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资料

合集下载

有关黄河的资料介绍水文特征

有关黄河的资料介绍水文特征

有关黄河的资料介绍水文特征大河,全球第六大江河,我国第二长河,是华夏文明最关键的起源地,我国尊称其为“母亲河”,下边是我给你梳理的黄河的资料介绍,期待对你有效!黄河简介大河,我国北边江河,约长5464千米,水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千米。

全球第六大江河,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云贵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子山的扎曲,锦东庭园的卡日曲,和二十八宿福建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型。

自东向西各自流过青海省、四川、甘肃省、甘肃、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及山东省9个省(自治州),最终注入渤海湾。

大河上游以山坡地为主导,中上游以平原区、丘陵地形为主导。

因为江河中区流过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因而带入了很多的细沙,因此它也被称作全世界含砂量数最多的江河。

可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线给人类发展史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是华夏文明最关键的起源地,我国尊称其为“母亲河”。

每一年都是会生产制造类似十六亿吨细沙,在其中有十二亿多吨注入海洋,剩余四亿多吨长时间留到黄河下游,产生丘陵地貌,有益于栽种。

黄河历史变化大河的创造、问世、发展趋势受限于地史期限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造成的地质构造为外营力,以水文水利自然地理标准下自身造成的腐蚀、运送、沉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时间全过程中,健身运动不断,开拓创新。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与黄河下游的细沙沉积在远古时代地质时期就在开展,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危害与日俱增。

依据各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趋势环节: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十万年)古黄河问世发展期。

晚更新世(距今十万年~一万年)大河产生深海水体。

历史时期大河在上中游平原区流域,河堤也曾经历演化,有的变化还非常大。

如内蒙古自治区河套流域,1850年之前磴口下列,关键分成两只,北支为流行,走阴山下称之为乌加河,南支即今大河。

1850年香山嘴往北乌加河中下游堵塞断流约15千米,南支遂变成流行,北支已变成后套灌溉工程的退水沟。

【黄河简介及资料】关于黄河的资料和诗句

【黄河简介及资料】关于黄河的资料和诗句

【黄河简介及资料】关于黄河的资料和诗句黄河自古被誉为母亲,可见黄河的宽阔与厚爱。

自古文人也多为黄河作诗吟诵,有关黄河的诗句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一、有关黄河资料黄河简介黄河,是中国北部的一条大河,全长共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是世界的第五大长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是以山地为主,中下游是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及发展。

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资料

流域自然概况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黄河的资料

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全长: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²,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流经地形: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上中下游划分: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中国黄河历史简介

中国黄河历史简介

中国黄河历史简介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

中国的两条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达素齐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

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

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录得最高含沙量达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扩展资料:黄河河道变迁地质史演变考证,黄河属于较为年轻的河流,约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黄河流域还只有一些互不联通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和夺袭,经历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后,各湖盆间逐渐联通,形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距今约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黎阳宿胥口(今河南浚县西南)决徙,偏离禹河故道,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为史载大禹治水后黄河第一次大改道。

有关黄河的资料 (3)

有关黄河的资料 (3)

有关黄河的资料一、黄河概述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亚洲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沱沱河口,总长约5464公里。

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二、黄河历史黄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地。

然而,由于其泥沙淤积和频繁的洪水,黄河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害。

据历史记载,黄河的堤坝曾多次决口,造成大面积的洪灾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控制黄河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中国历代各朝代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清时期的“引黄入海”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的水位得以控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流经的地理环境多样,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平原地带,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

1. 青藏高原段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这一段属于青藏高原地区。

这里地势较高,河水湍急。

由于地势较高,冰雪融水和降雨形成的河水较多,所以黄河在这段流程中的水量较大。

2. 黄土高原段黄土高原是黄河流经的主要段落,它覆盖了陕西、山西等地。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这一区域经常受到黄河的泥沙淤积,因此黄色的河水是黄河的标志。

3. 平原段黄河的最后一段是平原段,流经河南、山东等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黄河在这一段的水量较小,但泥沙含量依然很高。

由于地势平坦,黄河的洪水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

四、黄河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1.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黄河文化是指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包括黄帝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遗址和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人教版小学语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资料)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资料

黄河的资料

黄河的资料黄河简介: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最著名的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最壮观的瀑布.壶口瀑布在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的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有关黄河的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关的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成语:【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生物资源】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经济鱼类为鲤、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自然特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和炎黄的呜咽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
钱镠【句】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张孜【句】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
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刘采春【啰唝曲六首】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王建【舞曲歌辞·独漉歌】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王建【独漉歌】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王昌龄【横吹曲辞·出塞】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读史二十首】近代-王国维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的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从青藏高原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地理环境】
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河源段河谷两岸地形平缓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地,湖泊多;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波,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宋之问【伤曹娘二首】河伯怜娇态,冯夷要姝妓。寄言游戏人,莫弄黄河水。
朱斌【登楼(一作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作朱斌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畅当【蒲中道中二首】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我欲涉其崖,濯足黄河水。
孟郊【送柳淳】青山临黄河,下有长安道。世上名利人,相逢不知老。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