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1.[单选题]纳( )A)接受B)让他进来或进去C)丝被水浸湿答案:C解析:2.[单选题]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不龟手之药》)( )A)必定、一定B)确实、实在C)原来、本来答案:B解析:3.[单选题]治的特指义是( )A)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B)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C)处理,进行某种工作答案:B解析:4.[单选题]检( )A)收敛、检点B)查看、查验C)法则、法度、方式答案:C解析:5.[单选题]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A)堤溃蚁孔B)孔武有力C)七孔生烟答案:B解析:6.[单选题]邮的本义为( )A)顾念.顾惜7.[单选题]操()A)操守B)品行、品德C)拿住,握在手里答案:C解析:8.[单选题]讨的本义为( )A)声讨B)研究C)治理答案:B解析:9.[单选题]临其穴,惴惴其傈。

()A)身临其境B)临渴穿井C)居高临下答案:C解析:10.[单选题]悠( )A)(忧)思B)深远的样子C)娴静的样子答案:A解析:11.[单选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句中"以"、"贰"的含义是( )A)因为、第二次B)以便、两属C)因为、两属答案:C解析:12.[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会意字的是:A)解 高 杳13.[单选题]对( )A)面对B)正确C)回答在上的问题答案:C解析:14.[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A)逃亡B)私奔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15.[单选题]赡的本义是( )A)足够B)充足C)供给,供养答案:A解析:16.[单选题]坚的本义是( )A)坚强B)泥土坚硬C)牢固答案:B解析:17.[单选题]说的本义是( )A)学说B)说服C)说明﹑解释答案:C解析:18.[单选题]离的本义是( )A)仓庚19.[单选题]衣的特指义是( )A)上衣B)穿衣C)给人穿衣答案:A解析:20.[单选题]“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组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非常”?A. 甚是B. 非常C. 甚好D. 甚矣答案:B2.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是指:A. 道路B. 河流C. 花园D. 山林答案:A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衣服B. 书信C. 朋友D. 思念答案:A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种思想的体现?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队D. 马夫答案:A10.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垓下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常用词。

答案:然而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常用词。

答案:若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那么”的常用词。

答案:则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常用词。

答案:因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常用词。

答案:故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虽然”的常用词。

答案:虽然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另一个常用词。

答案:然则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即使”的常用词。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单选题]“崩”的特指义是( )A)天子死B)山塌下来C)崩溃答案:A解析:2.[单选题]清代学者提出的四体二用,“四体”是指:A)象形 象事 象声 会意B)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C)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答案:C解析:3.[单选题]“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A)转注 假借B)指事 会意C)象形 指事答案:A解析:4.[单选题]庭()A)堂前、厅堂B)堂阶下平地无屋之处C)适中、均匀答案:A解析:5.[单选题]父母何尝。

()A)佐雍得尝B)浅尝辄止C)得未尝有答案:A解析:6.[单选题]吏的本义是( )A)法官7.[单选题]浮( )A)轻浮B)浮在水面C)不合实际答案:B解析:8.[单选题]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墨子·非攻》)( )A)感情B)思想、精神C)诚、实在答案:C解析:9.[单选题]穑( )A)收割禾麦B)种田C)禾的穗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句中"甲兵"的含义是( )A)穿上铠甲的兵士B)最好的武器C)铠甲和兵器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奏刀臻然,莫不中音。

(《庄子·庖丁解牛》)( )A)演奏、吹奏B)节奏C)进答案:C解析:12.[单选题]馆的本义为( )A)安置,住13.[单选题]失( )A)过错B)做错了事情C)丧失、失掉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下列汉字不属于会意字的是:A)美好B)放心C)武林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周礼·地官·保氏》中提到的“六书”是指:A)儿童蒙学识字B)六部著作C)关于汉字结构的一种理论答案:A解析:16.[单选题]褐( )A)一种颜色,褐色B)粗布C)用粗麻织成的袜子答案:C解析:17.[单选题]闻而审,则为福矣。

(《吕氏春秋·察传》)( )A)详细B)审讯C)审察答案:C解析:18.[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19.[单选题]反的本义为( )A)相反,对立B)造反,反叛C)翻转,颠倒答案:C解析:20.[单选题]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是A)蒋捷B)姜夔C)辛弃疾D)柳永答案:A解析:21.[单选题]“俯噣白粒,仰棲茂树。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1.[单选题]衣的特指义是( )A)上衣B)穿衣C)给人穿衣答案:A解析:2.[单选题]坚的本义是( )A)坚强B)泥土坚硬C)牢固答案:B解析:3.[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B)兴起C)创造、制作答案:A解析:4.[单选题]策( )A)写字的竹简或木简B)竹制的马鞭子C)蓍草作的筹码,用来占卜答案:B解析:5.[单选题]“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A)转注 假借B)指事 会意C)象形 指事答案:A解析:6.[单选题]吏的本义是( )A)法官答案:B解析:7.[单选题]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A)到达B)使……到达C)招引答案:B解析:8.[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含有介宾结构做状话情况的是A)斧厅以时入山林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答案:A解析:9.[单选题]慕()A)爱恋、思念B)羡慕、向往C)倾慕、仰慕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其不欲见贤邪。

(《老子》)( )A)显示出、表现出B)看到C)被答案:A解析:11.[单选题]闻而审,则为福矣。

(《吕氏春秋·察传》)( )A)详细B)审讯C)审察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13.[单选题]“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这个宾语前置句属以下哪种情况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C)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等词作标志的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答案:B解析:14.[单选题]( )的作品集为《杜工部集》A)杜甫B)李白C)韦庄D)杜牧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阜之墓也”+旬中“后”字是( )A)简体字B)古今字C)本字D)异体字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凡御之所贵”有活用的词语是A)御B)之C)所D)贵答案:D解析:17.[单选题]下面不是蒋捷的词的有?A)《虞美人.听雨》B)<摸鱼儿》(更能消)C)《一剪梅.周过吴江》解析:18.[单选题]“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1.[单选题]薄言掇之。

()A)道不掇遗B)豪末不掇,将成斧柯C)上竿掇梯答案:A解析:2.[单选题]庄子持竿不顾曰。

(《庄子·庄子钓于濮水》)( )A)看、视B)回头看C)照顾、照应答案:B解析:3.[单选题]不惩其心,复怨其正。

()A)惩忿窒欲B)惩善劝恶C)惩前毖后答案:C解析:4.[单选题]“赴”的特指义是( )A)奔向,投向B)奔告丧事C)投向凶险的处所或危险的事物答案:C解析:5.[单选题]堪的本义为( )A)经得起B)可以C)地答案:C解析:6.[单选题]过的本义是( )A)经过、走过7.[单选题]目( )A)眼、眼睛B)条目C)注视,以目示意答案:A解析:8.[单选题]伤的特指义是( )A)战斗时遭受创伤B)受伤C)悲伤答案:A解析:9.[单选题]亩( )A)田垄B)农田C)土地单位量词答案:C解析:10.[单选题]故的本义是( )A)缘故、原因B)所以C)旧的答案:A解析:11.[单选题]驷( )A)六匹马驾一辆车B)车两旁的马C)四匹马驾一辆车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老子》)( )A)则、就13.[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异体会意字的是:A)美 取 逐 监B)秉 众 即 来C)马 劣 尖 宿答案:A解析:14.[单选题]听的本义是( )A)听从B)聆听C)任从、由着答案:B解析:15.[单选题]乐的本义为( )A)快乐B)喜爱C)音乐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完的本义是( )A)完全、完整B)修葺C)完毕答案:A解析:17.[单选题]骤的本义为( )A)马快跑B)屡次C)快速,快疾答案:A解析:18.[单选题]皇( )A)君主19.[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同体会意字的是:A)吕 北 步 骉B)及 众 林 比C)淼 炎 行 磊答案:A解析:20.[单选题]“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用了特殊的动宾关系中的( )。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6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6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61)1.[单选题]完的本义是( )A)完全、完整B)修葺C)完毕答案:A解析:2.[单选题]纳( )A)接受B)让他进来或进去C)丝被水浸湿答案:C解析:3.[单选题]“厌”的特指义是( )A)用迷信的方法去镇压B)饱,吃饱C)讨厌,憎恶答案:A解析:4.[单选题]悠( )A)(忧)思B)深远的样子C)娴静的样子答案:A解析:5.[单选题]皇( )A)君主B)大C)美盛鲜明答案:B解析:6.[单选题]遵()A)顺着、沿着7.[单选题]伤的特指义是( )A)战斗时遭受创伤B)受伤C)悲伤答案:A解析:8.[单选题]“固”的特指义是( )A)坚固B)地理险要或堿郭坚固,便于防守C)本来,当然答案:B解析:9.[单选题]说的本义是( )A)学说B)说服C)说明﹑解释答案:C解析:10.[单选题]被( )A)遭受B)被子C)披发答案:B解析:11.[单选题]亩( )A)田垄B)农田C)土地单位量词答案:C解析:12.[单选题]操()A)操守13.[单选题]口( )A)孔穴B)嘴C)出入的通道D)人数、人口答案:B解析:14.[单选题]“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在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于是)的焉字句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制, 岩邑也,虢叔死焉。

答案:D解析:16.[单选题]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是A)蒋捷B)姜夔C)辛弃疾D)柳永答案:A解析:17.[单选题][]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B)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C)姜氏何厌之有 ?18.[单选题]是疑问代词的是A)奚B)兹C)斯D)此答案:A解析:19.[单选题]“甚于妇人。

”于的词性、词义是A)介词、引出处所B)助词、无意义C)介词、表示被动D)介词、表示比较答案:D解析:20.[单选题]“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其中“规矩”指的是______。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的观点,其中“说”通假字是______。

3. 在《诗经·卫风·硕人》中,“硕人其颀”的“颀”字的意思是______。

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其中“夭夭”形容的是______。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子衿”指的是______。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其中“戚戚”的意思是______。

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的,其中“乐”通假字是______。

8.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其中“窈窕”形容的是______。

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的,其中“故”的意思是______。

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乾卦》,其中“天行健”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1. 工具2. 悦3. 高大4. 桃树茂盛的样子5. 学子6. 忧虑7. 悦8. 身材美好9. 过去的知识10. 天体运行强健有力二、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

2. 解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喻”。

3. 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

4. 解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周”和“比”。

答案:1. “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是不可名状的。

2. “喻”指的是明白、理解。

3. “愤”指的是心中有所不满,想要表达而未表达出来;“悱”指的是心中有所困惑,想要解决而未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

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且,副词,将要。

3.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解词:者,辅助性代词,“……原因”。

独,副词,表反问语气。

4.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天论》)译文: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

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

解词: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

是,指示代词,这。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韩非子·五蠧》)译文: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

解词: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

货,名词,财物。

事,动词,从事、用。

6.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词:之,动词,到、往。

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

三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古文辞类纂》的归类: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

我们的分类: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

四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原文见教材第747页)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

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好”是动词。

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邪,读如徐。

”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只且,语助也。

”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

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五《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六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

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译文: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

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

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

”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

”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

”景公说:“可以。

”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

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

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

”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标点: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淮南子·人间训》)译文: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

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

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

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