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学1无脊椎动物养殖

合集下载

特种水产养殖学无脊椎动物养殖

特种水产养殖学无脊椎动物养殖
主要由外套膜、斧足、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生殖系统等组成。
1、外套膜
位于贝壳内面,紧贴贝壳,为左右两片软的薄膜,它 包住内脏团,保护内部器官。



1、内脏团
外套肌痕
2、中央膜 3、边缘膜
4、色线
中央膜:指外套肌痕以内的膜,较薄,呈半透明状,为植片区。
边缘膜:指外套肌痕以外 的膜,较厚,结缔组织丰富,其外
珍珠增厚期
珍珠形成期
第三节 蚌的捕捞、运输和暂养
一、蚌的捕捞 1、季节
早春或晚秋,水温5~20℃。 2、方法 二、蚌的运输 1、干运: 浸泡吸水;平放在竹篓或草包中;运输途中洒水;
防曝晒和剧烈震动。 2、湿运:活水船运输。 三、蚌的暂养
放水质较肥、水流畅通的水域中暂养2~3月后,再进行插片 手术。
1、采苗鱼的准备
成熟的钩介蚴虫排出母体后,必须附着在鱼类的鳃 丝和鳍条上,营寄生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其变态。 被寄生的鱼叫采苗鱼。
要求
鱼的体质健壮、性情温和,各鳍完整无伤,鳃、鳍宽大。
常用的采苗鱼有:鳙、黄颡鱼、草鱼、鰟鮍、泥鳅等。
2、钩介蚴虫成熟度的检查
一看色:成熟:棕色紫色、桔黄色;不成熟:乳白、粉红。 二拉丝:用针挑起外鳃,若能挑起粘连不断的细丝,示成熟。 三查动:挑出少许,放在玻板上,可见两瓣开启、微动。
珍珠饰品
贝雕工艺品
第一节
河蚌的生物学特性1、壳顶, 2、生长线,
3、前端,
一、蚌的外部形态
4、翼部, 5、后端,
6、腹缘。
蚌壳的结构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角质层是外层为黑褐层的薄层; 棱柱层由极细的方解石组成,最厚; 珍珠层由富有光泽的霰石组成,富有珍珠光泽。

特种水产课程标准(精)

特种水产课程标准(精)

《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水产养殖技术、渔业综合技术)《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技术》课程组二0一0年三月《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学课程代码:14007适用专业:水产养殖技术、渔业综合技术学分: 4所属院部:水产学院设计人:张新明先修课程:水质分析技术、水产生物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二、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应用性很强,本课程的任务是阐述了一些在以前生产中非常见养殖品种,但在社会的发展中这些品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效益越来越高。

本课程讲述了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一些代表品种,阐述了这些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苗种繁育技术和养成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这些品种的育苗养成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术。

并具备一些新品种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三、学习领域目标(一)专业能力《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从职业分析,了解构成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从而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其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与本专业岗位和相关工种要求相适应的应用基础知识、较丰富的实践管理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具有独立解决本职、本岗位或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组织劳动生产、现场管理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能力等。

从准确的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其专业能力主要有:熟练掌握主要的特种水产经济动物的育苗技术及操作规程和养殖技术;具体表现在能对特种水产经济动物育苗所用的亲本进行熟练的常规处理,亲本培育,促熟、产卵;幼体的培育过程的技术操作;特种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的的放养,养殖管理。

(二)方法能力本课程教学要求生师比20:1以上,专兼职教师达到1:2以上。

1.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3年以上职业教育经验;2.兼职教师应具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丰富的贝类生产经验;3.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掌握教学论与方法论,并能根据教学论与方法论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对教学中所用的设备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能正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能对学生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对实施过程与结果总结与归纳。

特种水产养殖课件特种水产养殖绪论

特种水产养殖课件特种水产养殖绪论
❖ (5)名不副实。
❖ 在名特优鱼类养殖中,我们常有一个误区 即想方设法让其摄食人工饲料, 要知道有的鱼(如鳜鱼)根本不摄食人工饲料:有的鱼(如鲇鱼)虽摄食人 工饲料,却生长缓慢;有的鱼(如怀头鲇)摄食人工饲料,生长良好,但 肉质却发生了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特优鱼类。
解决名特优鱼类养殖存在问题的方法
(3)质量并重。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既要增加其种类,叉要保证引进的质量、 使引进的每一种类都有一整套戚熟的饲养技术。因目前许多 名特忧鱼类缺乏成鱼饲养技术,使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只能停 留在苗种阶段,能不能进行成鱼的人工饲养一直是个未知数。 因此对于名特优鱼类不研究则罢,要研究就要研究清楚是否 能进行成鱼的人工饲养.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使后人少走弯 路。
(3)重引轻研。
❖ 由于从国外引进鱼类比研究开发国内土著鱼类投资少,见效 快。形成全国各地~窝蜂从国外引进鱼类的热潮 因此产生 了重复引进或使引进的鱼类与我国的土著鱼类相似或不适于 我国的生态条件,有的甚至改变了某些水域的鱼类组成等问 题,对某些地区渔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到目前为止,据 初步统计,南方省区引进品种的移植驯化成功率虽然较高, 但食用鱼饲养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只能靠销售苗种获利;而 北方省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引进鱼类的移植驯化成功率极 低。更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益,殊不知国内土著鱼类因其适合 我国的生态条件,同样是要大力发展的名特优鱼类,而我们 却舍近求远 得不偿失。
专利技术十分昂贵。国家科委、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委十分重视这一引进项目,连 续多年资助该项研究。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199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终于突破 大菱鲆育苗技术,成功培育了100万尾育苗,开创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产业,年 产量达5万多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海水养殖第四次产业浪潮汹涌而至。 • 1996年,青岛市下达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计划,从外地、国外引进推广了半滑舌 鳎、条斑星碟、美国黑石斑等名优新品种,使昔日 “贵族”鱼类变成百姓餐桌的 普通菜肴。

第三章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关键技术一

第三章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关键技术一
•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网进行的。
•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 原理和规律。
第三章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关键 技术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
生态系 统的营 养结构 (物质 循环)
环境 (土壤、空气、水)
生产者 (绿色植物)
还原者 (细菌、真菌)
第一节 食物链设计与利用技术
• 生态建设和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 遵循生态学原则和经济学原理
第三章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关键 技术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 ➢ 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 ➢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
消费者 (动物)
生态系 太 统的营 阳 养结构 辐 (能量 射 流动) 能
呼吸散失 放牧系统
分解系统
呼吸散失
能 流
净初级 生产
死有机物


第三章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关键
技术一
生态系统的功能
• 能量流动: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 单向 物质循环:生物 ← →环境, • 双向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
黄雀 (三级消费者)
鹰 (四级消费者)
(顶极食肉动物)
螳螂捕 蝉,黄 雀在后! 哈!哈!
第三章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关键 技术一
食物链
• 食物链(food chain)和营养级(trophic level):食 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 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 始,然后一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食物链上 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阶层或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 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特种水产养殖

特种水产养殖

名词解释:1、特种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是相对传统水产养殖而言,一般泛指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或开发)时间不长的水产品养殖。

2、制片蚌:用于制作外套膜小片的蚌。

3、手术蚌:在蚌的植珠过程中,进行手术操作的蚌,统称为手术蚌。

4、插片蚌:用于插植小片或珠核的蚌。

5、育珠蚌:已插上小片或珠核进行育珠的蚌。

6、生殖洄游:以生殖为目的,定向来回迁移的现象。

7、采苗鱼:成熟的钩介蚴虫排出母体后,必须附着在鱼类的鳃丝和鳍条上,营寄生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其变态。

被寄生的鱼叫采苗鱼。

8、汛期:在渔业生产上,通常把捕捞对象大量集中的时期称为汛期9、晒背: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鳖常爬到岸上或岩石上晒太阳,俗称“晒盖”或“晒背”。

晒背具有杀死、去除寄生虫、病原体及附身藻类的作用,并使鳖背甲皮质增厚变硬,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10、冬眠: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

(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最低,抵消……)11、成熟蜕壳:河蟹先后完成生命过程中最后一次蜕壳又称成熟蜕壳,即进入成蟹阶段。

其头胸甲长度和宽度不再增大,仅作为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充实和增重。

12、色线:边缘膜的外缘有一条颜色较深的黄色线带,称色线。

它分泌角质素形成角质层和棱柱层。

制取小片时务必切除干净。

13、同位移植: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对应部位14、性逆转: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逆转。

填空、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1、河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均有自切现象,但再生现象只有在幼蟹进行生长蜕壳阶段存在。

成熟蜕壳后,河蟹的再生功能基本消失。

从食性观察,Z1以食单胞藻为主,Z2、Z3以捕食轮虫为主,Z4、Z5则以捕食卤虫幼体为主;大眼幼体以捕食卤虫成体为主2、鳜: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白天一般潜伏于凹坑或泥穴中,夜间常在水草丛中觅食。

繁殖习性属分批产卵型,黎明前产卵。

鳜鱼卵属半浮性、粘性卵,卵径大小与鳜鱼大小成正相关。

特种水产养殖概要

特种水产养殖概要

名词解释:1、特种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是相对传统水产养殖而言,一般泛指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或开发)时间不长的水产品养殖。

2、制片蚌:用于制作外套膜小片的蚌。

3、手术蚌:在蚌的植珠过程中,进行手术操作的蚌,统称为手术蚌。

4、插片蚌:用于插植小片或珠核的蚌。

5、育珠蚌:已插上小片或珠核进行育珠的蚌。

6、生殖洄游:以生殖为目的,定向来回迁移的现象。

7、采苗鱼:成熟的钩介蚴虫排出母体后,必须附着在鱼类的鳃丝和鳍条上,营寄生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其变态。

被寄生的鱼叫采苗鱼。

8、汛期:在渔业生产上,通常把捕捞对象大量集中的时期称为汛期9、晒背: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鳖常爬到岸上或岩石上晒太阳,俗称“晒盖”或“晒背”。

晒背具有杀死、去除寄生虫、病原体及附身藻类的作用,并使鳖背甲皮质增厚变硬,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10、冬眠: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

(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最低,抵消……)11、成熟蜕壳:河蟹先后完成生命过程中最后一次蜕壳又称成熟蜕壳,即进入成蟹阶段。

其头胸甲长度和宽度不再增大,仅作为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充实和增重。

12、色线:边缘膜的外缘有一条颜色较深的黄色线带,称色线。

它分泌角质素形成角质层和棱柱层。

制取小片时务必切除干净。

13、同位移植: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对应部位14、性逆转: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逆转。

填空、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1、河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均有自切现象,但再生现象只有在幼蟹进行生长蜕壳阶段存在。

成熟蜕壳后,河蟹的再生功能基本消失。

从食性观察,Z1以食单胞藻为主,Z2、Z3以捕食轮虫为主,Z4、Z5则以捕食卤虫幼体为主;大眼幼体以捕食卤虫成体为主2、鳜: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白天一般潜伏于凹坑或泥穴中,夜间常在水草丛中觅食。

繁殖习性属分批产卵型,黎明前产卵。

鳜鱼卵属半浮性、粘性卵,卵径大小与鳜鱼大小成正相关。

《特种水产养殖学》2无脊椎动物养殖

《特种水产养殖学》2无脊椎动物养殖
vip071109整理
第四节 成虾养殖
二、放养
1、以虾为主 投幼虾(3cm)8000~12000尾/亩。混养 100~150 g鲢50~60尾或鲢鳙夏花鱼种300~400尾。 100~150g 或投淡化虾苗12000~15000尾/亩,养到3cm 后,再套养鱼。 kg/亩,商品鱼(或大鱼种) 可收获:成虾100~125 100~125kg/ 50~80 kg/亩。 50~80kg/ 2、以鱼为主 鱼正常放养密度,再投虾(3cm)500~1000尾或 kg。 淡化虾苗5000尾左右,可收获成虾15~20 15~20kg
第四节 成虾养殖
四、日常管理 D.O 3mg/l以上;透明度30 cm左右;总氨氮 30cm 1 mg/l以下;亚硝酸盐0.1 mg/l以下。 五、捕捞 水温降到16℃前捕捞完毕。
vip071109整理
六、其它养殖方式
1、网箱养虾 cm,放虾 网箱规格5x2x2m或9x2x2m,网目0.5~1 0.5~1cm cm,网箱内需设多个隔层,每层高15cm。层与 规格3~5 3~5cm 层之间可相通或封闭。箱内挂适量的塑料网片。放养密度是 池塘的3~4倍。产量1kg/m3以上。 2、稻田养虾 3、围栏养虾 4、集约式养虾 小型水泥池或圆筒形水槽。温带地区需周年封闭操作。 放养密度是粗放的5~6倍,然后分几个阶段进行密度疏 化;水质管理采用再循环系统、流水系统或定期换水;饲料 营养全面,符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同时投放隐蔽物。 捕捞和清除敌害较困难。
五、幼体培育 1、培育池
m,高0. 8m。 最好在水槽中进行。水泥槽长3m,宽0.7 0.7m 0.8m cm。上搭棚遮盖。 可排水,水位25~30 25~30cm
2、用水
盐度范围为8~22‰。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复习资料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复习资料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复习试题1.特种水产动物:广义指除淡水主要养殖鱼类外的其它名贵淡水经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名优特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狭义专指除鱼类之外的淡水经济软体动物(贝类)、甲壳类(十足目)、两栖类和爬行类。

2.我国鳖科动物主要有有2属3种,即鼋属的鼋以及鳖属的中华鳖和山瑞鳖。

3.列举几种养殖前景看好的龟类名称:鳄龟、三线闭壳龟、乌龟、中华花龟、美国火焰龟、黄喉拟水龟、红耳龟和绿毛龟等。

4.鳖的栖息环境主要栖息在环境安静、水质活爽、水体稳定、通气良好、光照充足和饲料丰富的环境中,在所有具有沙泥质或淤泥底质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以及山溪石洞里都能发现它的踪迹。

要求养盐度不超过0.1%(敏感)、pH值7.8~8.0之间、最适碱度3.0~3.5毫摩尔/升之间、最适溶氧4~5mg/L(野生可不考虑)。

5.鳖对温度的适应鳖是变温动物,生存活动完全受环境温度的制约,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

适宜生长温度25℃~35℃,最适28℃~30℃。

水温低于15℃停止摄食,12℃开始潜伏于泥沙中,低于10℃则完全停止活动和觅食,进入冬眠状态。

水温超过35℃,摄食明显减弱,出现“伏暑”现象。

6.鳖“四喜四怕”生活习性的含义喜静怕惊、喜暖怕寒、C.喜洁怕脏、喜阳怕风7.鳖“晒背”及其生物学意义(1)当天气晴朗、阳光强烈时,鳖便游到水面或爬上岸滩、石岩,背对阳光,头、颈、四肢充分伸展晒太阳,这一习性称之为“晒背”。

(2)鳖“晒背”缘于漫长的自然选择,具重要生物学意义:1)提高体温,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2)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使鳖表皮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是VD的重要来源;3)可杀死附着于体表的寄生虫和其它病原菌,使附着在身上的水绵和污物暴晒后脱落,有利于鳖的健康生长;4)可促进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

(3)晒背对鳖十分重要,若长时间不“晒背”,就会因生理机能紊乱而患病,因而在设计建造养鳖场时必须考虑“晒背”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