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两则经典教案

合集下载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为了更好地完成好本课基本任务,我通过看图、表演,让学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再将自己的切身体验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

从读中体会两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猜。

(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三长两短、小题大做、一举两得、百发百中、揠苗助长。

)汉语成语丰富多彩,有两万余条,常用的也有四五千条。

成语背后有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有的出于名人说的话,还有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话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揠苗助长》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揠”三框两笔。

听过这个故事吗?二、初读感知:1、认读生字生词:寓揠焦喘费截寓言揠苗巴望焦急喘气白费筋疲力尽一大截2、指导书写:费焦3、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掉字,不添字,注意标点停顿。

4、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1、展示读悟第一自然段:a、谁想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把读的最好的句子展示给大家?b、读的真好,为什么这么读?读出种田人的着急心情。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羊圈街访窟窿后悔授受多音字:圈四、学习生字横向记。

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

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六、作业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2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寓言》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学习《揠苗助长》)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教学《揠苗助长》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

“助”是帮助。

“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处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

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寓言两则的教案篇1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2、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能够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挑选两则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

(2)准备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实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则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例分析(1)教师提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根据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2. 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写下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2. 学生概括寓言故事主题和寓意的能力。

3. 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学生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寓言两则》的两个故事:《狐假虎威》和《亡羊补牢》。

解释每个故事的背景、情节和寓意。

2.2 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狐假虎威》和《亡羊补牢》的寓意。

学生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引入《寓言两则》。

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狐假虎威》和《亡羊补牢》。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将寓言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课堂巩固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2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学生通过模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寓言两则》的理解。

学生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解决。

5.2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作业的修正和提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寓言两则》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寓言寓意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其对寓言道理的实践能力。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寓言1】乌鸦和狐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具准备:1. 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

2. 两张图片:一张是乌鸦,一张是狐狸。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两张图片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两张图片了吗?你们能猜出这两个动物是什么吗?”鼓励学生活跃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2. 寓言故事阅读(1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叫《乌鸦和狐狸》,请学生认真听故事。

3. 故事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a. 故事中,乌鸦为什么张开了嘴巴?(答:为了给落地上的人看自己有多么聪明)b. 狐狸是怎样夸乌鸦的?(答:夸奖乌鸦的歌声美)c. 乌鸦为什么被狐狸骗走了奶酪?(答:因为乌鸦太骄傲,以为自己真的会唱歌)d. 乌鸦失去了奶酪后,感觉怎么样?(答:感到非常后悔)4. 分析问题(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a. 故事中有什么问题?b. 问题出在哪里?c. 乌鸦应该怎样做?5. 提出解决办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a. 乌鸦应该相信狐狸的话吗?b. 乌鸦怎样才能避免被骗?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警惕别人的恭维和夸奖,不要被骗了。

【寓言2】乌龟和兔子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的内容和作用。

2. 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思考。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 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

2. 两张图片:一张是乌龟,一张是兔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两张图片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两张图片了吗?你们能猜出这两个动物是什么吗?”鼓励学生活跃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3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3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3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一、授课时间:5月12日——13日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2、难点:“寓、截”的识记。

“费、望、算”的书写。

感悟寓意。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五、教学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学习第一则寓言)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3、想(你读懂了什么?)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两则经典教案
30寓言二则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启发学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
2、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

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翻开课本读寓言故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
事。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
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学习《守株待兔》。

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

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

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

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

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

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

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

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

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设计意图
1、补充资料: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形式。

掩耳盗铃:把耳朵捕食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雕凤凰》、《桃花心本》。

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