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特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提倡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4、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学会健体,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健身技能;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计划从2001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6、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7、生活技能类:声乐、摄影、书法、美术、绘画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

本课程方案确定后,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定,审定后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5人,则该选修课予以取消。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校本课程的成绩评为四个等级,即A、B、C、D,D为不合格。凡不合格者不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未达到5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鞍钢高中研究型课程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以适应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适用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年级。

3、本条例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以后者为准。

校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考核

1、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是鞍钢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

2、校本课程不进行考试,但要考核学生参加活动次数,活动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记录,活动内容由本人记录在校本课程学习综合记录表上,每个课程结束后需有论文、作品或制作、发明、产品等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3、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其中D为不合格。对每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的课题记学分(出勤需达3/4以上学时,否则不记学分)。在高中期间,学生需完成学分。

4、学校对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汇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作品成果报告会。

校本课程教务管理

1、校本课程的学习工作由教务科统一管理,年级组组长协助做好各项工作,各班学习委员负责本班校本课程的学习工作。

2、每学年末由教务科组织学生提出课题并汇总后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审核,挑选出可行性课题供指导教师和学生选择。

3、学校要求各科每一位教师极积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每位教师每学年初给教学实际提供2~3个校本课程方案,报教务科经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务科依据选择结果排课表。

4、教务科对各类课程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其中、期末检查,不合格者取消课题的活动及相关学分。

5、课程结束后,由教务科指派指导教师或专家进行课题评价,选出优秀成品汇总成集,并做好每届学生的学习资料存档工作。

6、学年初,教务科及时下发各类记录本,表格等。

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管理

1、经指导教师选课题,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课题等程序后,指导教师即为确定。

2、在课题活动开始前,指导教师依据鞍钢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目标、课时、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

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起指导、点拨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4、在每次学习活动中,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出勤统计,记录在出勤表中,并对学生学习活动记录做认真审核,提出意见或建议。

5、学习活动中期,指导教师检查课程教学进度,组织课题组学生进行中期小结,提出后期教学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6、学习活动后期,指导教师须就课程结果评价学习,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

7、学生学习活动结束,指导教师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写出评价意见和分出A、B、C、D四个等级,同时指导教师须完成对指导的课程进行案例分析。

8、课程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将课题活动记录本、学生作品、指导教师评价意见和教师的案例分析,一起交教务科,教务科组织专家进行评定。

9、校本课程教师指导费的发放办法,每月末,指导教师将活动记录本交年组长审核,经核定后,年组长按指费10元/次,报教务科计入教师结构工资中。

10、每学年搞一次优秀课程小组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优秀课程小组100元/人,优秀指导教师200元/人(不兼得)。

校本课程学生管理

1. 每个学生都应本着“选择教育、卓越发展的理念,以自主、自愿、灵活的原则”参加校本课程和学习与活动,

2. 每学年末,学生致少要提出一个自己所需的课程内容,交给本班学习委员,学委收齐交教务科。

3. 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团结互助,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参加研究活动。

4. 参加校本课程出席率要达3/4以上,否则不给学分。

5. 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不能遵守相关要求,不按时完成相关报告、材料,表现较差者不给学分。

6. 每学年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一次评选,对评上优秀成果的学生,学校进行表彰。

校本课程之一

—德育教育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设置意图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将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辩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思想和方法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品德,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3、德育是实施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德、智、体等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4、通过该课程要达到的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辩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素养。

二、课程实施建议

(一)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广泛,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突出重点展开教育,在学生成绩考核上,应努力突破传统,多种形式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考核模式。

1、将德育课程实施与学生日常品德量化考核结果紧密结合。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日常考核结果亦是最真实有效的答卷,同时,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必将对学生日常品德行为产生激励、制约。

2、将德育课程实施与学生大型思想教育活动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形式是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应定期组织以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英模事迹介绍等为内容的讲座、报告会,班团会。并将学生以加情况及心得体会以书面作业、考试等形式予以考核。

3、将德育课程实施与学生社会活动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增强素质、增长才干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德育基地作用,分年级、分阶段设计活动,纳入课程管理(高一学军、学农,高二赴北京实践调查,高三学工)。

(二)课时安排:每学期德育课程的设置内容应不少于40课时

(三)课程内容:本着重点突出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设置四个方面

1、德育理论课程

(1)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为核心内容。

(2)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鞍钢高中学生一日常规》等为内容。

2、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以学军、学农、社会调查等活动方式进行,活动前安排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要求,结束以调查报告、论文形式进行考核。

3、社区服务课程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到街道、福利院进行公益活动和献爱心活动。

(2)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结合抵制“法轮功”等展开社会调查和宣传活动。

4、新闻时事课程

结合现有学校设备,组建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适时组织学生收听、看新闻,讨论时事。

(四)记分方式:学分分配为 3:3:2:2,其中德育量化考核占30%,大型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占30%,论文或调查报告占20%,社区活动占20%

执笔:闫杰

校本课程之二

——阅读能力实施纲要

一、课程目标

1、阅读能力是全面发展的需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阅读能力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准确地阅读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把握内涵,才能学好其他科目,否则就会成为其它学科的障碍。

2、阅读能力是做合格现代人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晶益丰富,能否有效地把握、处理住处以便有效地交流交际,是衡量现代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3、阅读能力是做合格中国人的需。

语文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至今闪耀着璀灿的光华。语言文学是文明的载体,通过阅读,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为中华民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而奋斗拼搏,才是合格的中国人,这样才能“走向世界”。因为“只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具体做到:

(1)、使学生学会阅读,“阅读”就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仅仅领会还不够,必须表达出来。如何领会,这涉及措施方法。

(2)、使学生学会思维,思维上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一种过程,而我们的学生多重视结果,赖得去想。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运用文学在训练学生运用表象思维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联想、想象、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使学生学会研究,要训练学生思维,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研究性学习,在思维上放开手,不再抱着走。

三、课程内容:

根据高考,目前诗歌阅读方面:古典诗歌6分,现代诗歌3分;文言文18分;科技说明文10分;现代散文18分。期中考试新教材分数比例有所变化,文言文阅读加背诵共计25分。现代文14分。因此,阅读内容安排如下:

a、先秦及汉的散文

b、魏晋南北朝及唐诗歌

c、宋词、元曲

d、明清小说

e、现、当代散文、诗歌

高一、主要是学习现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高二、学习现当代、古代、外国的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能力。

以上是各年级重点阅读的内容,兼顾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内容安排突出各年级重点,从易到难。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实施方法

1、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

每星期安排两个班任课教师责成科代表安排具体内容(提前一周上班任课教师审批),这样一是促进学生阅读,扩大眼界;二是培养学生鉴别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每人必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以解决阅读中的基本问题。

4、教学方法:

①阅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实中,学生恰恰因为缺少阅读使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致对笔答题缺乏信心,望而却步。

②研究性学习法:突出课程的研究性,促进课程“从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探索者、研究者,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对学生的兴趣,才能走向理解和尊重。

(二)课时安排:

诗歌:每周一节

其它:每周至少二节

(三)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为主

四、课程评价建议:

1、成绩评定方式:论文、考试等

2、记分方式:五分制

语文组:郑玉静

2001.5.18

校本课程之三

——英语听说训练实施纲要

一、开展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1、随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外语教学必须赋予素质教育经时代特征及新的内涵。

2、外语教育面临的任务是:作为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已被认为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外语作为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处于“三”的位置,在未来的“3+X”考试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3、形势确立了中学外语教学的多元目标,教学大纲不仅提出了语言教学的具体要求,而且在思想教育上、文化素质、智力因素、交际功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

4、新编教材强调并突出了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求,外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协调,注意听说与读写的一致性,通过行之有效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其听说交际能力。

5、通过本课程的实施,把学生从生硬的单词记忆、繁烦的语法分析和死板的课文翻译模式中解脱出来。逐渐使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展开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应用、掌握语言实质。

6、开始本课程也是教学现代化手段用于英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有机结合。

二、开展本课程的相应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各年组的外语教师着重强调现高一、高二各年组全力以赴抓好听说训练课程的实施。

1、课内加强交际功能的利用,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他们的面容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模仿力,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由“教”向“学”的良性转变。

2、课外,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加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营造真实的语文环境,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英语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空间及创新思维空间。

3、为此高一、高二外语老师从六月十日以后办好校园英语空中广播节目,力争六月中即在期末考试前,鞍钢高中自办无线调频小电台运行并试验广播英语小节目。

英语广播的具体设想:

1、定时向全校同学广播,高一、高二每个同学尽量配合接收耳机,每日早、午、下午三次定时播放英语小节目,每周二十分钟左右。

2、定内容:高一各播放课文录音,课外小阅读,听力材料,高二除课文内容以外还可增加英语小故事,小阅读文章,并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办节目,比如演讲,朗读等,还可以适当增加英文歌曲欣赏等。

3、定人员,在试播期间由任课老师推荐几位志愿者为同学服务,过渡到自荐和竞选性的选拔小电台主持人。

4、定目标: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同学增加学习和积极性、兴趣和爱好,目的旨在制造一个宽松的外语学习环境,力争使A、B、C三类学生都有提高。

三、开展本课程的具体组织:

为了确保本课程不流于形式,特设立本课程实施计划的组织机构:

在校本课程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本课题负责人:纪伟、李志伦、下设高一组和高二组,重点抓高一组。

高一组负责人:陈荣

高二组负责人:张春华

协调人:李志伦

高一、高二组负责人职责:组织学生收听;组织有关内容的选取;组织小播音员的选拔和指导及各种形式的听说节目的安排。

执笔:李志伦

5月18日

校本课程之四

——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纲要(必修课)

一.心理健康的课程目标: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健康不仅在于生理上的健康,而且包括心理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只有这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2.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一套获取知识的能力,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是大有帮助的。

3.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学生了解自己成长过程的需要。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人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正处在这一关键阶段,如何认识自我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前提,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训练会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形成有利俱发展的自我。

4.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学校教书育人和家庭教育的需要,学校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多途径了解,多方面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多学科和共同目标。心理健康应该成为其中之一。同时家庭对学生在校的表现的了解,心理学知识也将成为必然要求。

5.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解决存在学生中各种共性的心理问题和个别需要。正是由于学生存在着各种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问题,甚至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二、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

组织一门课程的内容主要依据它的教学目标,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一门系统介绍心理学科知识的课程,而应当是应用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特定年令,特定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特定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形成一定的系统,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系统与针对性的统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学习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经典课题,有较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供学生学习时借鉴。如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记忆的特点与规律、思维的划分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科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改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良做法和习惯,达到科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学生了解自己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要做到自知对一个成熟的人都不易,更何况对一个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意识可以直接对他对周围事情产生影响,对他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应了解的心理学问题有:智力的类型和能力的不同;情绪的特点和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气质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等等。

3、学生了解自己在年令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内容。

不同年令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有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对自己应有现在和今后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将有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发展,正确姑待不同时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4、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的了解是重要内容之一。

除了共性的问题之外,了解、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是心理健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重点高中学生的特点、独生子的特点、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特点、学习障碍学生的具体症结、早恋问题、考试焦虑问题、人格障碍、社交障碍等等会在不同学生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心理健康有义务、有办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系列问题,使其在学习上有所前进,在生活中有足够的自信。

5、对不同年令和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课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如高一学生的适应力训练和自信心的培养;高二学生人际交往的良性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解除和放松,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等。

总之,在高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能够热心去参与教学活动为前提以生动鲜活的实际为了发点组织和安排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从而达到应用迟到的知识、方法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中的问题的目的。

三、课程实施建议:

根据现实的教学情况和条件,本课程的实施应以使学生班集体为主要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利用心理学特有的方法,如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等方法,生动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力争在教学炽解决共性问题。

但正如人的长相各不相同一样,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甚至每人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为此,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外,建立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室也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隐私的尊重,出是治疗和了解的必然要求。单独的谈话室,独立的心理测量室必要的心理测量工具和仪器是心理咨询室的基本建议需要。无论是谈话法、行为矫治法、认知新法、乃至心理分析法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用都要有必要的环境和设备的要求。

四、课程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应用课,评价它的重要方法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建立必要的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学生情况。主要包括能力、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客观、科学的鉴定和评价。

2、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同和对学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学生有无意愿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教学年代的知识和方法,对其学习和生活有否帮助。

3、家庭的认可。

校本课程之五

——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研究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或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载体,以在课题研究或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经验等内隐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由教师指导、按小组或个人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为基本教学形式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由国家作出对课程的界定和定位,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由学校根据国家对课程所作的组织开发与实施。

我校在对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管理、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鞍钢高中开设、开发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以明确研究型课程在本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教师进行研究型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实施框架和基本操作规范。

一、研究型课程的目标

我校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落实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提高基础学力水平。具体目标是:1.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从批判、发散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进行的课题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并从中培养他们发现、分析、推理等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4.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名师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艰苦求学历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接受挑战、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

二、课程的结构

在课程设置中,我校对高中三年的课程作为系统工程通盘安排考虑,既要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通过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又要因人而宜,给有潜力的学生创造一切机会,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具体的构思是:

1、高一年级: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课程主体内容,开展社会调查。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采矿、选矿、烧结、冶炼、轧钢于一体。鞍钢的前身是日本人建立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日本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期间,这里曾是军国主义者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后,鞍钢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鞍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在这片曾被日本人断言“只能种高粱”的废墟上,又重新建成新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鞍钢堪称中国钢铁事业的摇篮。

鞍山以“钢都”而闻名全国,鞍钢是鞍钢高中成长的摇篮。在高一年级安排围绕“鞍铁是怎样炼成的”社会调查,启发学生从身边寻找可研究的课题。

(1)课时安排固定为周三下午,每周3课时。

(2)课程内容

A、聘请专家讲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B、组织考察活动。

C、在高一年级下学期,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课题,每个小组可自已设计子课题,如:

①“人与钢”人物专访;

②对日本军国主义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情况的调查;

③鞍钢的环保情况的调查;

④鞍钢职工队伍的调查;

2、高二年级

以“鞍钢的今天与明天”为课程主体内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导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由学校确定参加研究课程的指导教师名单;指导教师研究报出课题方向;学校向学生发放本期课程的课题简介和宣传材料;组织学生自行选择指导教师和课题,成立课题组等。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每个教师指导3——5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完成研究课题为动力,经历收集资料、实践探究、提炼观点、谋篇构思、撰写论文和修改润饰的学习过程。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各项活动外,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利用周末和寒假进行。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课题组进行交流总结;学校组织的全校性的课题研究交流;学校对本期课程开展情况的总结和评价等。

学生课题研究具有个性化特点,高二的研究型课程不限定每周的课时数,但每周三都留出2课时不作其他教学安排,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在高二年级下学期,以“鞍钢的今天与明天”为主课题,每个小组可设计子课题,如:

①、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鞍钢;

②、加入WTO以后鞍钢面临的挑战;

③、鞍钢人和企业的管理;

④、鞍钢的经济效益分析;

⑤、未来的鞍钢;

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展开畅想,通过网上资源和深入厂矿,以类似科研的方式写出研究报告。

3.高三年级

以科学方法讲座为载体,结合学生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题型课程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得到的体验,初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

(1)课时安排

必修课——科学方法讲座每周2课时;选修课——专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2)课程内容

①专题研究。针对高二课题型课程中进行的研究,在科学方法讲座的启发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重新修改、充实、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发散性探究。

②做好高二学生课外辅导员,为他们能顺利地进行课题实践提供经验和教训,实现不同年、级学生整体的共同提高。

三、究型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三种学习方式:

(1)采取课堂研究型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是组织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并扮作教师到黑板前回答一些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采取半开放式学习模式,在校园内利用图书馆网上资源、查阅资料解决一些问题。

如《化学与环境》课题,向学生系统介绍查阅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提供大量资料,并可以利用网上资料来收集信息、整理、写出研究报告,并以此为契机,提出解决白色污染、处理垃圾等问题。诱发学生自主思维及处理问题的逻辑性。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采取开放式学习模式,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加社会实践。但在开始时每组均有家长或教师陪同,选出组长,让他们接触企业、社会,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遇挫折后的意志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针对(2)、(3)种研究型学习模式,组织如下:

1.课程的准备阶段

(1) 学习观摩研究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2) 提供研究型学习的题目。

(3) 确定课题组成员

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课程开展期间的一切事务,即针对我校课程设置的具体规划确定开设哪些方向的课题,并确定参加本期课题型课程研究的学生人数,课题组的数目及本校指导教师。

(4) 学生报名,落实课题组成员名单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报课题。为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第一期课程控制报名人数不超过50人。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期课程人数增加,在以后各期课程中,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人数还将逐渐地、有计划地增多。在教务科的组织协调下,确定落实了每个课题组的成员名单。

(5) 组织新老结对活动

参加过课题型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高中生涯中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但这笔财富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全体同学。在新一期课题组成员确定后,上一期的成员将与新课题组成员新老结对,传经送宝,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遇到的挫折、收集资料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甚至提供自己拥有资料等等,帮助课题组成员尽快进入状态。

(6) 学校的物质准备

我校建立校园网充实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电子阅览室的软、硬件设备,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

2.课题的实施阶段

(1) 组织课题研究

学生主动与指导员教师联系,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斟酌,确定研究课题。

(2) 实施课题研究

学校组织了关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讲座,向学生介绍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如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自主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工作的实效。因此,学校督促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展,及时给予适当的指点,并加强学校与导师的联系和协调,确保学生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 得出结论

通过对资料及数据的加工分析,有的学生很快就提炼出了自己的结论,也有的却还不能进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这时指导教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将前者的重点放在对论点的价值和正确性的探究上;对后者则要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他们尽快提炼出结论。

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反映出来的。在撰写论文时,我们要求学生要了解课题研究报告一般的撰写格式;要先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组织好论文的结构,不追求文章的长短但要有反复改的思想准停车场;要多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力求精雕细琢,使其成为一件精品。

3.课题的总结

(1) 学生总结

半年课题研究活动。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将会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了课本知识学习之外的全新的尝试;第一次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第一次领略科学研究的奥妙;每一次体会论文的完成过程等等。因此,研究结束后,参与研究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太多的话要说。我校十分注意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时机,适时如开面向全体学生的课题型课程报千会,让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和体会,少许发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校总结

每期课程结束后,学校课程领导小组都从课程开设的目的、课程的计划与实施、课程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对我校的课题型课程的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讨,为逐步形成完备的学校课程作好准备和铺垫。

四研究型课程的管理

1.建立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评审

课程管理

校长室

教务科

政教科

教研组

教师

学生

要求

了解

评审

申报

2.加强课程的开发工作

(1确定我校研究型课程的教育目标

(2)确定课题型课程开发的整体计划

(3)制定年度研究教学计划

(4)确定课时安排,编制课程进度表

3.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

(1) 对教师进行课程管理培训

对课题指导教师举行课程管理方面的讲座作指导,建立起教师协作地管理课程的体系,分清管理责任的层次,发挥每个教师的独创性。

(2) 重视对学生课题活动的指导

要求学生对每一步研究过程都要做到有详尽的规范化的记录;校研究学习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也要及时掌握和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情况,帮助解决发生的问题。

(3) 组织课题研究系列活动

在课题研究期间,除安排正常的科学系列讲座外,还要为正式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举行若干次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如请参加上一期课题研究的学生作经验介绍,观看有关科学研究的录像资料等,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理顺研究思路。

(4) 合理调配课程资源,对各研究专题所需的物质资料进行登记造册,由教务科进行统筹管理。

(5) 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培养自己的“导师”。

五、研究型课程的保障

研究型课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但对教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对待此事的积极态度及自身指导能力对研究性学习起着最基本的保障作用。所以先对指导教师进行文献检索培训。以便能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另外,在学生研究过程中,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开放、查阅资料可以上网,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图书室对学生开放,发挥图书馆功能。另外,对取得研究成果的班级个人适当奖励,调动研究的积极性。

六、研究型课程的评价

1. 评价的原则

(1) 将评价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评价不是消极地对课题研究的结果进行测量、描述的活动,而应当积极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成为使学生受到教育、加深对形成过程的认识以及改进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

(2) 学生将成为评价的主体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将着力改变以往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而使评价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评价,不仅要关心他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更要关心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3) 从发展的角度确定评价内容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对评价的内容也应有新的思考,即评价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的各方面变化以及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2. 评价的价值取向

(1) 更重视过程

研究型学习不仅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等进行评审,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使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因此,注重学生研究型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

(2) 更重视应用

研究型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等等。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因此,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3) 重视体验

研究型学习评价非常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式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工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十分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包括使命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加深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4) 更重视全员参与

研究型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

3. 评价的方式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

(1) 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体验。每个课题成员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有文字方面的,也有行为方面的;有静态的成果,也有动态的实践有物质形态的,也有意识形态的等。为了清楚地反映出课题研究的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的氛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意图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差距等,我校设置课题型课程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让学生采用“自由叙述法”,将研究活动中的意见、建议、感想等自由地写在表中,不作定量分析,以生动语言作为反馈信息。

(2) 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整体的评价

由于课题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激活学生分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因此对课题研究整体的评价主要采用评定的方式。通过语言给学生以裨性的评述,使他们通过评述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给他们今后的学习以明确的导向和强有力的激励。同时结合等级评定、程度定位等方式给学生以综合的评价。

4. 评价的结果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结果表示应当对学生的科持续发展有比较实际的指导意义。它应该是多形式的,而不能只是一个等第或分数。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工程中,有着极为丰富、极为精彩的收获、体验和经验。如此丰富多彩的加深收获,仅以等第或分数形式作结果表示,实在可惜。

用实质性评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结果处理,可以比较实在、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评价功效。这也是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即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处理替代静态的一此性评价

校本课程之

课程实施纲要(任选课)

1:报告的题目

2:报告的目的

(1)思想教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学科综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3:报告的内容概述

4:报告的实施(办法、组织形式、地点)

5:课程评价

(以什么方式对学生成就的评定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需求评估 1.明晰学校教育哲学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哲学是实施人本管理,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实施人本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展示生命力的舞台。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诂,我们组织设计了问卷,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采取了直接答卷、选项填空、大规模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虽然是中心校,但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区来进比较匮乏。加之生源多属于农村家庭。父母的教育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的娇惯,忽视了礼仪与感恩,部

分学生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身体素质差,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水平。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迫切地想促使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在特长方面有所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现状,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半个多世纪的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方向。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近年来,县局、政府为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扩建了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收视室等。这些无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在人力上,我校的教师年龄年青化。他们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例如,王丽萍老师毕业于专业音乐学校。擅长器乐、舞蹈。门殿宗老师擅长微机知识,在flash制作方面更是游刃有余。苗秀玲老师一直任教科学、自然学科,对于种植、养殖也属于内行,总之,我们能根据教师的擅长来满足学生的所需。 另外,我们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也很丰富,学校附近,各种机构、企事业单位较多,居民较集中,镇领导也力图改善生活环境,扩大了服务的范围:维修、购物、扶贫帮困、关爱弱小、节日喜庆活动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美化生活环境,与当地居民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最新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 校本课程教案

1、让我和你交朋友 一、教学内容:通过小玩具示范介绍自己,同学们也能介绍自己。并主动认识同学,和同学交朋友。 二、教学目标: 1、能主动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有表达的自信心;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适当做出一点评价; 4、知道生活中处处需要朋友,人人可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重点:主动与人交谈。 难点:能在生活中识字。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生:每位学生用彩色卡纸准备十五至二十张名片,上面写清班级、姓名、住址、电话号码;也可画一些图案作美化。 师:一个魔术盒,一个皮卡丘玩具,一个天线宝宝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老师取出一个魔术盒,让学生仔细观察(盒子里什么也没有),老师变变变,手在空中抓几把,盒子转几转,把手塞进盒子里,忽然发出“唧唧唧”的声音,学生一阵骚动,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会叫的小玩具,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皮卡丘”。老师引导:听听它会和我们说些什么?要听得安静。皮卡丘(老师童音口述):我是皮卡丘,从神奇宝贝王国来,今年7岁,在樊营完小三年级1班读书,

我的班主任是---。我爱吃巧克力馅饼,爱好跳绳、踢球……我想和大家交朋友,谢谢!交流:我听到皮卡丘说……(指明学生回答)我知道了它住在哪里,爱吃什么,爱好是什么,它想和我们交朋友。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生:是皮卡丘告诉我们的。它说得很清楚。它的声音很响亮。 (二)鼓励自我介绍 1、你能不能像皮卡丘一样介绍一下自己? 2、点名叫举手的学生上台自我介绍。 3、鼓励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哪里需要再进步?根据介绍情况逐步提出说话要求:说话时要声音响亮;语句要通顺,不能颠来倒去;眼睛要看着大家;站立时手放两边注意仪态,不要在衣服上不停地绞。…… 4、与已经介绍的同学谈话:你刚才没有上台的时候怕不怕?(怕)那么你现在还紧张吗?(不紧张)如果让你在上台你害怕吗?(不怕)为什么呢?(因为已经上了一次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我就不怕了) 师小节:是呀,只要我们敢走出第一步,上台一次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怕面对很多人了。而且你会因此充满信心,经常举手。你要不要也来试试? 5、再请更多举手的学生自我介绍。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特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提倡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4、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学会健体,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健身技能;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计划从2001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6、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7、生活技能类:声乐、摄影、书法、美术、绘画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 本课程方案确定后,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定,审定后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5人,则该选修课予以取消。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校本课程的成绩评为四个等级,即A、B、C、D,D为不合格。凡不合格者不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未达到5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鞍钢高中研究型课程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以适应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适用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年级。 3、本条例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以后者为准。 校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考核 1、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是鞍钢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 2、校本课程不进行考试,但要考核学生参加活动次数,活动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记录,活动内容由本人记录在校本课程学习综合记录表上,每个课程结束后需有论文、作品或制作、发明、产品等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3、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其中D为不合格。对每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的课题记学分(出勤需达3/4以上学时,否则不记学分)。在高中期间,学生需完成学分。 4、学校对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汇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作品成果报告会。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一)唐诗宋词

高一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一校本课程教案 《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7DYUk8wF7KR9tNG。词镊儻遷悵绅骟鈄沟资飆摈酈鲈骄鹧浊皺譎谧赓绝貳滢惊勛澜銪綽艦谀韉觋扬糴。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sqSrO6PQLefU6AY。緡讖惲瓚燁渦釓億缒贡缘洼謅綜書攙觀約绒鰲绮軛鱸餓裊职缃個娅磧厌箫锅碱彌。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LOjVdKqulMiyLkn。撈鋌鸨詿鯔鸱纭糧闱頇挝賕廄苁潰愨贤诼銫網溝鱔礪鉺鶉帅裤泽论豬贄颇僨颍戰。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r4FaNBhjJpLGYsD。綠鷺顾鷯幬轿钩诊盖縵赉辉缭輻苹魷犹隴擼瓚觀亩鉤鳌赜蝇夢詘锤鋼鼍览虛鹞粤。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6BHC3ywq3nB4EVt。鴉绗繳罢犧畅僨緶刽绠驅顱繯滠羡邇龕艳钺扬椠轢嫵蹿溅镍紲櫬銬嵐锞裢纹霁谟。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oVfDnhBchxQ8pjP。闻铋蕷隊鍶諛頎鐨蠻狞总殁擬恥砻娲埘暈鯉駐埙饋颊阎蒔嘯馏酱税锛櫸糲煉凑邓。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xx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 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

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 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 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 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 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23) 节选(十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4)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完整版)校本课程教案12

校本课程教案<趣味英语> 教学目标 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增进对英语的欣赏,提高情趣与素养. 教学内容 引言 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英语语料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英语听力教程或听说教材中,就涉及到了英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如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很多单元都提供了英文歌曲供教师参考使用。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存在其理论依据。 一、英文歌曲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此时歌曲旋律作为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二)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听、唱英文歌曲可愉悦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与此同时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曹理、何工,1996)。 二、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能让学生从侧面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同时,这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但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把英文歌曲作为语音和语法的练习在语音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歌曲对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进行语音练习。如,在听Father and Son这首歌时,利用know,old,tomorrow;down,now;away,same;fault,talk这四组单词来巩固、纠正//,//,//,//这四组双元音和长元音音素的发音。此外,英语连读、弱读等现象在英文歌曲中也大量存在,可以让学生反复欣赏和跟唱来培养英语语感。 在语法教学中,若英文歌曲运用得当,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虚拟语气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知识。在对大一的新生讲解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不妨先让学生欣赏并跟唱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然后以这首歌曲中的“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I’d 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happy.”和“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wishfor you.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引出虚拟语气并讲解其用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虚拟语气的知识了。 (二)把英文歌曲作为文章或讨论话题的导入 课文的导人是课文讲解的奠基石。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歌曲就是丰富课文导人方式的一种。传统的导人是由教师直接引出一个话题或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这种导人方式也都习以为常且失去兴趣了。而此时如果教师能找到相关的英文歌曲,先让学生欣赏,然后以某句歌词或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等作为切人点,进而展开讨论,相信学生此时会兴趣盎然。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结合通化兴华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队伍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广泛地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4、因地制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学期要结合通化山区的特色,从其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学科拓展类课程。 四、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长: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2020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活动方案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员:XXXXXX 执行委员:XXX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历史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课程名称一:中外历史风云人物评述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实践,更加深切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的理顺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走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多的聪敏和智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程内容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课时,授课15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资料等教学设备。 (四)课程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参与度、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学期授课结束时通过纸笔测试或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选课建议 1、选择本课程的同学应对历史学科有较高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 2、限定人数50----60人。 课程名称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人类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体会这些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收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世界优秀文明的濡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二)课程内容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2、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雄伟的金字塔 3、佛教建筑的瑰宝-----印度泰姬陵 4、圣城----耶路撒冷 5、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 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研究背景: 当前,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它提出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得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应该扮演着育人、启智、染情和美心的作用。因此,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教学充满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写作,交流,欣赏,获取文字的美,生活的美,创造的美,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口。

二、研究目标: 以构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价值取向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构架和实践体系为目标,从重视研究学生心理为出发点,探索学生追求知识、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主动性的过程去思考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去整合我们的教材,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文校本课程系统工程。通过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使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习惯及相关的基本素质上,特别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有显著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树立创新的意识。 三、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加知识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地追求知识,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美学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体验现实生活的美。 四、研究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才能产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2、启蒙性原则: 小学生还在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认识水平和具备的科学文化层次,遵循一般认识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积少成多。 3、主体性原则: 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乐学和会学的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精神,我校在切实保障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将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使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设置渐趋合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校校本课程目标、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按以下要求开发和实施。 一、课程目标 学生层面 1.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层面 1.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的水平。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学校层面 1.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2.体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发展。

二、课程的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从办学理念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 2.开放性——课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克服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3.多样化——课程开发从学生多样化需求出发,组织形式多样化,开设课程多样化,培养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 (二)课程种类及内容 校本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每周按课表上安排的固定时间上课,学生人人参与学习;选修课学习时间设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两次课,面向有一定兴趣和特长的学生。 1.校本必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