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分布及成因

合集下载

等温线和逆温

等温线和逆温

等温线和逆温
一、逆温
1.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
2.逆温现象
1)定义:对流层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2)成因:①地面辐射冷却(黎明和冬季逆温较厚)辐射逆温
②空气平流(冬季中纬度沿海地区)辐射逆温
③冷空气下沉(盆地、河谷、山谷较易产生逆温)地形逆温
④锋面因素(锋面逆温)锋面逆温
二、等温线
1、有关知识点:
1)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影响不同
2)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冬季大陆或夏季海洋
2、根据等温线分布可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
规律:(1)高高低低规律
气温高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2)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
大陆等温线向北,太阳直射在北半球(7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1月)3)判断洋流流向和海陆分布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①温线向低值弯曲: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第三节等温线图的判读ppt课件

第三节等温线图的判读ppt课件
一、等温线 判读规律
4、判读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温差小与大
①疏——温差小 • —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 海洋、山地缓坡、锋面处
②密——温差大 • —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 陆地、山地陡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其次,洋流、地形也会有影响 ④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为什么最高温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等温线 判读规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等温线
(一)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①在南北半球上,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 ③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 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二、等温线综合判读 (总结)
8、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
①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较高处, 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 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4℃ 22℃ 20℃
9、判断地势高低及地形
山地:在闭合的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度数越小。 盆地:在闭合的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度数越大。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素养能力2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项目1月(冬季) 7月(夏季) 等温线分布特点等温线密集等温线稀疏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短,获得的热量少;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虽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长于南方;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极值气温处及原因气温最低处:漠河。

原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离冬季风源地近气温最高处:吐鲁番盆地。

原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下沉,形成焚风,增温作用强;沙漠广布,吸热快;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气温最低处:青藏高原。

原因:地势高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影响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主要受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东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降东南部湿润,越向西北内陆越干燥致,水热配合好降水充沛能够种植棉花、玉米等喜温作物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种类极其丰富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人们通常把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作为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指标,从而绘出我国夏季气候舒适度分布示意图(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夏季的气候舒适地区多分布在( )A.纬度较高地区B.海拔较低地区C.气候干旱地区D.开阔平原区2.内蒙古的锡林浩特成为我国夏季气候非常舒适地区的形成原因是( )①纬度位置位于43°N附近②距离海洋1 000千米左右③地处海拔1 000多米的高原上④四周群山环抱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A 2.C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夏季的气候舒适地区多分布在北方纬度较高地区,A正确。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4(山东济南专用)(原卷版)

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4(山东济南专用)(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2022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4地理(山东济南专用)山东济南中考地理命题稳中有变,题型由25(选择题)+4(综合题)构成,根据最新真题和模拟考试信息可以发现:在试题考查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占比基本持平。

选择题考点覆盖面广,命题紧跟时代发展,特别注重生活中的地理。

综合题兼具填空题与简答题,2020年真题中还涉及到判断题,题型多样。

命题中充分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与实践性。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关注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就要熟悉轮廓也要充分认识区域。

备考时,要注重地图的使用,尽可能从地图中学习知识点,又能将知识点回归到地图!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6-8题依托开普敦,考察划分南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成因和划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

综合题第28题,考察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重点考察对国家资源保护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另外,根据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试题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在平时学习中要特别关注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了地理课程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3.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等温线的概念 -回复

等温线的概念 -回复

等温线的概念-回复等温线是指在气象学中描述等温分布规律的曲线。

它是指连接在相同温度下的点的线段。

等温线的概念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以及农业、航空等领域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等温线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温度分布有关。

大气中的温度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地形、空气的运动等。

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气温也会有所不同。

而等温线则用于将这些不同温度的地方连接起来,展示气温随地理位置的变化。

等温线在气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等温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通过观察等温线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并根据等温线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例如,当等温线呈现出向北弯曲的形状时,说明冷空气正在南移,可能会造成天气变冷。

其次,等温线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变暖的进程,等温线的分布可能会有所改变。

通过比较不同年代的等温线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变化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例如,在某些地区,等温线可能向北移动,表明该地区的温度在升高,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等温线还对农业和航空等领域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通常需要根据气温的分布来合理安排作物种植。

等温线能够指示不同地区的适宜作物种植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同时,在航空领域,等温线也对航班航线和飞行计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

行业工作者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合理规划航线,确保航班的安全和效率。

总结起来,等温线描述了在相同温度下的地点之间的连接线。

它在气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研究气候变化,以及为农业和航空等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等温线的研究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导。

等温线平直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等温线平直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等温线平直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等温线是描述封闭系统中温度分布的曲线。

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观察到等温线呈现出平直的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等温线平直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物理机制。

在物理学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或粒子的热运动程度。

而等温线则是连接具有相同温度的点的曲线,在平衡状态下,等温线表示系统内部保持稳定状态处的温度分布。

然而,我们常常会观察到很多系统中的等温线呈现出平直的形状。

这种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热力学、气象学、能源输送等领域。

了解等温线平直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热量传递和能量转化过程。

本文将首先介绍等温线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然后深入探讨等温线平直的原因。

通过研究等温线平直的物理原理和机制,我们可以对这一现象有更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最后,文章将总结等温线平直的原因,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拓宽对等温线平直现象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对温度分布的理解和控制能力。

通过对等温线平直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热力学、气象学、能源工程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这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等温线的定义、等温线平直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揭示等温线平直的本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

例如,可以介绍文章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并简要说明每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

另外,还可以提及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

下面是可能的内容示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概述,介绍等温线的定义、研究背景以及论文的目的。

同时,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们将提供一个整体的思路框架。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典型例题】(2016•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C练习:(四川省乐至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测试地理试题)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C.23 D.27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甘肃省西昌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2016·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7.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 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 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等温线弯曲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
陆地
线向南弯曲,全球 1月A
海洋等温线向北弯 7月B

赤道
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 1月C
线向北弯曲,全球海 7月D
洋等温线向南弯曲
海洋
➢等温线封闭
全年冷中心:山地 0 ℃
2℃
夏季热中心,冬
季暖中心:盆地
18℃
10℃
城市热岛效应:
25℃
20℃
➢等温线疏与密→温差小与大
例:我国冬比夏密,山地比平原 密,洋流交汇处密。
标是 115E。,41N
作者北顾的是 _内__蒙__古_ 高 原 的 深秋景色。 (2)描述图 中 10℃ 等 温 线 的走向,并说 明其原因。 10度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
的影响。西半段因受太行山的影响,呈东北----西南
谢谢观看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练习: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④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 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4中有 6个经纬线交 点,其中与游 记作者登临之 地相距最近的 交点的地理坐
等温线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A、B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A地气温低于B地。因为A地是山区,地势高,气温低。 B地为沿河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14
14.5
15
15
14.5 15.5
C
15.5 16.5
B
A
16
16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
课堂小结
• 一、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地形、人类活 动等。 • 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①.数值变化趋势 ②.走向③. 疏密④. 弯曲⑤.局部小范围闭合 等。
疏密 ④. 弯曲 ⑤. 局部小范围闭合等
③.
请思考:如何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其影响因素?
1.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①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 影响因素: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
②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导致沿海地 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应用:判断地形起伏
请思考:洋流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4.洋流性质
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等温 线向高纬弯曲。 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等温线向 低纬弯曲。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 24℃ 为洋流的流向: 22℃
应用:判断洋流的性 质和流向
20℃
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 白处为海洋),回答问题。 2.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 因素分别是 D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②局部温暖中心:可能为城市、盆地、冬季 的湖泊等; 局部低温中心: 可能为山地、夏季湖泊等。
能力提升 图7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C 5.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6.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A
请思考等温线的疏密可以判断什么?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
等温线密集说明: 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说明: 气温差异小
(如冬季密夏季疏,陆地密海洋疏, 山地与高原边缘密,平原与高原内部 疏等。)
c
A B
请思考:如何根据等温线闭合判断其影响因素? 4.根据等温线闭合判断其影响因素
①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闭合等温线内的值: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请思考:如何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其影响因素?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影响因素 地势较高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寒流经过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A
气 温 低
C 150C 170C 190C
B
读图某地等温线图(单位℃),回答问题 4、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B ) ①纬度 ②洋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灵活运用 】
-1 ℃ 0℃
1℃ 27 ℃ 2℃
提醒: 看图(文)说话要 使用地理语言,正 确描述地理事物的 特征(如等温线可 从疏密、弯曲、闭 合中心、数值大小 及延伸方向等方面 反映气温分布的特 点)
3℃ 28 ℃
(2)比较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除走向外),并 分 析其原因。 1月比7月密集,南北温差大。 (原因:冬季该省北部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加上太阳高度 和白昼时间均比南部小,气温较低。所以全省范围内南北温 差较夏季大)
陆地
1月陆南, 7月陆北
应用:判断海陆 分布、季节
1月A
B 7月

1月C

D 7月
海洋


B
A
请比较A、B两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请思考:地形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3.地形 :
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凸出; 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凸出
1.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 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思考:据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灵活运用 】
-1 ℃ 0℃
1℃ 27 ℃ 2℃
提醒: 看图(文)说话要 使用地理语言,正 确描述地理事物的 特征(如等温线可 从疏密、弯曲、闭 合中心、数值大小 及延伸方向等方面 反映气温分布的特 点)
3℃ 28 ℃
下图为我国某省的等温线(℃)和等降雨量线(mm)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该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其原因。 1月大致与纬线走向一致;由南向北递减。 纬度(太阳 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7月呈西北---东南走向或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位置影响
等温线分布规律及成因
思考:影响等温线走向因素主要有哪些?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洋流 地形 人类活动等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
气温自低纬(不能理解为赤道)向 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 行 应用:根据气温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南北半球
请思考:海陆分布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2. 海陆分布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全球海洋 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相状况,释 放人为废热等。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等。 3.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 等值线图,推测P地属于: C 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请思考:我们应如 何分析等温线的分 布规律?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①.数值变化趋势 ②.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