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生物三轮考前重点专题突破每天35分钟必练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工程简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专题复习

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专题复习

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专题复习【知识框架】【经典例题】【例题1】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其功能是。

(2)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其功能是。

(3)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

(4)该细菌在同化作用上的代谢类型是。

(5)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哪种细菌()A.霉菌B.酵母菌C.大肠杆菌D.乳酸菌【思路分析】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因此蛋白胨既作碳源又可作氮源。

该培养基不需补充生长因子。

各类微生物繁殖的最适pH是不同的,大多数细菌、放线菌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pH为7~7.5)中生长,而酵母菌和霉菌则适宜在偏酸性(pH为4.5~6.0)中生长,在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这条原则。

【规范解答】(1)乳糖、蔗糖、蛋白胨,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2)蛋白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3)水、无机盐(或K2HPO4)(4)异养(5)C【反思点拨】该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培养基的种类、配制原则。

解此题时要注意自养和异养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类型上的异同、在营养物质需求上的异同。

配制培养基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例题2】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提出问题: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作出假设: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素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

根据上述探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A.青霉素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2)青霉菌和细菌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寄生(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实验,其实验方法是:。

2024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11 发酵工程

2024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11 发酵工程

专题11 发酵工程内容导航高考感知:明考向知规律长难句突破命题趋势:知己知彼满分技巧知识必备:重点讲解(全面梳理)易错点拨难点突破1.果酒和果醋发酵改进装置及其分析2.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3.微生物数量的测定1.关于糖类和脂质的4点辨析2.关于蛋白质的5个易错点3.有关核酸的4个易错点限时检测:30min:及时训练与检测(压缩包中含有单独的检测卷,方便练习使用)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1.1 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11.2 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11.3 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11.4 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11.5 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11.6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11.7 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11.8 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3·山东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无菌技术、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023·山东泡菜的腌制、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2023·广东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2023·浙江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解读泡菜的腌制2023·山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023·北京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培养与菌种保藏2023·全国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无菌技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023·全国蛋白质的结构及多样性、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2023·湖南基因突变、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023·浙江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高考感知1.该部分内容的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属于年年必考的内容。

投坟学校备考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发酵工程简介

投坟学校备考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发酵工程简介

抢孝州均抛市投坟学校备考2021高效学习方案生物考点专项1.列举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2.简述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3.举例说出发酵工程的用。

一、生产实例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制造味精二、概念与内容发酵工程图示:三、用(1)不断通入无菌空气(2)搅拌,既能加速氧的溶解,又能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原料的利用率(3)连续培养:C N=3 1(4)严格控制温度、pH,当pH呈酸性时,会产生乙酰谷氨酰胺;当溶氧缺乏时,会生成乳酸或琥珀酸说明①谷氨酸发酵所用的培养基既是液体培养基又是天然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为菌体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培养条件的控制以及产物的提取。

天然培养基那么既能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又能降低生产本钱,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碳源是豆饼水解液和玉米浆;氮源是尿素和豆饼水解液;生长因子是生物素。

②搅拌的作用:一是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解在培养液中(称溶氧);二是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③发酵过程中温度上升的原因:一是搅拌器机械搅拌产热;二是菌体自身代谢产热。

深化拓展1.发酵的含义:上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而广义上的发酵那么包括有氧发酵(如氨基酸发酵)和厌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2.发酵的分类【例4】(2021·Ⅰ理综,6分)以下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那么会积累乳酸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C.从自然界别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解析] 此题考查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

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菌种需要经过筛选和适当的处理才能用于发酵工程,C错误。

在稳期,补充营养物质排除有害代谢产物可实现连续培养,从而提高产量,D正确。

[答案] C如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发酵罐结构示意图(1)图中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刺高考生物学科高三二轮复习策略《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冲刺高考生物学科高三二轮复习策略《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二轮复习策略综观近三年高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每年都有所涉及,并有分值加重趋势。

预测本专题有可能以简答题形式出现。

而本专题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知识点大致有16处,图有8处。

就此,本人提出如下复习建议,供同行商榷。

1.进一步强化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落实,把握关键字词。

例:‘一般’,‘通常’,‘大多数’,‘在``````范围内’,‘不足’等,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例1.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列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氧不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会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2.加强有关图表图像等分析理解,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一方面强化有关培养基配方的图表的分析运用能力(例略);一方面强化有关图像,图解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例2.右图是某细菌的生长曲线,下列措施符合微生物生产实际的是()A.2 3 4B.4时期菌体多样化,不适合获取菌种1C.3时期的长短与培养基容积的大小无关D.如果在1时期混入青霉菌,则3时期的值更高时间分析:选B。

为发酵工程提供依据的是群体生长规律。

稳定期3的长短与培养基的量有关,量越大,该期相应越长。

若在调整期混入青霉菌,将会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4为衰亡期,菌体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不适合获取菌种。

例3.用基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测定细胞数目,并在a、b两点分别加入两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两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a细菌数B.b点加入的营养物质对加合成有促进作用甲C.甲和乙两种酶都是诱导酶乙D.a b分析:选A。

考查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中酶合成的调节。

从图中曲线可知a,b加入均能影响甲,乙两种酶的合成,故两种酶均为诱导酶,其中a点加入物质能对酶乙合成起阻遏作用,b点加入物质对酶甲合成起促进作用,但抑制酶乙的合成不能说明对蛋白质的合成有阻遏作用。

高考生物三轮考前重点专题每天35分钟必练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工程简介试题

高考生物三轮考前重点专题每天35分钟必练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工程简介试题

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工程简介时间35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1.(2011·黄冈中学月考)认识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上常常用对数期的细菌作为菌种B.在稳定期中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产量C.连续培养延长了培养周期,从而提高产量D.调整期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解析:连续培养有助于延长稳定期,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答案:C2.如图是某细菌体内生产食品香料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物质G和食品香料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不会受到抑制B.若要大量合成食品香料,可对该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C.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不能消除对酶①的抑制作用D.图中三种酶都具有专一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当物质G和食品香料物质同时过量的时候,才能抑制酶①的活性,因此其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会抑制酶①的活性;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不会造成积累过量,则能消除对酶①活性的抑制。

答案:C3.(2009·四川理综)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素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解析: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合成氨,其所需的有机物由共生的豆科植物提供;青霉素属于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大量产生青霉素应该是在稳定期;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判断,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少量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

答案:C4.(2011·豫南九校联考)将10 mL酵母菌与培养液的混合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①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是出生率>死亡率②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4、1、3③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④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A.一项B.二项C.三项 D.四项解析:根据pH的变化趋势将取样顺序进行排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发酵工程背诵内容(1)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发酵工程背诵内容(1)
3.PCR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使用到的仪器叫什么?4.PCR扩增DNA的条件有哪些? 5.PCR的每个循环可以分为哪三步?每一步的温度大致为多少?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6.PCR时,引物与模板链的哪一侧配对?7.子链的合成方向?脱氧核苷酸加在引物的哪一端 ? 8.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以什么形式扩增? 9.一个DNA复制n次需要引物多少种多少个?10.一个DNA复制n次总共可形成多少个DNA ?其中含有引物的DNA有多少个?只含目的基因片段(不含黏性末端)的DNA有多少个 ?11.一个DNA复制第n次需要多少种引物?多少个引物?12.常用什么方法鉴定PCR的产 物?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1.PCR扩增DNA的原理是什么?2.电泳鉴定DNA的原理是什么 ?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分为哪四个步骤? 2.什么叫目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 1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什么? 14.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作用是什么?构建基因表达载 体的过程是怎样的?15.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有什么区别? 17.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18.农杆菌转化法适合把目的基因导入什么样的植物细胞?19.为什么要把目的基因插入农 杆菌的T-DNA?20.把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为什么要先用Ca2+ 处理大肠杆菌? 21.怎样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是否转录出mRNA和翻译出蛋白质? 22.如何从个体水平检测植物是否出现了抗病(虫)特性?
第1节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1.什么叫基因工程?P65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么?基因工程有什么优点? 2.重组DNA技术的用到的基本工具是哪三个?3.限制酶的主要从哪类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切割的化学键 是?4.EcoRⅠ限制酶和SmaⅠ限制酶切割DNA后,分别产生什么样的末端?5.DNA连接酶的作用?作用的 化学键?6.E·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分别来自什么生物?它们连接的末端有什么差异? 7.基因工程中用的载体起什么作用?作为载体要具备哪些条件?种类有哪些? 8.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只有原核生物才有质粒吗 9.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解旋酶、DNA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0.DNA粗提取的原理? 11.DNA和蛋白质在酒精中溶解性有什么差异?12.DNA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何关系? 13.鉴定DNA的原理?(条件?试剂?现象?)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闯关训练 4—5 发酵工程简介(带解析)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闯关训练 4—5 发酵工程简介(带解析)

闯关式训练板块基础过关1.2010辽宁沈阳模拟下列有关发酵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B.C.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pHD.答案:D解析:据发酵工程的产品类型可采用不同的分离提纯方法,如果是代谢产物,可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分离;如果是菌体(单细胞蛋白)可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分离、2.抗生素是制药工业利润最高的产品,抗生素的生产常采用的方法是(A.生物提取B.C.发酵工程D.答案:C解析: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成效十分显著,生产出了如抗生素等种类繁多的药品,3.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以保证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A.B.C.D.答案:D解析: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可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繁4.工业上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积累谷氨酸,应采取的最好方法是(A.B.C.D.答案:C解析: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够利用C6H12O6,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谷氨酸;谷氨酸合成过量,使合成途径中断;要提高谷氨酸产量的最好方法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能迅速5.在赖氨酸发酵中应用的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黄色短杆菌是如何选育的(A.B.C.D.答案:D解析: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黄色短杆菌能提高赖氨酸的产量,是理想的菌株,在生产6.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高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控制不包括(A.B.C.pHD.答案:D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

酶是自身调节,不属于7.2010江苏扬州模拟发酵过程中用一定的转速搅拌除能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外,还能增加(A.B.冷却水循环C.D.答案:D解析:在需氧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且要不断搅拌,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溶于8.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B.C.以缓冲液控制pH在5.0~6.0D.以酒精浓度8.答案:D解析:在连续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需随时添加新鲜的培养基,且培养液的pH要控制在5.0~6.0左右。

2024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含解析

2024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含解析

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例:(2024全国卷I)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肯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

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肯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 培育基。

回答下列问题:(1)M 培育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育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一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育基属于___________培育基。

(2)M 培育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供应了多种养分物质,养分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加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 培育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育,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 。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缘由是:。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DNA 、RNA(3)碘液淀粉遇碘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四周淀粉被水解,形成透亮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解析】(1)M 培育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说明M 培育基能满意真菌的生长,而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加入了链霉素的培育基能筛选出真菌,该培育基属于选择培育基。

(2)微生物生长须要多种养分物质除氮源外,还须要碳源、无机盐、水以及特别养分物质等。

氮元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加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和核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工程简介
时间35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2011·黄冈中学月考)认识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产上常常用对数期的细菌作为菌种
B.在稳定期中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产量
C.连续培养延长了培养周期,从而提高产量
D.调整期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
解析:连续培养有助于延长稳定期,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答案:C
2.如图是某细菌体内生产食品香料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物质G和食品香料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不会受到抑制
B.若要大量合成食品香料,可对该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C.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不能消除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D.图中三种酶都具有专一性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当物质G和食品香料物质同时过量的时候,才能抑制酶①的活性,因此其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会抑制酶①的活性;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不会造成积累过量,则能消除对酶①活性的抑制。

答案:C
3.(2009·四川理综)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素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
解析: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合成氨,其所需的有机物由共生的豆科植物提供;青霉素属于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大量产生青霉素应该是在稳定期;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判断,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少量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

答案:C
4.(2011·豫南九校联考)将10 mL酵母菌与培养液的混合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是出生率>死亡率
②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4、1、3
③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
④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A.一项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根据pH的变化趋势将取样顺序进行排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于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的pH不断下降,因此正确的取样顺序为2、4、1、3。

从图中数据分析可见,酵母菌数量的最大值为1210个/mm3,说明10 mL 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为1.21×107。

继续培养,随着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种群生长进入衰亡期,此时死亡率>出生率,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mm3。

答案:C
5.下列有关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整期是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酶的时期
B.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只在对数期产生
C.调整期、对数期和稳定期共同构成了菌体的“S”型生长曲线
D.衰亡期是微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最剧烈的阶段
解析:初级代谢产物可以在微生物生长的任意一个时期合成,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是在稳定期大量合成和积累。

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时数量达到最大,与之前的几个时期共同构成了菌体的“S”型生长曲线。

答案:B
6.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pH、溶氧量等关系如图所示,则在发酵罐中生产该食品香料时,应控制的培养条件是( )
A.通入无菌空气并快速搅拌
B.将温度始终控制在30°C
C.加缓冲液,控制pH始终在4.3
D.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应严格密封
解析:由于这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与代谢产物的产量都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发酵过程中不应通入无菌空气,应该将发酵罐严格密封。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与代谢产物的产量所需的最适温度和pH不同,因此,应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答案:D
7.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生产用菌种是对自然界分离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后获得的
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菌体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C.利用发酵工程可以生产某些种类的单克隆抗体和淋巴因子
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用蒸馏、过滤、沉淀等方法提取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用菌种的培育有多种方法,人工诱变育种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定向地改造微生物;单细胞蛋白指的是菌体本身;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不用过滤沉淀的方法提取。

答案:C
8.如下图表示发酵罐中各种因素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产生谷氨酸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