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_1_2考点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考点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基础)

高考总复习《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考纲要求】(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2)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3)了解溶液pH的定义。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考点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高清课堂:363382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1.水的电离方程式:在纯水或水溶液中:H2O H++OH—;△H>0或:2H2O H3O++OH—;△H>02.水的离子积:25℃c(H+)=c(OH-) =1×10-7mol/L c(H+)∙c(OH-)=1×10-14=Kw100℃c(H+)=c(OH-) =1×10-6mol/L c(H+)∙c(OH-)=1×10-12=Kw要点诠释:(1)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
因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将增大。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H2O H++OH—(1)、定性分析,完成下表:(注:“—”表示不变)条件移动方向电离程度c(H+) c(OH-) Kw温度不变加入HCl 逆减小增大减小—NaOH 逆减小减小增大—H2O —————CH3COONa 正增大减小增大—NH4Cl 正增大增大减小—NaCl —————Na 正增大减小增大—升温加热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要点诠释:①温度: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能促进电离,据此,降温时K W减小,升温时K W增大。
但不论温度升高或降低,纯液态水中c (H+)和c (OH―)都相等。
实验测得25℃时K W约为10―14,100℃时K W约为10―12。
②外加酸、碱: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可以增大水中的H+或OH―浓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
③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若盐水解呈酸性,c (H+)>c (OH―);若盐水解呈碱性,c (H+)<c (OH―),但溶液中K W不变。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8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件 新人教版

5.电离过程是可逆过程,可直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去分 析电离平衡。 以 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为例:
实例 改变条件
CH3COOH
平衡移动 方向
n(H+)
H++CH3COO- ΔH>0
c(H+) 导电能力
K
加水稀释 _正__向____ __增__大___ __减__小___ _减__弱____ __不__变___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浓 度不一定相等 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 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 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
__不__变___ __增__大___
1.CaCO3 难溶于水,其属于弱电解质( × ) 2.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 ) 3.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 ) 4.氨气溶于水,当 c(OH-)=c(NH+ 4 )时,表明氨水电离处于 平衡状态( × )
5.稀释弱电解质溶液时,所有粒子浓度都会减小( × ) 6.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 离子浓度一定增大( × ) 7.室温下,由 0.1 mol·L-1 一元碱 BOH 的 pH=10,可知溶 液中存在 BOH===B++OH-( × )
导电
c(H+)
K
能力
加 NaOH(s) 加入镁粉 升高温度
_正___向___
_正___向___ _正___向___
__减__小___
_减___小___ _增___大___
__减__小___ __增__强___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讲座 四大平衡常数的重要用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专题讲座四大平衡常数的重要应用四大平衡常数是指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及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这部分知识为新课标的热考内容,在高考题中出现频繁。
该类试题常与生产、生活、环境及新技术的应用相联系,信息量大,思维容量高。
侧重考查考生阅读相关材料,把握和提炼关键信息或数形结合等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及计算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项目化学平衡常数(K) 电离平衡常数(K a、K b)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
水或稀的水溶液中c(OH-)与c(H+)的乘积。
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常数。
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1)对于一元弱酸HA:HA H++A-,电离常数K a=c(H+)·c(A-)c(HA);(2)对于一元弱碱BOH:BOH B++OH-,电离常K W=c(OH-)·c(H+)M m A n的饱和溶液:K sp=c m(M n+)·c n(A m-)数K b=c(B+)·c(OH-)c(BOH)。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只与温度有关,升温,K值增大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一、化学平衡常数常考题型1.求解平衡常数;2.由平衡常数计算初始(或平衡)浓度;3.计算转化率(或产率);4.应用平衡常数K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放热、吸热等情况)。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22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微专题○22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知识基础】1.与水电离平衡相关的图像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A、C、B三点所示溶液[c(H+)=c(OH-)]均呈中性,升高温度,K w依次增大。
直线AB 的左上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c(OH-)]均为碱性溶液,右下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 +)>c(OH-)]均为酸性溶液。
注意: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温度越高,K w越大。
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无关。
水电离出的c水(H+)与c水(OH-)始终相等。
2.中和滴定过程中pH-V图像25 ℃时,以向20 mL 0.1 mol·L-1一元弱酸HA溶液中加入0.1 mol·L-1NaOH溶液过程中的pH-V图像为例进行分析:0.05 mol·L-1,A-+H2O⇌HA+OH-,则c(HA)≈c(OH-)=10−4.5 mol·L−1,c(A−)=0.05 mol·L −1 −10−4.5mol ·L−1≈0.05 mol ·L −1,K h (A-)=c (HA )·c (OH −)c (A −)=10−4.5×10−4.50.05=2×10-8,则K a (HA)=K w K h (A −)=10−142×10−8=5×10−7。
3.分布分数图像分布分数图像一般是以pH 为横轴、分布分数(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轴的关系曲线,以草酸H 2C 2O 4为例,含碳元素的各组分分布分数(δ)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含义分析:随着pH 的逐渐增大,溶质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酸式酸根离子浓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δ0表示H 2C 2O 4、δ1表示HC 2O 4−、δ2表示C 2O 42−。
特殊点的应用:对于物种分布分数图像,一般选择“交点”处不同微粒的等浓度关系,代入电离常数公式计算各级电离常数。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5 -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8 -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2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1)极少数的不活泼金属(金、铂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3)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2.金属冶炼原理与实质(1)原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2)实质:化合物中金属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金属单质。
3.金属冶炼方法(1)加热分解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制Hg :2HgO=====△2Hg +O 2↑。
②制Ag :2Ag 2O=====△4Ag +O 2↑。
高考化学总复习检测:8.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时限时检测(二十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D.向水中加入氯化钾晶体【解析】A项钠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促进水的电离,但溶液呈碱性;B项将水加热煮沸,促进水的电离,但溶液仍呈中性;C项SO2与水生成H2SO3,抑制水的电离,且呈酸性;D项加入KCl晶体,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
【答案】 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 ℃时NH4Cl溶液的K w大于100 ℃时NaCl溶液的K wB.常温下,pH均为5的醋酸和硫酸铝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104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 w越大,A错;醋酸中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OH-)=10-9 mol·L-1,硫酸铝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H+)=10-5 mol·L-1,B正确;C选项不知温度,错误;100 ℃时,K w=1×10-12,所以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D错。
【答案】 B3.(2014·江西南昌一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均在常温下)()①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降低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③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3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④常温下,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大,K w变大A.①②③④B.③C.①②D.④【解析】①c(OH-)浓度增大;②c(H+)之比为1∶10;③c(H+)浓度相同,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正确;④K w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错误。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8第八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单元质检卷8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山东卷)试验室用基准Na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B.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C.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O3固体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解析: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则应将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将待测盐酸置于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量筒的精确度不高,不行用量筒量取Na2CO3标准溶液,应当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A说法错误;Na2CO3溶液显碱性,盛放Na2CO3溶液的容器不能用玻璃塞,以防碱性溶液腐蚀玻璃产生有黏性的硅酸钠溶液而将瓶塞黏住,故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B说法正确;Na2CO3有吸水性且有肯定的腐蚀性,故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O3固体,C说法正确;Na2CO3溶液显碱性,甲基橙滴入Na2CO3溶液中显黄色,当滴入最终一滴盐酸时,溶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之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故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D说法正确。
答案:A2.(2024·湖北卷)依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实力越强,酸性越强。
已知:N2H+5+NH3===NH+4+N2H4,N2H4+CH3COOH===N2H+5+CH3COO-,下列酸性强弱依次正确的是( )A.N2H+5>N2H4>NH+4B.N2H+5>CH3COOH>NH+4C.NH3>N2H4>CH3COO-D.CH3COOH>N2H+5>NH+4解析:依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能制得弱酸,依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则反应N2H4+CH3COOH===N2H+5+CH3COO-中,酸性:CH3COOH>N2H+5,反应N2H+5+NH3===NH+4+N2H4中,酸性:N2H+5>NH+4,故酸性:CH3COOH>N2H+5>NH+4,答案选D。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强化突破15水解常数(Kh)与离子积(Kw)电离常数(KaKb)的关系及

水解常数(Kh)与离子积(Kw)、电离常数 (Ka、Kb)的关系及应用
1.在一定温度下,能水解的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 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达到水解平衡时,生成的弱酸(或弱 碱)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浓度之积与溶液中未水解 的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 常数称为水解平衡常数。
CH3COOH+OH-
(2)强酸弱碱盐 如 NH4Cl 溶液:NH+ 4 +H2O NH3·H2O+H+ Kh=c(NH3·c(HN2OH)+ 4 )·c(H+)= c(NH3·c(HN2OH)+ 4 )·c·(c(HO+)H-·c)(OH-)= cc((NHH++4))·c·c((OOHH--))=KKwb。
(1)强碱弱酸盐 如 CH3COONa 溶液:CH3COO-+H2O Kh=c(CHc3(COCHO3HC)OO·c(-)OH-)= c(CHc3(COCHO3HC)OO·c(-)O·Hc(-)H·+c)(H+)= c(cC(HO3CHO-O)-·)c(·cH(+H)+)=KKwa 。
c(CH3COOH)
c(NH3·H2O)
其中:Kh 为水解平衡常数、Ka(Kb)为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常数、Kw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2.水解平衡常数是描述能水解的盐水解平衡的主要参数。 它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故它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
1.已知 25 ℃时,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1.8× 10 - 5 , 该 温 度 下 1 mol·L - 1 的 NH4Cl 溶 液 中 c(H + ) = _________ mol·L-1。(已知 5.56≈2答案:向右 60
解析:NaOH 电离出的 OH-抑制水的电离平衡,Na2SO3 电 离出的 SO23-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2 考点二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1.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越弱 B .电离常数与温度无关C .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不同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 1<K 2<K 3解析:电离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强弱,A 正确;电离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因为弱电解质电离都吸热,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除温度外,电离常数与其他因素无关,B 、C 错误;对于多元弱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 +对第二步电离起抑制作用,故K 1≫K 2≫K 3,D 错误。
答案:A2.液态化合物AB 会发生微弱的自身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 -,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25 ℃)=1.0×10-14,K (35 ℃)=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A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35 ℃时,c (A +)>c (B -)C .AB 的电离程度:α(25 ℃)>α(35 ℃)D .AB 的电离是吸热过程解析:由于K (25 ℃)<K (35 ℃),故c (A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 错;由电离方程式可知,在任何温度下,都存在c (A +)=c (B -),B 错;由25 ℃和35 ℃时的平衡常数可知,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C 错;由于K (25 ℃)<K (35 ℃),因此AB 的电离是吸热过程,D 正确。
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 .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 .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的c (H +)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 (H +)大 D .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a =c+c2-3c2CO 3解析:电离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A 错误;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B 正确;酸中c (H +)既与酸的电离常数有关,又与酸的浓度有关,C 错误;碳酸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a1=c+c-3c2CO 3,第二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a2=c+c2-3c-3,D 错误。
答案:B4.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 .反应HZ +Y -===HY +Z -能够发生C .相同温度下,0.1 mol·L -1的NaX 、NaY 、NaZ 溶液,NaZ 溶液pH 最大 D .相同温度下,1 mol·L -1HX 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 mol·L -1HX解析:表中电离常数大小关系:10-2>9×10-6>9×10-7,所以酸性排序为HZ>HY>HX ,可见A 、C 不正确。
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D 不正确。
答案:B二、电离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5.25 ℃时,0.1 mol·L -1的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溶液pH =4B .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的106倍 C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增大解析:c (H +)=(0.1×0.1%) mol·L -1=10-4mol·L -1,故该溶液的pH =4,A 正确;溶液中由HA 电离出的c (H +)=10-4mol·L -1,由水电离出的c (H +)水=c (OH -)=10-10mol·L-1,故溶液中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的106倍,B 正确;溶液中的c (H +)=c (CH 3COO -)=10-4mol·L -1,c (CH 3COOH)=0.1 mol·L -1-10-4mol·L -1,近似等于0.1 mol·L -1,故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4×10-4/0.1=1×10-7,C 正确;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增大,溶液的pH 减小,D 错误。
答案:D6.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 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 =5.60,c (H 2CO 3)=1.5×10-5mol·L -1。
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 2CO 3的第二级电离,则H 2CO 3-3+H +的平衡常数K 1=________。
(已知:10-5.60=2.5×10-6)解析:H 2CO 3++HCO -3K 1=c+c-3c2CO 3=10-5.60×10-5.601.5×10-5≈4.2×10-7。
答案:4.2×10-7三、电离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 7.常温下,0.1 mol·L -1的HCOONa 溶液的pH =10,则HCOOH 的电离常数K a =____________。
解析:电荷守恒:c (Na +)+c (H +)=c (HCOO -)+c (OH -),因此c (HCOO -)=c (Na +)+c (H+)-c (OH -)=(0.1+10-10-10-4) mol·L -1=0.1 mol·L -1;物料守恒:c (HCOO -)+c (HCOOH)=c (Na +),所以c (HCOOH)=c (Na +)-c (HCOO -)=c (Na +)-[c (Na +)+c (H +)-c (OH -)]=c (OH-)-c (H +)=(10-4-10-10) mol·L -1=10-4 mol·L -1,所以K a =c+c-c=10-10×0.110-4mol·L -1=10-7 mol·L -1。
答案:10-7mol·L -18.在25 ℃下,将a mol·L -1的氨水与0.01 mol·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 (NH +4)=c (Cl -)。
则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____________。
解析:解法1:电荷守恒法:根据电荷守恒:c (NH +4)+c (H +)=c (Cl -)+c (OH -),由c (NH +4)=c (Cl -),可知c (H +)=c (OH -),则溶液呈中性。
由物料守恒:溶液中含氮的微粒为NH 3·H 2O 和NH +4,全部来源于氨水,而等体积混合,体积加倍,浓度减半,因此,c (NH +4)+c (NH 3·H 2O)=a 2 mol·L -1,则c (NH 3·H 2O)=a 2 mol·L -1-c (NH +4)=a 2 mol·L -1-c (Cl -)=(a 2-0.012) mol·L -1,所以K b =0.012×10-7a 2-0.012mol·L -1=10-9a -0.01 mol·L -1。
解法2:综合分析法:a mol·L -1的氨水与0.01 mol·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NH 3·H 2O +HCl===NH 4Cl +H 2O ,因为溶液呈中性,则NH 3·H 2O 过量,溶质为NH 3·H 2O 和NH 4Cl ,c (NH +4)=c (Cl -)=0.012mol·L -1。
溶液存在平衡:NH 3·H 2+4+OH -和NH +4+H 23·H 2O +H +。
由于溶液呈中性,可知NH 3·H 2O 电离程度和NH +4的水解程度相等,即混合后溶液中c (NH 3·H 2O)与混合后反应余下的c (NH 3·H 2O)相等,c (NH 3·H 2O)=a -0.012mol·L -1;而混合后溶液中c (NH +4)与混合后生成的c (NH 4Cl)相等;c (NH +4)=0.012 mol·L -1;所以K b =0.012×10-7a 2-0.012mol·L -1=10-9a -0.01 mol·L -1。
答案:中 10-9a -0.01mol·L -19.常温下,将a mol·L -1CH 3COONa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b mol·L-1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盐酸和醋酸的挥发),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K a =________。
解析: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得⎩⎪⎨⎪⎧c ++c +=c-+c-+c3COO-c +=c3+c 3COO-所以c (CH 3COOH)=c (Cl -) CH 33COO - + H +b2 mol·L -1(a 2-b2) mol·L -1 10-7 mol·L -1K a =10-7a 2-b2b2=10-7a -bb。
答案:10-7a -bb10.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CO 反应生成醋酸消除CO 污染。
常温下,将a mol·L-1的醋酸与b mol·L -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 (Ba 2+)=c (CH 3COO-),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 a =____________(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根据2c (Ba 2+)+c (H +)=c (OH -)+c (CH 3COO -) 由于c (CH 3COO -)=2c (Ba 2+)=b mol·L -1所以c (H +)=c (OH -) 溶液呈中性 CH 33COO -+H +a2-b b 10-7K a =10-7·b a 2-b =2b ·10-7a -2b 。
答案:2b ·10-7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