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21~22明清文化

合集下载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说课稿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说课稿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标规定为一课时,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下面我从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

一方面,本时期的发展是以前历朝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文化空前繁荣,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这是当时中国赶超世界潮流,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有利契机。

但是,明清时期在对外政策上实行禁海和闭关锁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这样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了思想也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以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从科技文化上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又有助于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上遭受西方列强的不断欺凌的原因,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

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继承和总结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了解秦长城和明长城,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列表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收集有关北京城和明长城的资料,体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特色。

②通过列表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以及特点,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 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姓名
类别
著作
具体内容
价值影响
李时珍 医学、 《本草纲 内容丰富,考 具有总结 药物学 目》 订详细,附有 性的药物 大量插图 学巨著
宋应星 科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工开 物》
《农政全 书》
相关链接:北京紫禁城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 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 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 说是上古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 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不仅为我们呈现 了紫禁城建筑的发展脉络,更通过诸多实地的测绘数据,加 以分析,很真实地还原了古代建筑工匠的规划思想以及工程 算法。并从历朝历代紫禁城的变化,推测出了皇帝的规划意 图,令人耳目一新。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 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 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耕牛
炼水银、朱砂 织布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 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 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 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 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 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 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 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 产力状况。

历史七下《明清时期的文化》

历史七下《明清时期的文化》

历史七下《明清时期的文化》首先,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明代,朱元璋实行了科考制度,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考试制度之一、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教育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科举考试,社会上能够选拔到有才华的人才,进入官场,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清代,康熙皇帝把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亲自参与到教学与教材的编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清代教育逐渐走向全民教育,民间学堂遍布各地,普及了教育。

这些都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进步与知识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文学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极大的繁荣。

明清时期的文学以诗词为主,这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如明代的杨慎、辛弃疾,清代的袁枚、纳兰性德等。

这些文学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们的作品被後人铭记。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方面,明清时期也充满了活力。

中国画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明代的唐寅,清代的文徵明和郑板桥等。

这些艺术家各自创造了独特的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此外,京剧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至今仍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科技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也有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在明代,明成祖朱棣下令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推动西方科学的传播,为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明代的精确度学家徐光启还发明了光学仪器南钟,用于测定正午时间。

清代科学家顾炎武著有《天工开物》,这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学著作之一,对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些科技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文化在教育、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文化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兰竹图》
课时小结
类别 时间 作者 作品 影响与价值 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 元末明初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
明朝中期 吴承恩《西游记》 长篇浪漫神话小说
清朝 17世纪中 书法 明朝 曹雪芹《红楼梦》 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京剧 以徽剧、汉调为基础 戏剧 明朝后期 汤显祖《牡丹亭》 戏曲浪漫主义杰作
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为元末明初的 罗贯中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述了东 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历史。 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 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三国演义》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于文学创造,语言半 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宋应星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业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 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四大古典小说的思想 艺术特色,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 人物; • 过程与方法: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的时代特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鉴赏文学作品 从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入手的基本方法。
施耐庵
行者武松 黑旋风李逵 花和尚鲁智深 豹子头林冲
吴承恩《西游记》 《西游记》取材于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 事迹﹐明朝中期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杂剧的基础上 改写而成,是一部充满浪漫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该书想 象丰富,手法浪漫,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 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小说通过孙悟空的形 象,歌颂了人民群众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邪恶的精神。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进步思潮的兴起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内容包括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清代小说和戏剧的繁荣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发展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进步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掌握清代小说和戏剧的繁荣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清代小说和戏剧的繁荣情况。

2.教学难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小说、戏剧等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和清代小说、戏剧的繁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上课用)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上课用)ppt课件

京剧四大行当




极富艺术特色的脸 谱设计
白脸-----阴险奸诈(曹操)
黑脸-----正直铁面无私(包拯、张飞)
京剧 服饰 与道 具
京剧《群英会》剧照
京剧的演出与扮相
京剧的演出与扮 相
京剧已走进我国一些学校的课堂
三、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明朝) --“颜骨赵姿”之美
徐渭 《石榴图》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者为维护其 统治,不断强化君权,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思 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如文字狱。与此同时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买卖、交换的经济形式使人民反抗 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增强。文学作品 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重点
四大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主题。
难点
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和思想主题与时代背景之间 的关系。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的小 说家、戏曲家。他的作品有《三 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 现存的杂剧作品有《赵太祖龙虎 风云会》。
罗贯中
桃 园 三 结 义
金农(青山白鹭图册页)
汪士慎(花卉图轴之一)
郑燮(墨竹图) 罗聘(醉钟馗图)
高翔(山水册之二)
黄慎(大姑山小故山湾图轴)
课堂小结
发展原因: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城市平 民的增多和印刷业的兴盛,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 赏的小说、戏剧迅速发展起来。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主要成就:
文学:四大古典名著 戏剧的繁荣
贾宝玉和林 黛玉
《红楼梦》
贾宝玉

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北京紫禁城(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__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__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ppt课件
4)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5)长城作为旅游胜地,供人们观光、游 览; 6)为研究古代的建筑、军事等提供重要 价值; 7)至今享誉世界,已被列为世界遗产。
①长城的防御作用是有限的; 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综上所述,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 是次要的。 因此,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都应当积极进取,拆掉有形和无形的墙,而不 能被所谓的长城意识、院墙经济拖住,减缓了我 们前进的步伐。
怎样评价明长城?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 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 慧和
思考:明朝时期有哪些科技巨著? 它们的作者是谁?这几部巨著的 评价是什么?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物 学著作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
明朝科技虽然居世界 首位,但只是总结传统 的古典科技,对近代自 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 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 危机。
想想看,李时珍有哪些优 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 • • • • • • 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 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 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 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 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二十七年成书的的坚韧毅力等。
故宫保和殿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
“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 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
明-承天门(今天安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 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 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 翅,故又有“五凤楼” 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相似的现 代科学技术呢?中国的古典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 的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 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 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药, 中国却拿它当饭吃。”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而当时的中国缺乏将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
•总特点:有继承有发展 •具体特点: •①统科技虽有成就,却以总结性为主,缺乏重大的 •创新与突破 •②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③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书 •成就突出,显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⑤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西方先进文 •化,中西文化开始碰撞和西学东渐
施 耐 庵
元 末 明 初
作 朝 作 者 代 品 《 吴 明 西 游 承 恩 朝 记 》
内容简介
历史地位
曹 《 雪 清 红 芹 楼 高 朝 梦 》 鹗
以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 的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 是一部具 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有浓郁浪漫主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 义气息的长篇 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说。 描写封建贵族家庭 是我国古 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典小说的高峰。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 在世界文学史 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 上占有重要地 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 位。 真实。
思考题: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相似的 现代科学技术呢?中国的古典科学技术与近代 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原 因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统 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 应用;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 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 常交流。 区 别 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 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 器化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 • • • • • • • •
7、古典小说的创作进行成熟阶段是在: A、东汉末三国时期;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宋元时期; 8、明清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是指: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主流; B、传统科技在当时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C、通过戏剧形式,鞭挞吃人的封建礼教; D、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9、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 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 C、《西游记》 D、《红楼梦》


类别 药 物 学 农
朝代 明 朝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李 时 珍 徐 光 启 宋 应 星
记载药物1800多种 总结性药物学巨
方剂 1000多个
著,成为世界医 药学的重要文献。
《农政全书》

明 朝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 农业百科全书, 成就和欧洲先进的 最早传播西方近 水利技术和工具。 代科学知识。
作 者
罗 贯 中
朝 代 元 末 明 初
作 品 《 三 国 演 义 》 《 水 浒 传 》
内容简介
历史地位
叙述东汉时期 是我国最 和三国末年的政治 军事斗争,出色的 早的一部长篇 塑造了许多不同性 历史小说。 格的典型人物。
描写北宋末年 是我国第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 义,塑造众多被逼 一部以农民起 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义为题材的长 形象,歌颂农民的 篇小说。 斗争精神。
亲尝药物的献身精神;
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 然力相配合对不对?P124 正确。宋应星强调的是对的。自然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相协调,意味着人不 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不能 适应生存环境,人类甚至不会出现。如果人为 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 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的能力是无尽的,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 律的正确认识和对自然力的利用,这种认识和 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
嘉峪关
山海关

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 石和青砖砌筑,中段用土心砖石 砌筑。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 南,东西止点都向西移。P122
李时珍的优秀品德:
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
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练习:
鸭绿江 ,西到_______ 嘉峪关 ,蜿蜒 1、明长城东起_______ 6000多公里,气势磅礴,是世界_____ 奇迹 之一。 元大都 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2、明成祖 ______时,在______ 紫禁城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城中心的_______ 3、人物与成就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 • • • • • • • • •
3、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A、《红楼梦》 B、《水浒传》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4、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 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新剧种: A、吕剧;B、京剧;C、越剧;D、豫剧; 5、“扬州八怪”是指清代的八位: A、小说家; B、书法家; C、画家; D、戏剧家 6、明朝书法见长的形式是: A、楷书和行书;B、隶书和草书; C、隶书和行书;D、行书和草书;
农业 和手 工业 《天工开物》 生产 技术 著作
明 末 清 初
被誉为“中国17 总结明代农业、手 工业生产技术。 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练习:
鸭绿江 ,西到_______ 嘉峪关 ,蜿蜒 1、明长城东起_______ 6000多公里,气势磅礴,是世界_____ 奇迹 之一。 元大都 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2、明成祖 ______时,在______ 紫禁城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城中心的_______ 3、人物与成就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明朝后期
汤显祖 《牡丹亭》
《落霞孤鹜图》 是唐寅山水画苍秀一 路的代表作。作者是 借《滕王阁序》作者 王勃的少年得志,为 自己坎坷的遭遇吐不 平。唐寅除绘画外, 兼长诗文、书法,堪 称“三绝”,他以高 度的文化修养,深化 了艺术表现的层次。
• (1)《永乐大典》 • 时间:明成祖时 主持人:解缙 • 性质:官修 • 数量:两万余卷, 辑入七八千种图 书,装成一万一 千余册。
•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有哪些时代特点?就个性 解放与张扬而言,与中国古代史上哪个时期最 相似? • 特点:艺术手法高超,语言生动形象,人物个 性鲜明。多数反映现实生活,追求自由幸福。 体现人们的反抗压迫的意识。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宋元时期的词曲。词,原本具有严格韵律,在 内容上也具有局限生。宋元时期,不仅词突破 原来的韵律,甚至产生格律更宽松的元曲。在 内容上,也突破束缚,更加宽泛。
历史地位 兵家鼻祖
人物 孙武
朝代 春秋晚期
著作(作品) 《孙子兵法》
医圣
书圣 药王 茶神 诗圣 画圣
张仲景
王羲之 孙思邈 陆羽 杜甫 吴道子
东汉
东晋 唐朝 唐朝 唐朝 唐朝
《伤寒杂病论》
《兰亭序》 《千金方》 《茶经》
诗仙
李白
唐朝
• 1、明朝时期,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主要 是因为它: • 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 • B、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败; • C、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 D、在民间广泛流传; • 2、三国演义描写的历史应该包括: • ①东汉;②三国;③东晋;④南北朝; • A、①②;B、 ①③;C、 ③④; D、①②③


古典科技巨著 古典小说的高峰 戏剧的繁荣 书画的成就
退出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 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 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 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 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宫城




辽东
临洮
农业 和手 工业 《天工开物》 生产 技术 著作
明 末 清 初
被誉为“中国17 总结明代农业、手 工业生产技术。 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①从内容上看: 多、系统——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体现出 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②从价值和影响上看: 虽无重大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作者的编撰态度: 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 精神。



类别 药 物 学 农
朝代 明 朝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李 时 珍 徐 光 启 宋 应 星
记载药物1800多种 总结性药物学巨
方剂 1000多个
著,成为世界医 药学的重要文献。
《农政全书》

明 朝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 农业百科全书, 成就和欧洲先进的 最早传播西方近 水利技术和工具。 代科学知识。
• 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 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 石和青砖砌筑,中段用土心砖石 砌筑。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 南,东西止点都向西移。P122
• 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 然力相配合对不对?P124 • 正确。宋应星强调的是对的。自然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相协调,意味着人不 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不能 适应生存环境,人类甚至不会出现。如果人为 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 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的能力是无尽的,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 律的正确认识和对自然力的利用,这种认识和 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