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 清 晨 入 古 寺,初 日 照 高 林 • 曲 径 通 幽 处,禅 房 花 木 深
• 山 光 悦 鸟 性,潭 影 空 人 心
• 万 籁 此 俱 寂,但 余 钟 磬 音
lài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 禅房、花木、山水
首联
清 晨 入 古 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 首题壁诗。 • 破山寺,即兴福寺,南唐 时郴州太守建的,唐时已 是古寺。 • 后禅院:僧人居住、修行 打坐的地方。 •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 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 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题建集》,与王昌龄 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 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 琴酒,隐居作诗。 这首诗抒发了忘却世俗, 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 晨 / 入 / 古 寺,初 日 / 照 / 高 林。 ▲ 曲 径 / 通 / 幽 处,禅 房 / 花 木 / 深。 ▲ 山 光 / 悦 / 鸟 性,潭 影 / 空 / 人 心。 万 籁 / 此 /俱 寂,但 余 / 钟 磬 / 音。
▲
lài
qì ng
▲
感悟诗意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 耀着高高的丛林。(首联)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 掩映,又浓又深。(颔联) 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鸟儿 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 灵也变得空明纯洁(杂念顿消)。(颈联) 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留 下悠扬不尽的钟磬声。(尾联)
诗人 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的思想。
背诵全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1.诗中写环境的清幽以及人生的启示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诗中描写自然风光给人和动物带来愉悦并使之养性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
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注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诗: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
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题破山寺后禅院篇1(唐)常建【自学指导】1. 熟读和背诵这首诗。
2. 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 正确理解诗人盼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正音正字】籁lài磬qìng【朗读课文】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课文简析】此诗抒写早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景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本诗题咏佛寺禅院,却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观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会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予自己遁世无悔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诗人早晨登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显露对佛宇的礼赞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觉后院花丛树林深处的唱经禅房。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赞叹,沉醉,忘情地观赏起来。
“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致,令人如临其景,而在与能够唤起身经其景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五六句,写他举目远眺寺后的青山绿水。
只见鸟儿自由拘束地飞鸣欢唱,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杂念立刻涤除。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佛门怡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拘束、无忧无虑。
“山光”两句,造语警拔,寓意深长,旨在发人深思。
诗人着力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
七八句,写好像大自然和人世间全部其它声音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洁怡悦的境界。
这是律诗,但笔调似古体,格律变通:首联流水对,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
这首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这首诗表现了常建诗歌的特点:构思奇妙,擅长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景,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1.颔联写了什么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2.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3.衬托.《鸟鸣涧》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
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朝代:唐代作者: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版本二) (馀通:余)译文及注释译文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
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
一作“唯闻”。
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là i qì ng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你能找出来吗?
万
此都寂,但余钟
音.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 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 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 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 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 悠敲钟的回声。 富安中学刘瑛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là i qì ng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你能找出来吗?
万籁此都寂,但余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 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 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 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 悠敲钟的回声。
首联
清 晨 入 古 寺
初日照高林
富安中学刘瑛
颔联
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
富安中学刘瑛
颈联
富安中学刘瑛
尾联
富安中学刘瑛
背诵全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富安中学刘瑛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 禅房、花木、山水
感悟诗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 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 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 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 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 悠敲钟的回声。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 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 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 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中心: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 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 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 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 的境界。
背诵全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富安中学刘瑛
富安中学刘瑛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 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 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 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 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 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 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 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 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 宁静。
题 破 山 寺 后 禅 院
常建
富安中学刘瑛
你知道有关破 山寺的知识吗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 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 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 指僧人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