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藻菌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T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污水处理是当今社会中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处理能力有限、能源消耗高、操作复杂等。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技术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是指将细菌和藻类共同固定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生物体系。

菌藻共生体结构复杂,包括细菌、藻类、有机物质和胞外多糖等成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同时吸收和转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而细菌则分解和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细菌和藻类之间存在着互惠共生关系,通过代谢产物的交换提高了整个共生体的污水处理效率。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光合作用是固定化菌藻共生体的核心机理之一。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共生体的生存和代谢。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提供给污水中的细菌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

其次,固定化菌藻共生体的糖类物质和胞外多糖在降解污水染物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有机物质能够稳定细菌和藻类的固定化结构,同时能够吸附和转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其分解和去除。

此外,共生体中的细菌可以通过分泌酶类物质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通过将有机物质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使其更易被藻类吸收和利用。

最后,共生体中的细菌和藻类之间的代谢产物交换也是促进污水处理的关键机制。

细菌通过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为藻类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提供给细菌进行降解反应。

这样的代谢产物交换使得整个共生体在处理污水染物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固定化菌藻共生体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和环境适应性。

《2024年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2024年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超标排放,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之一。

固定化藻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率及其机理,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固定化藻类技术是通过将藻类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和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1. 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固定化藻类、污水样本、固定化载体等。

设备包括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固定化藻类的制备:选用适宜的固定化载体,通过吸附、包埋等方法将藻类固定在载体上。

(2)污水处理实验:将固定化藻类放入含有不同浓度氮磷的污水中,进行光照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及氮磷去除效果。

(3)机理研究:通过分析固定化藻类的生理生化指标、氮磷代谢途径等,探讨其去除氮磷的机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定化藻类的生长情况及氮磷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藻类在污水中生长良好,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逐渐增强。

当污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时,固定化藻类的生长速度和氮磷去除效率均有所提高。

2. 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机理(1)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固定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其还能分泌一些酶类物质,促进氮磷的降解和转化。

(2)氮磷代谢途径:固定化藻类通过吸收、同化、排泄等过程,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

其中,氮的代谢主要涉及硝化、反硝化等过程,而磷的代谢则主要涉及吸收、释放、储存等过程。

通过这些代谢途径,固定化藻类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邹万生;刘良国;张景来;杨品红;尹富士【摘要】对比研究了藻菌混合包埋(MI)和藻菌分层包埋SI1(藻外菌内)、SI2(藻内菌外)固定化藻菌对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温度对3种处理脱氮去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处理72 h MI与SI2对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20%和90.77%,显著高于SI1.MI与SI1的去磷效果显著强于SI2,处理72 h后2者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4.78%,SI2仅为32.09%.当[光]照度<6 000 lx时,SI2氮去除率在88%以上,显著高于MI与SI1;[光]照度>6 000 lx时,SI2与MI对氮的去除率均高于89%,显著高于SI1.MI与SI1对磷的去除率在85%以上,显著高于SI2.MI、SI1、SI2去除氮、磷的最佳温度为20~30 ℃.【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26)006【总页数】5页(P574-578)【关键词】混合包埋;分层包埋;固定化藻菌;水产养殖废水;氮;磷;去除率【作者】邹万生;刘良国;张景来;杨品红;尹富士【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藻菌固定化(algae-bacteria immobilization,AB I)技术是一门从生物技术领域延伸开来的新兴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菌和藻的协同作用,通过适当的技术处理来净化被污染的废水,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由于其具有较高微生物浓度、易于固液分离、不易受毒物影响、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得到比较广泛地应用[1-6]。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污水中的氮、磷元素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亟需寻找有效的去除方法,以减少污染。

藻菌固定化技术是将活性物质结合在植物或生态基底上的一种新型生态技术,把其应用于污水处理,清除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从而消除环境污染的后果。

为了研究藻菌固定化技术在污水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特性,本实验采用藻菌固定化技术,研究氮磷在污水中的去除效率。

实验中,应用了不同类型的藻、菌等生物体,以确定藻菌固定化技术在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藻菌固定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中植物和菌种类的不同,对氮磷去除效率也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不断尝试可以找到最佳组合,以达到最大的去除效果。

本项实验结果显示,藻菌固定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从而起到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藻菌固定化技术有助于减轻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有助于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藻菌固定化技术也有一些缺陷,如去除效率受水质的影响很大,如果设计不当也容易出现局部污染的现象。

另外,目前藻菌固定化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降低成本,以使得技术更具有经济效益。

本研究是一项初步研究,只是概括地研究了藻菌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清除氮磷营养物质的效果。

未来,必须采取更多的实验和技术改进,以进一步开发藻菌固定化技术,使之更具有通用性,更有效降低污染。

综上所述,藻菌固定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未来,必须有更多的实验和技术改进,使其更为经济和有效。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去除效果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去除效果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去除效果常会庆;王世华;寇太记【摘要】为了探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采用固定化光合细菌进行人工模拟的富营养化水体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比对照可明显地降低水体中的养分.19d的处理时间,TN、NH4-N、NO3-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94%,79.84%,78.80%,62.95%,78.06%,并且接种光合细菌对水体中的藻类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光合细菌增加了水体的DO和pH值,同时也提高了硝化率以及光合细菌数,而水体中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与水体中养分的去除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可以起到去除养分的目的.【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0(026)003【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富营养化;固定化光合细菌;养分去除【作者】常会庆;王世华;寇太记【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近年来,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1],中国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已威胁到饮用水的供应和安全,即便在水源丰富的地区也由于水质的下降导致淡水缺乏。

美国2048个水体中,大约有61%的水体TN、TP含量没有达到EPA标准[2]。

我国污水处理厂的N、P排放标准(GB18918—2002)分别为15mL/L和1.5mL/L,也已经超出地表三类水质要求的30倍。

如果这些污水没有进行深度处理就直接排出,势必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甚至会引起许多位于较偏僻山区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3-4]。

因此,发展新的、投资较低的技术来去除污染水体中过量的养分是必要的,以便重新建立起一个健康并具有自净能力的水生态系统。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近年来水污染的严重性日益加剧,致使水体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持续超标是水污染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如何有效的及时的去除氮磷营养物质成为当今水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藻菌固定化技术正成为当今水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去除氮磷营养物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菌固定化技术的定义藻菌固定化技术,简称藻固技术,是一种利用藻类固定化技术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的技术,其藻类的固定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生物除藻、物理除藻和化学除藻。

2.菌固定化技术的历史藻菌固定化技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发明,当时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现象,藻菌固定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污染物去除技术,当时日本就开始研究藻菌固定化技术,并得到了一定的成果。

3.菌固定化技术的特点藻菌固定化技术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藻类的生物特性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又可能利用其生长促进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净化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投资少、无毒无害、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

4.菌固定化技术在氮磷营养物质去除方面的应用氮磷营养物质是水污染的重要因素,而藻菌固定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

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藻类的生理特性吸附氮磷营养物质;二是利用藻类的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氮磷营养物质,使其变成更容易去除的物质,以此可有效的减少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有效的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5.菌固定化技术对污水治理的作用藻菌固定化技术在污水治理中可以大大提高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同时不会产生副产物,不仅能去除氮磷营养物质,还可以净化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

藻菌固定化技术还可以作为污水处理技术的一部分,使污水更好地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的保护水体环境。

6.论藻菌固定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污染物除藻技术,特别是在去除氮磷营养物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藻菌固定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水污染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藻菌固定化技术可以有效的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更多的研究需要从优化固定化条件和藻类选择方面着手,以更好的发挥藻菌固定化技术的潜力,从而为改善水质污染做出贡献。

藻菌包埋固定条件优化及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_Effects_of_Optimized_Encap

藻菌包埋固定条件优化及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_Effects_of_Optimized_Encap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水污染及处理, 2021, 9(4), 155-16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1 in Hans. /journal/wpt https:///10.12677/wpt.2021.94019藻菌包埋固定条件优化及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李安琦,马晓君,安晓倩,刘志媛,王永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 海口收稿日期:2021年9月14日;录用日期:2021年10月14日;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2日摘 要本研究以不同配比的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为复合载体材料制备包埋藻菌的凝胶球,首先以凝胶球的抗压强度和机械强度为指标筛选最佳配方为PVA 5%:SA 1.5% = 1:1.5。

以优选配方包埋热带海域筛选的广盐性小球藻Chlorella sp. HNC11和假单胞菌,以及活性污泥,测定几种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模拟污水中4NH -N +和TP 的去除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固定化菌球和固定化藻–菌复合球在6小时内,三种固定化小球均显著降低了富氮磷水体中的N/P 。

配方I (4% PVA 和1.5% SA 的比例为1:1.5)制备的藻球和配方III (5% PVA 和1.5% SA 的比例为1:1.5)制备藻–菌球表现出最高的4NH -N +去除效率,6小时去除率为8.99%,TP 去除效率分别为71.27%和73.02%。

以配方I 制备的菌球表现了最高的TP 去除率,为73.93%。

关键词藻菌共生体系,固定化,包埋技术,铵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Effects of Optimized Encapsulation Formulations of Microalgae and Bacteria on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Anqi Li, Xiaojun Ma, Xiaoqian An, Zhiyuan Liu, Yongqiang Wang *Oceanographic Institut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Received: Sep. 14th , 2021; accepted: Oct. 14th , 2021; published: Oct. 22nd , 2021*通讯作者。

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深度净化

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深度净化
a t iilwa t wa e .Th e v l fii n i so mmo i — i o e n r h — h s h t y i r i ca s e t r f er mo a f e c e fa e c na n t g n a d o t o p o p a eb mmo i z d ag ewih r bl e la t i d fe e ta e a d s a v t n t n t h n e f t e c n e to h o o h l a we e s u id i h s p p r ‘h i rn g n t ra i i f o me a d i c a g s o h o t n fc l r p y l r t d e n t i a e . F e s r s l s o h tt e p rf a i n e fce ce fa e u t h ws t a h u ii t fii n is o mmo i — ir g n a d o t o p o p a e b mmo i z d a g e i c o n a n t o e n r h — h s h t y i b l e l a n a i s a i n r h s r i h rt a h ti ne p n n il h s ;t es a v to r a me ti c e s s t er mo ig r t s t t a y p a e a eh g e h n t a n a x o e t a e h t r a i n t e t n r a e i e v n a e o ap n l
o mmo i— i o e n rh — h s h t , el o cn d ss tre o 8h u sc no ti ih r I ̄ N a d f a nant g n a do t o p o p ae c l f e e e r s S mu a v d fr4 o r a b anhg e N - 一 n s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lu a in e , iig 1 0 8 ) u t r lSce c s Bej n 0 0 1
Ab t a t Ch or la pyr n i s was i mobiie ih e f ci e m ir or n s s ( sr c : l el e o do a m lz d w t fe tv c o ga im EM ), a tv t d s u ge, c ia e l d EM — a tv t d sud e pe tv l nd m a nt l a c e i m m ob l a i u c ia e l ge r s c ie y a dei o a g e ba t ra i ii ton r bbe a lund rt e s m ec dii s, t e e z rb l e h a on ton h s aga a t ra i m ob l e ub rbalw e ec le l e b c e i m ii d r be l z r al d CE 。CA ,CEA ors or. CE 。CA nd CEA e e a le orte t f h t a w r pp id f r a — m e f p a lm us e qua ulu e wa t w aer he 96 h ofs c e sv l x rm e tw a on c e t n- m be nto e r s la c t r s e t ,t u c s i e y e pe i n sc du t d wih no e dde d aga a t ra bal( M ) ast ontolg o o ive tga e hee f c flg nt nst nd t m pe a ur n l e b c e i l N he c r r up t n s i td t fe to ihti e iy a e r t eo TP ,TN
度 影 响实 验 中 ,E 藻 菌胶 球 的 TN去 除 率 在 400l 时 达 到 峰值 (14 )T C A 0 x 9. 1 , P去除 率 在 500I 达 到 峰 值 (3 4 % )C C 藻 0 x时 8. 9 ; A、E 菌胶 球 的 T T N、 P去除 率 都在 50 0l 时 达 到 峰值 。() E C C 0 x 4 C A、 A、 E藻 菌胶 球 的 最适 脱 氮 温度 在 2 5℃ , 而最 适 除磷 温 度 在 3 O℃ 。
关 键 词 有 效 微 生 物 菌 群 活 性 污 泥 小 球 藻
T T N P
Pe f r a e o m m o iie g e b ce i o ro m nc f i b lz d ala - a tra f r TN d TP e o al r m p a lm u s l q c lur se tr Z0 U an r m v f o e r se a ua u t e wa t wae
度 对 3者脱 氮 除磷 的影 响 , 同时 以 无包 埋 藻 菌胶 球 作为 对 照 组进 行 9 6h持续 去 TN、 P实验 。结 果 表 明 : 1C A 藻 菌 胶球 的 TN、 P T ()E T
的去 除 效果 总 体 比 C C A、E藻 菌 胶球 好 。() 光照 度 为 50 0I、 2在 0 温度 为 2 x 5℃ 、 力 负荷 为 0 1m3 ( 水 . / m2・ ) 光 暗 比为 1 s、 2h:1 的 固 2h 定 实 验 条 件 下 , E C 和 C 藻 菌 胶 球 的 T 去 除 率 峰 值 分 别 为 9 . 6 、8 o % 、o 4 % , P 去 除 率 峰 值 分 别 为 8. 7 、 C A、 A E N 1 1 8. 7 8 . 5 T 4 6
摘 要 将小球藻与有效微生物菌群( 简称 EM 菌)小球藻与活性污泥、 、 小球藻与 E 菌及活性污泥在 同等条件下进 行固定化处 M
理, 形成 藻 菌 胶球 ( 别 简称 为 C 、 A、 E 藻菌 胶 球 )研 究 了 3种 藻菌 胶 球 对珍 珠 蚌 养殖 废 水 中 TN、 分 EC C A , TP的去 除 效 果 以 及 光 照 度 、 温
7 .8 、78 。8 4 ,A 与 C C A与 C 6 2 7. 1 ~ ohC E、 E E藻 菌 胶球 对 珍 珠蚌 养 殖 废 水 的 T 去 除 效 果 具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时 段 是 C N 该 E藻 菌 胶
球 特 殊 的“ 应期 ” 整 个过 程 中 , E C C 适 C A、 A、 E藻 菌 胶球 的 T P去除 效 果无 显 著 性差 异 , E藻 菌 胶球 也 无 “ 应 期 ” C 适 现象 发 生 。 ( ) 照 3光
Wa se g LJ Lin g o ZHANG J n ai w N s i , n h n , U a g u , igl , Fu h 。WANG n i , ANG n o g ( . c o l0 We bn Y Pih n . 1 S h o 厂L S in e ,Hu a ie st fArs n in e Ch n deHu a 1 0 0; . c o l f v rn n ce cs n nUn v r i o t a d Sce cs, a g n n 4 5 0 2 S h o En io me t& Nau al — y o tr Re su c s o re ,Re mi i est f Ch n Bej n 0 8 2; . n t u eo a tPr tcin,C i ee a my o Agr— n nUnv riy o ia, iig 1 0 7 3 I si t f Pl n oeto t h n s de f Ac i
环境 污 染 0 1年 3月
固定 化 藻 菌对 珍 珠 蚌 养 殖废 水 中 T N和 T P去 除 效 果 的影 响 *
邹 万生 刘 良国 张景 来 尹 富士。 王文彬 杨品 红
( . 南 文 理 学 院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南 1湖 湖 常德 4 50 ;. 国 人 民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 京 1 0 7 ; 1002中 北 08 2 3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 京 10 8 ) . 北 0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