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寓言四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24寓言四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24寓言四则
(3)联系实际生活,学会运用寓言故事进行自我反省和道德判断;
-学生需要学会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道德认知。
(4)掌握寓言故事的改编和续写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学生在改编和续写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原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举例、情景剧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首先,关于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讲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内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创作寓言故事时,有些小组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寓意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寓意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提前给出一些创作提示,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寓意的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表达道理的文学体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寓意,传达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刻舟求剑》这个案例。它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到固执己见的错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寓言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பைடு நூலக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固执而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如:坚持错误的方法不愿改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和特点;2.阅读4篇寓言,分析其中的寓意;3.掌握如何运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思想;4.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的含义和特点;2.掌握如何运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思想。

教学难点1.阅读4篇寓言,分析其中的寓意。

教学方法1.导入法: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掌握重点;2.合作探究法:由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3.思维导图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4.归纳法:运用学习的过程,全面归纳出寓言的定义、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

请问大家都听说过寓言吗?2.导入问题:寓言是怎样一种文学体裁呢?学习内容1.阅读第一则寓言《狐假虎威》,回答问题:–阅读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了什么?它想通过这种寓言表达什么意思?–你对这则寓言有什么看法或者感想?2.小组合作探究第二则寓言《鹤与蚌》,回答问题:–阅读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了什么?它想通过这种寓言表达什么意思?–你对这则寓言有什么看法或者感想?3.导入思路,运用思维导图把寓言学习的思路整理归纳,包含寓言的定义、特点和表达方法。

4.阅读第三则寓言《老鼠与青蛙》,回答问题:–阅读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了什么?它想通过这种寓言表达什么意思?–你对这则寓言有什么看法或者感想?5.阅读第四则寓言《本事高的要刻苦》,回答问题:–阅读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了什么?它想通过这种寓言表达什么意思?–你对这则寓言有什么看法或者感想?总结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寓言四则》,学习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学到了什么?2.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作业布置1.阅读其他寓言作品,尝试自己写一则寓言,表达一个观点或提供自己的思考;2.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寓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请写出具有寓言风格的口号或标语,讲述自己的观点或倡导社会美德。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言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都在逐步发展。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对寓言故事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把握故事情节,但对于寓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哲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尚在培养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1)针对学困生,设计简单易懂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针对中等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针对优秀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4.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学习表现等,给予及时反馈;
1.必做作业:
(1)熟读并背诵四则寓言,家长签字确认,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
(2)选择一则自己最喜欢的寓言,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词语填空、句子仿写、寓意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选做作业: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对课文的理解;2.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3.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不够积极,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

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2.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字词读音、朗读节奏、语气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读后复述寓言故事内容。

4.总结寓言寓意。

(课文最后一句话)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1.找出课文中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语句,并演读。

(想知道—问道—笑着问道—心想—问道;为什么先问宙斯和赫拉的?“自己的雕像”是看见?还是特意找的?如果赫耳墨斯连雕像都没有会怎么样?“笑着问道”,笑背后的内心在想什么?)2.多角度提炼寓言寓意。

先总结“《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练的话点明寓意”。

但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时,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启发学生要多角度地从故事中总结道理。

如: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认识自己。

②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③人的价值不是通过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一个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④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三、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寓意来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结尾不一样,那寓言的寓意会不会改变呢?思考: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能“算添头,白送”后,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并思考寓意是否发生变化。

四、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希望同学们走进寓言时能看到生动活泼的故事,离开时能带走更多属于自己的体验。

蚊子和狮子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寓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课题:《矛与盾》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一个问题)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

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

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

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

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希望在寓言四则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

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掌握词义:庇护:袒护,保护。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寓言四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寓言四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举例:《刻舟求剑》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弊端,寓意深刻。
(2)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学会分析、解读寓言故事。
举例:《掩耳盗铃》中,人物试图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来掩盖事实,教导学生要诚实面对问题,不要自欺欺人。
(3)提高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穿插讲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固执己见而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有人坚持用老方法做事,却忽略了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勤奋、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
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
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

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

(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

)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

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
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

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

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