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协同黑曲霉水解稻谷壳糖化工艺的优化

合集下载

微波法提取黑曲霉抑菌成分的条件优化

微波法提取黑曲霉抑菌成分的条件优化

微波法提取黑曲霉抑菌成分的条件优化
李祝;郁建平;肖洋;梁宗琦;李颖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8(029)008
【摘要】目的:优化黑曲霉发酵菌丝体中的抑菌成分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根癌农杆菌T-37作为指示菌,用滤纸片法测定提取液对T-37菌株的抑菌活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提取抑菌成分的最佳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
为:20ml蒸馏水,固液比1:200,中火处理2.5min.结论:抑菌圈直径可达到40.86mm,该工艺简便、可行.
【总页数】3页(P258-260)
【作者】李祝;郁建平;肖洋;梁宗琦;李颖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化营养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微波法提取叶下珠多糖工艺条件优化 [J], 邓志勇;吴桂容
2.微波法提取决明子中蒽醌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J], 邓佳;刘学文
3.黄芩抗蕃茄晚疫病菌抑菌成分的提取条件优选 [J], 李晓娟;李正英
4.补骨脂有效抑菌成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J], 关丽杰;蔡丽丽;潘波
5.微波法提取红枣中齐墩果酸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J], 吕佳飞;李文飞;冯伟;刘军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及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及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51(21):4131-4142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21.011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及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袁建,赵腾,丁超,邢常瑞,张斌,陈尚兵,何荣,鞠兴荣(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粮油质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6)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微波条件对稻谷水分迁移状况、品质、脂肪酶活力、内部结构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微波干燥条件以实现稻谷快速有效干燥,缩短干燥时间。

【方法】本文使用不同微波剂量(0.69、1.29、1.92 W·g-1)将稻谷处理至50℃、60℃、70℃后,经过缓苏(不缓苏)处理,对照组样品采用热风60℃,干燥时间为60 min,缓苏4 h进行。

研究加工品质、爆腰率及相关理化指标,并通过核磁和扫描电镜观察稻谷水分迁移状况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结果】微波剂量、稻谷温度是影响品质的关键因素。

在微波剂量为1.29 W·g-1,60℃,缓苏条件下稻谷的加工品质较好,爆腰率低至8.65%,碎米率、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6.76%、83.9%、68.07%,与热风干燥相比无显著差异。

同时微波对脂肪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1.92 W·g-1,70℃,缓苏条件下脂肪酶活力最低(5.65 U),比对照组样品脂肪酶活力低 4.65 U。

利用隶属度综合评分法对干燥后各项品质评判,1.29 W·g-1,60℃,缓苏条件下稻谷得分排名第3,综合考虑升温速率及各项品质得分,为最适宜的微波处理条件。

低场核磁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微波干燥后的稻谷结合水含量下降,并产生明显左迁,水分与其他组分结合地更加紧密;稻谷胚乳细胞破裂及淀粉裸露程度增加,呈放射性排列的结构逐渐消失,内部裂纹增加;复合淀粉粒逐渐崩解,单粒淀粉粒增多。

黑曲霉发酵生产壳聚糖的中试生产研究

黑曲霉发酵生产壳聚糖的中试生产研究

黑曲霉发酵生产壳聚糖的中试生产研究【摘要】本文对利用黑曲霉发酵法生产壳聚糖的中试实验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壳聚糖;黑曲霉;发酵工艺;提取Study on Production of Chitosan by Fermentation of Aspergillus Niger in Medium ScaleWEIYan(Lunan Hope Pharmaceutical Co., LtdShandongLinyi272600)【Abstract】This article was researched on the middle-scale experiment to product chitosan by fermenting use aspergillus, determined the best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which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Key words】Chitosan;Aspergillus;Fermentation Process;Extraction甲壳素(Chitin)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碱性同聚多糖,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甲壳素分链的强烈的包裹作用和结晶区内强烈的氢键使其化学反应活性很低,溶解性也差,因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的产物,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几乎无过敏反应等特点,已在食品、化工、农业、医药、生化、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被喻为继糖、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1] 。

目前利用黑曲霉发酵制备壳聚糖的研究非常活跃,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何灏彦[2]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

黄惠莉[3]等采用机械破碎和酸碱交替结合,从菌体中提取甲壳素。

黑曲霉固态发酵稻谷壳粉制备木聚糖酶活力饲料辅料研究

黑曲霉固态发酵稻谷壳粉制备木聚糖酶活力饲料辅料研究

黑曲霉固态发酵稻谷壳粉制备木聚糖酶活力饲料辅料研究冯庆玲;黄宝梅;谢君铨;林继辉;谢勇武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2024(47)9
【摘要】试验旨在获取具备木聚糖酶活性的发酵稻谷壳粉,以提高稻谷壳粉的饲用价值。

试验用黑曲霉对稻谷壳粉进行固态发酵,以发酵产物中木聚糖酶活力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并测量发酵产物营养物质的含量。

结果显示,发酵基质质量为10 g、初始含水量为10.1 mL、添加1.0%的硫酸铵、培养温度为30.9℃、培养时间为3.1 d时,发酵产物中木聚糖酶活力最高,为135.643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6倍。

在此条件下,发酵稻谷壳粉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均有提高,真蛋白的含量达12.35%,较发酵前提高了107.21%,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有所降低,粗灰分含量提高。

研究表明,发酵稻谷壳粉中木聚糖酶活力达到饲用标准,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可以作为辅料制备饲料。

【总页数】6页(P93-98)
【作者】冯庆玲;黄宝梅;谢君铨;林继辉;谢勇武
【作者单位】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黑曲霉XZ-3S产木聚糖酶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2.黑曲霉XY-7固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主要营养因子的研究
3.黑曲霉固态发酵苹果渣产木聚糖酶的工艺优化研究
4.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固态发酵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5.绿色木霉与黑曲霉固态混菌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纤维二糖酶复合酶方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波杀灭玉米黑曲霉工艺优化

微波杀灭玉米黑曲霉工艺优化
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 SW- CJ-1DF 洁净工作 台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QL-901 试 管振荡器 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SHA- C 水浴恒温振 荡器 金坛市恒丰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 挑取斜面保藏的黑 曲霉菌丝转接至平板,28℃ 下培养 3~5d; 在含菌平板 中加入一定量的洗脱液( 体积分数 0.05% 吐温 80 ) , 将孢子洗涤下来,然后用无菌纱布过滤除去菌丝体; 用无菌水将菌悬液调至 300mL,摇匀,备用。 1.2.2 玉米染菌 将玉米浸泡于孢子悬液中 3min, 然后平铺在无菌滤纸上,置于超净工作台内 30min,
1.1 材料与仪器
玉米黑曲霉 由本院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自霉变 玉米中分离鉴定得到; 冷藏鲜玉米 由本院玉米实 验基地提供,无霉变粒,颜色气味正常。
硝酸钠,磷 酸 氢 二 钾,硫 酸 镁,氯 化 钾,硫 酸 亚 铁,蔗糖,琼脂,氯化钠,吐温-80 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MM721AAU- PW 美的微波炉 美的微波电器制 造有限公司; JA3003A 电子精密天平 上海精天电 子仪器有限公司; DSX-280A 不锈钢手提式高压蒸汽 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DHP060 恒温培养箱
由图 2 可以看出,在功率 119W 微波作用下,随 着微波时间 的 延 长,黑 曲 霉 孢 子 减 少 对 数 周 期 逐 渐 上升。微波时间超过 6min 时,玉米出现裂纹,同时 颜色发生褐变,玉米品质开始下降,考虑杀菌效果及 玉米品质,微波时间选取 2~6min。
182
图 1 微波功率对玉米黑曲霉致死效果的影响 Fig.1 Lethal effect of microwave power on Aspergillus niger from maize

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皮中的黄色素

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皮中的黄色素

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皮中的黄色素
陈红;崔海月;刘秀奇;樊红秀;王大为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12(033)006
【摘要】以玉米皮为原料,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黄色素,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
400W、微波辐射时间50s、料液比1:8(g/mL)、纤维素酶用量1.2%、酶解
温度50℃、酶解时间90min、酶解体系pH5.5。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陈红;崔海月;刘秀奇;樊红秀;王大为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
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
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猴头菇多糖工艺研究 [J], 周小伟;陈勇辉;叶若松;熊艳;刘
惠欣;叶晓瑜;钟瑞敏
2.微波辅助提取玉米皮中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J], 陈红;王秀娟;李侠;张艳荣;王
大为
3.微波法从玉米皮中提取玉米黄色素 [J], 刘红宇;黄新辉;李小莹
4.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甜地丁槲皮素的工艺研究 [J], 宁娜; 韩建军; 胡宇莉
5.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玫瑰花渣多糖工艺优化 [J], 姜曼;张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曲霉糖化酶热稳定性的研究

黑曲霉糖化酶热稳定性的研究

黑曲霉糖化酶热稳定性的研究
陈冠军;罗贵民
【期刊名称】《生物工程进展》
【年(卷),期】1990(010)003
【摘要】本文报导了黑曲霉糖化酶三种同工酶的相似的热稳定性。

活力测定表明,糖化酶在60℃时易失活,三个同工酶的半衰期分别是GⅠ30’,GⅡ48.,GⅢ80’;而对40℃和50℃则有较强的抗性,但其活力曲线呈现复杂的变化,显示出在一定时间内,温热可以诱导酶活提高。

紫外吸收及紫外差示光谱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引起了
酶分子的构象变化。

本文还对酶分子的构象及活力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糖化
酶(glucoamylase EC.3.2.1.3)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是食品酿造工业的重要用酶之一。

我们已经从黑曲霉AS.3.4.309变异株B-11发酵液中分离提纯了三种糖化酶的同
工酶(1),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

本文主要对黑曲霉糖化酶的热稳定性作了进
一步的探讨。

【总页数】6页(P29-33,16)
【作者】陈冠军;罗贵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突变菌株制备糯米酒酒曲工艺研究 [J], 崔敬爱;邵智韬;徐岩;戴碧玮;庄若岩;曹勇;陈海燕;陈晓平
2.黑曲霉高产糖化酶的分子水平研究方法概论 [J], 杨丽娟;余少文
3.产高活性糖化酶黑曲霉的筛选工艺研究 [J], 沈奕
4.黑曲霉液态发酵产糖化酶条件的研究 [J], 梁绍勋;梁金辉;蒋军;王录
5.黑曲霉糖化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I.高产及低产菌株糖化酶表达… [J], 乔殿华;唐国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曲霉诱变产酶活性与稻壳中木聚糖定向酶解的研究

黑曲霉诱变产酶活性与稻壳中木聚糖定向酶解的研究
状 芽孢杆 _ 、 霉 菌 [ 的培 养 液 中纯 化 得 到 木 聚糖 7链 ] 8
() 2 平板 培养 基 : 以木 聚 糖 粗 提物 1 作 为碳 源 , O
取 代 察 氏 培 养 基 中蔗 糖 , 加 0 2 的 胆 酸 钠 。 再 .
酶 。鉴 于丝 状真 菌产 酶 的特 点 , 产 生木 聚糖 酶 胞 外 如 酶 , 于酶 的分离 提 取 ; 木 聚糖 酶 的水 平 比一 般 细菌 便 产 和 酵母菌 高 ; 以 同时 产 生 降解 木 聚糖 支 链 所 需 的几 可 种辅 助酶 等 , 于工 业 化 应 用 , 便 因而 对 丝 状 真 菌 , 其 尤
聚糖 酶 的活性 , 对 木 聚糖 酶定 向 酶解 木 聚糖 进 行 了 并
研究。
l 实 验 .
纤 维 素 酶 活 的 木 聚 糖 酶 高 产 菌 株 , 析 了 诱 变 后 产 木 分
糖平板一挑选大的菌株一摇瓶初筛一复筛一高产菌株 。
1 3 2 最佳 诱变 条 件 的确定 ..
将 培 养 7 d的 黑 曲 霉 孢 子 斜 面 加 入 适 量 的 无 菌
水, 刮下 孢子 置 于盛 有玻 璃珠 的三 角瓶 中 , 在往 复式摇 床 上振荡 0 5h( 0 mi ) 使 孢子 分 散 , 释成 . 2 0r・ n , 稀 1 O ~1 0 ×1 ×1 个 ・ 孢 子悬液 ; 孢子 悬液 均匀 mL 将 铺 于 已灭菌 的直 径 为 9c 的培 养皿 中 , 1mm 左 右 m 成 的 薄层 ; 4 紫 外 灯 下 , 离 2 m 处 照 射 2 5 于 Ow 距 8c ~
低 聚木 糖 ( yooi0 ac a ie , X l l s ch r ) 又称 木 寡 糖 , — g d 是 由2 ~7个 【 木糖 以 1 4木 糖 苷键 结 合 而 构成 的低 ) - ,一 聚 糖 , 一种 附加 值 高 的功能 性食 品添加 剂 , 主 要有 是 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协同黑曲霉水解稻谷壳糖化工艺的优化作者:李湘苏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07期摘要:以稻谷壳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协同黑曲霉水解稻谷壳制备还原糖。

探讨了经过微波预处理后原料的粒度、酶液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在水解温度为61℃、水解时间为18.8h、酶液用量为31U/g时,还原糖的平均得率可达到46.17%,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微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96.22%。

关键词:还原糖得率;稻谷壳;黑曲霉;微波预处理;响应面分析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7-1458-04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Assisted Aspergillus niger Hydrolysis Saccharification Technics of Rice HuskLIXiang-su(HealthSchoolofNuclearIndustry,UniversityofSouthChina,Hengyang421002,Hunan,China)Abstract:ReducingsugarwasmadefrommicrowavepretreatmentandAspergillusnigersynergistichydrolysisofricehull.Theeffectsofsamplesize,volumeoftheenzymolysissolution,reactiontimeandreactiontemperatureonyieldwereinvestigated.Thereactionconditionssuchastemperature,timeandvolumeoftheenzymolysissolutionwereanalyzedby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Theresultshowedthatunderareactiontemperatureof61°Candvolumeoftheenzymolysissolutionof31U/g,reactfor18.8h,thereducingsugarcouldreach46.17%.Thereducingsugaryieldhadbeenincreasedby96.22%comparedwiththesamplewhichhadn'tbeenpretreatedwithmicrowaveatthesameconditions.Keywords:reducingsugarsyield;ricehull;Aspergillusniger;microwavepretreatment;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还原糖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工等众多领域。

稻谷壳是丰富而廉价的农业废弃物,大部分以焚烧的形式被处理掉,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稻谷壳中含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降解后可得到还原糖而应用于多个领域[1]。

采用生物质降解制备还原糖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酸水解和酶水解两种途径[2]。

酶水解条件温和、能耗低、无污染;酸水解污染严重、副产物多,对设备腐蚀性大。

其中酶解作用能够导致结晶纤维素(Cx)被内切-β-葡聚糖酶作用生成无定形纤维素和可溶性低聚糖,然后被外切-β-葡聚糖酶作用直接生成葡萄糖(C1),也可被β-葡萄苷酶水解生成纤维二糖(Cs),再被水解得到葡萄糖[3,4]。

微波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机合成技术,微波预处理能改变植物纤维原料的超分子结构,使纤维结晶区尺寸发生变化,提高其反应活性[5],从而提高酶解得率。

近年来,生物质降解和微波技术由于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而发展迅速。

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利用微波预处理协同黑曲霉水解稻谷壳制备还原糖的报道。

本研究采用微波预处理协同黑曲霉对稻谷壳进行降解制备还原糖,对微波处理后原料的粒度、酶液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等因素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回归方程,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稻谷壳,采自湖南农村,锯解风干后粉碎,过筛备用;黑曲霉,购于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验设备主要有:三口烧瓶;SHZ-82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科兴仪器厂);MAS-Ⅱ型常压微波合成/萃取反应工作站(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1.2.1微波预处理在带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稻谷壳,用去离子水调节至液固比为20∶1(m∶m),置于MAS-Ⅱ型常压微波合成/萃取反应工作站中。

根据刘龙飞等[6]的研究结果,将微波功率选为560W,升温至沸腾并保温,微波处理40min。

将经过微波处理后的试样冷却至室温。

1.2.2还原糖的制备在经过微波处理后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酶液和0.2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值为4.8),置于SHZ-82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将温度升到指定温度进行降解反应,保温一段时间,冷却出料,离心,离心液经适当稀释后进行还原糖测定。

将未经过微波处理的稻谷壳粉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

1.2.3还原糖的检测参照1959年Miller报道的还原糖测定方法。

检测方法如下,1.1mL一定稀释度的酶解液,加入3.0mLDNS沸水浴10min,550nm处比色,以葡萄糖为标准,测定还原糖浓度。

2结果与讨论2.1单因素试验在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考察酶解稻谷壳原料粒度、酶液用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各因素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2.1.1原料粒度的影响分别取粒度为60、80、100和120目经过预处理的稻谷壳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试验,各粒度原料还原糖得率见表1,100和120目还原糖的得率较高,分别为47.62%和48.05%,两者相近,考虑到粉碎成本,采用100目的比较合适。

原料粒度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机械粉碎可以破坏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的结合层,降低三者的结晶度,改变纤维素的结晶构造[7],有利于糖苷键断裂,从而增加还原糖的得率。

同时,粒度变小会使得与酶液的接触面增大,因此也能增加糖的得率。

2.1.2酶液用量的影响酶液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水解速度,还涉及还原糖的得率以及生产成本等问题。

在经过微波预处理的100目的稻谷壳粉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和不同量的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60℃,还原糖得率见表1,当酶液用量低于30U/g时,随着酶液用量的增加,还原糖得率明显增加,当超过此值时,还原糖的得率增加缓慢。

2.1.3水解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能够提高反应体系的活化能进而提高反应速度,但太高的温度又会使酶液失活,因此适当的反应温度十分重要。

取经过处理的100目的稻谷壳粉,加入去离子水和酶液,使总酶量达到30U/g,设定不同的水解温度,还原糖得率见表1。

由表1可知,当温度为50~60℃时,随着温度升高,水解液中的还原糖量逐渐增加,并在60℃时得率达到47.11%;当温度高于60℃时,随着温度升高,得率有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本试验中选取60℃为水解温度。

2.1.4水解时间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60℃、酶液用量为30U/g、稻谷壳粉粒度为100目的条件下,不同水解时间内反应体系中还原糖的得率见表1,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还原糖的得率逐渐增加,当水解时间超过18h后再延长反应时间,还原糖得率反而减小。

这说明通过18h的水解反应,反应趋于平衡。

2.2响应面分析2.2.1响应面法试验设计为了使水解工艺更加科学,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则,选择酶液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3个对稻谷壳酶解影响较大的因素,以还原糖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二水平试验,进行3次平行试验,每次15组试验,得率取平均值,接下来进行响应面分析,如表2和表3所示。

2.2.2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运用Design-Expert7.1.6软件进行二次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Y=47.66+2.03A+2.16B+0.68C+0.14AB+0.49AC-0.55BC-5.12A2-3.20B2-2.30C2。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模型的P为0.0045,表现为极显著,而失拟项表现为不显著,复相关系数R2为0.9629,接近1,这表明模型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且A2、B2和C2的系数均为负值,表明有最优值。

从表3中看出,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酶液用量等三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不能简单地通过调整交互作用提高还原糖得率,需要找到它们的最佳作用点,最大化地得到还原糖得率。

图1中显示,随着水解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还原糖的得率随之增加,但在60℃附近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60℃以前,升高水解温度和延长水解时间可以提高反应体系的活性,并对一些副反应有抑制作用,但当温度较高时反应体系中的还原糖会开始分解,而较长的反应时间也会加快还原糖与副产物之间的反应[8],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可选取55~65℃为适宜的水解温度范围。

图2中显示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增加酶液用量将使还原糖得率增加;而当酶液用量一定时,过高的温度又会导致还原糖的得率降低。

这可以解释为在较低温度下,反应体系的活性较低,因此还原糖的得率相对较低,但酶液在较高的温度下又会失去活性,同样会导致还原糖的得率降低。

从图3可知,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和酶液用量的增加,还原糖的得率不断提高,在酶液用量为30U/g左右时达到峰值,继续增加酶液用量,还原糖的得率增加的趋势减缓。

这是因为稻谷壳中大分子间的β-1,4-糖苷键在酶液的作用下被打破,当酶液浓度偏低时,体系的活性也相应较低,随着酶液用量的增加,体系活性增加而有利于反应加速进行,因此还原糖的得率增加,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糖自身的分解和副反应产生的缩合反应速度也随着增加。

同时,增加酶液用量实际上是增加了酶液与稻谷壳粉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还原糖的得率[9]。

但当酶液与稻谷壳粉的接触面积达到一定量后,多余的酶液无法参与反应,因此还原糖的得率增加缓慢。

通过对回归方程求解得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为61℃、水解时间为18.8h,酶液用量为31U/g,还原糖的得率为48.21%。

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性试验,3次试验得到的还原糖的平均得率为46.17%,与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而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过微波处理的还原糖得率却只有23.53%。

这可以认为是微波的辐射,减弱了化学键,使纤维结晶区尺寸发生变化,使反应活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高分子化合物的降解,因而还原糖得率随之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