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那么》教案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以下是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那么》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根底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那么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根底。
④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概括这两那么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寓言四则》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寓言有关知识,能够多角度理解寓意(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2、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分别选了外国的《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
这四则寓言都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所含道理贴近生活实际。
课文着重以小故事抒发大道理,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多角度理解寓意。
3、中招考点近年来,某某中招对寓言文章类的考查主要有对寓言定义,伊索寓言和联系实际能否多角度理解寓意等。
4、学情分析本文类的文章虽然在教材中比例不大,但是它在中招中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这类文章虽简单易懂,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课堂上精力又难以集中,且生活经验较少,不利于对文章寓意的多角度理解,给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加了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文学常识。
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联系实际,能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自己健全人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参看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阅读并思考,能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梳理故事情节,能多角度概括文章寓意。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过程2《蚊子和狮子》(四)当堂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3)文本分析与解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举例:分析《守株待兔》中农民偶然得到兔子后,为何一直守在株旁不愿离去。
2.教学难点
(1)寓言故事寓意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故事表面,难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寓意。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深入探讨寓言寓意。
二、核心素养目标
《寓言四则》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及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故事寓意,提高解读、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运用和积累,提升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同时,通过探讨寓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思辨与创新意识,增强道德认知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新教材倡导的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寓言四则》-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包括以下四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和《掩耳盗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寓言的含义,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寓意;学习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成语;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同时,结合课文,进行生字词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在上完《寓言四则》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一点做得还不错。大家对于寓言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后字词的读音、写法,掌握字音。
理解词语的意思。
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会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二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学会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理解两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
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
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
)一、明确目标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赫耳墨斯三次问话。
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
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
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时,大大出乎意料,第三问复述时要稍加思索,语气中带着急切,语调要更重一些。
)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问话时的神态:“笑”,只写了一次心理活动,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问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吗?)讨论、明确——开始赫耳墨斯内心深处是坚信自己在人间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见宙斯的像,于是随意问一句,不假思索,心请是平静,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会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得意,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
2、积累文言词语。
3、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寓意。
4、续编或自编寓言,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理解寓意。
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同目标3。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文章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学生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出处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和课下注释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自由朗读课文。
2、把故事说清楚。
(初读课文,合上课本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你有什么妙方?)例:梳理故事情节脉络。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间三问三答:问答。
问答。
问答。
3、把故事读透彻。
作者认为:“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赫耳墨斯爱慕虚荣? ( 例:一“笑”、两“想”、三“问”,一个“笑”字表现了赫耳墨斯怎样的心理活动?品味关键语句,揣摩寓意。
)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
4、自由表情朗读。
5、把故事说有趣。
(这个故事言简意赅,生动有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想象,补充、丰富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有趣。
)三、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1、自由朗读,理解大意。
2、梳理情节,体会文章结构的巧妙。
(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情节大起大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构思精巧,妙趣横生。
)3、圈点品析。
(1)通过对两“吹”一“叹息”的品析,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故事的寓意。
(2)你认为文章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写得很好,请做点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希望在寓言四则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
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掌握词义:庇护:袒护,保护。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寓意。
2.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其教育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寓言,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寓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智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寓言故事文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寓言四则》(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寓意。
2.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中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二)课文解析1.讲解《乌鸦与狐狸》a.分析乌鸦与狐狸的形象特点。
b.讨论狐狸的狡猾与乌鸦的虚荣。
2.讲解《狼与七只小羊》a.分析狼与小羊的形象特点。
b.讨论小羊的机智与狼的狡猾。
3.讲解《狐狸与葡萄》a.分析狐狸与葡萄的形象特点。
b.讨论狐狸的无奈与葡萄的诱惑。
4.讲解《猫与鸡》a.分析猫与鸡的形象特点。
b.讨论猫的狡猾与鸡的愚昧。
(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第二课时:《伊索寓言两则》(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伊索寓言》的特点。
(二)课文解析1.讲解《龟兔赛跑》a.分析龟与兔的形象特点。
b.讨论兔子的骄傲与乌龟的坚韧。
2.讲解《狐狸与乌鸦》a.分析狐狸与乌鸦的形象特点。
b.讨论乌鸦的虚荣与狐狸的狡猾。
(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四)课后作业1.每位学生选取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复述或改编。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寓言四则》和《伊索寓言两则》,使学生了解了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寓意,分析了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生活智慧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寓言四则》(二)课文解析1.讲解《乌鸦与狐狸》a.分析乌鸦与狐狸的形象特点。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了解《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两则》的寓 意和故事背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中的寓意 和故事情节。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讲述《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中的故 事。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中 的寓意和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组报 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 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 和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 习和复习。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寓言表演、写作 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 理解和体验寓言的内涵。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通过背诵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寓言四则》中的内容,加 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写一篇关于《伊索寓言两则》的读后感
总结词:提升理解
详细描述: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深入思考《伊索寓言两则》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提高对寓言故事 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搜集和整理其他伊索寓言故事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
生的学习进步。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本课主题相关 的简短故事,引起学生的 兴趣,引出课题。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 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 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 欲望。
提问导入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 到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 .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
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 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 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新课学习
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 检查预习
2.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听读
(2)复述课文
(3)课文研讨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
多大的尊重。
)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 有什么含义?(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
④根据人物特点补充人物的语言神态:
⑤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
启发?(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
⑥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 诵读感知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
么道理?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2. 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告诫人们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
3. 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
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米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
第一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
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
《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
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