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章第3节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第3节种间关系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第3节种间关系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
生 活的现象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对于空间和资源的竞
与种间竞 争。如绵羊和绵羊、棉花与棉花

种间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如棉花与杂草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
捕食与竞 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争 竞争是生物为了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相互
排斥的现象
寄生是寄生者从宿主身上获取养分,宿主的结构仍然 是完整的,如蚜虫从植物的叶片上吸取汁液 寄生与捕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发生捕食关系 食 后,被捕食者的结构已经不完整,如羊吃草后,草已 不完整
二、种间的负相互作用 1.竞争 (1)概念 :指 生 活在 同 一区 域 的两 种 或两 种 以上 的 生物 争夺 _同__一_资__源__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关系。竞争的资源可能是 食__物__、水__分__、无__机__盐__,也可能是阳__光__、_空__间_等。 (2)意义:竞争对种群的生__存__有重要影响。
核心语句背诵 4.捕食者种群和被捕食者种群相互制约,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食 者的种群数量。 5.生物种间关系的多样化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
课堂检测·巩固素能
1.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
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又去吸食乙牛的血液,使乙牛也得了
举例
数量上呈现出“先 羊与草; 增加者先减少,后 狼与兔; 增加者后减少”的 青蛙与昆 不同步性变化 虫
关系 名称
种间 竞争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呈现出“你 牛与羊;
死我活”的同步性 农作物与
变化。两种生物生 杂草;大
存能力不同,如图 草履虫与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

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1. 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 物理演化B. 化学演化C. 大气演化D. 生物演化2.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 原核生物B. 爬行动物C. 真核细胞生物D. 无脊椎动物3.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015年初,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右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 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B.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C.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D. 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5. 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 恐龙B. 爬行类C. 被子植物D. 三叶虫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A. 太古代B. 古生代早期C. 中生代侏罗纪时期D. 新生代第四纪时期(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 自3 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 不断北移B. 不断南移C. 先北移后南移D. 先南移后北移*8. 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B. 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C. 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D. 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解的原理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解的原理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电解的原理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用铂电极(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B.HCl溶液C.酸性NaCl溶液D.酸性AgNO3溶液解析电解稀NaOH溶液时,阳极:4OH--4e-O2↑+2H2O,阴极:2H2O+2e-H2↑+2OH-,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故A正确;电解HCl溶液、NaCl溶液时,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2H2O+2e-H2↑+2OH-,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Cl2,故B、C错误;电解AgNO3溶液时,阳极:2H2O-4e-O2↑+4H+,阴极:Ag++e-Ag,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Ag和O2,故D错误。

2.用石墨棒作为阳极、铁棒作为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棒周围有大量的Na+B.铁棒质量增加C.电子通过熔融电解质由石墨棒流向铁棒D.阴极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阴离子移向阳极(石墨棒),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阳离子移向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Na++2e-2Na,A、D项错误,B项正确;电子不能通过熔融电解质,熔融的电解质是由于其内部自由移动的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的,C项错误。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做了一个“彩虹”实验。

其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一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溶液的Na2SO4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三色“彩虹”,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A.蓝、紫、红B.红、蓝、紫C.红、紫、蓝D.紫、红、蓝解析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阳极区溶液呈酸性,溶液呈红色;阴极电极反应为4H++4e-2H2↑,阴极区溶液呈碱性,溶液呈蓝色;中间仍为紫色石蕊溶液。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电解质的溶液,在电解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依次为升高、不变、降低的是( )A.AgNO3CuCl2Cu(NO3)2B.KCl Na2SO4CuSO4C.CaCl2KOH NaNO3D.HCl HNO3K2SO4:由上述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

鲁科必修1第01章第3节物质的量3课件

鲁科必修1第01章第3节物质的量3课件
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 中溶解。 思考(1)除了烧杯外还需要哪些仪器? 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还需要玻璃棒。 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 烧杯壁,不要把玻璃棒放在实验台上,以免弄脏。 (2)若用浓硫酸来配制溶液,在稀释时还应注意 什么问题?
转 移
注意事项:由于容量瓶瓶颈较 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 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 在刻度线以下。。
3.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其它特定组 合。
4.溶质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不能用质量来表示。
想一想
初中是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 的溶液的? 计算、称量、溶解
新任务: 现欲配制0.1L含0.04 molNaCl的溶液, 该如何配制?
仪器选择
由固体配制溶液所需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
胶 头 滴 管
烧杯 玻璃棒
装瓶贴签
容量瓶中不能长时间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 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 液的名称和浓度。
小 结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步骤: 2、实验所需仪器: 3、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视频:配制5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定 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刻度线 1~2cm时,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思考: 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 办?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
必须重新配制
摇 匀
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 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 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 合均匀。 思考: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 于刻度线,能否补充水? 不能。因为是部分 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颈 处有所损失所致。
仪器选择
容量瓶的使用
4. 常用的容量瓶规格: 有50mL、 100mL、250mL、 500mL、 1000mL 5.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容量瓶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 应容器也不能长期存放溶液; ③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 且玻璃棒下端在刻度线以下。

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__摩尔摩尔质量作业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__摩尔摩尔质量作业鲁科版必修1

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一、概念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

( )提示:×。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是专有名词,不能理解为粒子数目。

2.1 mol OH-的质量是17 g·mol-1。

( )提示:×。

1 mol OH-的质量是17 g,单位不对。

3.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为56 g。

( )提示:×。

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为56 g·mol-1,单位不对。

4.0.012 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提示:√。

5.常温常压下,14 g乙烯(C2H4)和丙烯(C3H6)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为2N A。

( ) 提示:√。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题组1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2021·眉山高一检测)下列对于“物质的量”、“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D.1 mol氢含6.02×1023个H2【解析】选B。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物质的量是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C错误;1 mol氢必须指出是氢原子还是氢气分子,该表示方法不合理,故D错误。

【易错警示】物质的量——“四化”“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专有化或“物质的数量”等2.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A. 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 0.5 mol S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C. 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D.0.5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选A。

基本不等式(第二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基本不等式(第二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9
∴ + = ( + )( + ) = +
+ 10 ≥ 2

+ 10 = 16,



9
=


=4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 +
= 12
1 9
+ =1

min
题型讲练
常数代换或消元法求最值
例题3:若正数x,y满足x+3y=5xy,则3x+4y的最小值是
随堂小测
1
1.已知x>0,则x+2的最小值为(
1
A.2
D)
2
B.1
C. 2
D. 2
4
9
2.已知正数x,y满足 + =1,则xy有( C )
A.最小值12
B.最大值12
C.最小值144
144
3.当且仅当x=
4. +


1
时,4x+(x>0)取得最小值.
4
的最小值等于

4
.
D.最大值
x
[答案] 4
4
4
4
[解析] ∵x>0,∴ >0,∴y=x+ ≥2 x· =4.
x
x
x
3.x,y∈R,x+y=5,则 3x+3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18 3
[解析] 3 x>0,3y>0.∴3x+3y≥2 3x·3y
5
=2 3x+y=2·( 3)5=18 3,当且仅当 x=y= 时等号成立.
4


即x 3时,等号成立.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如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v1,后一半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v1,后一 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 速度?
三、瞬时速度
⒈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 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v x t
⒉ 当△t 非常非常小, △x/△t 就可以看作某时 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极限思想)。
• 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 B.此处到宜昌的位移大小是268 km
• C.此路段平均速率不能低于60 km/h
• D.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某人在400m环形跑道上比赛,跑完 400m所用时间为100s,到达终点时的 速度为6m/s,求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和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和速率?
⒊ 物理意义:精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⒋ 方向:这一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
⒌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四、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
汽车的速度计显示的是 _速__率__ 。
五、平均速率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
• 练习.小明家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 到如图所示的公路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 练习3、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 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M点出发,同时到 达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M
N
C
• A. 三个质点从M 到N 的平均速度相同
• B. 三个质点到达N 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 C. 三个质点从M 到N 的平均速率相同
• D. B质点从M 到N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

湘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湘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1)此时的地球可能位于图中( A.1 位置 C.3 位置
)
B.2 位置 D.4 位置
(2)顺地球公转方向,从该位置到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的 丙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A.先变慢后变快 C.一直变快 )
B.先变快后变慢 D.一直变慢
【思路点拨】 图中黑点为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 道上的位置,其中丙接近近日点,应为冬至日,甲接近远日 点,应为夏至日,又该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二分 二至’日示意图”,因此其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思路点拨】 先确定此图是哪个半球的俯视图,然后 根据 A、B、N 三点的纬度高低比较自转速度的大小。
【解析】
本题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为载体,
考查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 运动。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两点的角 速度都相同;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图中 A、B、N 三点所在的纬 度排列是 N>B>A,对应规律作出比较。
【答案】
(1)A 23.5° 北极星
(2)公转轨道(或黄道) 赤道
(3)南北回归线(或南北纬 23.5° ) 66.5° ②
(4)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全球热量分布、不同气候 类型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图表展示] 教材 P21 图 1-14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
[解图精要] 图中显示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公 转轨道为椭圆形,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以及二至二分 的轨道位置。
【问题导思】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多少? 【提示】 地球围绕地轴旋转 360° ,时间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是自转的真正周期,被称为一恒星日。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 绘制了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 如图1-3-9所示. 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s , 横坐标表示时间t , 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C. 匀速曲线运动D. 变速曲线运动解析: 选 B.s -t 图像所能表示出的位移只有两个方向, 即正方向与负方向, 所以s -t 图像所能表示的运动也只能是直线运动. s -t 图线的斜率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 由图可知, 速度在变化, 故B 项正确, A 、C 、D 错误.2. (2010·高考广东理综卷)图1-3-10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 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图1-3-10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 内的加速度D. 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 选BC.由于0~1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平均速度v -=22m/s =1 m/s, 选项A错误; 0~2 s 内位移大小等于对应图像围成梯形的面积, 即s =1+22×2 m =3 m, 选项B 正确;0~1 s 内加速度大小a 1=21 m/s 2=2 m/s 2,2~4 s 内加速度大小a 2=22m/s 2=1 m/s 2, 所以a 1>a 2,选项C 正确; 由于速度始终为正值, 方向不变, 选项D 错误.3. 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 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 、速度v 、位移s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11所示, 若该物体在t =0时刻, 初速度均为零, 则下列图像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像是( )图1-3-11解析: 选C.A 项位移正负交替, 说明物体做往复运动, B 项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 再做匀减速运动, 然后做反向匀加速运动, 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周而复始; C 项表示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 再做匀减速运动, 循环下去, 物体始终单向运动, C 正确, D 项从面积判断物体速度有负值出现, 不是单向运动.图1-3-124. (2012·陕西省高三质检)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 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3-1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一定相遇两次B.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 末和6 s 末C. 乙物体在头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2 s 后,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选C.由于题中没有说明甲、乙两物体的初始位置, 所以无法判定甲乙两物体的相遇情况, A 、B 错误; 由v -t 图知, 乙物体在前2 s 速度在增加, 2 s 后速度在减小, 并且两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定, 故C 正确; 2 s ~6 s 时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 二者速度方向相同, 故D 错误.5. (2012·宝鸡市高三检测)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当B 车在A 车前84 m 处时, B 车速度为4 m/s, 且正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 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 车一直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12 s 后两车相遇, 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析: 设A 车的速度为v A , B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 , 两车在t 0时相遇. 则有s A =v A t 0①s B =v B t +12at 2+(v B +at )(t 0-t )②式中, t 0=12 s, s A 、s B 分别为A 、B 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 依题意有s A =s B +s ③ 式中s =84 m. 由①②③式得t 2-2t 0t +2[(v A -v B )t 0-s ]a=0代入题给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 有t 2-24t +108=0式中t 的单位为s, 解得t 1=6 s, t 2=18 st 2=18 s 不合题意, 舍去. 因此, 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 6 s一、选择题图1-3-131.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 和时间t 的关系如图1-3-13所示, 那么该质点在3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A. 2 mB. 3 mC. 1 mD. 0.5 m解析: 选C.由图像可知, 在0~1 s 内质点静止在位移为1 m 的地方; 1~2 s 内质点从位移为1 m 的地方匀速运动到位移为2 m 的地方; 在2~3 s 内质点静止在位移为2 m 的地方, 因而质点在3 s 内的路程即为在1~2 s 内通过的路程, 应为1 m. 2. (2012·西安高三检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雪上运动健儿表现出色,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如图1-3-14甲所示, 滑雪运动员沿斜坡高速向下滑行, 其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则由图像中AB 段曲线可知, 运动员在此过程中( )图1-3-14A. 做曲线运动B. 加速度越来越大C. 所受力的合力不断减小D. 平均速度v >v A +v B2解析: 选CD.速度图像并不表示运动的轨迹, A 错误; 由速度图像的斜率可知, 加速度越来越小, B 错误; 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不断减小, C 正确; 由于速度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所以平均速度v >v A +v B2, D 正确.3. (2012·湖北省100所重点中学髙三联考)下列图像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 则在t =2 s 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图1-3-15解析: 选 B.位移图像中, 位移的大小等于纵坐标的大小, 速度图像中, 位移的大小等于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比较四个图像, A 、C 、D 中物体在t =2 s 内位移大小均为0, 所以选 B.4. (2010·高考天津理综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3-16所示,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则该质点在前8 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图1-3-16A. 0.25 m/s 向右B. 0.25 m/s 向左C. 1 m/s 向右D. 1 m/s 向左解析: 选 B.由图像面积计算0~3 s 内质点的位移s 1=2×3×12m =3 m, 方向向右, 3~8 s 内位移为s 2=2×5×12 m =5 m, 方向向左, 所以前8 s 总位移s =s 1-s 2=-2 m.v -=s t =-28m/s =-0.25 m/s, 即大小为0.25 m/s, 方向向左.图1-3-175. (原创题)如图1-3-17所示, 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 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 处时, 绿灯还有3 s 熄灭. 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 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 )-时间(t )图像可能是( )图1-3-18A. 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②④解析: 选A.清楚地理解v -t 图像中“面积”的物理意义, ①④图中v -t 图像中“面积”不等于20 m; ②中v -t 图像的“面积”可能等于20 m; ③中v -t 图像的“面积”正好等于20 m. ②③正确, ①④错误, 故选A.图1-3-196. 2011年4月12日,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 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 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1-3-19图所示, 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B. 海盗快艇在96 s 末开始调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 s ~116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 选 B.在0~66 s 内图像的斜率越来越小, 加速度越来越小, 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A 错误; 海盗快艇在96 s 末, 速度由正变负, 即改变运动的方向, 开始掉头逃跑, 此时海盗快艇离商船最近, B 正确, C 错误; 海盗快艇在96 s ~116 s 内, 沿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D 错误.7. (2012·揭阳一中高三期中)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 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先加速后减速, 丙车先减速后加速, 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 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 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解析: 选 B.作出三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 甲、乙、丙三辆汽车的位移相同, 即速度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相等, 则由图像分析可得B 对.图1-3-208. 如图1-3-20所示, A 、B 两物体相距s =7 m, 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匀减速运动, 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 A. 7 s B. 8 s C. 9 s D. 10 s解析: 选 B.物体B 做匀减速运动, 到速度为0时, 所需时间t 1=102s =5 s, 运动的位移s B =0-v 2B2a =1022×2m =25 m. 在这段时间内物体A 的位移s A =v A t 1=4×5 m =20 m; 显然还没有追上, 此后物体B 静止, 设追上所用时间为t , 则有4t =s +25 m, 所以t =8 s. 故选 B.图1-3-219. (2012·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如图1-3-21 A 、B 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在t =4 s 时, 甲球的加速度大于乙球的加速度B. 在t =5 s 时, 两球相距最远C. 在t =6 s 时, 甲球的速率小于乙球的速率D. 在t =8 s 时, 两球相遇解析: 选AD.甲球的加速度a 甲=40-(-40)8 m/s 2=10 m/s 2>a 乙=20-(-20)8-2m/s 2≈6.67 m/s 2, 选项A 正确; 由题图可知, 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分别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 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大; 4 s 后二者均向负方向运动, 甲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乙球仍沿原来的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 它们之间的距离仍变大; 当二者速度相等时, 距离最大, 由图可知, 二者速度相等的时刻, t <5 s, 选项B 错误; 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 t =6 s 时, 甲球的速率大于乙球的速率, 选项C 错误; t =8 s 时, 两球的位移为零, 表示回到初位置, 两球相遇, 选项D 正确. 10.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1-3-22所示. 两图像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 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 乙车在甲车前面, 相距为 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 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 )图1-3-22A. t ′=t 1, d =SB. t ′=12t 1, d =14SC. t ′=12t 1, d =12SD. t ′=12t 1, d =34S解析: 选 D.根据题意, 第一次相遇时, v 甲>v 乙, 所以t ′<t 1, 选项A 错; 若t ′=12t 1, 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s 甲=v 甲·t ′=12×2S =S , s 乙=12′2=12·v 甲t 1·⎝⎛⎭⎫t 122=18甲t 1=S 4, 所以d =s 甲-s 乙=34S , 故选项D 对, B 、C 错. 二、非选择题 11. (2012·渭南高三检测)列车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 司机突然发现同一平直铁路上前方500 m 处, 一列货车正以36 km/h 的速度匀速同向行驶, 为避免撞车, 列车司机立即刹车, 求列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小值. 解析:设列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 刹车后经时间t , 列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等, 这段时间内货车、列车的位移分别为s 1、s 2, 如图所示, 则不相撞的条件是 s 1+500 m ≥s 2① s 1=v 1t ②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s 2=v 2t -12at 2③v 2-at =v 1④由②得t =v 2-v 1a⑤将③④代入①结合⑤得 a ≥(v 2-v 1)22s=0.1 m/s 2即最小加速度为0.1 m/s 2.答案: 0.1 m/s 212.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 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 决定前去追赶, 经过t 0=5.5 s 后警车发动起来, 并以2.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 以内. 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 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解析: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它们间的距离最大, 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 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 1=v a =102.5s =4 ss 货=v (t 0+t 1)=10×(5.5+4) m =95 ms 警=12at 21=122.5×42m =20 m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Δs =s 货-s 警=75 m.(2)v m =90 km/h =25 m/s, 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 运动时间t 2=v m a =252.5s =10 ss 货′=v (t 0+t 2)=10×(5.5+10) m =155 ms 警′=12at 22=12×2.5×102m =125 m因为s 货′>s 警′, 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 且此时两车距离 Δs ′=s 货′-s 警′=30 m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 设再经过Δt 时间追赶上货车, 则 Δs ′=v m Δt -v Δt即Δt =Δs ′v m -v =3025-10s =2 s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 =t 2+Δt =12 s 追上货车. 答案: (1)75 m (2)12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