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物质的溶解性最新课件PPT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各种瓶装有机溶剂如香蕉水、酒精、 苯等
清扫人员:第一步是先倒溶解剂(爱斯50专用清洗剂)。 第二步就是用铲刀把口香糖的表层给它铲碎,这么 反复地打,铲碎。第三步就是再次倒溶解剂。第四 步就是用铁刷子使劲刷。为了防止有的东西没刷掉, 所以第五步还得坚持倒溶解剂,再次刷,看差不多 刷掉了,最后一步一擦。
2、10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9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你发现了吗?
修摩托车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修车的师傅把沾满 黑色油污的双手先用一种淡黄色的液体洗,然后在 手上倒了一些洗衣粉,在水笼头下面搓洗,很快手 就洗干净了。
1、那种淡黄色的液体是什么?
归纳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返回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将其中 1支 试管加热至沸腾,然后分别加入5g硝酸钾,充分 振荡试管,观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问题:
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 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
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返回
问题:
1、你观察到现象是什么?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_27最新课件PPT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_27最新课件PPT
可得到该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
√( ) 3. 15℃时,任意一杯NaCl饱和溶液(底部无不溶固体)
中,水和NaCl的质量比都为100: 35
√( ) 4. 15℃时,从足量的NaCl饱和溶液(底部无不溶固体)
中恒温蒸发掉100g水,会析出NaCl晶体35g
6、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A、20℃时,18 g NaCl完全溶解在水中达到饱和, 则
温度/℃
S (g/100g水)
· 0.180
0.160
·
0.140
0.120
0.100
0.080
Ca(OH)2
氢 氧

温度 (℃)

0


20

60
·

100
S (g/100g水)
0.173 0.165 0.121 0.076
·
0
20 40 60 80 100
T (℃)
/ /
溶 200 解 度 190
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喷出?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T S ,P S
想一想
夏天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 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小结:
溶解度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溶解性

量 描
易溶 、可溶 、

NaCl的溶解度为36 单位
物质在20℃时溶解度表
物质
AgCl Ca(OH)2 KClO3
NaCl NaNO3 AgNO3
溶解度 (g/100g水)
0.00015 0.165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_10精选课件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_10精选课件

2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 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的质量 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___4_0___g。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是____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
2、机修工手上的油污为什么要先用汽油 洗一下?
油污在汽油中溶解性非常好,在水中很难溶解
应用
3、冰箱中取出的糖水底部有糖未溶解, 放置 一段时间后,糖就消失了,为什么?
温度升高,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 所以蔗糖继续溶解而消失
拓展视野
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毛料衣服干洗的 原理了吗?干洗剂要具备哪些性能?
干洗原理:油渍在水中的溶解性小,而在 一些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香蕉水) 中的溶解性大。

加热
续 溶

硝酸钾
加水




从上述实验可知,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 水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温度升高时, 在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溶解得也越多。
当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时,物质 所能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C.①②③
D.②③⑤
4.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 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B 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5.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含有未溶解的蔗糖晶 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 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 于饱和状态的是 A ,B溶液是否为 饱和溶液 无法确定 。
2.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

沪教版化学九年《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沪教版化学九年《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请各位专家多提 宝贵建议!
升温或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是浓 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 液。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 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即饱和溶液、不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间无绝对的 联系)
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种溶质,饱
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想一想:
现象:氯化钠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没有全部溶解。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 溶解性不同
实验2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植物油,
左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右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 分别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食用油溶解于酒精中,不能溶于水
中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 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3 两同学各向试管中加入3g硝酸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6)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6)

①增加溶剂(水) ②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蒸发溶剂(水)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溶质
熟石灰例外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结论: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1、溶质的性质 2、溶剂的性质 3、温度
溶液的状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和 不饱和溶液
溶质不能溶解的溶液; 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采用什么方法使硝酸钾溶解?
再加热,能使固 体都溶解吗?
再加水,能使固 体都溶解吗?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改变的因素
控制不变的因素
1、溶质
溶剂、温度
2、溶剂
溶质、温度
3、温度
溶质、溶剂
控制变量法
设计验证方案:
提供的药品、仪器
硝酸钾
碳酸钙
植物油

酒精灯
酒精
试管
实验方案:
硝酸钾
碳酸钙
植物油 植物油 硝酸钾





相同体积 水
相同体积 酒精 相同体积 水
探究结果溶质溶剂温度来自溶解性不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溶解的溶液;
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_2优品课件PPT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_2优品课件PPT
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溶解吗?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里。
怎样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下一个 定义呢?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 为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 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不饱和溶液。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 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 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2.20℃时,向100g未知浓度KNO3溶液中 加入5g KNO3后,一定正确的是 ( D )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中 加入 食盐 物质不再溶解, 加入其它物质能溶解吗?
饱和溶液的特征:专一性
想一想
已除去泥沙的粗盐中还含有一些可 溶性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等,可以 用氯化钠饱和溶液反复冲洗粗盐颗粒来 达到精制食盐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简便, 不消耗能源。利用该方法精制食盐的原 理是什么?
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些一定是饱和溶液?
(以硝酸钾为例)
3、降低温度至有溶质析出 2、蒸发溶剂至有溶质析出
1、增加溶质至不再溶解(溶质剩余)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溶质 偏少 1、增加溶剂 溶剂 偏多 2、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时:
温度不变时,可以改变溶质或溶剂的量。 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时,可以改变温度。
课堂练习
1、 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的事实是( D )
③⑤
其余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结论:有溶质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没有溶质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 不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实验桌上的药品”运用“控制变量法”, 仿照“实验一”,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这一结论 呢。
实验二: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_等__量_______的_食_盐______。 (2)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_等__量_____的__水_______和__酒_精___,振荡。 (3)观察__食_盐_____在_水________和__酒__精____中的溶解情况。
下,等质量的二份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
食盐和蔗糖,充分溶解后,蔗糖全部溶解
而食盐有剩余,说明相同温度下,不同物
质在相同溶剂中 能力不同。
3、在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放入等质 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 到冷水中仍有部分硝酸钾固体存在, 说明 对硝酸钾的溶解性有影响, 而且 越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就 越大。
思考: 实验操作步骤中什么条件控制不变?
通过控制溶质的种类、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还有温度不变 什么条件改变? 改变的是溶剂的种类 请讨论并描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二: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都加入_等__量________的__食__盐_____。 (2)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_等__量_____的__酒__精_____和__水____,振荡。
实验还表明:_一__定_条__件_下__,__物_质__在_水__中_的__溶__解_能__力_是__有__限_的__。
现在你能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了吗?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什么呢?
溶解性:通常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 解能力。
结论1:物质的溶解性与__溶__质__的_性__质______有关。
3.2.1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一:探究NaCl、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2克) 的食盐和硝酸钾固体。 (2)在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5毫升)水,振荡。 (3)观察:二种物质在水中“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思考:
实验操作步骤中什么条件控制不变? 什么条件改变? 这个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B.物质基本上都能溶解在水中,水是唯一能 溶解其它物质的溶剂
C.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溶解性通常会有 差异
2、 在等质量、温度相同的酒精与水中各放
入等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水
中的硝酸钾完全溶解,而酒精中有硝酸钾
固体剩余,说明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

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相同温度
(2)将雪碧饮料倒入试管中,并放在热水中观察 现象:______有__大_量_气__泡__________
结论4:气态物质的溶解性与__温_度__、_压__强__有关。
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实例
养鱼专业户张大伯,在闷热的夏天发现鱼塘里的鱼总是 要游到水面上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常常会出现大量鱼 死亡的现象,请大家给张大伯想一些办法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4、以下四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 中有一种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请把它找出来,并把它的代 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请同学们在“实验一”已有的硝酸钾溶液的 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 证实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并讨论具体 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三: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往“实验一” 的硝酸钾溶液中 ________加__入_硝__酸__钾_固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该试管,观察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吗?
一课回眸
一、溶解性:
一种物质在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2.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内因
3.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4.气体的溶解性还与压强有关
外因
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肯定相同
结论3:物质的溶解性与__温__度___有关。
实验四:探究影响气体(二氧化碳) 溶解性的外在因素
(1) 打开雪碧瓶塞,观察现象__有_大_量__气_泡__ 实验表明:__气__体_也_能__溶_解__在_液_体__(_水_)__中___
气体溶解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___食__盐___在_酒__精______和___水_____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食盐在酒精中__几_乎__不_溶____ 食盐在水中____溶__解_________ 实验表明:_同__一_种__物_质__在__不_同__溶_剂__中__的_溶__解_能__力_不__同_
结论2:物质的溶解性与__溶_剂__的_性__质_____有关。
控制变量法
设问: 实验操作步骤中什么条件控制不变? 通过控制溶剂的种类、溶剂和溶质的质量,还有温度不变 什么条件改变?
改变的是溶质的种类 这个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探究NaCl、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一:探究NaCl、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2克) 的食盐和硝酸钾固体。 (2)在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5毫升)水,振荡。 (3)观察:二种物质在水中“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实验现象:硝酸钾_不__完_全__溶__解_ 食盐_完__全_溶__解___ 实验表明:_不__同_物__质_在__同_一__溶__剂_(__水_)__中__的_溶__解_能__力_是__不__同。
实验现象:__硝_酸__钾_能__继_续__溶__解________ 实验表明:硝__酸__钾_的__溶_解__能__力__随_____温____度____的___升___高____而_____增___大_______
实验三:探究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往实验一中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钾。 (2)加热该试管,观察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吗? (3)将加热后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有什么奇妙 的现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