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切片

合集下载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直观地展示组织或细胞的病变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懂病理切片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对切片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首先,要了解病理切片的基本结构。

切片通常由组织样本、载玻片和盖玻片组成,组织样本经过特殊处理后固定在载玻片上,盖玻片则起到保护作用。

观察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来放大图像,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

其次,要注意切片的染色情况。

病理切片通常会进行染色处理,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使不同的组织或细胞成分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通过观察染色的深浅、分布和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组织或细胞的病变情况。

例如,细胞核的深染可能表示细胞增殖活跃,而细胞质的淡染则可能表示细胞功能减退。

此外,还需要关注切片中的细胞形态。

正常的细胞形态规则、大小一致,而病变细胞则可能出现形态异常、大小不均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细胞的排列方式、分布密度等特征,这些都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看懂病理切片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初步了解切片的基本结构、染色情况和细胞形态是必要的,但具体的诊断和分析还需要依赖专业医生的判断。

因此,在面对病理切片时,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敬畏的态度,尊重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病理学切片图

病理学切片图

牛肺疫(机化) ×120
猪气喘病 (肺) ×60
猪副伤寒结节 ×60
增生性结节 ×60
球虫肝 ×60
猪囊尾蚴 ×60
肠球虫病 ×120
出血性肠炎 ×60
纤维素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60
肝硬变 ×60
急性渗出性肾小体肾炎 ×60
化脓性肾炎 ×24
纤维性骨营养不良 ×24
非化脓性脑炎 ×60
脑水肿,神经细胞固缩 ×60
狂犬病(包涵体) ×240
羊痘肺(化生) ×60
马立克(肝) ×60
马立克(肾) ×120
马立克(神经) ×120
脾小体坏死 ×60
脾小体坏死 ×120
肌肉蜡样坏死 ×24
肉芽组织,肌纤维急性水肿 ×60
角膜创伤 (肉芽组织) ×60
肝中毒性营养不良 ×60
骨化生(肝) ×60
肺间质化脓性炎 ×60
肺化脓性炎 ×240
肺间质纤维素样坏死 ×60
嗜酸性白细胞 ×240
浆液性肺炎 ×60
朗罕氏细胞 ×60
病理学切片图
肺淤血、水肿 ×60
肝脏淤血、脂变 ×60
淋巴结出血 ×60
肾血栓的形成 ×24
肾贫血性梗死 ×60
肾贫血性梗死及周边性出血 ×60
肾颗粒变性 ×60
肝脏的淀粉样变、肝萎缩,紫褐素沉着 ×60
脾淀粉样变 ×60
肝中心性脂化 ×60
含铁血黄素沉着(脾) ×60
肺寄生虫钙化结节,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24
大叶性肺炎 ×24
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 ×60
增生性肝炎 ×60
纤维瘤 ×60
粘液瘤 ×60
纤维肉瘤 ×炎 ×120

什么是病理切片?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

什么是病理切片?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

什么是病理切片?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病理切片的定义病理切片是指在病理学研究中,将组织或细胞的标本切割成薄片并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医生可以确定组织或细胞发生的病变类型、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恶性变化。

病理切片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病理切片的制备方法制备病理切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标本固定:将病理标本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固定,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得以保持,并防止其变性和腐烂。

2.标本处理: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去除水分和脂肪,并进行脱水、透明化、浸渍等处理步骤,以便于切片和染色。

3.切片:用显微刀将处理后的标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通常为5微米至10微米。

4.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等。

染色后的切片可以使不同细胞和组织成分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5.盖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以保护切片并使其更易于观察。

病理切片的作用1. 疾病诊断病理切片在疾病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观察切片,可以确定细胞和组织的异常变化,识别和鉴别不同类型的病变。

例如,在癌症诊断中,病理切片能够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并评估癌症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2. 治疗规划病理切片对于治疗规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切片,医生可以了解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可以判断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和HER2受体状态,从而指导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

3. 评估疗效病理切片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切片,可以观察病变的变化程度和细胞结构的恢复程度,判断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1. 提高诊断准确性病理切片会诊可以集合多个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病理切片进行共同研究和讨论,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同的医生可能会对同一切片有不同的解读,借助会诊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1. 采集组织样本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样本。

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式获得组织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

固定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析的需要进行调整。

3. 预处理组织样本在进行切片之前,需要对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固定剂、脱水、清洗和浸泡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将组织样本从固定剂中解除,并使其逐渐适应后续处理的要求。

4.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是组织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将预处理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

常用的切片工具是显微切片机。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微米之间,以确保组织结构的清晰可见。

5. 染色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组织结构和细胞组分。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6. 镜检染色完成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镜检是组织病理学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7. 病理报告根据对切片的镜检结果,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对组织病变的描述、病变类型的确定以及可能的诊断建议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向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的步骤,组织病理切片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的精确操作和细致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组织病理切片是了解疾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病理组织检查新方法

病理组织检查新方法

病理组织检查新方法
组织病理检查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切片:将组织标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一般为5微米到10微米的厚度。

切片后通常染色,以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更容易观察。

2. 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常规组织染色(如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等。

常规组织染色可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清晰可见,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特殊染色可用于检测特定的病理改变。

3. 镜下观察: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评估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染色性质、细胞和组织的异常等。

4. 免疫组织化学(IHC):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来确定组织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

这可以帮助鉴定肿瘤类型,评估细胞增殖指标,以及检测预测治疗反应相关的标记物。

5. 分子病理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位杂交、蛋白质电泳等,用于检测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DNA或RNA的表达水平。

这些方法通常由病理学家或临床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许多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等。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一般规程
★常规病理送检注意事项★
1. 手术中切取的组织标本,应立即投入固定液中固定(手术室应备有标本瓶和固定液)。

一般以10%中性福马林为固定液。

固定液的量不得少于标本体积的5~10倍。

标本瓶口宜大,便于标本固定后取出。

标本与瓶壁、瓶底接触影响固定者,以脱脂棉衬垫;浮于液面者,以脱脂棉覆盖。

如为传染性标本,应注意勿污染容器外面。

2. 标本容器上,应贴有患者姓名或送检单联号的标签。

如同一患者同时取有数种组织,或同一组织由不同部位取出,应分装不同容器,并分别注明。

不同患者的标本,不得放在同一容器内。

3.采取标本时,注意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人为的变形,影响诊断。

标本送检前勿剖开,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

必须剖开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到场,否则应在病理检查申请单内详细描写标本剖开前后情况。

送检的组织不可太小,以免影响诊断。

4.标本如为整个器官或其大部,或体积较大,可不固定,但应尽早送病理科处理(外地或远途标本,可参照第三节的方法处理后送检)。

5.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胞学检查标本,应立即送检。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随即离心沉淀,将沉渣做成均匀的涂片2~3张,及时放入乙醚和95%乙醇等量混合液或95%乙醇中固定,然后连同固定液,或在涂片表面涂以甘油后送检。

阴道排出物、鼻咽或其他分泌物、穿刺物涂片,应于涂片制成后即放入上述固定液中固定,然后送检。

6. 送检标本时,应逐项详细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字迹要清楚。

临床科有特殊要求时,应在申请单上注明或事先联系。

★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
(一)工作中注意事项
1.标本未经充分固定,不得进入脱水处理的程序。

2. 在处理全过程中,每l标本均应附有编号。

随时注意防止标本间相互混杂。

细小标本应用拭镜纸包裹进行脱水,以免遗失。

3.标本多的单位,可根据标本的性质、大小、分类分批进行脱水,以便按组织的特点安排时间,保证质量,常规标本脱水和透明均应在室温进行。

4.一般以乙醇为组织脱水剂,自低浓度向高浓度渐进并多次更换,组织所含水分才能充分去除,透明、浸蜡才能顺利进行,对保证切片质量甚为重要。

5.组织块在二甲苯中的时间不宜过长,使组织透明即可。

若较长时间后透明度仍不好,应检查原因,如因脱水不充分,应重行脱水。

6.经常注意所用试剂质量减退情况,根据需要及时更换新液,更换时乙醇可降级重复使用。

试剂应经常过滤,以保持清洁,避免混杂。

7.常规制片所用石蜡的熔点,以56℃左右为宜。

在温热的地区或夏季,应用熔点较高的石蜡,在寒冷地区或冬季,则以熔点较低的石蜡为好。

8.硬脂酸-蜡可作为乙醇和石蜡间的中介剂,且可使组织硬度适中便于切片。

9.乙醇、二甲苯等为易燃品,使用过程中2m内不得有明火。

加温脱水及浸蜡全过程,应用隔水温箱或无明火设备,提前一级加温,不得用干烤箱。

熔蜡用水浴,并有专人守护。

贮存品保管于无火源房间内明亮易取处。

实验室应通风良好,备有灭火器及砂箱。

丙酮、乙醚、氯仿、氯乙烷、火棉胶等易燃、易爆物品,均应按上述原则处理。

(二)一般步骤和时间
参见表31-2-l。

表31-2-1 不同厚度组织块的脱水、透明与浸蜡的步骤与时间
* 使用硬脂酸—蜡时,不需二甲苯透明。

** 有条件单位可负压浸蜡,以提高浸蜡效果,缩短时间。

用时应装压力表和安全瓶。

(三)自动组织处理机的使用和维护
1.自动组织处理机产品有多种,其结构和性能各异,使用前应熟悉机器说明书中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程序操作。

2.组织处理的程序和时间参见表31-2-2。

表31-2-2 组织处理机处理活检组织的程序和时间(min)
* 用硬脂酸-蜡时不用二甲
3.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设机器调好后,不要随意变动。

4.机器应放置干燥、通风、平稳处,经常做好保洁,按说明书要求做好必要的维护。

出现有故障时应请维修人员修理。

★石蜡切片HE 染色法★ (一)染色注意事项
1.切片脱蜡应彻底,室温较低时更应注意,以切片在二甲苯中呈透明状,或移入乙醇后,片上无白色斑点为佳。

2.特殊染色、组织化学反应、免疫组化染色,按各方法的要求进行组织固定处理,以保证效果。

做酶反应的组织固定更应严格要求。

凡用含升汞固定液固定的组织,于切片脱蜡后,应经脱汞处理,方可染色。

其法为:切片经水洗2min,浸于0.5%碘酊溶液中10min,水洗,0.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5min,用水彻底冲洗,经蒸馏水洗后染色。

在脱汞过程中,慎防切片脱落。

3.各种染料试剂一般选用化学纯。

各种染料着色效果常因生产厂和批号不同而异,启用任何新品,均应先试染。

配成的染液、试液应盛于有色试剂瓶内,瓶签应写明名称、含量、配制年月日,顺序保存于避光橱中,必要者放冰箱内。

凡须临用时配制者,配量应适当。

4.染色各步骤所需的时间,常受温度、切片厚度等影响,可根据镜下观察所见酌情予以调整。

但对组织化学反应(尤其是酶),其时间、温度等因素务必恒定,且应做对照片。

染液着色力显著减退时应更新,染色反应不正常,应检查染液及试剂是否失效或误用。

5.染色过程中,勿使切片干燥,以免影响细胞形态。

染色完毕后用显微镜检查染色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并核对标本种类、号码、数量是否无误。

(二)染色步骤
1.二甲苯去蜡(经2次)5~10min。

2.无水乙醇、95%乙醇、80%乙醇、70%乙醇各1~2min,然后蒸馏水洗3min(换数次)。

3.苏木紫液染色约5rain(视染液种类和着色情况增减)。

4.水洗;l%酸性乙醇(盐酸1mI,70%乙醇99m1),或1%盐酸分化。

显微镜下控制。

5.流水浸洗至少15min,至细胞核呈蓝色。

也可短时水洗后,浸于40℃温水使核变蓝。

显微镜观察,若核染色过深或不足,应再分化或重染。

6.伊红液染1~2min后,95%乙醇2次,无水乙醇2次,每次约1~2min。

7.苯酚二甲苯(1:3)5min。

8.二甲苯2次,每次3~5min。

9.用中性树胶或DPX以盖片封片,贴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