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保分专题五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合集下载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删去了旧教材中科学家的设想
2、增加了实验中的部分术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技术” 、“搅拌、离心”的原理目的
3、增加了插图“图3-5噬菌体侵染细菌”
既加强了对本节内容的深度理解的要求又为之后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内容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笔者认为可以把这样的作业带入正文内容的授课 过程中,作为学生建构“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的 引导问题。
查找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DNA分子 双螺旋结构
建立模型 结构的概念
展示挂图、模型、 三维电脑动画
组、拆DNA模型教具
探究学习 创设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景
拓展题 小组讨论,总结
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
以作图法辅助分析,总结常用规律
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
本节包括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部分内容。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主要变动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主要变动
内容 位置调整
1-DNA是 脱氧核苷酸化学组成 主要的遗 (从DNA结构一节移 传物质 至本章开始部分)
2-DNA的 DNA模型构建(从课 分子结构 外读移至正文)
3-DNA 复制
增删
增---对遗传物质的早 期猜测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6章 遗传和变异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二 DNA的结构和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 基因的表达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2020高考备考生物热点《基因的本质与表达》(附答案解析版)

2020高考备考生物热点《基因的本质与表达》(附答案解析版)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基因的本质与表达是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为科研热点,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有与近期生物学前沿内容相联系的背景考题,但在高中阶段,教材只涉及一些已被广泛认可的基本观点,因此考题也不可能脱离教材所介绍的内容,“超纲”出题(容易出现科学性错误),所以学生们应在考题中认真回忆与教材介绍的结合点,在脑海中尽量还原原文。

【满分技巧】1.注意审题,提取与教材所介绍的基本知识有关系的内容,忽略复杂的背景介绍。

2.回忆教材原文,掌握好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和研究基因的本质的实验操作。

【限时检测】1.(2019全国卷Ⅰ·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 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不是同位素标记的tRNA,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核酸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0武汉4月调研·6)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

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复习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复习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2、掌握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

3、了解基因的本质。

4、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5、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6、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教学重点1、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

2、基因的本质。

3、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知识归纳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R型: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毒;S型: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毒。

①向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活;②向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③向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活;④向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且从死鼠中分离得到了S型活细菌。

实验④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R型的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的推论是:在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进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①R 型菌+S 型菌的DNAR 型菌+S 型菌;②R 型菌+S 型菌的蛋白质或S 型菌的荚膜多糖 只有R 型菌; ③R 型菌+S 型菌的DNA +DNA 酶 只有R 型菌。

结论:DNA 才是使R 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DNA 组成。

(2)赫尔希和蔡斯以T 2噬菌体(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见下表)。

培养培养培养(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表达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表达


转录和翻译
过程: 过程: 内容 1、DNA双链解旋 、 双链解旋 2、碱基配对; 、碱基配对 3、聚合; 、聚合
1.转录 1.转录
是整条DNA或者某 整条 或者某 片段解旋 RNA 解旋? 片段解旋? G U A C A T G
条件 1、 DNA解旋酶 、 解旋酶 2、模板:DNA链 、模板: 链 3、原料:糖核苷酸 核 、原料: 核糖核苷酸 4、RNA聚合酶 、 聚合酶
C G A 细胞核
C U
DNA DNA
DNA的转录 的转录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过程: 过程: a. DNA 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T— DNA与RNA的碱基互补配对 的碱基互补配对: b. DNA与RNA的碱基互补配对:A—U ; T—A; C —G ; G —C c. 组成 RNA 的核糖核苷酸一个个连接起来 核糖核苷酸一个个连接起来 条件: 条件: 模板:DNA的一条链 模板: 的一条链 解旋酶、RNA聚合酶 酶: 解旋酶 聚合酶 原料: 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 能量: ATP 结果: 形成一条mRNA 结果: 形成一条
(2)三种 三种RNA的比较 三种 的比较 mRNA
分布部 位
常与核糖体结合
tRNA
细胞质中
rRNA
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核糖体 由核仁组织区的 DNA转录而来, 转录而来, 转录而来 是核糖体的组成 物质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带有从DNA上 上 带有从 特点
一端能与氨基酸结合, 一端能与氨基酸结合,另
一端有反密码子与mRNA 转录下来的遗传 一端有反密码子与 信息 上的遗传密码子配对 翻译时作搬运氨基酸的工 具 单链, 单链,常有部分碱基对形 成三叶草结构

2020年高考二轮生物(全国版)基础保分专题六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校

2020年高考二轮生物(全国版)基础保分专题六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校

基因的 本质和 T2 T2CD
表达
T5AB T2
T1、 T6
生物的
变异与
T6
T6
进化
遗传规 律和伴 T5 性遗传
T6 T5
T6
T1AC
考情分析: 从近 3 年全国卷试题分析可知,选择题部分主要 集中在基因的本质和表达、遗传规律的应用上。其中遗传物 质发现实验的理解分析和孟德尔定律的相关分离比的应用是 高频考点;生物变异与进化常结合基因的表达进行综合考查, 难度一般。
白质,但原核生物的 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
蛋白质的翻译
(√)
返回
1.在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 用?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只是多肽链,还需要被运送 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 的蛋白质,才能承担细胞的生命活动。
(4)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
使小鼠死亡
2017·江苏高考,T2B)(×)
返回
2.判断有关 DNA 结构叙述的正误
(5)某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
2018·全国卷Ⅰ,T2C)(√)
(6)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2017·全国卷Ⅱ,T2B)(×)
基础保分专题六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目录
1
必备知识·自测诊断
2
关键能力·课堂培优
3
学科素养·强化训练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基因的本质 遗传信息的转录 课件 2021届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基因的本质 遗传信息的转录 课件 2021届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

一、基因的本质
目标一 基因的本质
2.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1)组成关系: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染色体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
组成。
(2)位置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排列 ;
染色体是基因的 主要载体 。
(3)数目关系:1条染色体上有 1或2 个DNA分子;
【易错点分析】 3.转录也是边解旋边转录。 4.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 5.mRNA、tRNA、rRNA都是转录的产物,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生物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课标版
必修二 第2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的本质 遗传信息的转录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的概念,理解什么是遗传效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说明遗传信息、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RNA的种类与功能
4.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展示,师生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考常考
问题反馈
糖体的组成成分;
③催化作用:极少数酶属于RNA
【易错点分析】 1.RNA适合做DNA信使的原因: (1)二者分子结构相似,都由核苷酸连接而成,核苷酸都含4种碱基,可储 存遗传信息。 (2)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转移到细胞质中 (3)RNA是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
1.如何理解基因? 2.基因和DNA、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3.DNA与RNA有什么不同? 4.转录的产物唯一吗?
一、基因的本质
目标一 基因的本质
1.概念: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五基因的本质与表达课件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五基因的本质与表达课件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遗传规律 的原理及 T32 应用
T32 T31 T32 T32(3)
伴性遗传 与基因在 染色体上 的判断
T32 T32 T32 T32
怎样复习才高效
基础保分专题五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课前自测诊断
课后强化训练
DNA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DNA RNA
__________ ______
脱氧核苷酸
DNA
_________
RNA 核糖核苷酸
RNA
____________
氨基酸
蛋白质(或多肽)
______
练通高考能力
课后·强化训练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谢 谢观看
课堂·重点攻坚
【课堂·重点攻坚】
考点一
基因的本质和结构
保分类考点•自主学通
查清易错小点
理清知识主干
练通高考能力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课堂·重点攻坚】
考点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增分类考点•讲练贯通
知识深化拓展
常考题点练通
题点1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和相关计算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课堂·重点攻坚】
考点三
中心法则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保分类考点·自主学通
查清易错小点
理清知识主干
生物类型 以DNA为遗传 物质的生物 以RNA为遗传 物质的生物
逆转录病毒
信息传递方式
举例 绝大多数生物 烟草花叶病毒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

杂繁市保价阳光实验学校课标教材与旧教材的比照分析及教学建议<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二中俞哓英把握课标内涵,首先要研究课标教材,笔者分析研究的是课标教材中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并与审查通过的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的相内容进行了比拟分析,得出了课标教材中的一些特色,与各位教师切磋分享。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拟分析:1、<>与<>的比拟2、在旧教材中的整体编排比拟3、正文文字表述的比拟4、非正文文字比拟〔包括引言、旁栏〕5、插图比拟6、习题比拟7、其他。

最终归纳、分析出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点共75处,主要为以下七方面:1.修订了文字表述2.重编排了内容的位置3.增加了很多内容,且将内容参加到必修4.删除原有的正文内容改成“问题探讨〞或“思考与讨论〞5.调整了课后复习题,突出与后面的联系 6.增加形象插图 7、增设“本节聚焦〞、“问题探讨〞、“本章小结〞、“自我检测〞“拓展题〞栏目。

其他删除了一个和修改了一个。

总之,与旧教材相比,在保存原有根本框架体系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

它突出了性,了直观性,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了灵活性,显示了实用性,突出了能力的培养,强调“体验生物学研究的过程〞。

一、<>与<>的不同之处在教学内容上的突出特点“遗传的分子根底〞主要是说明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

<>将<>中“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证据〞这一知识内容改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并将其位为“用〞水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改为“理解〞水平;同时还增加了“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两内容。

这些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沿着家探索遗传物质的道路,理解遗传的本质〔遗传的分子根底〕和研究方法〔如建立模型〕,学习家献身的精神,对培养生物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留复制,在这 2n 个 DNA 分子中,有 2 个 DNA 分子的 1 条链含
15N、另 1 条链不含 15N,余下的(2n-2)个 DNA 分子的 2 条链均含
15N;细胞内 DNA 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
成场所,不能进行 DNA 的复制;DNA 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
3.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 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2015·江苏高考,T4C) ( √ )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
服力
(√ )
返回 6.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
基因的本质
和表达
T2CD
生物的变异
与进化
T6
T5AB T2
T2
T1、 T6
遗传规律和 伴性遗传
T6 T6
T6
T6 T1AC
T6
考情分析: 从近 3 年全国卷试题分析可知,选择题部分主 要集中在基因的本质和表达、遗传规律的应用上。其中遗 传物质发现实验的理解分析和孟德尔定律的相关分离比 的应用是高频考点;生物变异与进化常结合基因的表达进 行综合考查,难度一般。
返回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返回
返回
2.明确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两次标记”和“三个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两次标记的目的不同: ①第一次标记: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培养 大肠杆菌 ,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第二次标记: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大肠杆菌培养 噬菌体 ,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返回
(1)五种元素: C、H、O、N、P 。 (2)四种碱基:A、G、C、T ,相应的有 4 种脱氧核苷酸 。 (3)三种物质: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 (4)两条链:两条 反向平行 的脱氧核苷酸链。 (5)一种结构:规则的 双螺旋 结构。
返回 1.(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
基培养噬菌体
( ×)
7.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 8.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9.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
( ×) 10.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
2.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1)复习变异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生物变异的实 例较多的特点,复习时要掌握相关实例与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如三倍体西瓜与多倍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二是针对生物变异相关 的概念多的特点,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易位、倒位……,做好概念的复 习,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是 注意运用列表总结归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本 质、原因、应用及意义。 (2)复习生物进化时,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及新物种产生的机制,二是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
因重组
(√ )
盘查(二) DNA 的结构
返回
1.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

(2014·全国卷Ⅱ,T5B) ( × )
2.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链的基本骨架 (√ )
3.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
3.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1)复习遗传规律时,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体会和认 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用现代遗传学观点回扣孟德尔对基因 分离现象和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比较两大定律的内在联 系,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总结遗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比例关系及相关推理,由此推 导出亲代的交配方式及其基因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挖掘 两大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 合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概率 计算、亲子代基因型的判断以及系谱图问题上去。 (3)强化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和基因定位的实验设计分 析类题目的训练。
考情分析: 近 3 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对本板块考查主要集中在 ①亲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互推及概率计算;②性状显隐性的 判断;③伴性遗传中性染色体传递规律和遗传图谱中性状遗 传方式的判断和概率计算;④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和基 因定位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本板块是高中生物中最具理科特点的内容,涉及多种科 学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特别是对遗传规律的考查,试题难度大、区分度高。为突破 这一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建议在复习中从以下 三方面发力,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含大约 4 288 个基因。下列有关该 DNA 分子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含有 470 万个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其中有 2 个游离的
磷酸基团
B.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均通过脱氧核糖、磷酸、
脱氧核糖连接
C.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两条链均可作为转录的模板
D.每个基因的长度均不超过 1 100 个碱基对
核酸是 RNA,T2 噬菌体的核酸是 DNA,且二者的增殖过程不同。 答案:C
2.(2019 届高三·包头测评)有 a、b 两类噬菌体,
返回
它们均已被 32P 或 35S 中的一种标记过。将 a、
b 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
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
质的位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一是重视以下考点内容: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及其拓展,同位素标记法与 DNA 复制的过程和特点的探究,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与联系, 与 DNA 的分子结构、复制和基因表达相关的计算。二是重 视选择题的演练,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仔细分析找出对 或错的原因。三是联系现实热点,如重视生物学研究成果与 基因的表达等的联系。
返回
(4)误认为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64 种密码子中, 有 3 种密码子并不决定氨基酸,属于 终止密码子。
(5)误认为密码子=反密码子。密码子在 mRNA 上,反 密码子在 tRNA 上。反密码子有 61 种,具有特异性。一种 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对应一种或多种 密码子。
题点1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和相关计算 返回
第二板块
以遗传变异为主导的基因系统
本板块在全国卷中一般考 1~2 个选择题和 1 个非选择题(分值
为 20 分左右) ( 一 ) 选 择 题 一 般 从 “ 基 因 的 本 质 和 表 达 ”“ 变 异 与 进
化”“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三个方面命题
考点
卷Ⅰ
卷Ⅱ
卷Ⅲ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二)非选择题一般从“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这两 方面命题
考点
卷Ⅰ
卷Ⅱ
卷Ⅲ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遗传规律 的原理及 T32 应用
T32 T31 T32 T32(3)
伴性遗传 与基因在 染色体上 的判断
T32 T32 T32 T32
A.实验结果表明 a 的蛋白质外壳和 b 的 DNA 均有放射性
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 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 35S
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均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伴随着噬菌体 DNA 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
增强
解析
返回
3.大肠杆菌的拟核内有一个含有 470 万个碱基对的环状 DNA,
返回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 “ 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 性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 。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但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巧用“五、四、三、二、一”记清 DNA 的结构
C.细胞内 DNA 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
D.DNA 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但在体外复制时模板 DNA 不
能太大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 DNA 分子共含 1 000 个脱氧核苷酸,在含
15N 的环境中进行复制 n 次,共产生 2n 个子代 DNA 分子,在此过
程中,需要消耗(2n-1)×1 000 个脱氧核苷酸;依据 DNA 分子的半
解析
返回
【课堂·重点攻坚】
考点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增分类考点•讲练贯通
1.建立模型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填图) (1)DNA 分子复制:
返回
(2)转录:
返回
(3)翻译: ①模型一:
②模型二:
返回
返回 2.澄清关于转录、翻译、密码子、反密码子的五个易 错点 (1)误认为复制、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中。其实 DNA 存 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复制和转录过程,如细胞核、叶绿体、线 粒体、拟核和质粒等。 (2)误认为转录产物只有 mRNA。其实转录的产物有 mRNA、tRNA 和 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 mRNA 。 (3)误认为一个 DNA 转录只能转录出 1 条(种)RNA。其 实转录的单位是基因,一个 DNA 上可有许多个基因,不同 基因转录出的 RNA 不同。
1.(2018·青岛模拟)如图所示为某 DNA 复制过程的部分图解,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