡片上事先写好的分组和治疗方法予 以治疗。 按此方法,将 60 例患者均分为 两组:电针刺运动疗法强化拮抗肌结合 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与常规穴位 针刺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 (对照 组)各 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 中类型、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 1。 1.2 诊断标准
0.231
0.584
注:两组间比较,P>0.05
MAS 标准级别为Ⅰ~Ⅲ级;③入选时病 情稳定、意识清醒,能与治疗师配合良 好;④年龄≤75 岁,发病时间≤3 个月; 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 2010 年中华 医学会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或不愿 意参与者;②未经颅脑 CT 或 MRI 检查 证实;③有意识障碍、痴呆、严重失语、 精神异常或有沟通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④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或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等 不适合本训练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两组康复治疗方法基 本一致,按随机形式分配给不同治疗师 治疗。 临床方面控制基础病,营养支持 等。 功能训练: 前臂屈肌常规牵伸、松 解,相应关节及关节周围感受器挤压刺 激;手部大、小鱼际肌群及中间肌群刺 激;指伸肌刺激,重在诱发腕背伸,尔后 诱发指伸。 OT 及 ADL 训练:根据患者 前臂状况设计, 手功能组合器械训练, 前臂旋转训练,磨砂板训练等;持勺、叉 及筷子吃饭训练, 洗刷及梳头训练、穿 衣训练等。 ④平时以抗痉挛体位为主, 避免强化异常模式, 促进分离运动产 生。 ⑤当患肢主动运动形成后,适当强
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探析

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探析贺春来【摘要】目的:探讨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仅接受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头电针配合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并以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93±1.12)显著优于对照组(3.4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19-119,120)【关键词】头电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脑卒中偏瘫;神经功能缺损【作者】贺春来【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南朗医院中山 5284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偏瘫是临床上脑卒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运动及语言障碍,严重影响生活。
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卒中单元综合疗法,头电针运用在脑卒中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1]。
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行两种治疗手段,就其疗效展开分析。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所有患者经CT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按照治疗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2.5±4.5)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4~59岁,平均年龄(51.7±4.3)岁。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观察李芳【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in treating cerebral palsy.Method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both received routine medications, based on which,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muscle tension,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and cerebral haemodynamic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71.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item D and E of GMFM-88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and the muscle ten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0.01); the scores of item D and E of GMFM-88 and muscle tens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score and DQ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P<0.01);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score and DQ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cerebral artery mean flow velocity (V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pulsatility index (PI)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erebral artery Vm, PI and R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cerebral palsy, and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limb dysfunction, DQ, and cerebral haemodynamics of the patients.%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肌张力评分、综合能力评分、发育商(DQ)和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88 D区和E区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1),肌张力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GMFM-88 D区、E区评分及肌张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综合能力评分和DQ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1);治疗组治疗后综合能力评分和D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大脑动脉Vm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5),PI和RI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动脉Vm、PI和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障碍,改善其DQ和脑动脉血流情况.【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7(036)007【总页数】5页(P790-794)【关键词】针刺疗法;头针;电针;康复训练;针药并用;脑性瘫痪;肢体障碍;脑血液动力学;GMFM评分;DQ评分【作者】李芳【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 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4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存在脑部非进行性病变或发育缺陷,临床表现具有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姿势异常等四肢瘫痪症状,并多伴有感觉、认知和交流障碍,严重阻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1-2]。
电针曲池、手三里治疗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电针曲池、手三里治疗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邵斌;王建斌;金星;陈麟;陈捷【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24(22)6【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曲池、手三里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针灸操作,电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曲池、手三里穴治疗。
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Brunnstrom分级上肢部分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
结果2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1)。
2组治疗前后比较,Brunnstrom分级上肢部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1)。
2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比较,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电针曲池、手三里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
【总页数】3页(P107-109)【作者】邵斌;王建斌;金星;陈麟;陈捷【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康复科;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相关文献】1.电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2.推拿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3.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中电针与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效果比较分析4.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5.麦粒灸法灸八邪、十宣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梁楠;刘宪彤【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5【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电针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化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 FMA、VAS 评分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总页数】2页(P200-200,201)【作者】梁楠;刘宪彤【作者单位】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盘锦 124010;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娟;徐彦博;陈辉;杨大伟;钟才进2.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Meta分析 [J], 李萍;曹义3.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观察 [J], 单婷婷4.头体针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倪振英;李艳;张磊5.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徐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管旭万;钟巧巧;梁伶俐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24(31)1
【摘要】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发,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事业的不断成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可在黄金期(发病后6 h内)得到及时救治,虽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后遗症仍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为其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多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恢复以肢体功能[3]。
虽然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起效缓慢,且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SHS临床效果较好[4-6]。
本文采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SHS I期患者48例,观察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管旭万;钟巧巧;梁伶俐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四病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2.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3.温针灸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4.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5.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作者:叶良杰贾甜甜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2期摘要:探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重庆某三甲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患者的选择,共有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将此60例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予以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肢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痉挛情况(改良Ash-worth痉挛评估量表)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结果评估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进行比较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疗法;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好发的一种慢性疾病,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其三个重要特点[1]。
脑卒中后造成的上肢功能障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超过80%的脑卒中患者会留有轻度偏瘫,而上肢肌肉无力、肌张力增高、精细动作不能完成是卒中后常见的上肢功能障碍。
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时间长、效果不显著,而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感觉恢复、改善运动功能,对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就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对上肢功能的影响作如下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0例,所有收治入院的患者均符合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上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且临床上均经过脑部CT和/或MRT检查及医师确诊[3]。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年龄为55岁 -70岁,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4.58±2.4)岁;对照组30例,年龄为57-69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5.2±1.7)岁。
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近 年 来,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方 式 的 该 变,脑 卒 中 发 病 率 逐 渐 上 升。 脑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比例约 85%,严重影 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使得患者生存质量严重出现下降 [1],部分 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后,肢体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 恢复。然而,60% 以上脑卒中患者直到后期,仍持续存在上肢尤其 是手精细动作的障碍 [2]。手发挥功能的主要动作包括提、夹、捏、持、 拧和握等。可见,上肢精细动作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日常工 作和生活,甚至导致自理能力下降,并且还会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功 能的发挥。笔者在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电针配 合支具作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不仅加速了患者上肢精细 动作的恢复时间,而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罗 雅 丽 , 陈 劲 松 , 陈 莎 莎 , 等 . 电 针 配 合 支 具 OT 治 疗 脑 卒 中 手 功 能 障 碍 的 临 床 观 察 [J].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 ,2019,19(20):152-15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Hand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OT Brace
LUO Ya-li, CHEN Jin-song*, CHEN Sha-sha, BAI Jie, LIU Shuang, LI Feng, XIONG Lin-bo, HE Lin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Mianyang Sichuan)
15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0
·临床研究·
电针配合支具 OT,陈劲松(通讯作者 *),陈莎莎,白洁,刘双,李峰,熊林波,何林
(绵阳市中心医院 康复科,四川 绵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OT brac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43 patients with hand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in our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asic rehabilitation; 22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race OT for 4 weeks. Simple Fugl Meyer upper limb function scor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WHO QOL-100)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Four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Fugl Meyer and MB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in the WHOQOL-100, except fo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ocial relations,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OT brace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hand dys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Brace OT; Stroke hand dys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