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摘要:柴达木盆地受祁连山和昆仑山的相向挤压控制,因此发育了柴北缘断裂、昆北断裂、祁连南缘断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

同时在阿尔金构造带的重大影响下,发育形成了阿南断裂、格尔木——锡铁山断裂等区域性构造。

在两组不同方向上断裂构造的叠加作用力下,使柴达木中后期盆地呈现出北东——南西向以及北东——南西向分带的特征,同时在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控油意义一、概述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四周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以及阿尔金山,是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发现的三大盆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库。

然而,因为柴达木盆地的特殊构造位置以及构造过程,导致盆地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不仅受周边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深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影响。

二、基底构造特征1.重力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异常等值线在轴向上呈现出北北西方向特征,负异常中心处于三湖地区,盆地内部异常值变化较小。

盆地边缘出现非常密集的重力梯级带,反映了昆北断裂、柴北边缘断裂以及祁连山南部边缘断裂的存在必然性。

在重力异常图的剩于区域上,塔尔丁——鱼卡这条线存在一条北东方向的重力梯级带,异常值自西向东呈现增大趋势,西部较东部埋藏浅,中间存在基底断裂。

2.磁场在航磁异常方面,柴达木盆地与昆仑山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可以理解为昆仑山北部大量的具有较强磁性的变质岩可以无限延伸至柴达木盆地下,从而构成盆地的结晶类基底。

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被布伦台——鱼卡断裂一分为二,西部较东部沉积厚度大。

3.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基底呈现出凹凸有致的整体格局,大致分为茫崖凹陷、大风山隆起、一里坪坳陷、昆北断阶、阿南断阶等构造单元。

并且在盆地东部区域发现断裂两侧的磁异常现象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北侧的异常值比南部低很多。

专家推测这种磁性异常极有可能体现了盆地的基底差异。

在盆地东部区域,基底的发育形成逆冲断层,将东部地区划分成昆北断阶、欧南断陷、花海子山间盆地等小构造单元。

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性及其控藏特征

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性及其控藏特征

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性及其控藏特征罗群【摘要】According to the inner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ealing and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fault belt,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fissures generate well in the upper block of fault belt in petroliferous basin. Well-developed fissures are favorable for petroleum vertical migration and help reservoir form in the upper block. In the lower block of fault belt, fissures do not generate. Horizontal sealing works well and screens petroleum so as to form reservoir. It explains why screened oil poo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lower block of antithetic fault and why petroleum leaks in the upper block of consequent fault.%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封闭、输导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的输导、封闭性的影响,认为含油气盆地的断裂上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纵向开启相对较好,是输导油气纵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上盘上倾方向各种圈闭聚集油气成藏;而断裂的下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不发育,横向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遮挡油气而聚集成藏.这是反向断层下盘遮挡油气成藏普遍发育,而顺向断裂上盘圈闭泄露油气风险较大的原因.【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5【总页数】6页(P474-479)【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断裂带;油气输导;成藏模式【作者】罗群【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研究中心,北京10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2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已为大家所共识。

wz6-12(A1)课程设计2

wz6-12(A1)课程设计2

目录第一章 WZ6-12 油田基本地质资料 (1)1.1概况 (1)1.2区域地质 (3)1.3构造特征 (5)1.4储层特征 (9)1.5油藏特征 (20)第二章井眼轨迹的设计 (28)第三章钻井液基本设计 (29)第四章钻头的选型 (31)第五章钻柱的设计 (32)第六章钻机的选择 (32)第七章钻井参数设计 (33)7.1机械破碎参数 (33)7.2水力参数 (34)第八章下部钻具组合设计 (36)第九章井控设计 (37)第十章固井工程设计 (40)第一章 WZ6-12油田基本地质资料1.1概况WZ6-12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海域北部湾盆地Wei西南凹陷东区的22/12合作区块中部(图1-1)。

该油田距离广西北海市西南约70km处,距WZ岛26.0km(WZ6-12平台到WZ岛终端的距离)。

所在海区水深约31m,年平均气温23℃。

每年5~11月份为台风季节。

WZ6-12油田分为南、北两块(图1-2)。

在WZ6-12油田周围有多个在生产或已发现的油田,其中距西面在生产的WZ12-1油田综合平台14km,距西南面同一合作区块的WZ12-8油田16km。

图1-1 WZ6-12油田地理位置图图1-2 WZ6-12油田及周边已钻井发布示意图二、区域地质1、区域构造特征WZ6-12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Wei西南凹陷东区(图1-3)。

图1-3 北部湾盆地构造区划图2、地层层序Wei西南凹陷地层发育情况(图1-4,表1-1)。

图1-4 北部湾盆地Wei西南凹陷地层综合柱状图WZ6-12油田除长流组未发育外地层发育齐全,厚度较大,储层主要位于Wei 二段、Wei三段。

表1-1 北部湾盆地Wei西南凹陷地层简表表2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地层简表三、构造特征1、构造特征WZ6-12构造位于Wei西南凹陷东部,根据地震解释及储层顶面深度构造图可以看出,南块北侧靠F1和F2封堵,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圈闭。

图1-5 WZ6-12油田W3Ⅰ上油组顶面深度构造图6图1-6 WZ6-12油田W2Ⅶ油组顶面深度构造图7该油田受F1断层(图1-5)影响主要分为南北两块,北块处于上升盘,在北面受断层F10(图1-6)遮挡,在东北边上超在下部地层上,形成断超;南块构造为F1断层下降盘控制下的似花状构造,沿断层走向发育了一系列东西向的小断层,断层走向近平行于F1断层。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2010年9月断块油气田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王瑞丽孙万华邹明生刘明全杨希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摘要随着涠西南凹陷油田的滚动勘探,发现了很多井不同层段储层中具有低阻现象。

如何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已成为困扰勘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问题,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导电矿物、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围岩厚度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认为高伊利石质量分数、导电矿物和储层较薄受围岩影响为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三大成因,为有效识别低阻油层、避免油层错判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该认识对WZ10-8-1井进行了再分析,认为过去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实质上为低阻油层,对该构造勘探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扩大了整个凹陷的勘探领域。

关键词低阻油层;黏土矿物;导电矿物;岩石薄片;涠西南凹陷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志码:A1概述低阻油层是一类特殊的油层,其电阻率特征与常规油、水层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深探测电阻率值与围岩的电阻率值或相邻水层的电阻率值接近,有时低于围岩电阻率[1-6],因此无法将其与水层分开。

大庆、吉林、辽河、大港、塔里木等东西部油田[7]相继发现了低阻油层;1998年中石油组织渤海湾4家油田对低阻油层进行了研究与攻关,通过老井复查找到数千万吨低阻油层储量[8];2000年以来,新疆、吐哈油田的浅层(白垩系)[9]与长庆油田也陆续发现低阻油层。

近年来,渤海湾滩海的勘探也进一步表明了低阻油层解释的重要性。

低阻油层通常含水饱和度高,部分低阻油层可产纯油[10],部分低阻油层虽然产液量很高,含水率较大,但累计产油量可达数千吨,可见,低阻油层己成为各油田的接替主力油层。

识别低阻油层成为勘探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田滚动勘探的不断深入,常规油气层己逐渐被探明,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此类油藏大多数表现为储层厚度薄、油水关系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束缚水含量高等特点。

北部湾盆地涠洲111N油田流沙港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北部湾盆地涠洲111N油田流沙港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表6-I洼洲II-IN油田井罔调整方寰及技果
方案方案描述增油(104m’)方案一拄目前的工作制度开笸;
方案二在A1井和A2井之问打一口采油井ATI井,配产200m3/d。
脚6-41II-IN油uJ调整’f井位凼
图6J.2~图643和表6-2是最优方案二实施后,各油组和井区开发指标模拟结果,图6-44--图6-50为涠洲11-IN油田是方案二开发结束后的剩余油最终分布圈。显然,调整方案二可取良好的开发效果。
图5一18的工区L1段频谱图显示:地震资料有限频带在lo一50Hz,缺。一10Hz低频
2013.5中国地质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71
3)储层属性不确定性因素:主变程方向、变程长度、随机种子点、属性数值分布区间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研究区建模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构造建模的不确定性,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油田整体指标拟合
总采液量、总采油量、综合含水率是反映油藏内物质平衡和油水运动规律的主要指标,是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图6—26为涠洲11.1N油田历史拟合图,从图
20135中国地质大学非全口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图6-39LIⅣ上C油组历史拟台剩余油分布圈640LIⅣ下油组历史拟台剩余油分布
3、曲线重构效果
通过密度曲线重构声波时差后,DT与GR交汇显示,DT与GR呈线性关系.砂岩表现低GR值、高DT值特征、与泥岩高GR、低DT值有明显区分,重构的DT完全能区分砂泥岩(圈5—12)。
经过模型计算,涠洲1l一1N油田各小层地质储量总和为110.6万方,与储量报告中探明地质储量储量拟合结果(102.81万方内,因此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6.7模型应用
合理的、相对准确的实体三维储层非均质参数模型,可作为油藏数值模拟的输入模型建立油藏动态模型,在油藏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预测油藏剩余油分布、注采井网调整优化、合理注水时机、合理开发速度优化、合理注采比和注水强度、合理注入模式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制定合理配产方案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此外,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建立的实体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提高钻井针对性和命中率,降低勘探开发费用,形成一套完善的气藏表征技术,促进勘探开发技术进步。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 +
T60 Tg
+ + +
+ +
T60
T62
Tg
4000

T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70 · ~ · ~ ~
崖 城 凸 起
崖 13-1
5000
~ ~~~
T80
崖南凹陷 Tg
(m )
T60 ~

高 压烃源岩
1 新近系地层特征 2 古近系地层特征 3前古近系岩性特征
1.
地 层 主 要 特 征 和 录 井 要 点
地层剖面及油气层分布
1.1 新近系地层岩性特征
1.1.1望楼港组:
浅灰、灰黄色细~含砾砂岩与灰 色 泥岩不等厚互层。大量生物碎屑、有孔 虫。 1.1.2灯楼角组:WZ6-10-1 泥岩灰、绿灰色,不纯;砂岩灰黄、 黄灰色,粉~粗粒。含生物碎屑、有孔 虫。
·
T7
Source rock
5000 T6 T8
高温超压区
Tg
崖城地层压力系数剖面
YC26-1-1 YC26-3 YC21-1-1
T50 T5
0
T60
T60 T62 T70
T62
T70
图4
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地层压力系数剖面图

南海西部海域
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要点
(一)北部湾盆地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 要点
涠三段地层特征
涠三段(633m~1100m):主要为杂色泥 岩与灰、浅灰色粉砂~粗砂岩不等厚互 层,底部(涠四段)见灰色、褐灰色 泥岩。该段地层的细砂~粗砂岩厚度大, 中~厚层,为凹陷主要储层。

广西七大三级构造单元分析

广西七大三级构造单元分析

广西七大构造单元构造单元地壳大型构造的基本单位,又称大地构造单元。

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在晚三叠世以前经历了海水覆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其中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也有相对隆起和相对凹陷的区域,隆起区有的长期露出水面为剥蚀区,凹陷区则接受沉积。

根据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及区域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将广西划分为一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广西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南板块范畴,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华南活动带),7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9个四级构造单元。

桂北隆起三级构造单元。

属于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位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南面大致以罗城、融水、兴安一线为界,是广西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区。

构成该隆起的地层以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为主,下古生界次之,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仅见于南部边缘和个别北偏东向断裂旁则。

自西南向东北,地层具有由老变新的分布规律,西南部主要为四堡群、丹洲群和震旦系,东北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

岩浆岩发育,除四堡期、雪峰期中基性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分布在隆起区西南部四堡群和中部丹洲群外,尚有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中酸性花岗岩。

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规模较大,分别出露于隆起区西南部和东北部。

桂北隆起区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其后的构造运动以上升活动为主,为间歇性上升隆起区。

四堡群以高角度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多呈西偏北方向,往东北逐渐转为北东向,至元宝山一带则为南北向。

丹洲群至下古生界则以紧密线状平行排列的复式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褶皱,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上古生界(盖层)印支期褶皱,见于隆起区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多呈短轴状或长轴状向斜,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从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的特征看,桂北一带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处于长期隆起,为露出海面的陆地和剥蚀区。

桂东北—桂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

北部湾盆地徐闻探区构造解释及构造特征

北部湾盆地徐闻探区构造解释及构造特征

摘要徐闻探区位于北部湾盆地中北部,探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震资料品质也较差,致使圈闭落实和目标评价难度大。

本课题针对该区两大研究难点,积极攻关构造精细解释方法,深入研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不断总结油气富集规律,系统评价有利钻探目标,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认识:(1)依据海、陆重磁电及主干地震剖面等资料,对探区内各凹陷盆地结构、海陆过渡关系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各凹陷的凹陷结构、构造单元区划及盆地地层充填特征。

(2)通过对区内三级以上断层活动性的分析,明确了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盆地的构造格局,并结合构造恢复结果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的分析,将徐闻探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断陷、强烈断陷、晚期断陷及坳陷四个演化阶段。

(3)据断裂切割深度、延伸长度及对沉积控制作用的强弱,对区内断层进行了系统分析。

分析断层平面和剖面上的组合搭接关系,开展了构造样式研究,明确了区内主要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4)以构造样式为指导,充分运用各种解释新技术新方法,在迈陈凹陷层位标定和速度研究基础上,开展涠洲组、流沙港组两期断裂体系的精细解释和组合规律研究,强化四级控圈断层的解释和认识,落实了迈西、迈东、迈陈东等三级圈闭,发现了一批有利的钻探目标。

(5)在亚段划分的基础上,从物源、岩心相、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分析入手,对区内迈陈凹陷流沙港组、涠洲组沉积体系及乌石、纪家凹陷涠洲组沉积体系开展了系统的分析。

运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对迈陈凹陷涠三段沉积微相进行了刻画,明确了有利储盖相带发育区。

(6)针对迈陈凹陷涠洲组及流沙港组成藏主控因素的差异性,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预测、泥岩盖层评价,明确了流三段有利“甜点”发育区及涠洲组有利储盖组合分布区。

(7)对新解释成果开展评价,明确了各凹陷的有利勘探区带和突破目标。

提交了徐闻X6、徐闻X7、徐闻X8三口井位,徐闻X6实现了涠三段、流三段工业油流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徐闻探区的勘探步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 r a c t :S i mi l a r t o t h o s e o f t h e mi d d l e a n d s na i i l b a s i n s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ma r g i n f a c i e s i n S o u t h Ch i n a,t h e b a s e me n t o f t h e Be i b u Gu l f Ba s i n h a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3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s t a g e s:r i f t f r o m Pa l e o c e n e t o Eo c e n e,r if t t o d e p r e s —
X u Z h e n g y u , Y u G u a n g , Wu We i q i a n g , Ma Q i n l i n , H u a n g L i n g , X i o n g S h a o y u n , C h e n g G a n g 。
( 1 . H a n g z h o u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N P C, H a n g z h o u , Z h  ̄ i a n g 3 1 0 0 2 3 , C h i n a ; 2 . H a i n a n F u s h a n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 ,C N P C, H a i k o u , H a i n a n 5 7 0 1 2 5 ,C h i n a )
s i o n t r a n s i t i o n d u i r n g O l i g o c e n e,a n d r e g i o n a l s u b s i d e n c e e v e r s i n c e Mi o c e n e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t h e b a s i n — f o r mi n g
了N E、 N E E与 N W 共 3组优势走 向断裂体系, 构成 了上 、 下2 套 构造层 ; 凹陷中断层组合 为花 状 、 叠花状 、 花瓣状 、 花丛状 4种形 态. 构成 了基底掀斜走滑 、 基底伸展多米诺与盖层 伸展拆离 、 盖层滑动牵引等 4种样 式 ; 福山 凹陷演化表 现出有 明显的非对称 拉 伸过程 . 中部发育有 N E向构造转换带。盆地东南部发育 的第Ⅳ期近 E W 向断裂体系是两凹陷今控藏控油的主要断裂体 系, 由此 优选福 山凹陷 中部鼻状构造带及东南陡坡断阶带作 为盆地东南部最有利的勘探 区带 。 关键 词: 控油作用 ; 构造特征 ; 盆地演化 ; 迈陈凹陷 ; 福 山凹陷 ; 北部湾盆地
第3 6卷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1 1 2 ( 2 0 1 4) 0 2 — 0 1 4 4 — 0 9
石 油 窈 露 沾 届
P ETROLEUM GEoLoGY & EXPERI M ENT
Vo l _ 36. No. 2 Ma r . , 201 4
e v e n t s s u c h a s S h e n h u,Zh u q i o n g,Na n h a i a n d Do n g s h a,4 p e io r d s o f f a u l t s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e Fu s h a n a nd Ma i c h e n s a g s i n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o f t h e b a s i n,r e s u l t i n g i n 3 d o mi n a n t f a u l t s y s t e ms o f NE, NEE a n d NW d i r e c t i o ns ,f o r mi n g 2 t e c t o n i c l a y e r s .T he f a u l t s a r e o f lo f we r ,p i l e d l f o we r ,p e t a l a n d b u s h s h a p e s ,f o m i r n g 4 s t y l e s i n c l ud i n g b a s a l t i l t e d s t ik r e -s l i p,b a s a l s t r e t c h Do mi n o,c a p e x t e n s i o n a l d e t a c h me n t a n d c a p s l i d i n g t r a c t i o n.Th e F us ha n S a g s ho we d a n o b v i o us a s y mme t ic r s t r e t c hi ng p r o c e s s ,f o m i r ng NE— o ie r n t e d t e c t o n i c t r a ns f e r z o n e i n t h e mi d d l e.T he
d o i : 1 0 . 1 1 7 8 l / s y s y d z 2 0 1 4 O 2 1 4 4
北部湾盆地东南部构 造特征及控油作用分析
徐政语 , 俞 广 , 吴炜 强 , 马庆林 , 黄 羚 , 熊绍云 , 程 刚
( 1 . 中 国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杭 州 地 质 研 究 院 , 杭, k l , I 3 1 0 0 2 3 ;
中t r u c t u r a l f e a t re u s a n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o n o i l s i n s o u t h e a s t e r n Be i b u Gu l f Ba si n
2 . 中国石油 海南福 山油 田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海口 5 7 0 1 2 5 )
摘要 : 北部湾盆地发育有与华南陆缘陆相中小盆地相 同的基底 , 大体经历 了古新世一始新世断陷、 渐新世断拗过 渡及中新世 以来
区域沉降 3 大演化 阶段 。受神狐 、 珠琼 、 南海 以及东沙 4次成盆事件影 响 , 盆地东南部福 山及迈陈两 凹陷发育 了 4 期 断裂 , 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