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微专题1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微专题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新人教版

微专题一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常见光照图的类型1.侧视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条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平分。
2.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
5.局部图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6.地球公转轨道图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7.公转轨道局部图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
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例1] (2014·上海卷)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完成(1)~(2)题。
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120°E、23°26′S B.120°E、23°26′NC .60°W、23°26′SD .60°W、23°26′N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0°和120°E 两条经线的分布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该图为南极投影示意图。
AC 为昏线,C 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南极圈内为极昼,此时可能为12月22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太阳光照图的类型和判读

由题意可知,图中黄赤交角为20°,即回归线度数为 20°,极圈度数变为70°,则地球仪上热带、寒带范 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极夜、极昼范围变小;北半球 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冬季均温升高,昼夜长短、 四季差异变小,南半球夏季昼变短。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 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晨昏线 为弧线 且与南 北极圈 相切
23°26′N 23°26′S
极昼极夜地 区
无
北极圈内极 内极夜 北极圈内极 内极昼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 归线之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但在 某个时刻只直射其中的一点。太阳直射 点的经度在地球光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 的经线的经度,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 经线的经度。
当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时,劣弧HP可能 是夜弧,也可能是昼弧。若劣弧HP是夜弧,则昼长远大 于夜长,北半球为夏半年,劣弧HP中点的时刻为0时, E点为6时,但日期11月23日与北半球为夏半年不符合; 若劣弧HP是昼弧,则昼长远小于夜长,北半球为冬半年, 劣弧HP中点的时间为12时,E点的时间为18时,因日期
学以致用6.如图为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 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D )
A.45°E、135°E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学以致用6.如图为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 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 )
高考复习专题---光照图的判读

高考复习专题---光照图的判读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
与光照图有关的试题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占比较大的比重。
但是该内容难度大,得分率低。
该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识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一、光照图的主要类型光照图按投影的不同,可分为地球侧视图、极地俯视图、圆柱投影图三种,各示意图如下: 1、地球侧视图2、极地俯视图3、圆柱投影图二、光照图的各种变式1、侧视图的各种变式2、俯视图的各种变式3、圆柱投影图的各种变式4、侧视图的变式以上各种变式图,把他们复原成完整的侧视图或者极地俯视图或者圆柱投影图,再按照完整图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能顺利解决难题。
如下图的甲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可恢复为乙图,不难看出甲图是已图极地俯视图的一部分,甲图所表示的晨昏线,1800经线上的时刻为18时,90W上的时刻为0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重点诠释光照图包含的逻辑关系非常复杂,需要思考的内容很多,主要有:1、南半球、北半球:2、晨线和昏线:3、节气和日期:4、太阳直射点的坐标:5、经度和纬度:6、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日界线:7、太阳高度:8、昼夜长短:9、日出和日落:10、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11、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气候、洋流、航运、生产活动等。
一、南北半球的确定对于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要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或经度的变化来判读南北半球。
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
据此图可知甲为南半球、已为北半球。
从经度的排列看,东经度由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
下图中,1350E 至1800为东经度,地球自转方向有1350E 指向180,为逆时针方向,则改图是北半球的一部分。
二、晨昏线的确定1、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两者的夹角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至日、夏至日最大,为23026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一、知识讲解1.常见光照图日照图即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与夜的分布图。
常见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矩形图、局部图和变式图等。
如下所示:2.光照图判读三要素光照图的判读三要素是太阳光线、晨昏线和昼夜半球。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光照图都具备这三个要素。
大多数图中并没有太阳光线,可以通过昼半球的分布推测太阳光线的来源;甚至有的图中没有标出昼夜半球的分布,仅已知某条线是晨昏线,这时就需要判读晨昏线,进而判断昼夜半球的分布。
3.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光照图判读要抓住“点、线、面、角”的关系(1)两线——晨线、昏线①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晨线:由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下图中AB ︵。
③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右图中BC ︵。
(2)六点——晨赤点、昏赤点、极昼切点、极夜切点、夜弧中点、昼弧中点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六个时间点,如下图所示:(3)点线关系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
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2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数。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4)面面关系①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②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③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光照图的判读

卷二:26.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此图表示的是 夏至 (节气)的光照情况。判断理由是 北极圈及其以,北太阳直射点
将向南 (南或北)移动。(4分)
出现极昼现象
(2)图中弧线ED表示昏线(晨线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
B
B
晨线
A
昏线
晨线
NA
AS
B 侧视
晨线
C 北极俯视
昏线
C 南极俯视
4.确定节气,日期,极昼极夜范围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两极点时(即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二分日
3.确定节气,日期,极昼极夜范围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时
S
冬至日
N
夏至
S 图表示_1__2_月__2_2_日的光照情况。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 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
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
点
图图转换如下
18108000 乙
自 转 方 向
甲丙
9000 600 3000
00
2022/10/25
21
卷二:25.“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 昼。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_3_°2_6′S,,甲18、0°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__1_2__.2__2。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乙___地。
直射点:(23°26′N,45°W)
A、B、H三地中H最小的是
N
A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6、找出晨赤点、昏赤点,北切点,南切点,确定地方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一 光照图的判读与晨昏线应用课件 湘教版

• 考情分析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这一内容在高 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年必考,多以选 择题形式出现。此类题目一般结合时事、生 活应用等,利用光照图不同季节、不同时间 的特点来判断晨昏线及其应用、确定太阳直 射点、判断昼夜长短、计算时间和正午太阳 高度等。
• 微专题一 光照图的判读
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 (1)确定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 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 • 度互余。右图中Q点为太阳 • 直射点,直射点Q的纬度 • =90°-AF的纬度=晨昏线 • 与地轴的夹角α。
5.确定昼夜长短 纬线被晨
昏线分成昼夜弧弧::昼夜长长==昼夜弧弧所所跨跨经经度度数数除除以以1155°°的的商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某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某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无图考图题的解题方法 • 1.(2014·大纲文综,7~8)当中国南极中山
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 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1)~(2)题。 •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 命题角度二 侧视图的判读 • 3.(2011·山东文综,5)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
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 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 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完成下题。
• 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
是
()
• 解析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出,①处
• 微专题二 晨昏线的应用
•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 (2)图示时刻
(
)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微专题日照图的综合判读与绘制共张

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
(quèdìng)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第七页,共41页。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典例剖析】 (2010·上海地理改编)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 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此时晨昏线与经 线夹角为23°26′。读图回答(huídá)问题。
第十七页,共41页。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4.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
射点
(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地方(dìfāng)时为6:00。如图4中C点。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地方(dìfāng)时为18:00。如图4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
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
如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
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且所在弧线两侧的
日期(rìqī)不同;B、C两点永远昼夜等长,
且两点的经度差为90°;D为BC的中
点。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8:00 B.9:00 C.20:00 D.0:00
(2)图中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
A.66°34′ B.90° C.0°
第四页,共41页。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 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shíjì)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 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 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第五页,共4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6:2.3微专题——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7·温州十校联考)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为 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于M、N。据此回答第5题。
5.若L位于中纬度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 )达到最大时( )
A.南亚进入干热季节 B.北京正值“香山红叶” C.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D.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
【解析】 L位于中纬度地区,L、K所包围的阴影面积 达到最大时,正是北半球夏季,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南亚进入雨季;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澳大利亚 西北草原葱绿出现在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
第6讲 微专题——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这一内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 几乎每年必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此类题目一般结合 时事、生活应用等,利用光照图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特 点来判断晨昏线及其应用、确定太阳直射点、判断昼夜长 短、计算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等。
主题一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核心突破]
(3)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 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示)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SE上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 央经线SCF上地方时为0时。
4.推断昼夜长短 (1)看弧长,定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 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 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示)
(2)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 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 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
⑦根据特殊节气,二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回归 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一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常见光照图的类型1.侧视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条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平分。
2.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
5.局部图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6.地球公转轨道图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7.公转轨道局部图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
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例1] (2014·上海卷)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完成(1)~(2)题。
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120°E、23°26′SB .120°E、23°26′NC .60°W、23°26′SD .60°W、23°26′N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0°和120°E 两条经线的分布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该图为南极投影示意图。
AC 为昏线,C 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南极圈内为极昼,此时可能为12月22日。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南回归线,可排除B 、D 项。
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依据AC 段为昏线,可知此时120°E 为0时,故太阳直射的经线为60°W,C 项正确。
答案:(1)D (2)C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以极地俯视光照图来掌握光照图的基本判读1.确定地球自转方向(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根据晨昏线判断:说明:①若图中AB ︵ 为昏线,BC ︵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②若AB ︵ 为晨线,BC ︵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确定经度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确定纬度①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②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
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
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3.确定日期和季节(1)根据晨昏线判断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经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4.确定日出日落(1)确定时间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2)确定方向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5.确定地方时(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时。
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6.确定昼夜长短(1)确定昼长和夜长:光照图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纬线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2)确定昼夜长短: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3)确定极昼极夜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时间正好相反。
7.确定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其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这条纬线向南、向北递减。
[例2] (2015·天津卷)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
读图,回答(1)~(2)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上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上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此时晨昏线大致经过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甲地离赤道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A项正确。
第(2)题,观察者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为下午时段。
由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晨线附近;丙地处于正午;丁地位于下午时段,太阳位于其西南方向向西南方向观测日食。
答案:(1)A (2)D光照图的绘制与转换1.光照图的绘制方法(1)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
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用若干个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任何节气的光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光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太阳光线延长即可。
黄道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
(6)地球的地轴和黄道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要画出圆外。
(7)画冬、夏至日光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图所示:2.光照图的转换(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
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
如下图:(2)对称思维法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
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
例如:①当66°34′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
②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
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③一天的正午为12:00,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
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
反之亦然。
⑤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
⑥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夜长相等。
理论上,某地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
(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利用局部日照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
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
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
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
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例3] 下图为“局部日照图”,图中O为南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OP为本初子午线,∠POQ=60°,∠POM=30°。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20.5°S,60°W B.23°26′S,60°WC.20.5°N,60°E D.23°26′N,120°E(2)图示时刻,M点物体的日影朝向为( )A.正东B.正西C.东北D.西南(3)图示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伏尔加河航运繁忙B.拉普拉塔河正值丰水期C.长江三峡水库正值泄洪期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解析:本题组图可转化为右图。
第(1)题,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M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OP为本初子午线,∠POM=30°,则30°E的地方时为18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W;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昏线与极圈没有相切,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20.5°S。
第(2)题,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发生极昼,则南半球为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以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M地日落西南,物体的日影朝向为东北。
第(3)题,由分析可知,该时期为南半球夏半年,南美洲拉普拉塔河正值丰水期。
北半球为冬半年,俄罗斯伏尔加河正值结冰期;我国长江三峡水库正值蓄水期;美国密西西比河无凌汛现象。
答案:(1)A (2)C (3)B微专题培优练(一) 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15·诸暨模拟)右图为某时刻地球极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则该日甲比乙日落( )A.晚0小时B.晚2小时C.早2小时D.早4小时解析:选A 根据图中90°W和180°可知,该图为南半球,则甲乙为晨线,根据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15°,则甲乙两地相差30°,甲乙应相差2个小时,但甲乙同在晨昏线上,所以相差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