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2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s=v0t-1/2gt2 vt=v0-gt vt2-v02 = - 2gh (3)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 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前一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后一阶段则是自由落体运动,具备的特征主要有: “ 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运动以最高点对称。
①时间对称——“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通过同一 段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相等,即t上 =②t下速率对称——“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通过同 一位置时的速率大小相等,即v上=v下 ③上升的最大高度hm= v02/2g 上升的最大时间t上=v0/g
平均速度为25m/5s=5m/s,D错。
018.湖南省师大附中07—08学年第一次月考 16
16.如图所示,P为一堵高墙,M为高h=0.8m的矮
墙,S为一点光源,三者水平间距如图中所示。S以速
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求S在运动过程中,矮墙 的影在高墙上消失的时间。(g取10m/s2)
解:S以v0=10m/s上抛,达最大高度
H
v播, 矮墙的影在高墙上
v0
h
消失时, S的位置如图中P点, 由几何关系 hp=4h=3.2 m
h 5 3.2 1.8 (m)
S 3m 1m O P

h
1 2
gt12
有t1 0.6s
M v0
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h
影消失时间t=2t1=1.2s
S 3m 1m O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汇总
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下抛运动
vt= v0+at
vt=gt
s= v0t +1/2 at2 h=1/2 gt2
vt2-v02 = 2as vt2 =2gh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部出版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

人教版的高中必修三册教材中每个单元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一课导入框又设置“探究的主要问题”作为同学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课后学习延伸中又为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课外探究学习活动可以自由选择,……处处洋溢的探究气氛足见其突出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坚决贯彻。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

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所有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能力,显然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

教师如何承受这“改变”之重,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更是对教师学科教研能力的鞭策。

二、探索新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历史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增进对历史学的情感,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孙亚青理解历史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

徐州市第三次

徐州市第三次

徐州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薄bó薄.酒刻薄.薄.饼日薄.西山B.称chēng 称.快称.道称.誉称.体裁衣C.贾gǔ贾.祸商贾.贾.侩余勇可贾.D.削xuē削.减瘦削.削.球削.足适履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

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站,黑发人安然而坐,熟视无睹....。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为“全食品”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25个字)(4分) 全食品包括糙米谷物、豆类、坚果、蔬菜、家禽和未经加工的肉类以及未经化学加工处理的奶制品。

有时人们会把有机食品和全食品混为一谈。

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机食品通常是使用有机方法种植的不喷农药、不使用激素和合成肥料的;而生产过程中即使使用过化学肥料,只要在收成后没有再经过进一步精致化处理的,还是属于全食品。

研究表明:以水果、蔬菜、粗粮等全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这些全食品里含有丰富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一些网友花招百出,在他们笔下,杜甫成了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乃至更高难度的高达战士等影视或动漫角色。

高中物理中的简单逻辑电路

高中物理中的简单逻辑电路

060.徐州市 徐州市07—08学年度第三次质量检测 2 徐州市 学年度第三次质量检测
2.在集成电路中 , 经常用若干基本门电路组成复 . 在集成电路中, 合门电路.如图所示, 合门电路.如图所示,为两个基本门电路组合的逻 辑电路,根据真值表, 辑电路,根据真值表,判断 A B Z 虚线框内门电路类型及真值 0 0 1 表内x的值 表内 的值 ( B ) 0 1 0 A.“或门”,1 . 或门” 1 0 0 B.“或门”,0 . 或门” C.“与门”,1 . 与门” D.“与门”,0 . 与门” A B 1 1 x 1 Z
Y=A
0=1
1=0
Y
三、复合门电路—1、与非门 复合门电路 、 将与门、或门、非门组合起来,可以构成多种复合门电路 将与门、或门、非门组合起来 可以构成多种复合门电路 由与门和非门构成与非门。 由与门和非门构成与非门。 (a) 与非门的构成 A B & 1 Y A 0 0 1 1
真值表
B 0 1 0 1
3、“非”逻辑和非门电路 、
决定某事件的条件只有一个,当条件出现时事件不发生 决定某事件的条件只有一个 当条件出现时事件不发生, 当条件出现时事件不发生 而条件不出现时,事件发生 这种因果关系叫做非逻辑. 事件发生,这种因果关系叫做非逻辑 而条件不出现时 事件发生 这种因果关系叫做非逻辑 实现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也称反相器。 实现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也称反相器。 真值表 条件 结果 A 逻辑符号 输入 输出 A Y Y A 1 Z 0 1 1 0 逻辑非(逻辑反)的运算规则为: 逻辑非(逻辑反)的运算规则为: 波形图 A
030.扬州市 扬州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2 扬州市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物理选修3-4 U5光的折射 题型归纳

物理选修3-4 U5光的折射 题型归纳

物理选修3-4 U5光的折射题型归纳题型一:关于视深的计算与判断知识点1.视深是人眼看透明物质内部某物点时像点离界面的距离。

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沿着界面的法线方向去观察,在计算时,由于入射角很小,折射角也很小,故有sini/sinr≈tani/tanr≈i/r,这是在视深问题中经常用到的关系式。

2.当沿竖直方向看水中物体时,“视深”是实际深度的1/n,n是水的折射率。

例题1.河中有条小鱼,某时刻小鱼的实际深度为H,一人从水面正上方往水中看,他感觉到小鱼的深度为多大?设水的折射率为n。

变式1:在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A.比实际所处的位置高B.比实际所处的位置低C.跟实际所处的位置一样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水中的潜水员看岸边上的物体时,感觉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高,h'=nH。

故选A。

变式2:空中有一只小鸟,距水面3m,其正下方距水面4m深处的水中有一条鱼。

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则鸟看水中的鱼离它m,鱼看天上的鸟离它m。

解析:变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B.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人比人的实际位置高C.地面上的人晚上看到天上的星星比星星的实际位置低D.地面上的人早上看到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比太阳的实际位置高解析:由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即得到正确答案:ABD变式4: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立方体A和半径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下面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A.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B.看到B中的字比A中的字高C.看到A、B中的字一样高D.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解析: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体高,通过球体现察物像重合,如图所示。

AD2.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都各有一只青蛙,则A.枯井中青蛙觉得天比较小,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B.枯井中青蛙觉得天比较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小C.枯井中青蛙觉得天比较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D.两只青蛙觉得井一样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青蛙在枯井中的视野范围,如图(a)当井里灌满水后,光线照到镜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变化的大致范围如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阴影区域所示,如图(b ) 故选A . 即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晚上,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200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命题意图(地理)

200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命题意图(地理)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地理命题意图总体意图:1贴近高考,预测高考走向。

2从大信息量大阅读量大概念量上给大家提个醒,让大家通过此次适应性考试理解材料千变万化不离基本知识,课本是基本。

3大体按照考点手册,重点设置一些训练——其实高考也是一场训练4贯穿平时所使用和总结的方法具体意图A单选1-2使用时事导入1考察概念:地方时与区时,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日期分界线,近日点——用材料时间2考察概念:晨昏线,黄赤交角,线速度,夏至——用题干时间3-5使用热点材料(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气候天气(高考重点考核项目)3考察规律和成因:气候时空分布概念:沙尘暴——筛选比较表格数据4考察规律和成因:气候时空分布概念:降水季节分布降水年际变化5考察概念:3S和数字地球6-8使用时事材料。

6考察概念:地震要素7考察成因:自然灾害及其联系8(此题与地震没有关系,隐含雪灾热点)题目来源于BXIII20图2.3,考察读图能力9是个难题,拉开差距的题目,此题和前期所发如皋市江安中学08届高三模拟测试一的第25题存在相关性。

难在冻土概念了解的深度上,难在题干材料的理解和图片的判读上。

(来源于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07—2008年学年高三期末考试11题)单选题从此开始转为人文地理方面。

10-13考侧重考察农业部分。

10-11,给出区域图,通过图上经纬度判断地点。

10考察分布规律:农业地域类型(此图出现在常州模拟卷4第29题)11考察成因:聚落——此题是典型的非A即C的排除法12使用粮价上扬的热点时事材料——此题要注意选项的adj 和adv等修饰词,以及选项自身前后矛盾的事实13考察渔港的区位条件,对审题全面要求较高:风频,海岸轮廓形状,交通线,聚落的存在,总之要考虑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

14考察交通线区位(明显送分)15-16考察循环经济,这也是本年度热门话题。

这个知识点不陌生。

15注意语文问题,用语和论述是否精准16明显送分17-18考察城市地域结构,此处以前关注不足,有些书上阅读内容不读3遍是没有实战价值的。

电势和电势差(下)

电势和电势差(下)

二、静电感应、静电屏蔽 静电感应、 1.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可以使导体带电, 象叫做静电感应。 象叫做静电感应。 2.导体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处 导体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导体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 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①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表面的场强垂直于表面) 整个导体是等势体。 (表面的场强垂直于表面);②整个导体是等势体。 下右图在验电器外罩一个金属网, 下右图在验电器外罩一个金属网,验电器的箔片就不 再张开,表示金属网内各处的场强都为零。 再张开,表示金属网内各处的场强都为零。 3.导体壳可以保护它所包围的区域 ,使这个区域不受 .导体壳可以保护它所包围的区域, 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叫静电屏蔽。 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叫静电屏蔽。有的电学仪器 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 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 ++ ++ + + + + + + + + 有的通信电缆外面包有一层 + ++ + ++ + + ++ 铅皮, 铅皮,都是用来防止外界电 + + 场干扰的,起静电屏蔽作用。 场干扰的,起静电屏蔽作用。
gk006.2008年高考物理广东卷 8 年高考物理广东卷 8、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 , 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 、 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 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 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 点, 再经过N点 再经过 点,可以判定 ( A D ) A.M点的电势大于 点的电势 . 点的电势大于 点的电势大于N点的电势 B.M点的电势小于 B.M点的电势小于N点的电势 点的电势小于N点的电势 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 .粒子在 点受到的电场力 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大于在 点受到的电场力 D.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 .粒子在 点受到的电场力 小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小于在 点受到的电场力 M N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合运动与分运动1.合运动与分运动定义: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两种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那两种运动的合运动,那两种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2.在一个具体问题中判断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的关键是弄清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是哪个,则这个运动就是合运动。

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是物体相对地面发生的运动,或者说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所发生的运动。

3.相互关系①运动的独立性:分运动之间是互不相干的,即各个分运动均按各自规律运动,彼此互不影响。

因此在研究某个分运动的时候,就可以不考虑其他的分运动,就像其他分运动不存在一样。

②运动的等时性:各个分运动及其合运动总是同时发生,同时结束,经历的时间相等;因此,若知道了某一分运动的时间,也就知道了其他分运动及合运动经历的时间;反之亦然。

③运动的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的效果与合运动相同。

④运动的相关性: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处理复杂运动的一种重要方法。

1.定义:已知分运动的情况求合运动的情况,叫做运动的合成。

已知合运动的情况求分运动的情况,叫做运动的分解。

2.实质(研究内容):运动是位置随时问的变化,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

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质就是对描述运动的上述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

3.定则:由于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均是矢量,而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4.具体方法①作图法:选好标度,用一定长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分运动或合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严格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平行四边形求解。

②计算法:先画出运动合成或分解的示意图,然后应用直角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

三、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的判断方法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运动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后进行判断:①若a=0(分运动的加速度都为零),物体沿合初速度v0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第29届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某运动员正在进行10m 跳台跳水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 .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 .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2.在集成电路中,经常用若干基本门电路组成复合门电路.如图所示,为两个基本门电路组合的逻辑电路,根据真值表,判断虚线框内门电路类型及真值表内x 的值 A .“或门”,1B .“或门”,0C .“与门”,1D .“与门”,03.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D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4.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 1,四个副线圈2Z D aR b R的匝数均为n 2,四个副 线圈中负载电阻的阻值R a =R b =R c =R d ,D 为理想二极管。

现从原线圈P 、Q 两端输入正弦交变电流,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流过R a 和R d 上的电流仍是交变电流 B .加在R a 两端的电压是R b 的两倍 C .R a 消耗的功率是R b 的两倍D .若输入的正弦交变电流频率增大,R c 的功率减小,R d 的功率增大5.如图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abc 放在匀强磁场中静止不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 =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丙中能表示线框的ab 边受到的磁场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的是(力的方向规定规定向左为正方向)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B .楼道里的灯只有天黑时出现声音才亮,说明它的控制电路中只有声传感器C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能将受到的压力大小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D .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7.光滑的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BCD 相切于B 点,其中圆轨道在竖直平面内,B 为最低点,D 为最高点.为使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沿AB 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A .R 越大,v 0越大B .R 越大,小球经过B 点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越大C .m 越大,v 0越大D .m 与R 同时增大,初动能E k0增大 8v 0射入电场内,最后从cd 边上的Q 点飞出电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荷运动的轨迹一定是抛物线 B .电场方向一定是垂直ab 边向右C .电场力一定对电荷做了正功D .M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Q 点的电势 9.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后,经历3次轨道调整,进入工作轨道。

若卫星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 1,在月F -F -2F F FF F -F -2F F -F -2 A B C D丙2F ab 甲B -2B -B 乙Q Mc a d球表面的重力为G 2,已知地球半径为R 1,月球半径为R 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月为g G G 12B .月球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212221R G R GC .卫星在距月球表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月为2π212gG G R 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221R G R G三、简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42分.其中第10、11两小题所有考生必做,第12、13、14三个小题考生只需从中选择两个作答.如果3小题全答,按前2小题评分. 10.(8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有交流(频率为50Hz )和直流两种输出.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拖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一同学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 .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B .按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C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D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打出一条纸带;E .换用纸带,重复步骤D ;F .选取合适的纸带;G .测量所选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H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 ▲ ;操作不恰当的步骤是 ▲ 。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的加速度数值。

这位同学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A 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3、4、5、6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s 1、s 2、s 3、s 4、s 5、s 6分别为4.03 cm 、4.42 cm 、4.80 cm 、5.18 cm 、5.57 cm 、5.95 cm ,请你根据这条纸带推算此落体过程的加速度a 为 ▲ m/s 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根据第(2)问求得的加速度数值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 P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

试分析其合理性。

▲ 。

11.(10分)某同学对实验室的一个多用电表中的电池进行更换时发现,里面除了一节1.5V 的干电池外,还有一个方形的电池(层叠电池),如图甲所示。

为了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中提供有下列器材: A .电流表G (滿偏电流10mA ,内阻10Ω) B .电流表A (0~0.6 A ~3A ,内阻未知)C .滑动变阻器R (0~100Ω,1A )D .定值电阻R 0(阻值990Ω)E .开关与导线若干(1)该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请你按照电路图在丙图上完成实物连线.(2)丁图为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 1-I 2图线(I 1为电流表G 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 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 ▲ V ,内阻r = ▲ Ω.(3)另一位同学也找到了一块层叠电池,利用上面的实验连接进行测量,初始时滑片P 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发现滑片P 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 后电流表A 才有读数,于是该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作出了两个电流表读数I 与x 的关系图,如图戊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此电池的电动势为 ▲ V ,内阻为 ▲ 。

O0.10.2 0.30.4 0.5 I 2 /A丁乙+ -丙12.(12分)(3—3模块)(1)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A .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 ▲ )B .有的物质微粒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按不同的规则在空间分布,因此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 ( ▲ )C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V ,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Vd S=( ▲ )D .已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该种物质的分子体积为0AMv N ρ=( ▲ )E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待气体重新达到饱和时,饱和汽的密度不变,压强也不变 ( ▲ )F .伴随着熵增加的同时,一切不可逆过程总会使自然界的能量品质不断退化,逐渐丧失做功本领,所以人类必须节约能源 ( ▲ )(2)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于水平台面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活塞拴接在一起,开口向下.质量为M 的气缸与活塞一起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

已知气缸和活塞均可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缓慢降低,被封气体向外界释放热量Q ,同时其内能减少ΔU 。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 ,气缸壁厚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

则①被封气体的体积 ▲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活塞移动距离为 ▲ ;气缸移动距离为 ▲ 。

13. (12分)(选3—4)(1)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 A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 ▲ )B .电磁波是振荡电路中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9.05.03.00 10 20 x /cm0 10 20 x/cm戊( ▲ )C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大小总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 ( ▲ )D .激光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点,是进行全息照相的理想光源 ( ▲ )E .地面上静止的人观察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 )F .如图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为10m/s ,则图中P 质点的振动方程为10sin 5(cm)y t π= ( ▲ )(2)据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光纤通信网将覆盖所有奥运场馆,为各项比赛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光纤通信可利用光的全反射将大量信息高速传输.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的直光导纤维,它的折射率为n .如果把该光纤放在空气中,要使从它的一个端面进入光纤的光发生全反射,最大的入射角是多少(用该角的正弦函数值表示)?为简化问题,光纤外套忽略不计.14. (12分)(选3—5)(1)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 )B .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 ▲ )C .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 ▲ )D .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 ▲ )E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 ▲ )F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13.60eV ( ▲ )(2)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氡可以发生α或β衰变,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那么,氡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大量放出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 的氡核(22286Rn )发生一次α衰变生成新核钋(Po )。

已知衰变后的α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速度为v ,并假设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