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1 苏教版.doc

合集下载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学习重点:理清文内容,抓住“听”分析作者怎样写听泉学习难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一、前预习:、简介作者2、介绍鼎湖山3、将文中你认为易写错读错的字找出来,注音并解释4、思考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熟读文,理清文结构,试着给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二、堂讲解:、问: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问: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3、问:从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三、堂练习、字形辨析(组词)泠()晰()翼()障()冷()淅()冀()嶂()搏()乏()簌()篙()博()泛()籁()蒿()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怅惘古刹安xiáng童zhì3.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园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慕气氛迥然相异。

②.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悦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错别字改正4你听过音乐会吗,听过大自然的某种声音吗?请选择一种声音进行描摹,并说出你听时的感受。

答:、假如有一批游客要参观鼎湖山风景区,联系文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

答:《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前预习:、有感情地朗读第8节2、谈一谈你读完第8小节后的感受3、找出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泉水流过不同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呢?具体说一说、怎样理解本段的最后一句话二、堂分析:比较阅读并分析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1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1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1 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1.《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1.《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教学课题】 1. 鼎湖山听泉【复习预习展示】………………………………………………………课前完成---预习案1.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泓()佯作()楹()联童稚()怅惘..(嬉.戏()迥.()然相异万籁.()俱寂释迦.()牟尼污垢.()遐.()想汩.汩()生意盎.()然2.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泉作者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以空间转移顺序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辅来组织材料的。

寒翠楼---补山亭---庆云寺(黄昏----晚饭后----夜间)4、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段落是那一节,用简短语句概括这段的内容。

第8节.深夜听泉,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师生互动探究】………………………………………………………课堂完成---学案1.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第一段:最后几句“过了寒翠楼……已入山中”雾中观山,总会有点迷惘,但泠淙明朗的泉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使得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段:写泉水的踪影和流向,泉水之多:“不止一脉,前后左右……无处不鸣‘写出泉水娇态特点:半含半露,于近故远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爱女,由爱女而爱泉,萌生爱意。

第三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从形和声两方面写泉的可爱。

第四段:一路浓阴一路泉,因为有了犬,才灵动鲜活了山林;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第八段;重点写泉声。

2.分别概括出4—7段的段意。

这几段是否偏离了文章“听泉”的中心。

3.重点研习第八段。

(1)“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这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的传神?为什么?浸传神地写出了泉水的清泠之声与月光的胶结之美交融在一起的情形。

(2)“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飞瀑落下深潭”作者听出的许多层次的泉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体喻,分析一个分句的特点。

初三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初三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初三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学习重难点】1.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

鼎湖山是地球同纬度上惟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19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四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之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2.提问:①从短语的角度看,文题属于什么短语?②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二、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泠泠淙淙( ) 菩提( ) 肇庆( ) 一脉( ) 一泓( )楹联( )古刹( ) 污垢( )怅wǎng( ) jiǒng然( )繁yǎn( ) què跃( ) xī戏( ) 柔màn( ) yùn育( ) xiá想( )2.解释下列词语:驻目:生意盎然:一斑:万籁俱寂: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4.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5.“听泉”是本文的关键,那么,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为什么?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从文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散文的相关文体赏识,学会阅读散文。

2.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2.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助学资料】散文文体知识(一)散文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①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和写景散文。

②抒情性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点: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散文的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注意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导学案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马延军【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寓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的理解。

【学习重点】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对人生、对的感悟。

【学习难点】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知识链接】1、简介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鼎湖山简介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

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

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寺中瑰宝颇多,如《碛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附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课题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熟悉文本,并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点:熟悉文本,把握文脉,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

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

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近黄昏赶到鼎湖山——循声入山见到山泉——到半山看见满眼浓碧——暮色中达半山的庆云寺——晚饭后绕寺前庭院漫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听泉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这是一篇游记,请大家齐读一下标题。

你认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到底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其实就是考虑全文围绕哪个字在写,是“泉”还是“听”?答案就在文章中,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读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读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归纳: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

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初闻泉声,循声而去,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

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

四.作业1.《补充练习》第一页的“随文练习”及第二页的“问题探究”2.再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思考问题:鼎湖山的泉美在哪里?至少找出三点,在书上圈点勾画做旁注,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鼎湖山的泉美,美在……教学反思:。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课题: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

2、激情诵读欣赏,自主体会赏析。

3、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学习重点】赏析语言,体会文章主旨。

【自主学习】1.认真浏览,扫除文字障碍。

2、梳理脉络找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课中交流】3、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5、有读者认为,文章题为《鼎湖山听泉》,但是5—7段的内容与“泉”并无联系,应该删去。

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你的理由。

6、朗读第8段文字,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7、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听泉的优美文字,请你选择一处精彩的句子作简要的点评。

【目标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驻.目拾.级怅惘.古刹.迥.然繁衍.污垢.楹.联二、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询声而去安祥厚重嘻戏忘返引人暇想顿生鹊跃洋作冷淡炯然相异万赖俱寂三、阅读文章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1 苏教版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3 初步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初步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导学:
1.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

肇.庆()泠.泠()淙.淙()一脉.()怅.惘()
汩.汩()古刹.()拾.级()污垢.()繁衍.()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表示时间的词语:————
表示地点的词语:岸边————山中————庆云寺由此可以确定本文的写作顺序:顺序为主,顺序为辅。

这是采用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答案。


2.名句集锦:描写泉的古诗句:
——(作者)《》(作品)
课堂活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用心倾听着悦耳的泉声,欣赏着美丽的山林之景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鼎湖山,去聆听它特有的泉音。

二、解读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或者学生朗读课文。

2.课文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请用“泉”组一个词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泉;
第二部分(第2—7段):写泉;
第三部分(第8—10段):写泉。

(学法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认真提炼,各找一个动词。


四、品味赏析课文。

1.阅读第一部分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作者最初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本文题目是《鼎湖山听泉》,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思考哪些词句和题目中的“听”照应?(学法指导:阅读时要注意仔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斟酌。


2.阅读第二部分第2、3、4段,完成下列任务。

⑴品读语句: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分析妙在何处,或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好在何处。


⑵第3段中“惟亭内一幅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中“此中精神”指什么精神?
(学法指导:认真思考,从课文中找答案。


⑶第4段中写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
(学法指导:可以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3.学习第二部分5、6、7段,思考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备课)
⑴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而第5~7段却写了半山上的庆云寺,这几段文字能否去掉?为什么?(学法指导:庆云寺作为鼎湖山历史文化的象征,同时是鼎湖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

可从庆云寺与鼎湖山的关系角度思考。


⑵模仿例句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例句: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赏析: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鼎湖山树林浓碧、苍翠蓊郁的特点。

句子: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

据说,在地球上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

赏析:
(学法指导:以上这些问题,先根据课文内容独立思考,并将问题写在课文中对应位置,再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解一个一个的解决。


五、回顾目标,结合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课堂反馈:
1.根据注音写汉字。

繁yǎn( ) 污gòu( ) ( )xiá想 ( )dàn生
安( )xiáng ( )yíng联怅( )wǎng ()luǎn石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泠泠淙淙身不由己了无杂尘小心翼翼拾级而上可见一班繁花似景
3.从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自然环境重要?
我的观点: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