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导学案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 学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导学案编制:万宝奎审核:万宝奎审批:编号:2021LS11【课标要求】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进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1、把握自民国建立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2、把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日战斗爆发前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3、把握抗日战斗期间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的经济政策、掠夺沦陷区的手段及危害。
4、把握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进展的史实。
【学习重点】1.民国建立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2.把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日战斗爆发前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学习难点】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进展的史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主学习】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缘由:(结合教材第一目的1----5自然段分析)(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热忱。
(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进展经济的政策,(3)政府提倡使用。
(4)群众性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展。
(5)一战期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斗,各国对华削减,为民族工业的进展供应了契机。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进展快速,和新兴的化学工业也有肯定程度的进展。
3、影响:(1)思想上: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展,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政治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预备了阶级条件。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显著进展1、缘由:(1)(2)(3)(4)2、表现:(见教材)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目的为了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沦陷区变成____和_____基地(经济掠夺、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点与难点】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难点: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预习自学】重要概念: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
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风行于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
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
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等原因增发货币。
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城乡资本主义经济。
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
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而言,它是本国自己的资本主义。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编写人:李玲审核人: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2)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本节课时间跨度长,容量较大,但结构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应以时间为线索,以列表的方法从所处的年代、原因、主要特点、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基础梳理】知识点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1)(2)2.表现:3.影响:,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知识点二、民族工业的春天1、原因⑴内因①②临时政府,激发了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⑵外因:2、表现(1)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
3、结局:一战结束后,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知识点三、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1)原因:(2)表现:2、抗战时期遭沉重打击(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①在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毁或者被日本吞并;在华北,日军采取“”办法,将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1)原因(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核心整合】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情景一: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 掌握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3. 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导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洋务派的主要思想和措施;3.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4.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其意义。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工业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工业的落后现状。
第二步:学习洋务运动的起因和背景1. 讲解洋务运动的起因:鸦片战争后,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民族工业严重滞后,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国家危亡的局面。
2. 解释清楚洋务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法战争的惨败以及甲午战争的溃败,使得清政府意识到国家的危机。
第三步:讲解洋务派的主要思想和措施1. 介绍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2. 分析洋务派的具体措施:用“洋人办厂、洋人作业、洋人技师”来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兴办洋务工厂、修筑洋务铁路等。
第四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1.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是否确实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民族工业水平?2. 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第五步:分析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其意义1. 解释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官僚主义、财政拮据、技术障碍等因素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2. 引导学生总结: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导学作业:1. 小组讨论:以“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其教训”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分析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
2. 查阅资料:了解近现代中国的一位著名工业家,介绍其在民族工业发展中的贡献及影响。
3.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导学案廊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世纪60-7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学
习
过
程
导入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胜利于什么事件?(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收
获
体
会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1)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遭受到沉重打击,随着美国商品在抗战胜利后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课后质疑:
二、尝试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展示学习成果)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知识链接
(1)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①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在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激发了爱国热情与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7、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8、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 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
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 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 纷纷向中国大
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了解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从而培养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要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善于选择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材料,战时民族工业的西迁,师生共同体验战时民族工业西迁过程中的艰辛、牺牲和顽强、不屈与仇恨,感受强烈的情感震憾和精神升华,树立对国家、民族和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⑵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⑶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的概况⑴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海外华侨也大规模地投资国内。
⑵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⑶面粉业是当时的第二大工业,重工业也有增长。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⑴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⑵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如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
⑶近代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4、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结束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了。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2.设计一份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要求图文并茂,清晰易懂。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角度,如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分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论文,不少于1000字。
4.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学会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通过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民国工业发展史》等相关书籍,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更多细节,拓宽知识视野。
5.观看一部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纪录片,如《中国民族工业的百年历程》,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结合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话剧剧本,展现民族企业家在困境中拼搏、创新的精神风貌。
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a.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b.荣宗敬、荣德生:发展面粉、纺织等产业,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c.其他民族企业家:在各行各业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掌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原因和表现;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
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表现、影响;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2、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难点: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的作用(注意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明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原因;掌握民国后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勾画书中重点语句,弄清知识结构。
(总预习时间20分钟)
预习案
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口口口口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缺失的“口口口口”部分原文应为
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3.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二、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展示成果(18分钟)
合作探究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因素(4分)。
二、总结本课知识结构(略)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3.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Array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4.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
意图,该国是()
图2
A.日本B.德国C.苏俄D.法国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
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
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后配套练习册;阅读资料:本单元开头和最后总结提纲)
【参考答案】
【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与国际合作;科教兴国战略提
出,重视科技和教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