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毓川—地质工作和地质队伍去向的探讨
周立伟院士喜迎科教活动60年暨80华诞

周立伟院士喜迎科教活动60年暨80华诞
王继红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2(000)020
【摘要】9月18日,“德业双馨,桃李满园”。
庆祝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周立伟教授从事科教活动六十年暨80寿辰座谈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教授出席座谈会。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王继红
【作者单位】《科学中国人》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6
【相关文献】
1.鸿志立山川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2.地矿赤子——祝贺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
3.热烈祝贺张国伟院士7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48周年
4.热烈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5.庆祝游效曾院士80华诞暨教学研究60周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与资源》编辑委员会

《地质与资源》编辑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林学锤陈毓川毛景文金之钧吴福元叶天竺张洪涛马志红张允平主编:李志忠编辑委员会:鲍庆中郦志波陈仁义陈树民陈树旺戴慧敏 A.N.季登科(A.N.Didenko)[俄罗斯]丁秋红付小飞葛文春巩恩普 A.V.格雷班尼科夫(A.V.Grebennikov)澈罗斯]郝梓国何展翔李锦轶李景春李永飞李志忠吕庆田辛格勒(Baatar Munkhtsengel)[蒙古]朴贤旭(Pak Hyon Uk)[朝鲜]庞忠和沙德铭邵军邵芸孙丰月孙革孙友宏孙跃武孙中任王登红王建民王青海王涛王晓光邢树文徐学纯许建东许天福杨忠芳岳中琦(Zhong-qi Yue)[中国香港]张大权张立东张泉张哲赵爱林赵勇胜朱群编辑部:张哲李兰英李秀荣黄欣周丽地质与资源第二十九卷地质与资源(双月刊,1992年创刊)第29卷第1期GEOLOGY AND RESOURCES(Bimonthly,Started in1992)Vol.29No.1第一期二O二O年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编:李志忠编辑出版:地质与资源编辑部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80号邮政编码:110034电话:024-********传真:024-********电子邮箱:dzyzybjb@网址:http://www.dzyzyzz.c om印刷:沈阳市崇山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国内发行:地质与资源编辑部国外发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北京782信箱)Responsible Authority:China Geological SurveySponsor:Shenyang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CGSEditor in Chief:LI Zhi-zhongEditor and Publisher:Editorial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RESOURCESAddress:No.280North Huanghe St.,Shenyang110034,China Telephone:+86-24-81847127Fax:+86-24-81847127E-mail:dzyzybjb@http://Oversea Distributor:China National Publishing Industry Trading Corporation(P.O.Box782,Beijing,China)ISSN1671-1947CN21-1458/P国内外发行2020年2月出版国内定价:15.00元国外定价:US$6.00。
浅谈制约深部找矿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
基础因素( 矿理论 ) 成
现 阶段 ,世 界 上 成 矿 理 论 研 究 日渐 深
入和丰富 ,新 的矿床成 因理论和认识不断 出现 , 如深部 流体( 成矿) 用理论 、 作 矿床成 矿系列理论 、矿床模式 理论 、地质力学理 论、 地质异 常理论 、 成矿系统理 论 、 地球化 学块体理论等 ,它们的出现及发 展对 深部 找矿突破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没有运 用成 矿理论进行深部找矿 ,就会 失去深部找矿 的基 础 , 找矿工作进 入乱找 、 难找 、 找不 到 的局面 。成矿理论是制约深部找矿的基础
大 ,深部找矿 中的成矿理论只是在宏 观上 代 找矿技 术体系 尚未建立 的情况下 , 如
存在及 矿体存 在的形 态分 布 ,然后 实施工 指导地质人员选择大范 围攻深 区域 ,在 新
一
H 、n gs 等矿床来说尤为如此。因此 , 地壳深 程验证 。能直接指示 矿体存在 的信 息及 矿
体存 在形 态分 布 的信 息称 为直 接矿 化 信 息。该信息成功提取与否关系到找矿的重 大突破。上世纪 5 0~7 0年代 , 地质人员 采 用直接找矿方法 , 发扬艰苦奋斗 的精神 , 勤 跑野外 , 用双脚去发现地表露头 , 凭着丰富
流体活动 的地 方就有形成 矿床 的可能 , 与
流体 运 动 密 切 相关 的 A 、 gz 、 u s 、 u A 、n c 、b 部 ,在一定 的构造岩性条件下发生矿化富 集、 形成矿体应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 地质人 员从 已知矿 田 、 矿带 、 矿床开展深部探矿工 作提供 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2 .矿床 成矿 系 列是 指在一 定 的地质
找矿直接信息特性 的延 续 ,起 着独特的作
对我国岩矿测试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2011年8月August2011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0,No.4391~392收稿日期:2011-07-03;修订日期:2011-07-25作者简介: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
文章编号:02545357(2011)04039102 专家论坛对我国岩矿测试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陈毓川(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陈毓川(1934年—),浙江省平湖市人(原籍宁波)。
矿床地质专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
曾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大洋协会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第九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
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委主任、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
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阿尔泰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外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成绩突出。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
1986年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工作者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09年获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
黄河北煤田煤层下富铁矿深部找矿成果及重要意义

第32卷12期中国煤炭地质Vol.32No.12 2020年12月COAL GEOLOGY OF CHINA Dec.2020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20.12.02文章编号:1674-1803(2020)12-0008-05黄河北煤田煤层下富铁矿深部找矿成果及重要意义王怀洪1,2,3,4,周明磊2,3,4,朱裕振2,3,4,沈立军2,3,4(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济南250104; 2.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济南250104;3.中国地球物理协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4;4.山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济南250104)摘要:黄河北煤田内发育煤、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矿产,近年该厚覆盖区煤系下取得富磁铁矿深部找矿重大新发现。
在系统分析该煤田成矿地质条件和多种矿产资源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多矿产成矿地质作用,总结了各矿产之间的联系。
面临巨厚覆盖层深部找矿难题,基于以往勘查经验,提出了多种矿产协同勘查的找矿思路,总结了重磁电震多种地球物理信息融合的找矿方法,建立了“资料融合分析+重磁联合反演+电震层界约束+钻探深部验证”的多手段综合探矿体系,为相似地区找矿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富铁矿;煤层;协同勘查;信息融合;深部找矿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ACoal Underlying High-grade Iron Ore Deep Part Prospecting Results and Significancein Huanghebei CoalfieldWang Huaihong1,2,3,4,Zhou Minglei2,3,4,Zhu Yuzhen2,3,4and Shen Lijun2,3,4(1.Shandong Bureau of Coal Geology,Jinan,Shandong250104;2.Shandong Provincial Coal Geological Planning,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Jinan,Shandong250104;3.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Key Laboratory of Coalfield Geophysics,Shandong250104;4.Shandong Provincial Academician Workstation,Jinan,Shandong250104)Abstract:In the Huanghebei coalfield have developed coal,CBM and shale gas etc energy minerals.In recent years,under the thick overburden coal measures,through deep part prospecting has important new findings of high-grade magnetite.On the basis of systemat-込analysis of the coalfield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multiple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results have discussed multiple mineral ore-forming geological processes,summariz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s.Facing the extra-thick overbuiden covered deep part prospecting hard nuts,based on previous exploration experiences have proposed multiple minerals collaborative prospecting thinking,summarized prospecting method to fuse gravitational,magnetic,electric and seismic etc multiple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together;established“data integration analysis+gravitational magnetic cooperative inversion+electro-seismic layer interface restraint+drilling deep part verification”multi-means integrated prospecting system and provided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prospecting in similar condition areas.Keywords:high-grade iron ore;coal seam;collaborative prospecting;information fusion;deep part prospecting0引言黄河北煤田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跨德州、济南、聊城等地,是鲁西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⑴,但区内中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⑵,局部煤层常受岩浆岩侵入影响而变质[I]。
2023年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地质工程师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地质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良好的职业前景。
本篇文章将就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调查分析。
一、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1.地质勘探与发展地质工程师在地质勘探与发展领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地质勘探是评估一个石油或天然气储层的能力,它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行实地考察,还需要进行各种测试。
地质工程师必须了解地质勘探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确定最佳的勘探位置、找到最佳的保管和提取方法。
2.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学专业毕业生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分析地质实验数据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品质和利用方法。
此外,地质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还可以负责矿物提取和矿物处理,以确保矿产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3.环境保护地质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地下水和土地污染的监视和处理来维护环境安全。
他们还可以在环境影响评估中扮演关键角色,以确保规定和准则得到充分遵守。
此外,地质专业背景的人员还可以参与矿物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科学研究地质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从事矿床成因、地质构造、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工作,他们可以应用自己所学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展前沿领域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并推进学科的发展。
二、地质学专业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管理的迫切需要、地质勘探技术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需求都为地质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根据相关合作单位调查,地质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前景非常广阔,并且就业市场前景较好。
随着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地质学专业日益增加的时候成为一个重要的需求市场。
由于矿产资源的消耗和不断减少,所以对于寻找现有和新的矿产资源也是迫切的任务,而地质专业背景的人员则能够担当重要角色。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举办东昆仑地质找矿研讨会

7月 2 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 听 取省 国土资 源厅 关于全省矿产 资源勘查 开发情况的汇报。骆惠宁省长 , 徐福顺 、 骆 玉林 、 高云龙副省长听取汇 报 , 分别就做 好下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提出要求 。 骆玉林副省长指出 : 青海省现有可供 配置的大型矿产资源比较少 ,一要借鉴山 西等省区的好经验 , 加大对省内探矿权 、 采 矿权的整合力度 , 搞好矿产 品深加工 , 延伸 产业链。 二要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 抓好整 装勘查 , 争取早 日 取得地勘新成果。 高云龙副省长指 出: 矿产资源勘查开 发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事关十二
五规划 目标顺利完成 , 这几年地勘工作力 度不断加大 , 取得 了一批 重要地勘成 果 , 特别是 “5 ” 3 8 地勘 目标取 得新进展 , 在地
勘资金投入 ,积极创新地勘 工作体制 机 制。 国土资源厅 和省财政厅要协商研究 省 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省级地勘基金的作用 , 起到拉动社会 资金投入 的效果 。二要进 一步规 范勘查开发秩序 , 形成资源配置的 良性机制 , 并要充分考虑与后续产业相结 合 的问题 。 徐福顺副省长指出 : 当前可供 配置 的 矿 产资源不多 , 一要 以“ 5 ” 质勘查工 38地 程 为抓手 , 尽快取得地勘新成果 , 向省委 、 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二要抓好 “ 非 热 门” 类但储量大的资源 , 如石英砂 、 天青 石、 芒硝等资源 的开发利用 , 做好下 游产
力 员 倒 洛 , 铂’ 十 一 届 八 仄 仝 头 虿
^
会 精神,一 加 海 州 产 源 星 进 步 大 北 矿 资 耍
第五届全国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会议手册 网挂版本

汤中立 小岩体成矿体系
裴荣富 找大矿、超大矿的新认知
12 月 9 日下午 14:00-18:10 ························································云安会堂三楼报告厅
时间 14:00-14:30 14:30-15:00 15:00-15:30 15:30-16:00 16:00-16:10 16:10-16:40 16:40-17:10
开幕式、大会报告
云安会堂三楼报告厅
专题 4:分散、稀有、稀土元素及铀成矿作用 专题 5:碰撞造山与成矿
云安会堂二楼 1 号厅
专题 7:地质流体与成矿 专题 2:地幔柱活动与成矿作用
云安会堂二楼 2 号厅
专题 9:成矿作用示踪及成矿年代学
云安会堂二楼 6 号厅
专题 13:重要矿产和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预测 理论和方法
蒋少涌 钦杭结合带 A 型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肖文交 中亚山弯构造及其成矿
大会报告:报告 25 分钟,讨论 5 分钟。
工作人员:温汉捷、沈能平、齐有强
3、分会场报告
1、专题会议主题发言时间为 30-25 分钟,其中报告 25-20 分钟,讨论 5 分钟。专 题会议一般发言时间为 20-15 分钟,其中报告 15-12 分钟,讨论 5-3 分钟。
二、会议指南 ························································································· 5 1、会议日程、会场安排和餐饮安排 ·············································· 5 2、开幕式、大会报告和闭幕式 ······················································ 6 3、分会场报告·················································································· 7 4、野外地质考察 ············································································ 22 5、会务组联系方式 ········································································ 28 6、其它注意事项 ············································································ 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储量增加,国内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2006年开始资源储量全面增长
年份 矿种
煤 炭(亿吨) 铁矿石(亿吨) 锰矿石(亿吨) 铬矿石(万吨) 镍 矿(万吨) 铜 矿(万吨) 锌 矿(万吨) 铅 矿(万吨) 铝土矿(亿吨) 钨 矿(万吨) 锡 矿(万吨) 锑 矿(万吨) 金 矿( 吨 ) 钼 矿(万吨) 银 矿(万吨)
3、从事矿产勘查-开发的地质工作队伍进入生产经营类, 实行企业化,国家要给予企业化的政策及资本金。
目前会是两头小,中间大。
结论:
有中央及地方领导部门的重视与 有力的领导,有地勘队伍的主动努 力,我国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体改 总形势是乐观的。
四、为加强地质工作及顺利推进地 勘队伍体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包括矿产勘查) 需进一步统一认识,地质矿产工作必须持续稳定 地保持一定强度,是国家发展事业中的重要工作 领域,要提高社会地位,要用国家法律法规加以 保障,要有国家局来统一领导组织,要有国家地 质工作计划、规划,要有稳定地国家财政科目经 费。
其他总公司还是采取勘查开发分离,勘查靠国家,改 革靠地勘单位自身多种经营的途径,进展很慢,困难重 重。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加大地勘队伍体改力度。 大部分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进行企业化改革。 特别是2011年中央发布分类推进改革指导意见,要 求2020年完成。 2012年6-7月八部委联合对地勘单位体改作了调研, 肯定了地勘单位巨大贡献,了解了存在问题,建议制 定具体政策促进地勘行业改革发展。
(二)面对地质矿产工作第三萎缩期的来临, 国家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
建议政府适当下调矿业税,对濒危矿业企业 适当补贴,对矿产勘查加大投入,保持矿产勘查 的必要强度,弥补市场企业投入的减少。要改变 国家不投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观念,要从国家实际 需要出发来决策。
2006年 资源储量 11597.79
607.26 7.91
1010.82 801.39 7047.77 9710.94 4141.36 27.76 558.35 476.72 225.06 4996.9 1094.21 14.39
2014年 资源储量
15317 843.1 12.2 1162 1016.9 9689.6 14486 7384.9 41.5 720.5 418.9 284 9816 2826 23.7
6、2013-今,面临第三个萎缩期
受国际、国内矿产品价格下跌,国内一些重要矿 产产能过剩,矿业市场企业对矿产勘查投资较快 下降,中央地勘基金自2014年后停止运行、中央 财政不投矿产勘查等因素影响,国内找矿强度明 显下滑,国有地勘队伍找矿工作项目减少,影响 了经济收入,面临困境。
2013-2015年固体矿产勘查资金结构(亿元)
要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特别是局级单位主动性,上 下沟通,内部调整,有序进行。
(四)地勘队伍体制改革要适应目前与今后 地质工作需求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致可分三部分:
1、为国家、社会从事公益性、基础性地质来自伍。 公益一 类,国家全额支撑。
2、从事既为国家、社会,亦为市场所需的地质工作队伍, 可属公益二类,国家差额支撑。
2、矿产资源勘查,需要稳定持续,勘查重点矿产将不断调 整。
3、环境地质工作(包括水工、工程地质)包括环境 地质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任务将日 益加重。
从需求分析,目前国有地勘队伍从数量和业务素质 上都还有待加强。
(三)适应国家发展不同阶段对地质工 作的需求,适时主动调整队伍工作结构 是必行之道。
● 1979年恢复地质部 ,1982年改名为地质矿产部 ● 1979年成立武警黄金指挥部部队 ● 1983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 1991年化工部成立地质矿山局 ● 1979年至1985年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区划工作 ● 1985年,全面部署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工作 ● 地质队伍1990年底达到112.15万人(其中石油部门 44.41万人)。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1942年后又成立矿产测勘处(归属资源委员会), 谢家荣任处长。
新中国成立前从事地质与矿产勘查的地质人员共 有290多人,14台钻机。
(二) 新中国的地质工作可分六大阶段,三 起三落
1.建国初期快速建设发展阶段(1949-1965年) 2.“文革”期间无序萎缩阶段(1966-1976年) 3.“文革”后发展阶段(1977-1990年) 4.地质工作萎缩阶段(1991-2005年) 5.地质工作发展阶段(2006-2012年) 6.地质工作开始萎缩(2013-今)
1998年 资源储量
10073 459.0 5.42 1027.0 720.57 6291.9 9187 3488.2 22.63 532 364.6 269.4 4110.2 836.1
2002年 资源储量
10191 579 6.87 1011 813 6752 8781 3797 25.02 578 481 209 4538 985 8.49
2、“文革”期间第一个萎缩期(1966-1976年),地质工作 受到冲击 ,有一段时期处于无序领导状态
● 1970年地质部撤销,并入国家计委,成立国家计委地 质局,部属地勘队伍下放到省、区、市政府管理
● 1975年9月,设立国家地质总局
3、文革后第二个高潮(1977-1990年 ), 地质工作恢复发展期
1990年底,原地质矿产部的40万地质队伍既搞区域性 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调查,亦搞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是 主要部分,工业部门的地勘队伍71万人,其中油气勘查 占44万人,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原地质矿产部的体改按1994年8月朱镕 基总理批示,分“野战军”与“地方部 队”,到1995年成立了地质调查局和集 团总公司筹备组。
1912年1月 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实业部矿务司,下 设地质科,由章鸿钊主持。
1913年,北京政府成立地质研究所,章鸿钊为所 长,至1916年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地质勘查骨干, 共计21人。
1916年,地质研究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 所长,正式开始地质调查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称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在 台湾保持至今)。
中国地
64283 调局 17631 642
8023
9345 13335 3837 5050 6399
2014年底属地 化地勘单位在 职职工
2014年底矿山 企业地勘队伍 职工
269622 16.2万
2014年 33.3万
八十年代初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发布后,地质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 改革就开始起动。改革的实质是地质工作实现分体运行: 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由国家实施;商业性包括矿 产勘查由市场为主运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地勘单位要 企业化。至今已达30多年。
4、第二个低谷期(1991年至2005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
● 1991—1998年,由于地质工作费用不足,地质勘查 工作规模日益缩小,全国钻探工作量1991年为341万 米,到1998年降到71万米。1997年底从事预算内地质 和固体矿产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职工仅为9.4193万人, 不到当年在职职工的1/5 (当年非油气在职职工为 53.9317万人)。找矿成果大幅下降,不少矿产储量出 现负增长。
总数
地矿
冶金
有色
武警
煤炭
核工 业
化 工
建 材
轻 工
1997年底在职 职工
539317 321112 28312 50873 11732 72032 39165 6918 7150 2022
1997年预算内 地勘工作在职 职工
2014年底中央 管理地勘单位 在职职工
94193 49399 5739 10078 3227 11293 5807 3541 3199 1910
1997 年 已 制 定 具 体 改 革 方 案 , 后 因 地 矿部撤销而未实施。
工业部门的地勘单位在1983年石油部改变为中国石油 集团总公司,从冶金部分出了有色金属部分,成立了中 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改为核工业集团总公 司,原部属地勘队伍均归入各总公司。
石油部门的40多万地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企业化,走 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国家给了公司探矿权,继续给了 探矿经费,给了探矿成果,总公司从1988年开始从开发 利润中提取勘查经费,据统计2000年油气勘查投入193亿 元,其中国家拨款不到12亿元,实现了勘查经费由公司 自筹。
如何面对第三期萎缩?广大地勘职工发扬三 光荣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找矿、为国民经 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非油气地勘职 工未能充分享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目前面 临艰难的体制改革,应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中央的重视是关键!
(二)地质工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 作,国家与市场都需要
1、中、高精度的基础地质调查(地、物、化、遥)服务于 找矿、城建、农业、海洋、工程建设等,服务领域在扩大。
1998—2005年
1998年4月8日,撤销地质矿产部,成立国土资源部, 地勘队伍属地化,地勘单位进入体改艰难时期。
1999年,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每年10亿元地调专 项经费,其中矿产勘查经费不足3亿。
2000年,各种渠道的矿产勘查投入12.46亿,当年钻 探工作量仅51.59万米,从事矿产勘查人员仅36345 人,矿产勘查进入谷底。
2002年7月,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中科院、 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召开“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 论坛,提出了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和对策建议。
2003年底,37位院士向中央提出加强地质矿产勘查 工作的建议,被中央采纳。
5、2006-2012年第三个发展期,资源储量大幅提升 ● 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 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地质工作会议 ● 2006年7月,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 ,之后省、区、市亦先后建立基金 ●2004-2010年,危机矿山勘查专项实施 ● 2007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三项矿产资源国情调查 ● 2008年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实施 ● 2011年国务院发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 ●2006年到2012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从74亿元增长到501亿元,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