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试题

30. 下列各句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之二虫又何知?
C.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D.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履帝武敏歆。(步迹) B.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事情)
C.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到……去) D.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躲藏)
E.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过了一半)
6.加点词语在句子中不含贬义的是 (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C.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D.冯唐已老听吹嘘。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16.下列训释属于声训的是 ( )
A.《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B.《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C.《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属于同一个词的是 ( )
(1)形貌昳丽。(2)丽土之毛。(3)将军身被坚执锐。
(4)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5)鬼侯有子而好。(6)遂开门纳众。
A.(1)和(2) B.(1)和(5) C.(3)和(4)
D.(1)、(2)和(5) E.(4)和(6)
2.下列各字,按照“六书”分析属于形声字的是 (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使动用法的是 ( )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古代汉语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本文将提供一些古代汉语试题及其答案,以便读者进行学习和练习。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语意相近的一组是:A. 盖梁之请、晋升、茂盛B. 眷顾、顾盼、告听C. 疾驰、奔驰、迅猛D. 险峻、峻岭、严峻答案:B2. “闻一多”一词的古代汉语写法是:A. 闻京豆B. 文一多C. 问一多D. 听一多答案:C3. 古代汉语中,“玉不琢,不成器”一词的意思是:A. 玉石经过打磨才能发光B. 人需要不断磨炼才能成材C. 玉器并非琢磨而来D. 礼成方能玉成答案:B二、填空题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的“弥”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越发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里”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之间3. “宛行生出于腹中,于丹熟出于皮肤之下”中,“熟”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变成三、简答题1.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韬光养晦”一词,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韬光养晦”意思是指隐藏才华,待时而动。
例如,晋代山涛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画家,但他并不张扬,而是在平时韬光养晦,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2. 描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一些词汇和用法上的差异。
古代汉语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比如古代汉语中的“余”代表“我”,现代汉语中用“我”来表示。
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独特的用法,比如“尔”代表“你”,现代汉语中用“你”来表示。
此外,古代汉语对字音、字形和文法等方面的要求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四、应用题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九天揽月,五岳倒为轻”1. 这句话中的“九天”代表什么?答案:九天代表极高的位置或境界。
2. 这句话中的“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答案:五岳指的是中国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康熙字典》【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
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2.《说文解字》【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许慎编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简称《说文》。
它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3.小篆【答案】: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推行的文字。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秦始皇“书同文”,推广小篆的政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
— 1 —4.反切【答案】: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坛,徒干切。
”5.拗救【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
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平平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彼D. 己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的意思是: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答案:A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桃花B. 夭折C. 年轻D. 茂盛答案:D二、填空题4. “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5. “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翻译题6.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悲伤。
7.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四、简答题8. 请简述《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雅”是宫廷诗歌,语言典雅,内容多涉及政治、道德;“颂”则是祭祀用的诗歌,语言庄重,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
五、论述题9. 论述《左传》在古代汉语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汉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春秋》为蓝本,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同时,《左传》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其语言优美,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综合应用题10. 阅读以下古代汉语段落,回答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问题: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什么观点?答案: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认为,仅仅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和危险。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然则吾亡乎优 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 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练习二
一、查阅《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说明下面各自所隶属的部首。 中裁加壮败毒游理载虽辨旌 秋窘罪芹解闷乞蹇雕需熬颇
二、阅读标点文选(《左传·齐桓公伐楚》),查阅有关工具书,说明下列句子 中划线词的意义。
1.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3.楚子使屈完如师。 4.君惠檄福于敝邑之社稷。 5.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三、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染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二、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本义及其在句子中的 意义(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1.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郑伯克段与鄢》) 2.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来谋我,故难间也。 (《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 4.宣子骤谏。(《左传·晋灵公不君》)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 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于何逃声哉(《列 子·汤问》)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
练பைடு நூலகம்一
一、《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二、说明下列工具书的编著者。 1.《康熙字典》: 2.《中华大字典》: 3.《经籍籑诂》: 4.《辞通》: 5.《中国人名大辞典》: 6.《诗词曲语辞汇释》:
三、《经传释词》和《词诠》的作者是谁?请简要指出这两部书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四、阅读古注文选《左传·曹刿论战》,查阅有关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 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注上音,并表明声调。 1.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 3.小信未孚。 4.望其旗靡。
练习三
一、查阅古代汉语工具书,说明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郑伯克段与鄢》) 2.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3.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殽之战》) 4.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5.卻克伤于矢。(《左传·鞍之战》) 6.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春王正月》) 7.段,弟也,而弗谓弟。(《毂梁传·郑伯克段于鄢》)
5.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左传·鞍之战》) 6.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公羊传·春王正月》) 7.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毂梁传·郑伯克段于鄢》) 8.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子产不毁乡校》)
三、利用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面划线的字注上音,并标明声调。 1.北至于无棣。(《左传·齐桓公伐楚》) 2.次于陉。(《左传·齐桓公伐楚》) 3.岂不遽止?(《左传·子产不毁乡校》) 4.栋折榱崩。(《左传·子产不毁乡校》) 5.于是使司马子反乘湮而窥宋城。(《左传·宣公十五年》) 6.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吕氏春秋·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